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建类高校海绵城市教学模型及建筑教学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5254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2 0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土建类高校海绵城市教学模型及建筑教学模型,属于教学用具领域,包括底座、屋顶花园模型、透水铺装模型、生态草沟模型、雨水花园模型、湿地模型和调蓄水体模型,屋顶花园模型、透水铺装模型、生态草沟模型、雨水花园模型、湿地模型和调蓄水体模型分别安装于底座,且屋顶花园模型、透水铺装模型、生态草沟模型、雨水花园模型、湿地模型和调蓄水体模型沿底座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土建类高校海绵城市教学模型在拆卸和拼装的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海绵城市科学概念的全面认识,能为土建类高校教学开展提供有力的实践操作体验和经典范例支持。此外,土建类高校海绵城市教学模型在拼接之后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建类高校海绵城市教学模型及建筑教学模型
本专利技术涉及教学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土建类高校海绵城市教学模型及建筑教学模型。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随着海绵城市的不断推广,海绵城市也成为一些土建类高校学生研究学习的必修课之一,现有建筑教学模型不能拆解和拼装,不能使学生对海绵城市科学概念形成全面的认识,且不利于其实践能力培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建类高校海绵城市教学模型,帮助学生快速对海绵城市形成全面认识,同时,为土建类高校教学开展提供有力的实践操作体验和经典范例支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教学模型,帮助学生快速对海绵城市形成全面认识,同时,为土建类高校教学开展提供有力的实践操作体验和经典范例支持。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基于上述的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土建类高校海绵城市教学模型,包括底座、屋顶花园模型、透水铺装模型、生态草沟模型、雨水花园模型、湿地模型和调蓄水体模型,所述屋顶花园模型、所述透水铺装模型、所述生态草沟模型、所述雨水花园模型、所述湿地模型和所述调蓄水体模型分别安装于所述底座,且所述屋顶花园模型、所述透水铺装模型、所述生态草沟模型、所述雨水花园模型、所述湿地模型和所述调蓄水体模型沿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土建类高校海绵城市教学模型,由多个组件拼接而成,在拆卸和拼装的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海绵城市科学概念的全面认识,牢固树立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理念,全面理解实现径流控制、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深刻领会海绵城市“渗、蓄、净、用、排”科学原则,为城市水生态修复、水资源涵养、防洪能力提升、新型城镇化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培养土建类高级专门人才。同时,更为土建类高校教学开展提供有力的实践操作体验和经典范例支持。此外,土建类高校海绵城市教学模型在拼接之后,外观大气,时代科技气息浓郁,特别是海绵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该模型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凹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底座的两个端面,所述第一凹槽靠近所述底座的边缘处,所述调蓄水体模型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设置具有定位和标向的作用,为模型提供一个基准点,方便进行后续的拼装。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土建类高校海绵城市教学模型还包括提升措施模型,所述调蓄水体模型安装于所述湿地模型和所述提升措施模型之间。提升措施模型可以是提升泵等设施,提升措施模型能确保模拟暴雨时期时场地内部水系统的安全。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底座的两个端面,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间隔设置,所述雨水花园模型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可以用于放置雨水花园模型,第二凹槽可以方便对雨水花园模型进行固定。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凹槽的凹陷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凹陷深度。这样有利于雨水花园模型内的雨水流入调蓄水体模型内,增加土建类高校海绵城市教学模型整体的防洪效果。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个凸起,两个所述凸起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两个凸起与第二凹槽配合,让雨水花园模型安装的更加牢固,同时也能让更多的水渗入地下,对地下水进行补充。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形成湿地安装区,所述湿地安装区靠近所述第二凹槽的一侧高于所述湿地安装区靠近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所述湿地模型安装于所述湿地安装区。这样有利于在暴雨时,雨水花园模型处的水往调蓄水体模型方向流,避免雨水流向屋顶花园模型。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土建类高校海绵城市教学模型还包括建筑模型,所述建筑模型与所述第一凹槽分别位于所述底座宽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屋顶花园安装于所述建筑模型的顶部。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倾斜设置,设置有所述屋顶花园模型的一端高于设置有所述调蓄水体模型的一端。这样在遇到暴雨时,雨水可以及时的往调蓄水体模型流动,减轻底座内排水系统的压力,避免雨水淹没城市。基于上述的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建筑教学模型,包括如上所述的土建类高校海绵城市教学模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建筑教学模型包括如上所述的土建类高校海绵城市教学模型,能快速的帮助学生对海绵城市科学概念形成全面的认识,更为土建类高校教学开展提供有力的实践操作体验和经典范例支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土建类高校海绵城市教学模型,由多个组件拼接而成,在拆卸和拼装的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海绵城市科学概念的全面认识,牢固树立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理念,全面理解实现径流控制、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深刻领会海绵城市“渗、蓄、净、用、排”科学原则,为城市水生态修复、水资源涵养、防洪能力提升、新型城镇化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培养土建类高级专门人才。同时,更为土建类高校教学开展提供有力的实践操作体验和经典范例支持。此外,土建类高校海绵城市教学模型在拼接之后,外观大气,时代科技气息浓郁,特别是海绵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该模型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土建类高校海绵城市教学模型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土建类高校海绵城市教学模型的俯视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底座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底座的剖视图。图中:101-底座;102-屋顶花园模型;103-透水铺装;104-生态草沟模型;105-雨水花园模型;106-湿地模型;107-调蓄水体模型;108-提升措施模型;109-建筑模型;110-第一凹槽;111-第二凹槽;112-凸起;113-湿地安装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上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上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土建类高校海绵城市教学模型及建筑教学模型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建类高校海绵城市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屋顶花园模型、透水铺装模型、生态草沟模型、雨水花园模型、湿地模型和调蓄水体模型,所述屋顶花园模型、所述透水铺装模型、所述生态草沟模型、所述雨水花园模型、所述湿地模型和所述调蓄水体模型分别安装于所述底座,且所述屋顶花园模型、所述透水铺装模型、所述生态草沟模型、所述雨水花园模型、所述湿地模型和所述调蓄水体模型沿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建类高校海绵城市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屋顶花园模型、透水铺装模型、生态草沟模型、雨水花园模型、湿地模型和调蓄水体模型,所述屋顶花园模型、所述透水铺装模型、所述生态草沟模型、所述雨水花园模型、所述湿地模型和所述调蓄水体模型分别安装于所述底座,且所述屋顶花园模型、所述透水铺装模型、所述生态草沟模型、所述雨水花园模型、所述湿地模型和所述调蓄水体模型沿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建类高校海绵城市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凹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底座的两个端面,所述第一凹槽靠近所述底座的边缘处,所述调蓄水体模型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建类高校海绵城市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建类高校海绵城市教学模型还包括提升措施模型,所述调蓄水体模型安装于所述湿地模型和所述提升措施模型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土建类高校海绵城市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底座的两个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建军李津瑶周思彤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