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式帐篷及其帐篷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6505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5 0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螺旋式帐篷及其帐篷框架,帐篷框架包括底盘以及支撑结构;底盘具有分别呈半圆弧形的两底边,两底边的开口相对且对应圆圆心重合,两底边分别为对应圆半径较大的第一底边和对应圆半径较小的第二底边;支撑结构设于底盘上,其包括多根竖直设置且呈弧形的立弧管,每根立弧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底边,且每根立弧管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穿过两底边的对应圆圆心;其中,连接于一底边的一端与另一底边的另一端的一根立弧管的高度最高,连接于一底边的另一端与另一底边的一端的另一根立弧管的高度最低,其余立弧管的高度由一根立弧管至另一根立弧管依序递增。

Spiral tent and its tent fram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piral tent and a tent frame. The tent frame includes a chassis and a supporting structure. The chassis has two sides of a semicircular arc, the opening of the two edge is relative and corresponding to the circle center, and the two sides are respectively the first edge corresponding to the larger radius of the circle and the second edge of the smaller radius corresponding to the circle. A supporting structure on the chassis, which consists of a vertical arc tube arranged vertically and vertically. Each end of the vertical arc pipe is connected to the two sides respectively, and each vertical arc tube is projected across the two side of the horizontal plane to correspond to the circular center of the circle; of which, a vertical arc connected to one end of the bottom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other. The height is the highest. The height of the other vertical arc tube connected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one side and the other side is the lowest. The height of the rest of the vertical arc tube is increased from one vertical arc tube to the ot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旋式帐篷及其帐篷框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智能帐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螺旋式帐篷及其帐篷框架。
技术介绍
现有帐篷类产品主要可分为帐篷和篷房两种类型。帐篷可分为高山帐,四季帐,三季帐,单层帐,天幕,家庭休闲帐等大类,其主要由帐杆和布料组成。帐篷的使用人数从一人到多人不等。上述现有帐篷具有以下缺陷:从空间角度考虑,现有帐篷的最小宽度是根据人的肩宽50cm左右放出合适的比例,双人空间220cm×135cm,高度105cm左右是比较合理的双人帐标准,适合两个人平躺起身,腿部也会有空间用来放背包等野营用品。除了天幕和休闲帐这种临时遮阳帐篷,其他类型帐篷用来过夜睡觉在保暖防潮,空间舒适度上还是远远不够的,一般的帐篷人只能坐着,大点的可以站立,空间狭小,只能临时用几天,不能长期居住。从使用功能角度考虑,现有帐篷能够满足一个或者几个人居住若干天,保温防潮仅靠几层布料本身的保温透气,也不适合寒冷或者昼夜温差较大的室外。帐篷内没有水电设备,只能睡觉,不能洗漱,上厕所,使用电器等。从自重角度考虑,现有帐篷主要靠帐杆和布料组成,较轻,一般来说一顶双人帐的基础重量在2公斤左右,单人帐1.5公斤左右。防风只要靠地锚杆,大风天不宜使用。从人性化设计角度考虑,现有帐篷空间狭小,进出都需要猫腰,没有足够空间放其它装备,通风口少且小,全是自然排风,会很闷,不能长时间在雨雪大风天使用。篷房是一种户外活动用临时建筑,被广泛应用于临时仓库,厂房,临时施工,会展篷房,施工篷房,紧急救灾。由基原可移动框架和篷布组成,框架一般有合金和钢为主要部件。产品跨度从3m到60m,类型主要有:小篷房,锥顶篷,花园帐篷,派对篷房,节日篷房,假日篷房,婚庆篷房,大篷房,弯柱篷房,弧顶篷房,尖顶篷房,多边形篷房,双层篷房等,同时为客户量身订做所需要的产品,提供创造性的空间解决方案,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拥有全方位的配件选择,所有的配件增加了篷房的功能和用途,满足客户多种需求。上述现有篷房具有以下缺陷:从空间角度考虑,现有篷房产品的跨度从3m到60m,空间较灵活。因为篷房的大小要求,其搭建都需要大型的吊装设备和吊车,对搭建场地周边的交通条件要求很高。用于居住的篷房因为是大量采用工程建筑配件如玻璃幕墙,玻璃门,ABS硬体墙,玻璃门,排水槽,空调系统和铝合金型材支撑系统,使得拆装过程中需要机械配合,损耗较大,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移动性差。从使用功能角度考虑,现有篷房的空间变化较大,室内可以根据功能需要布置家具或设施,但居住功能上没有水电设施,不能洗漱,上厕所,使用电器等。从自重角度考虑,现有篷房是铝合金型材结构体系,较重,不能人工搬运,需要固定安装,防风性能好。从人性化设计角度考虑,现有篷房用于居住的类型较少,因为篷布材料主要使用的是PVC材料,在低温情况下会变硬脆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空间舒适度较高且防风性能铰佳的帐篷框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空间舒适度较高且防风性能铰佳的螺旋式帐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帐篷框架,其中,所述帐篷框架包括底盘以及支撑结构;所述底盘具有分别呈半圆弧形的两底边,所述两底边的开口相对且对应圆圆心重合,所述两底边分别为对应圆半径较大的第一底边和对应圆半径较小的第二底边;所述支撑结构设于所述底盘上,其包括多根竖直设置且呈弧形的立弧管,每根所述立弧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两底边,且每根所述立弧管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穿过所述两底边的对应圆圆心;其中,连接于一所述底边的一端与另一所述底边的另一端的一根所述立弧管的高度最高,连接于一所述底边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底边的一端的另一根所述立弧管的高度最低,其余所述立弧管的高度由所述一根立弧管至另一根立弧管依序递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底盘包括第一底管以及第二底管;所述第一底管呈圆形;所述第二底管呈围绕于所述第一底管外周的半圆弧形,且所述第二底管与第一底管的对应圆圆心重合;其中,所述第一底管未被所述第二底管围绕的部分界定所述第一底边,所述第二底管界定所述第二底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底盘还包括多根辐管;所述多根辐管水平连接于所述第一底管与第二底管,每根所述辐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两底边,且所述多根辐管共同交会于所述两底边的圆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底盘还包括第三底管以及多组辐管;所述第三底管呈圆形且圆心重合地水平设于所述第一底管内周;每组所述辐管包括第一辐管及第二辐管;所述第一辐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底边和第三底管;所述第二辐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底边和第三底管,且与所述第一底管未界定第一底边的部分交会;其中,同组的第一辐管与第二辐管共线,且所在直线穿过所述第三底管的圆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各所述立弧管均为两段式结构而均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每根所述立弧管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底边和第二底边;其中,所述帐篷框架还包括连接机构,以将各所述立弧管的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另一端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机构为鱼骨铰链,其包括多个套管以及多组铰链结构;所述多个套管上下间隔设置,且分别与所述多根立弧管一一对应,每根所述立弧管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另一端分别由所述套管的两管口插置而对接;所述多组铰链结构分别连接于相邻两所述套管之间,每组所述铰链结构包括两固定件及铰接件;所述两固定件分别设于一所述套管下部及与其相邻的另一所述套管上部;所述铰接件具有两铰接端,分别铰接于所述两固定件,而使相邻两所述套管能于水平方向相对转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机构位于所述两底边的对应圆圆心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各所述立弧管均呈圆弧形,所述多根立弧管由其中高度最低一根至高度最高一根的对应圆半径依序递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定义其中一所述底边的一端为第一侧,另一端为第二侧,所述高度最低的立弧管所在平面与高度最高的立弧管所在平面重合而界定一中间立面;其中,所述中间立面将每根所述立弧管分别分割为第一部和第二部,且所述第一部位于所述第一底边一侧,所述第二部位于所述第二底边一侧;其中,各所述第一部共同位于平滑过渡的第一仿球面,其球径由第一侧向第二侧连续递增,且高度连续递减,各所述第二部共同位于平滑过渡的第二仿球面,其球径由第一侧向第二侧连续递减,且高度连续递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多根第一横弧管以及多根第二横弧管;所述多根第一横弧管上下间隔且横向设置,每根所述第一横弧管与各所述立弧管的第一底边一侧的部分分别连接;所述多根第二横弧管上下间隔且横向设置,每根所述第二横弧管与各所述立弧管的第二底边一侧的部分分别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螺旋式帐篷,包括框架和罩覆于所述框架上的外皮,其中,所述框架为所述的帐篷框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外皮包括基层以及内保温衬层和内保温衬层;所述内保温衬层和外保温衬层分别设于所述基层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内保温衬层和外保温衬层均包括包裹表皮及填充于期内的填充保温材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螺旋式帐篷及其帐篷框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帐篷框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帐篷框架(100)包括:底盘(110),具有分别呈半圆弧形的两底边,所述两底边的开口相对且对应圆圆心(C)重合,所述两底边分别为对应圆半径较大的第一底边(1111)和对应圆半径较小的第二底边(1121);以及支撑结构(120),设于所述底盘(110)上,其包括多根竖直设置且呈弧形的立弧管(121),每根所述立弧管(12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两底边,且每根所述立弧管(12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穿过所述两底边的对应圆圆心(C);其中,连接于一所述底边的一端与另一所述底边的另一端的一根所述立弧管(121)的高度最高,连接于一所述底边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底边的一端的另一根所述立弧管(121)的高度最低,其余所述立弧管(121)的高度由所述一根立弧管(121)至另一根立弧管(121)依序递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帐篷框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帐篷框架(100)包括:底盘(110),具有分别呈半圆弧形的两底边,所述两底边的开口相对且对应圆圆心(C)重合,所述两底边分别为对应圆半径较大的第一底边(1111)和对应圆半径较小的第二底边(1121);以及支撑结构(120),设于所述底盘(110)上,其包括多根竖直设置且呈弧形的立弧管(121),每根所述立弧管(12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两底边,且每根所述立弧管(12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穿过所述两底边的对应圆圆心(C);其中,连接于一所述底边的一端与另一所述底边的另一端的一根所述立弧管(121)的高度最高,连接于一所述底边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底边的一端的另一根所述立弧管(121)的高度最低,其余所述立弧管(121)的高度由所述一根立弧管(121)至另一根立弧管(121)依序递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帐篷框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10)包括:第一底管(111),呈圆形;以及第二底管(112),呈围绕于所述第一底管(111)外周的半圆弧形,且所述第二底管(112)与第一底管(111)的对应圆圆心(C)重合;其中,所述第一底管(111)未被所述第二底管(112)围绕的部分界定所述第一底边(1111),所述第二底管(112)界定所述第二底边(11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帐篷框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10)还包括:多根辐管(114),水平连接于所述第一底管(111)与第二底管(112),每根所述辐管(11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两底边,且所述多根辐管(114)共同交会于所述两底边的圆心(C)。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帐篷框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10)还包括:第三底管(113),呈圆形且圆心重合地水平设于所述第一底管(111)内周;以及多组辐管(114),每组所述辐管(114)包括:第一辐管(1141),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底边(1111)和第三底管(113);及第二辐管(1142),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底边(1121)和第三底管(113),且与所述第一底管(111)未界定第一底边(1111)的部分交会;其中,同组的第一辐管(1141)与第二辐管(1142)共线,且所在直线穿过所述第三底管(113)的圆心(C)。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帐篷框架(100),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立弧管(121)均为两段式结构而均包括第一段(1211)和第二段(1212),每根所述立弧管(121)的第一段(1211)和第二段(1212)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底边(1111)和第二底边(1121);其中,所述帐篷框架(100)还包括连接机构,以将各所述立弧管(121)的所述第一段(1211)和第二段(1212)的另一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帐篷框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为鱼骨铰链(122),其包括:多个套管(1221),上下间隔设置,且分别与所述多根立弧管(121)一一对应,每根所述立弧管(121)的第一段(1211)和第二段(1212)的另一端分别由所述套管(1221)的两管口插置而对接;以及多组铰链结构(1222),分别连接于相邻两所述套管(1221)之间,每组所述铰链结构(1222)包括:两固定件(12221),分别设于一所述套管(1221)下部及与其相邻的另一所述套管(1221)上部;及铰接件(12222),具有两铰接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虹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旅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