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式门禁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4071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门禁卡,包括门禁卡主体,所述门禁卡主体前表面的底部设置有荧光条凹槽,所述荧光条凹槽的外部通过强力胶粘合设置有荧光条,所述荧光条凹槽的上方一侧设置有芯片凹槽,所述芯片凹槽的外部通过强力胶粘合设置有芯片,所述荧光条凹槽的上方另一侧设置有银面膜凹槽,所述银面膜凹槽的外部通过强力胶粘合设置有银面膜,所述银面膜凹槽的上方设置有孔洞;通过设计的荧光条装置,避免了由于光线不好而找不到门禁卡的问题,由于荧光条本身具有发光的性能,在黑暗的情况下,荧光条会显得非常明显,使用人员只需要随着光源去寻找,从而通过荧光条就能很快的找到门禁卡,不会丢失,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接触式门禁卡
本技术属于门禁卡
,具体涉及一种非接触式门禁卡。
技术介绍
门禁卡基础定义原智能门禁系统由主机、读卡器和电锁组成(联网时中添电脑和通信转换器),读卡圆式属非接触读卡方式,持卡者只有将卡在读卡器邻近快捷摆动一次,读卡器才能感应到有卡并将卡中的信息(卡号)引领到主机,主机先进行检讨卡的非法性,而后决议是否进行合门动作。全部进程只要在有效的刷卡范畴内均可实现门禁管理功能。读卡器装置于门边墙内,不影响其它工作。并通过通讯转接器与电脑进行实时监控(可由电脑指令启闭所有门,并可实时查看所有门的状况)、数据解决、查问、报表输入,门禁卡是用于门禁系统中的卡,如出入证、门禁卡、停车卡、会员卡等;门禁卡在发放最终用户使用前,经由系统管理员设置,确定可使用区域及用户权限,用户使用门禁卡刷卡进入管理区域,无门禁卡或权限未开通用户,不能进入管理区域,随着卡证管理性能的一直停滞,因为传统卡证功能的局限不能满足一卡通的需要,因而需要时常给业主增加卡才能满足物业管理下的需求,不仅增添管理本钱,也给每位业宾管理大家的卡证增长了难度,有时甚至“卡多为患”,所以在逐步淘汰中,2010年后,主流的卡片类型的应该属IC卡,但是CPU卡的发展也挺迅猛,是一种潮流趋势,IC卡应用范围甚广。现有的门禁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门禁卡本身体积较小,在灯光昏暗的时候会出现发现不了,找不到的情况,且如果在夜晚的室外掉落在地面,灯光不强,一般就很难找的回来,同时由于门禁卡是很重要的东西,需要随身携带,但其本身的功能比较单一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非接触式门禁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接触式门禁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门禁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门禁卡本身体积较小,在灯光昏暗的时候会出现发现不了,找不到的情况,且如果在夜晚的室外掉落在地面,灯光不强,一般就很难找的回来,同时由于门禁卡是很重要的东西,需要随身携带,但其本身的功能比较单一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非接触式门禁卡,包括门禁卡主体,所述门禁卡主体前表面的底部设置有荧光条凹槽,所述荧光条凹槽的外部通过强力胶粘合设置有荧光条,所述荧光条凹槽的上方一侧设置有芯片凹槽,所述芯片凹槽的外部通过强力胶粘合设置有芯片,所述荧光条凹槽的上方另一侧设置有银面膜凹槽,所述银面膜凹槽的外部通过强力胶粘合设置有银面膜,所述银面膜凹槽的上方设置有孔洞,所述门禁卡主体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一保护膜,且所述第一保护膜将所述芯片、所述芯片凹槽、所述孔洞、所述银面膜和所述荧光条包裹在所述门禁卡主体的前表面边缘处,所述门禁卡主体的后表面设置有第二保护膜。优选的,所述荧光条为一个条状长方体结构,所述荧光条的体积小于所述荧光条凹槽的体积,使所述荧光条不突出在所述门禁卡主体的前表面。优选的,所述银面膜为片状的长方体结构,所述银面膜的体积小于所述银面膜凹槽的体积,所述银面膜的外表面不突出在所述门禁卡主体前表面。优选的,所述芯片为一个铜质的片状长方体结构,所述芯片的体积小于所述芯片凹槽的体积,所述芯片的外表面不突出在所述门禁卡主体的前表面。优选的,所述孔洞为一个贯穿所述门禁卡主体的孔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计的荧光条装置,避免了由于光线不好而找不到门禁卡的问题,由于荧光条本身具有发光的性能,在黑暗的情况下,荧光条会显得非常明显,使用人员只需要随着光源去寻找,从而通过荧光条就能很快的找到门禁卡,不会丢失,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2)通过设计的银面膜装置,避免了门禁卡功能单一的问题,银面膜本身是可以当作镜子使用的,在室外没有带镜子的情况而又需要使用的情况下,门禁卡因为是需要随身携带的,就派上了用场,不会显得功能很单一,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非接触式门禁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荧光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银面膜结构示意图;图中:1-门禁卡主体、2-第一保护膜、3-芯片、4-芯片凹槽、5-第二保护膜、6-孔洞、7-银面膜、8-银面膜凹槽、9-银光条凹槽、10-荧光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非接触式门禁卡,包括门禁卡主体1,门禁卡主体1前表面的底部设置有荧光条凹槽9,荧光条凹槽9的外部通过强力胶粘合设置有荧光条10,荧光条凹槽9的上方一侧设置有芯片凹槽4,芯片凹槽4的外部通过强力胶粘合设置有芯片3,荧光条凹槽9的上方另一侧设置有银面膜凹槽8,银面膜凹槽8的外部通过强力胶粘合设置有银面膜7,银面膜凹槽8的上方设置有孔洞6,门禁卡主体1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一保护膜2,且第一保护膜2将芯片3、芯片凹槽4、孔洞6、银面膜7和荧光条10包裹在门禁卡主体1的前表面边缘处,门禁卡主体1的后表面设置有第二保护膜5。为了便于发现门禁卡,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荧光条10为一个条状长方体结构,荧光条10的体积小于荧光条凹槽9的体积,使荧光条10不突出在门禁卡主体1的前表面。为了便于门禁卡的功能不单一,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银面膜7为片状的长方体结构,银面膜7的体积小于银面膜凹槽8的体积,银面膜7的外表面不突出在门禁卡主体1前表面。为了便于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芯片3为一个铜质的片状长方体结构,芯片3的体积小于芯片凹槽4的体积,芯片3的外表面不突出在门禁卡主体1的前表面。为了便于携带,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孔洞6为一个贯穿门禁卡主体1的孔洞。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装置安装完成后,首先可以用钥匙扣穿过孔洞6,就可以很方便的携带门禁卡主体1,在寻找门禁卡主体1的时候,由于荧光条10具有发光的性能,在光线不好的时候可以随着光找到门禁卡主体1,需要进门时,手拿着门禁卡主体1,将芯片3放在感应器的附近就可以开门了,当需要用镜子时,周围又没有镜子时,门禁卡主体1前表面边缘处银面膜7是一个非常亮的银面膜,可以充当镜子使用。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非接触式门禁卡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接触式门禁卡,包括门禁卡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禁卡主体(1)前表面的底部设置有荧光条凹槽(9),所述荧光条凹槽(9)的外部通过强力胶粘合设置有荧光条(10),所述荧光条凹槽(9)的上方一侧设置有芯片凹槽(4),所述芯片凹槽(4)的外部通过强力胶粘合设置有芯片(3),所述荧光条凹槽(9)的上方另一侧设置有银面膜凹槽(8),所述银面膜凹槽(8)的外部通过强力胶粘合设置有银面膜(7),所述银面膜凹槽(8)的上方设置有孔洞(6),所述门禁卡主体(1)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一保护膜(2),且所述第一保护膜(2)将所述芯片(3)、所述芯片凹槽(4)、所述孔洞(6)、所述银面膜(7)和所述荧光条(10)包裹在所述门禁卡主体(1)的前表面边缘处,所述门禁卡主体(1)的后表面设置有第二保护膜(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接触式门禁卡,包括门禁卡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禁卡主体(1)前表面的底部设置有荧光条凹槽(9),所述荧光条凹槽(9)的外部通过强力胶粘合设置有荧光条(10),所述荧光条凹槽(9)的上方一侧设置有芯片凹槽(4),所述芯片凹槽(4)的外部通过强力胶粘合设置有芯片(3),所述荧光条凹槽(9)的上方另一侧设置有银面膜凹槽(8),所述银面膜凹槽(8)的外部通过强力胶粘合设置有银面膜(7),所述银面膜凹槽(8)的上方设置有孔洞(6),所述门禁卡主体(1)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一保护膜(2),且所述第一保护膜(2)将所述芯片(3)、所述芯片凹槽(4)、所述孔洞(6)、所述银面膜(7)和所述荧光条(10)包裹在所述门禁卡主体(1)的前表面边缘处,所述门禁卡主体(1)的后表面设置有第二保护膜(5)。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
申请(专利权)人:宁化宽信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