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对列装箱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70432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5 1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式对列装箱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进料机构、旋转下料机构和送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第一进料传送带和第二进料传送带;所述旋转下料机构包括分别位于第一进料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出料端下方的两个第一转运机构、转盘第二转运机构和第三转运机构;所述送料机构包括送料传送带,所述送料传送带位于所述第三转运机构下方,所述送料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平行于所述进料机构的传送方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旋转式对列包装机,过程无人工参与,过程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过程中几乎无等待时间,其加工效率高,装箱后的物料摆放整齐。

A revolving pair of column pack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evolving column pack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 feeding mechanism, a rotating feeding mechanism and a feeding mechanism on the frame, and the feed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first feed belt and a second feed conveyor belt, and the rotary feed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first feed belt and a second conveyor belt respectively. Two first transport mechanisms, a turntable second transfer mechanism, and a third transport mechanism below the discharging end; the feed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feed conveyor belt located below the third transfer mechanism, and the transmission direction of the feed conveyor belt is parallel to the transmission direction of the feed machine. The rotary counter column packing machine proposed by the utility model has no artificial participation in the process, has high automation level, saves a lot of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and has almost no waiting time during the process. The processing efficiency is high, and the materials after the packing are arranged neat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式对列装箱机
本技术涉及装箱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式对列装箱机。
技术介绍
在产品生产完成后需要进行装箱以便于保存和运输,现有的包装方法多为人工装箱。人工装箱需要大量的操作人员和生产空间,加工成本较高。此外,人工装箱加工效率低下,无法长时间进行生产工作,且加工效率也无法保证,过程中也存在人员管理方面的困难,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旋转式对列装箱机。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旋转式对列装箱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进料机构、旋转下料机构和送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第一进料传送带和第二进料传送带,所述第一进料传送带连接在传送带座上,并受传送带座支撑,所述传送带座一端铰接在机架上,所述传送带座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相对机架进行上下翻转;所述第二进料传送带位于所述第一进料传送带上方,其进料端靠近所述第一进料传送端的出料端;所述旋转下料机构包括分别位于第一进料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出料端下方的两个第一转运机构,所述第一转运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连接,并由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水平直线运动,所述第一转运机构的运动方向平行于进料机构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转运机构包括两块夹持板,所述两块夹持板分别位于第一转运机构两侧,其相对配合地对物料进行支撑,所述夹持板与第三驱动机构驱动连接,并由所述第三驱动机构驱动相对机架进行同步上下翻转;所述旋转下料机构还包括转盘,所述转盘与第四驱动机构驱动连接,并由所述第四驱动机构驱动水平转动,所述转盘上连接有两个第二转运机构,所述第二转运机构相对转盘的轴线呈镜像分布,所述第二转运机构与第一转运机构形状、构造完全相同,所述第二转运机构位于其中一个第一转运机构一侧,并位于另一个第一转运机构下方;所述旋转下料机构还包括第三转运机构,所述第三转运机构位于第一转运机构和第二转运机构下方,所述第三转运机构与第一转运机构形状、构造完全相同,所述第三转运机构与第五驱动机构驱动连接,并由所述第五驱动机构驱动水平直线运动,所述第三转运机构的运动方向平行于所述进料机构的传送方向;所述送料机构包括送料传送带,所述送料传送带位于所述第三转运机构下方,所述送料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平行于所述进料机构的传送方向。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气缸的固定端铰接在机架上,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端铰接在第一支杆上,所述第一支杆两端分别铰接机架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另一端铰接所述传送带座。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运机构包括底座、两对转轮组件和两个夹持板,所述两对转轮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底座两侧,所述转轮组件包括上转轮和下转轮,所述上转轮和下转轮均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上转轮和下转轮之间通过传动皮带传动连接,所述上转轮上连接有转轴,所述夹持板连接在所述转轴上。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变频电机和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变频电机驱动连接有齿轮,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齿轮配合的齿条,所述第一支撑杆穿设于所述底座内,并对底座进行支撑,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轴向与所述进料传送带的宽度方向相平行,所述底座与第一支撑杆之间连接有轴承。优选地,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固定端连接在底座上,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动端驱动连接有传动板,所述传动板由第二气缸驱动上下运动,所述传动板上形成有用于卡死传动皮带的空腔。优选地,所述传动板包括第一传动板和第二传动板,所述第一传动板连接在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第二传动板连接在第一传动板一侧,第一传动板和第二传动板之间配合形成所述空腔,两者之间由螺栓锁紧。优选地,所述第四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变频电机和立轴,所述立轴穿设于所述转盘内,所述第二变频电机输出轴外周套装有主动齿轮,所述立轴外周套装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相互啮合。优选地,所述第五驱动机构包括第三变频电机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三变频电机驱动连接有齿轮,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齿轮配合的齿条,所述第二支撑杆穿设于所述底座内,并对所述底座进行支撑,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轴向与所述进料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相平行,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连接有轴承。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板一侧沿其高度方向设有多个卡槽,所述第二传动板沿其高度方向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卡槽相配合。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料传送带、第二进料传送带、送料传送带的上方均设有相互配合地一对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上述传送带之间形成供物料通过的通道,所述限位板上连接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用于调节限位板在上述传送带上的水平位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如下:第一进料传送带能够相对机架进行上下翻转,第一进料传送带上翻至与第二进料传送带首位相接时,物料通过第一进料传送带运动至第二进料传送带上,并由第二进料传送带输出;第一进料传送带下翻至水平位置时,物料由第一进料传送带输出。两个第一转运机分别与第一进料传送带和第二进料传送带形成对列的接收关系,某一第一转运机构接受完来自与之对应的进料传送带上的物料时,与另一第一转运机构对应的进料传送带开始向第一转运机构送料。上述设计使得进料机构能够交替地向两个第一转运机构进行送料,送料过程无间断,由于采用两个第一转运机构进行转运物料,减少了因接收来自进料机构上的物料而带来的等待时间,过程连续化程度高,有效提高了装箱效率。物料由进料机构输出后受惯性力和自身重力作用运动至第一转运机构内,第二驱动机构能驱动第一转运机构沿平行于进料机构宽度方向进行水平直线运动,以使第一转运机构相对进料机构上的物料进行了水平位移,第一转运机构的一次位移量与物料的宽度值大致相等,后一进入第一转运机构内的物料与上一次进入的物料相抵,物料均匀地码放在第一转运机构内,装箱后物料的摆放更加地整齐。几个转运机构均包括一对夹持板,夹持板相对配合地对物料进行支撑。当存在两个转运机构呈上下正对的位置时,第三驱动机构驱动位于上方的转运机构的夹持板进行同步地向下翻转,夹持板之间形成开口,物料受重力作用自然地从位于上方的转运机构内落在位于下方的转运机构内,实现了物料自上而下地转运处理,下料过程更加地顺畅。送料传送带上设有料箱,未装满的料箱位于靠近第一进料传送带的第一转运机构正下方。第一进料传送带上的物料通过第一转运机构运动内,当第三转运机构和第一转运机构位置相对时,第一转运机构内的物料通过第三转运机构运动至料箱内。在物料由第一转运机构直接通过第三转运机构完成在料箱的装箱处理时,第二进料传送带上的物料此时恰好通过与之邻近的第一转运机构运动至转盘上的第二转运机构内,第四驱动机构驱动转盘转动180°,第五驱动机构驱动第三转运机构运动至载有物料的第二转运机构正下方,夹持板向下翻转,物料由第二转运机构运动至第三转运机构内后,第三转运机构复位,其后第三转运机构的夹持板向下翻转,物料右第三转运机构运动至料箱内。当在物料由第一转运机构、第二转运机构和第三转运机构完成在料箱的装箱处理时,第一进料传送带恰好向第一转运机构送料,如此反复。上述过程无需停机,能够通过第三转运机构连续不断地向送料传送带上的料箱进行送料,其自动化程度高,装箱效率高。由于在第三转运机构向料箱送料前,物料已经均匀地摆放好,无需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旋转式对列装箱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式对列装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进料机构、旋转下料机构和送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第一进料传送带和第二进料传送带,所述第一进料传送带连接在传送带座上,并受传送带座支撑,所述传送带座一端铰接在机架上,所述传送带座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相对机架进行上下翻转;所述第二进料传送带位于所述第一进料传送带上方,其进料端靠近所述第一进料传送端的出料端;所述旋转下料机构包括分别位于第一进料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出料端下方的两个第一转运机构,所述第一转运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连接,并由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水平直线运动,所述第一转运机构的运动方向平行于进料机构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转运机构包括两块夹持板,所述两块夹持板分别位于第一转运机构两侧,其相对配合地对物料进行支撑,所述夹持板与第三驱动机构驱动连接,并由所述第三驱动机构驱动相对机架进行同步上下翻转;所述旋转下料机构还包括转盘,所述转盘与第四驱动机构驱动连接,并由所述第四驱动机构驱动水平转动,所述转盘上连接有两个第二转运机构,所述第二转运机构相对转盘的轴线呈镜像分布,所述第二转运机构与第一转运机构形状、构造完全相同,所述第二转运机构位于其中一个第一转运机构一侧,并位于另一个第一转运机构下方;所述旋转下料机构还包括第三转运机构,所述第三转运机构位于第一转运机构和第二转运机构下方,所述第三转运机构与第一转运机构形状、构造完全相同,所述第三转运机构与第五驱动机构驱动连接,并由所述第 五驱动机构驱动水平直线运动,所述第三转运机构的运动方向平行于所述进料机构的传送方向;所述送料机构包括送料传送带,所述送料传送带位于所述第三转运机构下方,所述送料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平行于所述进料机构的传送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对列装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进料机构、旋转下料机构和送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第一进料传送带和第二进料传送带,所述第一进料传送带连接在传送带座上,并受传送带座支撑,所述传送带座一端铰接在机架上,所述传送带座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相对机架进行上下翻转;所述第二进料传送带位于所述第一进料传送带上方,其进料端靠近所述第一进料传送端的出料端;所述旋转下料机构包括分别位于第一进料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出料端下方的两个第一转运机构,所述第一转运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连接,并由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水平直线运动,所述第一转运机构的运动方向平行于进料机构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转运机构包括两块夹持板,所述两块夹持板分别位于第一转运机构两侧,其相对配合地对物料进行支撑,所述夹持板与第三驱动机构驱动连接,并由所述第三驱动机构驱动相对机架进行同步上下翻转;所述旋转下料机构还包括转盘,所述转盘与第四驱动机构驱动连接,并由所述第四驱动机构驱动水平转动,所述转盘上连接有两个第二转运机构,所述第二转运机构相对转盘的轴线呈镜像分布,所述第二转运机构与第一转运机构形状、构造完全相同,所述第二转运机构位于其中一个第一转运机构一侧,并位于另一个第一转运机构下方;所述旋转下料机构还包括第三转运机构,所述第三转运机构位于第一转运机构和第二转运机构下方,所述第三转运机构与第一转运机构形状、构造完全相同,所述第三转运机构与第五驱动机构驱动连接,并由所述第五驱动机构驱动水平直线运动,所述第三转运机构的运动方向平行于所述进料机构的传送方向;所述送料机构包括送料传送带,所述送料传送带位于所述第三转运机构下方,所述送料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平行于所述进料机构的传送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对列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气缸的固定端铰接在机架上,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端铰接在第一支杆上,所述第一支杆两端分别铰接机架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另一端铰接所述传送带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对列装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运机构包括底座、两对转轮组件和两个夹持板,所述两对转轮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底座两侧,所述转轮组件包括上转轮和下转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家权王星星王伟张加才张坤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远鸿机械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