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4582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1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包括:壳体、吸附部件和至少一个遮挡部件;其中,遮挡部件包括工作部和制动部,制动部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工作部包括第一端和遮光的第二端;第一端伸入壳体内并与制动部配合,用以使第二端随制动部的运动进出壳体的第一端面;吸附部件与壳体枢接,且吸附部件的吸附端凸出于壳体的第一端面,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提升对智能平板控制的速度,提升用户交互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交互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机构。
技术介绍
在市场方面,随着平面显示产品的迅速发展普及,红外线触控交互技术产品市场将获得其他技术不具备的独特市场空间,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红外线式触控交互技术以红外线扫描检测技术为基本原理,由红外线发射管与接收管在屏幕表面构成一个红外线检测矩阵栅格。当有物体进入这个检测栅格的时候,就会阻挡一部分红外光线,实现坐标位置检测。传统的基于红外触摸框的智能平板的控制需要通过软件进行选择,不能实现快速切换,交互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机构,能够提升对智能平板控制的速度,提升用户交互体验。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机构,包括:壳体、吸附部件和至少一个遮挡部件;其中,所述遮挡部件包括工作部和制动部,所述制动部设置于壳体的内部,所述工作部包括第一端和遮光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伸入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制动部配合,用以使所述第二端随制动部的运动进出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面;所述吸附部件与所述壳体枢接,且所述吸附部件的吸附端凸出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面。进一步的,所述制动部包括弹性部件和触点开关;所述第一端设置为坡面,所述触点开关的驱动端设置为坡面;所述第一端的坡面与所述驱动端的坡面抵接以使按压所述触点开关的控制端时,所述驱动端驱动所述工作部做与所述触点开关的运动方向互相垂直的移动。进一步的,所述制动部包括:限位移动块和弹片;所述限位移动块的第一端伸入所述壳体且开设有凹槽;所述弹片固定于所述工作部,所述工作部的第二端伸出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面到达最远端时,所述弹片嵌入所述凹槽以固定所述工作部。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移动块包括解锁开关,所述解锁开关的第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所述解锁开关的第二端伸入于所述凹槽内,用于驱动所述弹片以解除所述弹片的嵌入状态。进一步的,所述解锁开关的横截面为T型。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弹性胶体中任意一种或多种。进一步的,所述吸附部件包括:真空吸盘和真空吸盘释放按键;所述真空吸盘设置于所述吸附部件的吸附端,所述真空吸盘释放按键设置于所述吸附部件的操作端,所述操作端凸出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面。进一步的,所述真空吸盘为透明吸盘,所述真空吸盘的吸附面到所述第一端面的距离大于智能平板的红外触摸框的红外收发高度。进一步的,所述真空吸盘的吸附面到所述第一端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红外触摸框的厚度。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壳体、吸附部件和至少一个遮挡部件;其中,遮挡部件包括工作部和制动部,制动部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工作部包括第一端和遮光的第二端;第一端伸入壳体内并与制动部配合,用以使第二端随制动部的运动进出壳体的第一端面;吸附部件与壳体枢接,且吸附部件的吸附端凸出于壳体的第一端面,能够简化对智能平板的控制操作,提升对智能平板控制的速度,提升用户交互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一种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另一种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另一种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另一种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另一种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智能平板上控制机构位置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另一种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一种控制机构的底面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一种控制机构的正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实施例一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该控制机构包括壳体1、吸附部件2和至少一个遮挡部件3;其中,所述遮挡部件3包括工作部31和制动部32,所述制动部32设置于壳体1的内部,所述工作部31包括第一端312和遮光的第二端311;所述第一端312伸入所述壳体1内并与所述制动部32配合,用以使所述第二端311随制动部32的运动进出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面;所述吸附部件2与所述壳体1枢接,且所述吸附部件2的吸附端凸出于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面。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端面为所述控制机构吸附于智能终端时,贴近智能终端屏幕的端面。其中,所述遮挡部件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所述工作部的第二端31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手遮挡红外光也会出现圆形或者五边形的形状,且手的透光率为零,则为了防止发生误判,可以根据形状或者透光率将遮挡部件与手进行区分,如可以是形状选择三角形,透光率选择零,也可以为形状选择圆形,透光率选择50%。具体的,所述工作部31的第一端312的形状可以为图1中所示的斜面,也可以为其他便于配合制动部32的形状,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工作部31的第二端311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工作部31的第二端311的材质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的遮光率选择。具体的,所述吸附部件2的作用为用于在用户需要使用控制机构的时候,将控制机构吸附在智能终端的屏幕上,在用户不需要使用控制机构的时候,将控制机构从智能终端的屏幕上取下。可选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制动部32包括弹性部件321和触点开关322;所述工作部31的第一端312设置为坡面,所述触点开关322的驱动端设置为坡面;所述工作部31的第一端312的坡面与所述驱动端的坡面抵接以使按压所述触点开关322的控制端时,所述驱动端驱动所述工作部31做与所述触点开关322的运动方向互相垂直的移动。可选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制动部32还包括:限位移动块323和弹片324;所述限位移动块323的第一端伸入所述壳体1且开设有凹槽;所述弹片324固定于所述工作部31,所述工作部的第二端311伸出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面到达最远端时,所述弹片324嵌入所述凹槽以固定所述工作部31。可选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限位移动块还包括解锁开关325,所述解锁开关325的第一端伸出所述壳体1外,所述解锁开关325的第二端伸入于所述凹槽内,用于驱动所述弹片324以解除所述弹片324的嵌入状态。可选的,所述解锁开关325的横截面为T型。可选的,所述弹性部件321为弹簧、弹性胶体中任意一种或多种。可选的,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吸附部件2包括:真空吸盘21和真空吸盘释放按键22;可选的,所述吸附部件2还包括转轴,用于支撑真空吸盘21与壳体1。所述真空吸盘21设置于所述吸附部件2的吸附端,所述真空吸盘释放按键22设置于所述吸附部件2的操作端,所述操作端凸出于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面。可选的,所述真空吸盘21为透明吸盘,所述真空吸盘21的吸附面到所述第一端面的距离大于智能平板的红外触摸框的红外收发高度。可选的,所述真空吸盘21的吸附面到所述第一端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红外触摸框的厚度。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图6为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控制机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吸附部件和至少一个遮挡部件;其中,所述遮挡部件包括工作部和制动部,所述制动部设置于壳体的内部,所述工作部包括第一端和遮光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伸入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制动部配合,用以使所述第二端随制动部的运动进出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面;所述吸附部件与所述壳体枢接,且所述吸附部件的吸附端凸出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吸附部件和至少一个遮挡部件;其中,所述遮挡部件包括工作部和制动部,所述制动部设置于壳体的内部,所述工作部包括第一端和遮光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伸入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制动部配合,用以使所述第二端随制动部的运动进出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面;所述吸附部件与所述壳体枢接,且所述吸附部件的吸附端凸出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部包括弹性部件和触点开关;所述第一端设置为坡面,所述触点开关的驱动端设置为坡面;所述第一端的坡面与所述驱动端的坡面抵接以使按压所述触点开关的控制端时,所述驱动端驱动所述工作部做与所述触点开关的运动方向互相垂直的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部包括:限位移动块和弹片;所述限位移动块的第一端伸入所述壳体且开设有凹槽;所述弹片固定于所述工作部,所述工作部的第二端伸出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面到达最远端时,所述弹片嵌入所述凹槽以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洋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