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无线充电状态测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43964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无线充电状态测控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主控装置,主控装置用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显示,主控装置分别于无线充电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无线通信模块与云平台、远程测控装置相互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无线充电的智慧化,并对负载长时间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观测显示窗口的电性参数,实时调整线圈位置,可以精确把握充电效率达到最大值;通过开散热孔与实时温度检测对无线充电装置的发热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使电能资源合理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无线充电状态测控装置
本技术属于物联网
,涉及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无线充电状态测控装置。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技术早在19世纪末20年代初就已经出现了,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科学家们最终验证了无线充电的可行性,并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目前,相对成熟的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有3种:电磁感应、无线电波、电磁共振,其中电磁感应技术在无线充电领域应用最为广泛。尤其在近一两年,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方案在智能终端应用逐渐增多,这类方案主要由电能发射电路和电能接收电路组成,它们的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给发射电路供电;第二步,将二者电路各自的线圈贴合在一起;第三步给接收套件接入负载。这样就完成了能量传输的过程,并且会通过发射套件指示灯来提示充电过程正常或异常。但是该类方案却存在以下问题:1、不能把握最高的充电效率值。对于无线充电我们最关心的效率问题与两个线圈的相对位置有关,该类方案一般需要观察,调整两个线圈的相对位置,使得充电效率提高,而实际却并不能真正把握最高的充电效率值,轻则需要延长充电时间,甚至有时候会使负载充不上电。2、不能实时监测和控制无线充电设备运行状态。对于大功率负载,如果长时间接入接收端工作,那么线圈的发热问题,负载的发热问题等将会非常严重,而该类方案不能实时监测和控制设备,如果长期使用不仅会损坏充电设备,甚至发生火灾,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无线充电状态测控装置,解决了存在的用户无法实时监控无线充电情况而导致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无线充电状态测控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主控装置,主控装置用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显示,主控装置分别与无线充电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无线通信模块与云平台、远程测控装置相互连接。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主控装置包括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分别与供电模块、显示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无线充电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无线充电模块的电性参数和线圈温度。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温度采集电路板和交流与直流电压、电流采集电路板。远程测控装置为移动终端。壳体上分别设置有数据显示窗口、能量传输窗口、无线充电状态指示灯、数据传输指示灯、供电开关、复位开关。显示模块嵌入数据显示窗口。能量传输窗口上开有散热孔,无线充电模块位于壳体内,且靠近能量传输窗口。无线充电模块的发射线圈部分嵌入能量传输窗口。无线通信模块为WiFi通信模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壳体能量传输窗口开有散热孔,可以将线圈热量及时散去,对于发热比较严重的负载如散热孔不能及时散热,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负载温度,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及时对设备进行停机控制。2.本技术的显示窗口可以实时显示充电效率,便于调整线圈相对位置,使充电效率达到最大。3.本技术的基于云平台的远程测控装置,可以实时对无线充电设备状况进行监测和控制,可以避免负载因无人看守而充电时间过长出现意外,同时也提高了无线充电使用的便捷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无线充电状态测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无线充电状态测控装置的壳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无线充电状态测控装置的各部件设置示意图。图中,1.微处理器,2.供电模块,3.显示模块,4.数据采集模块,5.无线充电模块,6.无线通信模块,7.云平台,8.远程测控装置,9.壳体,10.主控装置,11.数据显示窗口,12.能量传输窗口,13.无线充电状态指示灯窗口,14.数据传输指示灯窗口,15.供电开关,16.复位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无线充电状态测控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9,壳体9内设置有主控装置10,主控装置10用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显示,主控装置10分别与无线充电模块5、无线通信模块6连接,无线通信模块6与云平台7、远程测控装置8相互连接。主控装置10包括微处理器1,微处理器1分别与供电模块2、显示模块3、数据采集模块4、无线充电模块5、无线通信模块6连接。供电模块2包括锂电池及充电电路板。数据采集模块4用于采集无线充电模块5的电性参数和线圈温度,包括温度采集电路板和交流与直流电压、电流采集电路板。如图2所示,壳体9上分别设置有数据显示窗口11、能量传输窗口12、无线充电状态指示灯13、数据传输指示灯14、供电开关15、复位开关16。无线充电状态指示灯13用于指示无线充电状态,数据传输指示灯14用于指示数据传输状态。显示模块3嵌入数据显示窗口11。能量传输窗口12上开有散热孔,无线充电模块5位于壳体9内,且靠近能量传输窗口12。如图3所示,无线充电模块5的发射线圈部分嵌入能量传输窗口12。无线充电模块5包括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发射模块位于主控装置10正上方,其线圈部分嵌入壳体1的能量传输窗口12,其负载接口与数据采集模块电性连接,供电接口与供电模块电性连接;接收模块位于壳体9外部与外部负载电性连接。能量传输窗口12开设的散热孔,解决了线圈的发热问题。无线通信模块6为WiFi通信模块,同样封装固定于壳体9内,与微处理器1电性连接。远程测控装置8为移动终端,通过云平台与服务器连接。本技术中,供电模块2用锂电池为主控装置10供电,是为了在断电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对无线充电设备进行控制,防止在突发来电情况下无线充电设备工作异常,由供电开关15控制主控装置10供电;微处理器1用于实时处理数据、解析指令、执行指令,协调各分模块的工作时序,可以用复位开关16对微处理器1进行复位;显示模块3采用OLED显示屏,用于显示微处理器1处理之后的电性参数及远程控制装置的指令参数,同步于远程控制装置8显示在数据显示窗口11,有利于降低功耗,同时能够实时观测充电电流,电压,效率等电性参数,便于调整线圈相对位置;数据采集模块4用于无线充电模块5的电性参数采集及线圈温度采集,电性参数采集完成由微处理器1作进一步处理,温度采集完成与设定温度阈值比较来控制无线充电模块6是否停机工作。无线通信模块6采用WiFi通信模块,广泛的WIFI覆盖面积可以使无线充电装置更便捷的接入服务器,用于接收远程控制装置8发送的指令,当该模块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发送至微处理器1对指令进行解析,该控制指令可以控制无线充电模块5的开关和充电时间;同时也用于微处理器1处理数据的上传,在数据与指令的穿透过程蓝色数据传输指示灯会以固定频率闪烁。无线充电模块5的发射线圈嵌入能量传输窗口12,依据控制指令调整工作状态,为外部负载线圈提供电能,在使能状态时,可以根据负载所需功率调整输出功率。远程测控装置8为移动终端,移动终端设计管理界面,用于无线充电模块5的数据显示与控制指令的发送。在远程测控终端8的管理界面,实时监测无线充电状态量:电流,电压,充电量,效率值,温度,同时可以在管理界面向云平台发送指令来控制无线充电模块5。本技术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无线充电状态测控装置,其工作过程如下:步骤1,由供电开关2给主控装置10供电,用于启动设备并由微处理器1对主控装置10各个模块进行初始化,此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无线充电状态测控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无线充电状态测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9),壳体(9)内设置有主控装置(10),主控装置(10)用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显示,主控装置(10)分别与无线充电模块(5)、无线通信模块(6)连接,无线通信模块(6)与云平台(7)、远程测控装置(8)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无线充电状态测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9),壳体(9)内设置有主控装置(10),主控装置(10)用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显示,主控装置(10)分别与无线充电模块(5)、无线通信模块(6)连接,无线通信模块(6)与云平台(7)、远程测控装置(8)相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无线充电状态测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装置(10)包括微处理器(1),微处理器(1)分别与供电模块(2)、显示模块(3)、数据采集模块(4)、无线充电模块(5)、无线通信模块(6)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无线充电状态测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4)用于采集无线充电模块(5)的电性参数和线圈温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无线充电状态测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4)包括温度采集电路板和交流与直流电压、电流采集电路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云平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涛马江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