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无线供能MIMO中继系统的收发机联合优化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5567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2 0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线供能MIMO中继系统的收发机联合优化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传输信号的信号特征、第一信道矩阵、第二信道矩阵、第三信道矩阵、第一能量转换率,及第二能量转换率;分别对第一信道矩阵及第二信道矩阵进行分解得到第一对角元素及第二对角元素;根据信号特征、第一对角元素、第二对角元素、第一能量转换率、第二能量转换率计算得到系统对应的能量转换效率;根据第一信道矩阵、第三信道矩阵、能量转换率、信号特征、源节点的标称功率及峰值功率按照能量约束条件对系统的时间切换因子及各预编码矩阵进行优化。所述方法能够对系统各节点的通信过程进行优化,提高预编码矩阵可调自由度,以增强系统的信号传输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供能MIMO中继系统的收发机联合优化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通信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线供能MIMO中继系统的收发机联合优化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数据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通信技术的应用愈发广泛。但就目前而言,现有的MIMO中继通信系统是基于额定功率对信号传输进行功率约束的方式实现通信的,MIMO中继通信系统在通过这种通信方式在进行信号通信时,该通信系统的预编码矩阵的可调自由度会非常小,从而导致对应系统的信号传输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供能MIMO中继系统的收发机联合优化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能够对无线供能MIMO中继系统各节点的通信过程进行优化,提高该中继系统的预编码矩阵可调自由度,从而增强该中继系统的信号传输速率。就方法而言,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供能MIMO中继系统的收发机联合优化方法,系统包括相互通信的源节点、中继节点及目的节点,所述中继节点由所述源节点进行无线供能,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间存在直接链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无线供能MIMO中继系统的收发机联合优化方法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供能MIMO中继系统的收发机联合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相互通信的源节点、中继节点及目的节点,所述中继节点由所述源节点进行无线供能,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间存在直接链路,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源节点上当前待传输信号的信号特征、所述源节点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第一信道矩阵、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第二信道矩阵、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第三信道矩阵、所述源节点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能量的第一能量转换率,及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目的节点转发待传输信号的第二能量转换率;分别对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及所述第二信道矩阵进行分解处理,得到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对应对角矩阵中的第一对角元素,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供能MIMO中继系统的收发机联合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相互通信的源节点、中继节点及目的节点,所述中继节点由所述源节点进行无线供能,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间存在直接链路,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源节点上当前待传输信号的信号特征、所述源节点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第一信道矩阵、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第二信道矩阵、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第三信道矩阵、所述源节点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能量的第一能量转换率,及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目的节点转发待传输信号的第二能量转换率;分别对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及所述第二信道矩阵进行分解处理,得到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对应对角矩阵中的第一对角元素,及所述第二信道矩阵对应对角矩阵中的第二对角元素;根据所述信号特征、所述第一对角元素、所述第二对角元素、所述第一能量转换率、所述第二能量转换率计算得到所述系统对应的能量转换效率;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矩阵、所述第三信道矩阵、所述能量转换率、所述信号特征、所述源节点的标称功率及所述源节点的峰值功率按照能量约束条件对所述系统的时间切换因子、所述源节点上用于能量传输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中继节点上用于信号传输的第二预编码矩阵,及所述源节点上用于信号传输的第三预编码矩阵进行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对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及所述第二信道矩阵进行分解处理,得到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对应对角矩阵中的第一对角元素,及所述第二信道矩阵对应对角矩阵中的第二对角元素的步骤包括:基于奇异值分解算法分别对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及所述第二信道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分解得到的对角矩阵的对角元素集合,及所述第二信道矩阵分解得到的对角矩阵的对角元素集合;分别选取所述第一信道矩阵与所述第二信道矩阵分解得到的对角元素集合中的最大对角元素,作为所述第一信道矩阵对应的第一对角元素,及所述第二信道矩阵对应的第二对角元素。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矩阵、所述第三信道矩阵、所述能量转换率、所述信号特征、所述源节点的标称功率及所述源节点的峰值功率按照能量约束条件对所述系统的时间切换因子、所述源节点上用于能量传输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中继节点上用于信号传输的第二预编码矩阵,及所述源节点上用于信号传输的第三预编码矩阵进行优化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矩阵、所述第三信道矩阵、所述能量转换率、所述信号特征、所述标称功率及所述峰值功率基于黄金分割搜索法计算求得所述系统当前最优的时间切换因子,并相应得到最优的所述第三预编码矩阵及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最优正定标量;根据所述时间切换因子、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及所述第三预编码矩阵之间的关联关系,计算求得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最优正定标量;根据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最优正定标量,及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与所述第一信道矩阵之间的联系,计算得到最优的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根据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最优正定标量,及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与所述第二信道矩阵之间的联系,计算得到最优的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应得到最优的所述第三预编码矩阵及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最优正定标量的步骤包括:在计算所述最优的时间切换因子的过程中,基于迭代出现的切换因子、所述标称功率及所述信号特征,按照牛顿法求解所述第三预编码矩阵优化时对应的最优权重因子及最优正定标量的预设二维非线性方程,得到所述第三预编码矩阵的权重因子及正定标量;根据计算得到的所述第三预编码矩阵的权重因子和正定标量,及所述时间切换因子、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及所述第三预编码矩阵之间的关联关系,计算得到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正定标量;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正定标量与所述峰值功率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得到最优的所述第三预编码矩阵及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最优正定标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得到最优的所述第三预编码矩阵及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的最优正定标量的步骤包括:若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正定标量不大于所述峰值功率时,判定基于所述预设二维非线性方程得到的所述第三预编码矩阵的权重因子及正定标量即为该第三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彬谭元郭小龙曹函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