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注油与泄油装置的电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55253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2 0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带有注油与泄油装置的电机,包括前端盖、后端盖、机壳、转子、定子、电机轴和开式轴承;机壳为筒状,前端盖和后端盖分别设在机壳的两端;定子固定于机壳内;转子设在定子内,电机轴穿套且固定在转子上,电机轴均通过开式轴承与前端盖、后端盖连接;前端盖和后端盖上120°的分度设有一个注油孔与泄油孔,注油孔沿半径向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带有注油与泄油装置的电机,在电机时候较长时间后,无需拆卸便可添加机油,操作简单;有效防止电机组件的损伤,节约了养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注油与泄油装置的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注油与泄油装置的电机。
技术介绍
原有铸铁电机采用全封闭的轴承,电机长时间使用后,发出轴承噪音,必须将电机的端盖拆卸,将电机转子拿出,两端的轴承拆掉,重新更换新的轴承,装配后才能重新使用。存在问题:一是拆卸、安装比较麻烦;二是需要更换新的轴承,三是不方便于维护保养;四是容易导致电机绕组损伤,导致电机损坏。因此,需要一种带有注油与泄油装置的电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注油与泄油装置的电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有注油与泄油装置的电机,包括前端盖、后端盖、机壳、转子、定子、电机轴和开式轴承;所述机壳为筒状,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分别设在所述机壳的两端。所述定子固定于机壳内;所述转子设在所述定子内,所述电机轴穿套且固定在所述转子上,所述电机轴均通过开式轴承与前端盖、后端盖连接。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120°的分度设有一个注油孔与泄油孔,所述注油孔沿半径向上。所述注油孔上设有锥状的注油嘴,所述注油嘴的内部固定有过滤板;所述注油嘴的底部设有注油管,所述注油嘴和注油管的连接处为弧形,所述注油管通入开式轴承处。所述泄油孔内的一端为喇叭状,与所述开式轴承连接,另一端为设有内螺纹的圆筒状,且设有螺丝。更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板上设有多排圆孔。机油从圆孔内通过,比圆孔直径大的杂质无法通过,过滤板实现对机油的过滤作用。更进一步的,所述注油嘴上设有油盖。油盖起到遮挡作用,防止灰尘、杂质进入注油嘴内。更进一步的,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上设有油杯,所述油杯设在泄油孔正下方。当多余的机油从泄油孔流出时,油杯将其收集汇总,可再利用,既节约机油又保持电机干净。更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板上设有渐开线型的凸出,所述过滤板上的中央设有通孔,所述过滤板的中间低于四周。机油在重力势能作用下,沿着凸出从高处流向低处,最后进入通孔。机油与凸出接触,可粘附杂质,起到过滤作用。更进一步的,所述开始轴承处设有扩音器。轴承在正常运行时,由于机油的润滑作用,无噪音。当机油不足时候,会发出摩擦声。所述扩音器可以将摩擦声放大,一旦出现机油不足的情况,能够及时处理,防止组件磨损。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带有注油与泄油装置的电机,在电机时候较长时间后,无需拆卸便可添加机油,操作简单;有效防止电机组件的损伤,节约了养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带有注油与泄油装置的电机的机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带有注油与泄油装置的电机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带有注油与泄油装置的电机的前端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带有注油与卸油装置的电机的过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带有注油与卸油装置的电机的过滤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包括前端盖1、后端盖2、机壳3、转子4、定子5、电机轴6和开式轴承7;所述机壳3为筒状,所述前端盖1和后端盖2分别设在所述机壳3的两端。且固定在所述转子4上,所述电机轴6均通过开式轴承7与前端盖1、后端盖2连接。所述前端盖1和后端盖2上120°的分度设有一个注油孔10与泄油孔20,所述注油孔10沿半径向上。所述注油孔10上设有锥状的注油嘴30,所述注油嘴30的内部固定有过滤板301;在注油时,锥状的注油嘴使得机油不易洒落,过滤板起到对机油含有杂质的过滤作用,使得进入轴承的机油保持纯净。所述注油嘴30的底部设有注油管40,所述注油嘴30和注油管40的连接处为弧形,该弧形结构使得机油流入保持缓和,避免棱角造成的堵塞与瘀滞。所述注油管通入开式轴承处。所述泄油孔20的一端为喇叭状,与所述开式轴承7连接,另一端为设有内螺纹的圆筒状,且设有螺丝50。使得多余的机油具有较广的汇入面积,提高了对多余机油的汇总效率。另一端为设有内螺纹的圆筒状,且设有螺丝。该螺丝在电机正常运行时,起到密闭作用;当在注油时,将螺丝拧下,多余的机油经过泄油孔流出。更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板上设有多排圆孔。机油从圆孔内通过,比圆孔直径大的杂质无法通过,过滤板实现对机油的过滤作用。更进一步的,所述注油嘴上设有油盖。油盖起到遮挡作用,防止灰尘、杂质进入注油嘴内。更进一步的,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上设有油杯,所述油杯设在泄油孔正下方。当多余的机油从泄油孔流出时,油杯将其收集汇总,可再利用,既节约机油又保持电机干净。更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板上设有渐开线型的凸出,所述过滤板上的中央设有通孔,所述过滤板的中间低于四周。机油在重力势能作用下,沿着凸出从高处流向低处,最后进入通孔。机油与凸出接触,可粘附杂质,起到过滤作用。更进一步的,所述开始轴承处设有扩音器。轴承在正常运行时,由于机油的润滑作用,无噪音。当机油不足时候,会发出摩擦声。所述扩音器可以将摩擦声放大,一旦出现机油不足的情况,能够及时处理,防止组件磨损。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带有注油与泄油装置的电机,在电机时候较长时间后,无需拆卸便可添加机油,操作简单;有效防止电机组件的损伤,节约了养护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带有注油与泄油装置的电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注油与泄油装置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盖(1)、后端盖(2)、机壳(3)、转子(4)、定子(5)、电机轴(6)和开式轴承(7);所述机壳(3)为筒状,所述前端盖(1)和后端盖(2)分别设在所述机壳(3)的两端;所述定子(5)固定于机壳(3)内;所述转子(4)设在所述定子(5)内,所述电机轴(6)穿套且固定在所述转子(4)上,所述电机轴(6)均通过开式轴承(7)与前端盖(1)、后端盖(2)连接;所述前端盖(1)和后端盖(2)上120°的分度设有一个注油孔(10)与泄油孔(20),所述注油孔(10)沿半径向上;所述注油孔(10)上设有锥状的注油嘴(30),所述注油嘴(30)的内部固定有过滤板(301);所述注油嘴(30)的底部设有注油管(40),所述注油嘴(30)和注油管(40)的连接处为弧形,所述注油管(40)通向开式轴承(7)处;所述泄油孔(20)的一端为喇叭状,与所述开式轴承(7)连接,另一端为设有内螺纹的圆筒状,且设有螺丝(5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注油与泄油装置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盖(1)、后端盖(2)、机壳(3)、转子(4)、定子(5)、电机轴(6)和开式轴承(7);所述机壳(3)为筒状,所述前端盖(1)和后端盖(2)分别设在所述机壳(3)的两端;所述定子(5)固定于机壳(3)内;所述转子(4)设在所述定子(5)内,所述电机轴(6)穿套且固定在所述转子(4)上,所述电机轴(6)均通过开式轴承(7)与前端盖(1)、后端盖(2)连接;所述前端盖(1)和后端盖(2)上120°的分度设有一个注油孔(10)与泄油孔(20),所述注油孔(10)沿半径向上;所述注油孔(10)上设有锥状的注油嘴(30),所述注油嘴(30)的内部固定有过滤板(301);所述注油嘴(30)的底部设有注油管(40),所述注油嘴(30)和注油管(40)的连接处为弧形,所述注油管(40)通向开式轴承(7)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茂群戴茂华金庭宏乔刚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华胜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