向乏燃料贮存容器中灌铅的外冷式灌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373943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5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向乏燃料贮存容器中灌铅的外冷式灌铅系统,对贮存容器的半成品件的屏蔽腔进行灌铅时,可以利用支撑工装可防止内筒体在灌注作业中受热变形;内部加热装置和外部加热装置可以对贮存容器的半成品件进行预热以减小屏蔽腔的内壁温度与铅液温度的差距,这样可以保证铅液在屏蔽腔中的流动性较好,保证灌铅质量;通过浇注装置向屏蔽腔中注入铅液之后,将外部加热装置和内部加热装置向上提起,并利用设于外筒体外侧的冷却装置自下向上地对外筒体的进行冷却,以促进铅液凝固;测温装置可以对贮存容器的半成品件的预热温度、浇注管道的预热温度、铅液的温度等进行检测,使得铅液灌注过程中的温度易于控制,保证铅液的灌注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向乏燃料贮存容器中灌铅的外冷式灌铅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向乏燃料贮存容器中灌铅的外冷式灌铅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属于一种用于制造放射性废料的贮存容器及其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从核电站反应堆中卸出来的乏燃料具有高放射性,目前国际上对于该乏燃料的处理方式主要是临时贮存,等待对乏燃料的后处理。国际上对于临时贮存的方式有两种:露天放置的干式贮存和存放在硼水池中的湿式贮存。乏燃料干式贮存的方法将是利用贮存容器贮存乏燃料,贮存容器需要具有屏蔽射线的屏蔽层,一般采用铅作为屏蔽层,屏蔽层的有效厚度102.5mm,屏蔽腔体厚度为104.5mm。对于乏燃料运输容器的灌铅操作,为整个容器制造过程中的难点。由于容器的灌铅腔体尺寸Φ2088×Φ1879×4086,浇注时,铅体极易出现夹渣、冷隔、气孔、缩孔等缺陷。为了保证铅体的质量要求,灌铅过程中控制各项技术参数,控制整体灌铅时间,尤为重要。为了保证铅屏蔽层的屏蔽效果,就需要使用适用于为乏燃料屏蔽容器灌铅的灌铅系统和方法,以保证灌铅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向乏燃料贮存容器中灌铅的外冷式灌铅系统,能够方便地向乏燃料贮存容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向乏燃料贮存容器中灌铅的外冷式灌铅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向乏燃料贮存容器中灌铅的外冷式灌铅系统,所述贮存容器的半成品件(4)包括内筒体(5)和套在内筒体(5)外侧的外筒体(6),内筒体(5)上下两端开口,内筒体(5)和外筒体(6)之间具有环形的屏蔽腔(7),屏蔽腔(7)具有灌铅口(8);其特征是,还包括支撑工装(9)、冷却装置、外部加热装置(12)、内部加热装置(10)、浇注装置(11)和测温装置;所述支撑工装(9)用于安装在内筒体(5)中支撑内筒体内壁以防止内筒体(5)在灌铅过程中受热变形;所述冷却装置设于外筒体(6)外侧;所述外部加热装置(12)设于外筒体(6)的外侧,所述内部加热装置(10)设于内筒体(5)内侧,外部加热装置(12)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向乏燃料贮存容器中灌铅的外冷式灌铅系统,所述贮存容器的半成品件(4)包括内筒体(5)和套在内筒体(5)外侧的外筒体(6),内筒体(5)上下两端开口,内筒体(5)和外筒体(6)之间具有环形的屏蔽腔(7),屏蔽腔(7)具有灌铅口(8);其特征是,还包括支撑工装(9)、冷却装置、外部加热装置(12)、内部加热装置(10)、浇注装置(11)和测温装置;所述支撑工装(9)用于安装在内筒体(5)中支撑内筒体内壁以防止内筒体(5)在灌铅过程中受热变形;所述冷却装置设于外筒体(6)外侧;所述外部加热装置(12)设于外筒体(6)的外侧,所述内部加热装置(10)设于内筒体(5)内侧,外部加热装置(12)与起吊机构连接;所述浇注装置(11)包括用于容纳熔融铅液的铅锅(1)、用于抽吸铅液的铅泵(2)、连接所述铅泵(2)与屏蔽腔(7)中的浇注管道(3);所述浇注管道(3)的末端设有浇注口,浇注管道(3)与起吊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金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阿波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