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由负载控制通断的供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4444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15:24
可由负载控制通断的供电电路,属于自动供电控制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供电电路不能自动临时断电以降低轻载或空载时功率损耗的问题。它包括PWM IC芯片U1、电阻RS1、NMOS管Q1、滤波电容CK1、变压器T1A、二极管DE1、二极管DE2、滤波电容CE1、开关单元和功能电路单元,所述开关单元包括二极管DL1、电阻RL6、电容CL1、电阻RL31、电阻RL5、电阻RL4和PNP型三极管QL3;通过电路结构的设计,使得供电端能够在输出负载变大时自动闭合电路实现供电,并在轻载或空载时,自动断开电路终止供电,进而降低电路损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作为一种供电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由负载控制通断的供电电路
本技术涉及可由负载控制通断的供电电路,属于自动供电控制

技术介绍
供电电路为负载供电时通常采用持续供电的模式,它在轻载或空载时,无法通过自身的功能实现临时断电,以降低后端元件的自身损耗。随着能效升级及节能环保的需求,降低轻载或空载的功率损耗已是大势所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供电电路不能自动临时断电以降低轻载或空载时功率损耗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由负载控制通断的供电电路。本技术所述可由负载控制通断的供电电路,它包括PWMIC芯片U1、电阻RS1、NMOS管Q1、滤波电容CK1、变压器T1A、二极管DE1、二极管DE2、滤波电容CE1、开关单元和功能电路单元,所述开关单元包括二极管DL1、电阻RL6、电容CL1、电阻RL31、电阻RL5、电阻RL4和PNP型三极管QL3;变压器T1A原边的一端连接滤波电容CK1的正极,滤波电容CK1的负极接地;变压器T1A原边的另一端连接NMOS管Q1的漏极,NMOS管Q1的源极连接电阻RS1的一端,电阻RS1的另一端连接PWMIC芯片U1的Gnd引脚,PWMIC芯片U1的Gnd引脚接地;NMOS管Q1的栅极连接PWMIC芯片U1的Out引脚;变压器T1A副边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E1的正极,二极管DE1的负极连接滤波电容CE1的正极,滤波电容CE1的负极连接变压器T1A副边的另一端,变压器T1A副边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E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E2的正极,二极管DE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E2的负极;其中变压器T1A副边的一端作为电路的VF1端,滤波电容CE1的正极作为电路的Vout端;电路的VF1端连接二极管DL1的负极,二极管DL1的正极连接电阻RL6的一端,电阻RL6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L1的一端,电容CL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L6的另一端与PNP型三极管QL3的基极之间连接电阻RL31,PNP型三极管QL3的基极与电路的Vout端之间连接电阻RL5,电路的Vout端与PNP型三极管QL3的发射极之间连接电阻RL4,PNP型三极管QL3的集电极连接功能电路单元的VCC引脚。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通过电路整体结构的设计,使得供电端能够在输出负载变大时自动闭合电路实现供电,并在轻载或空载时,自动断开电路终止供电。本技术满足了能效升级及节能环保的需求,能够降低电路整体的功率损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可由负载控制通断的供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可由负载控制通断的供电电路,它包括PWMIC芯片U1、电阻RS1、NMOS管Q1、滤波电容CK1、变压器T1A、二极管DE1、二极管DE2、滤波电容CE1、开关单元和功能电路单元,所述开关单元包括二极管DL1、电阻RL6、电容CL1、电阻RL31、电阻RL5、电阻RL4和PNP型三极管QL3;变压器T1A原边的一端连接滤波电容CK1的正极,滤波电容CK1的负极接地;变压器T1A原边的另一端连接NMOS管Q1的漏极,NMOS管Q1的源极连接电阻RS1的一端,电阻RS1的另一端连接PWMIC芯片U1的Gnd引脚,PWMIC芯片U1的Gnd引脚接地;NMOS管Q1的栅极连接PWMIC芯片U1的Out引脚;变压器T1A副边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E1的正极,二极管DE1的负极连接滤波电容CE1的正极,滤波电容CE1的负极连接变压器T1A副边的另一端,变压器T1A副边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E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E2的正极,二极管DE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E2的负极;其中变压器T1A副边的一端作为电路的VF1端,滤波电容CE1的正极作为电路的Vout端;电路的VF1端连接二极管DL1的负极,二极管DL1的正极连接电阻RL6的一端,电阻RL6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L1的一端,电容CL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L6的另一端与PNP型三极管QL3的基极之间连接电阻RL31,PNP型三极管QL3的基极与电路的Vout端之间连接电阻RL5,电路的Vout端与PNP型三极管QL3的发射极之间连接电阻RL4,PNP型三极管QL3的集电极连接功能电路单元的VCC引脚。所述功能电路单元为双运算放大器U2。本技术通过对电路的设计,能够实现由负载的大小控制供电电路的通断。结合图1所示,Vout处的电位通过QL3给功能电路单元供电。结合图1所示,当输出负载变大时,电路的VF1端电压下降,电容CL1的电压下降,此时PNP型三极管QL3的基极正偏置,QL3导通,使得电路的Vout端通过PNP型三极管QL3给后端功能电路单元供电。当输出负载变小时,电路的VF1端电压上升,电容CL1的电压上升,此时PNP型三极管QL3的基极截止,QL3截止,使得电路的Vout端与功能电路单元断开,终止对后端功能电路单元供电。终上所述,本技术在负载变大时,能使线路接通,进而为后端线路供电实现相应的功能;负载降低时,电路自动断开,它有效的降低了后端元件的损耗,同时降低整机损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由负载控制通断的供电电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由负载控制通断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PWM IC芯片U1、电阻RS1、NMOS管Q1、滤波电容CK1、变压器T1A、二极管DE1、二极管DE2、滤波电容CE1、开关单元和功能电路单元,所述开关单元包括二极管DL1、电阻RL6、电容CL1、电阻RL31、电阻RL5、电阻RL4和PNP型三极管QL3;变压器T1A原边的一端连接滤波电容CK1的正极,滤波电容CK1的负极接地;变压器T1A原边的另一端连接NMOS管Q1的漏极,NMOS管Q1的源极连接电阻RS1的一端,电阻RS1的另一端连接PWM IC芯片U1的Gnd引脚,PWM IC芯片U1的Gnd引脚接地;NMOS管Q1的栅极连接PWM IC芯片U1的Out引脚;变压器T1A副边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E1的正极,二极管DE1的负极连接滤波电容CE1的正极,滤波电容CE1的负极连接变压器T1A副边的另一端,变压器T1A副边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E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E2的正极,二极管DE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E2的负极;其中变压器T1A副边的一端作为电路的VF1端,滤波电容CE1的正极作为电路的Vout端;电路的VF1端连接二极管DL1的负极,二极管DL1的正极连接电阻RL6的一端,电阻RL6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L1的一端,电容CL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L6的另一端与PNP型三极管QL3的基极之间连接电阻RL31,PNP型三极管QL3的基极与电路的Vout端之间连接电阻RL5,电路的Vout端与PNP型三极管QL3的发射极之间连接电阻RL4,PNP型三极管QL3的集电极连接功能电路单元的VCC引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由负载控制通断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PWMIC芯片U1、电阻RS1、NMOS管Q1、滤波电容CK1、变压器T1A、二极管DE1、二极管DE2、滤波电容CE1、开关单元和功能电路单元,所述开关单元包括二极管DL1、电阻RL6、电容CL1、电阻RL31、电阻RL5、电阻RL4和PNP型三极管QL3;变压器T1A原边的一端连接滤波电容CK1的正极,滤波电容CK1的负极接地;变压器T1A原边的另一端连接NMOS管Q1的漏极,NMOS管Q1的源极连接电阻RS1的一端,电阻RS1的另一端连接PWMIC芯片U1的Gnd引脚,PWMIC芯片U1的Gnd引脚接地;NMOS管Q1的栅极连接PWMIC芯片U1的Out引脚;变压器T1A副边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E1的正极,二极管DE1的负极连接滤波电容CE1的正极,滤波电容CE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开源杨军丁海平
申请(专利权)人:亚荣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