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象属性的验证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35130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2 0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象属性的验证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用户输入的对象属性信息;向服务器发送分配对象属性标识的请求;从服务器接收对象属性标识的通知;将所述属性标识应用于所述对象;接收所述第一用户指定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服务器接收对于所述对象属性的验证结果,其中所述验证结果根据所述服务器对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设备发出的对象属性验证请求的验证结果生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象属性的验证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互联网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对象属性的验证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流通过程中的物品防伪、验证一直以来都是一项重要课题,在电子商务中更是如此,不能有效鉴别交易物品的真伪将直接导致电子商务参与方对交易安全失去信心,从而影响交易的达成。针对上述问题,已经提出了许多防伪技术方案。中国专利申请“一种电子防伪标签及防伪方法”(申请人:济南嘉源电子有限公司;申请日:2017年1月24日;申请号:CN201710054601.4)提供了一种电子防伪标签,包括射频天线、控制电路和薄膜显示屏,特征在于:射频天线经控制电路与薄膜显示屏相连接,控制电路采用定制射频芯片或者采用通用射频芯片和驱动电路的组合;定制射频芯片为在通用射频芯片中集成驱动电路,通用射频芯片中存储有包括商品唯一标识在内的信息。本专利技术的商品真伪鉴别方法,包括a).商品流通记录;b).本地显示;c).网络检验;d).消费数据上传。该电子防伪标签通过设置与射频天线相连接的通用射频芯片,实现了对商品唯一标识、鉴别网址等信息的存储,不仅确保了商品的真伪鉴别无法被仿造,而且还可上传和记录商品的流通、销售和消费信息,可以防止假冒伪劣商品的流通。但是,可以理解,仅从技术层面入手并无法杜绝假冒伪劣商品的流通,并且,仅依靠技术手段也无法有效改善商品验证方面的用户体验。对此,一些技术方案提议对商品验证过程进行改进。中国专利申请“防止假冒伪劣商品进入流通领域的方法及装置”(申请人:大连中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日:2016年12月14日;申请号:CN201611150419.0)提供了一种防止假冒伪劣商品进入流通领域的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增强对商品的真伪识别的问题,技术要点是:当经销商通过云平台订购商品,所述云平台通过采集经销商授权信息、所述商品条形码、以及订购商品数量的信息,通过所述云平台生成商品唯一流通码,所述商品唯一流通码再通过加密运算生成唯一验证码;最后每一个商品都会产生包括:商品本身附着的商品条形码、通过云平台生成的唯一流通码、经过加密运算最终生成的唯一验证码,效果是:可以实现通过扫码即可识别出当前商品在时间上的一个流通记录,并得到当前售卖地是否为厂商指定经销商,并最终确认当前商品的真实性。中国专利申请“一种商品防伪方法及装置”(申请人:纸飞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申请日:2016年10月27日;申请号:CN201610970477.1)提供了一种商品防伪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生成商品的公钥和私钥;采用区块链将商品的序列号、公钥、公钥的哈希值和流通数据存储在公共数据库中;若接收到公钥的验证信息且确定公钥在公共数据库中,并根据商品的序列号和流通数据确定商品为合法的第一次销售,则将商品的状态标记为已出售;若接收到私钥的验证信息且私钥对应的公钥在公共数据库中,并根据商品的序列号和流通数据确定商品为合法的第一次验证,则将商品的状态标记为已验证。通过将公钥和私钥制作成的特殊二维码粘贴在商品的外包装和商品表面,保证了防伪标识的可读性、可验证性和可绑定性;采用区块链保证了商品流通的可追溯性和商品源头的唯一性,同时降低成本。上述两个专利申请的方案中,基本的思路都是为物品分配惟一的验证码,并由流通过程中的一个参与方根据将所述验证码与数据库中的记录是否匹配而对物品进行验证,除技术层面可能存在漏洞外,验证过程的准确性容易受到验证方判断能力的影响。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更准确、高效地对流通物品进行验证并且能给用户带来更好体验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物品进行认证的方法,以提高用户在物品验证方面的体验。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对象属性的验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用户输入的对象属性信息;向服务器发送分配对象属性标识的请求;从服务器接收对象属性标识的通知;将所述属性标识应用于所述对象;接收所述第一用户指定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服务器接收对于所述对象属性的验证结果,其中所述验证结果根据所述服务器对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设备发出的对象属性验证请求的验证结果生成。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由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指定。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第一用户提供操作界面,所述第一用户通过操作界面指定的第二终端设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标识为二维码、条形码或者射频标签。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对象属性的验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分配对象属性标识的请求;根据预定规则生成与所述对象的一个或多个属性惟一对应的对象属性标识;将所述对象属性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将所述对象属性标识应用于所述对象;由第一终端设备通知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设备的验证请求,对所述对象的一个或多个属性进行验证;向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对于所述对象属性的验证结果。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对于所述对象属性的验证结果。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基于对至少一个所述对象的验证评估结果生成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用户的标识,所述第一用户标识惟一地对应于所述第一用户,并且与对所述第一用户一个或多个属性的评价相关。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当所述第一用户表示受到预定操作时,显示与对所述第一用户一个或多个属性的评价。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对象属性的验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接收第一用户输入的对象属性信息的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分配对象属性标识的请求的模块;用于从服务器接收对象属性标识的通知的模块;用于将所述属性标识应用于所述对象的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指定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设备的模块;用于从所述服务器接收对于所述对象属性的验证结果的模块,其中所述验证结果根据所述服务器对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设备发出的对象属性验证请求的验证结果生成。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象属性标识与所述对象的一个或多个属性惟一对应。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用于向所述第一用户提供操作界面的装置,所述第一用户通过操作界面指定的第二终端设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标识为二维码、条形码或者射频标签。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对象属性的验证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用于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分配对象属性标识的请求的模块;用于根据预定规则生成与所述对象的一个或多个属性惟一对应的对象属性标识的模块;用于将所述对象属性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将所述对象属性标识应用于所述对象的模块;用于由第一终端设备通知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设备的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设备的验证请求,对所述对象的一个或多个属性进行验证的模块;用于向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对于所述对象属性的验证结果的模块。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对于所述对象属性的验证结果的模块。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用于基于对至少一个所述对象的验证评估结果生成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用户的标识的模块,所述第一用户标识惟一地对应于所述第一用户,并且与对所述第一用户一个或多个属性的评价相关。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用于当所述第一用户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对象属性的验证方法及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象属性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用户输入的对象属性信息;向服务器发送分配对象属性标识的请求;从服务器接收对象属性标识的通知;将所述属性标识应用于所述对象;接收所述第一用户指定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服务器接收对于所述对象属性的验证结果,其中所述验证结果根据所述服务器对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设备发出的对象属性验证请求的验证结果生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象属性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用户输入的对象属性信息;向服务器发送分配对象属性标识的请求;从服务器接收对象属性标识的通知;将所述属性标识应用于所述对象;接收所述第一用户指定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服务器接收对于所述对象属性的验证结果,其中所述验证结果根据所述服务器对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设备发出的对象属性验证请求的验证结果生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象属性标识与所述对象的一个或多个属性惟一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向所述第一用户提供操作界面,所述第一用户通过操作界面指定的第二终端设备。4.一种对象属性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分配对象属性标识的请求;根据预定规则生成与所述对象的一个或多个属性惟一对应的对象属性标识;将所述对象属性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将所述对象属性标识应用于所述对象;由第一终端设备通知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设备的验证请求,对所述对象的一个或多个属性进行验证;向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对于所述对象属性的验证结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于对至少一个所述对象的验证评估结果生成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用户的标识,所述第一用户标识惟一地对应于所述第一用户,并且与对所述第一用户一个或多个属性的评价相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所述第一用户表示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燕民栗东晖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众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