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过载保护的组合漏电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4214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特别是指过载保护的组合漏电断路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过载保护的组合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断路器单元、第二断路器单元和第三断路器单元的出线端形成U形腔,所述U形腔上设置有中间隔板,中间隔板与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和第三断路器单元的上盖适配,中间隔板、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第三断路器单元的上盖和隔断面构成空腔,空腔内设置有磁环和线路板。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安装方便,外观美观,外壳表面平整的新型的带过载保护的组合漏电断路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过载保护的组合漏电断路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特别是指过载保护的组合漏电断路器。
技术介绍
传统带过载漏电的3P+N极断路器一般采用在小型断路器的基础上拼装上漏电模块,造成产品体积大,因为漏电模块是拼装的因此安装比较麻烦,并且有漏电时产品动作比较慢,具有较大安全风险,并且成本高,外观不美观。一部分产品铆合后外壳表面不平整,容易出现错位现象,并且可能存在爬电距离不够现象和耐压击穿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安装方便,外观美观,外壳表面平整的新型的带过载保护的组合漏电断路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过载保护的组合漏电断路器,包括有第一断路器单元、第二断路器单元和第三断路器单元,其中第二断路器单元设置在第一断路器单元和第三断路器单元之间,每组断路器单元分别包括有底座、上盖、手柄、脱扣器、灭弧室、动触头机构和静触头,第一断路器单元、第二断路器单元和第三断路器单元的进线端成持平设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断路器单元、第二断路器单元和第三断路器单元的出线端形成U形腔,U形腔的两侧壁分别由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和第三断路器单元的上盖构成,所述第一断路器单元、第二断路器单元和第三断路器单元的底座上且位于U形腔的腔底部均设置有隔板,第一断路器单元的上盖、第二断路器单元的上盖与各隔板配合形成一隔断面,该隔断面把U形腔与第一断路器单元、第二断路器单元和第三断路器单元中的容置腔隔开设置,所述U形腔上设置有中间隔板,中间隔板与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和第三断路器单元的上盖适配,中间隔板、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第三断路器单元的上盖和隔断面构成空腔,空腔内设置有磁环或\和线路板。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该产品的结构布局合理,其中在出线端上独立的设置有U形腔,这样我们就可以在U形腔内设置有磁环,可以方便零线从中间隔板上进入然后通过磁环接出,非常方便,且不会对断路器内部的结构产生影响。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第一断路器单元、第二断路器单元和第三断路器单元的相邻底座和上盖之间且位于U形腔处成公母结构插接配合,所述U形腔上的中间隔板整体呈U形,包括有上侧边、下侧边和设置在上、下侧边之间的竖边,所述竖边、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端面和第三断路器单元的上盖端面构成断路器的出线端面,断路器的出线端面内侧并列设置有四组接线端子,所述断路器的出线端面上设置有供零线穿过的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我们可以把中间隔板设置的更加牢固,另外中间隔板与底座和上盖采用上述方式设置,产品整个结构紧凑,各导向之间相互不会影响,另外磁环和线路板的位置比较独立,不会影响断路器内部的结构。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中间隔板至少设置有两片,相邻中间隔板的上侧边之间设置有相互插接配合插片和插槽,相邻中间隔板的下侧边之间设置有相互插接配合插片和插槽,相邻中间隔板的竖边之间设置有相互插接配合插杆和插孔。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我们可以把中间隔板的设置更加牢固,另外中间隔板的上侧边与断路器单元的底座和上盖之间保持很好的持平状态,整体比较美观,也不会受外力、温度等影响;另外由于采用插片和插槽的结构,所述增加了爬电距离,也大大增加了产品的安全性。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中间隔板分为第一中间隔板、第二中间隔板和第三中间隔板,第一中间隔板、第二中间隔板和第三中间隔板依次并列设置,其中第一中间隔板与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贴紧设置,第一中间隔板的上侧边和下侧边与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之间设置有相互插接配合插片和插槽,第一中间隔板的竖边与第一断路器的底座之间设置有相互插接配合插杆和插孔,第三中间隔板与第三断路器单元的上盖贴紧设置,第三中间隔板的上侧边和下侧边与第三断路器单元的上盖之间设置有相互插接配合插片和插槽,第三中间隔板的竖边与第三断路器单元的上盖之间设置有相互插接配合插杆和插孔。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产品整个结构比较牢固,整个结构合理,另外安装方便。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第一断路器单元、第二断路器单元和第三断路器单元的底座的隔板上设置有安装孔,对应安装孔对齐设置形成长通孔,长通孔可供螺栓通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断路器单元、第二断路器单元和第三断路器单元的相邻底座与上盖之间设置有相互对齐套接方便安装的凹孔与圆形柱。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产品之间安装牢固,方便,另外不会产生缝隙,增加产品的安全性。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动触头机构的动触头支撑架靠近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的一侧设置有隔离板,该隔离板与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之间形成独立安装腔,独立安装腔内设置有试验回路机构,试验回路机构包括有按钮、扭簧和导电柱,扭簧具有第一延伸臂、第二延伸臂和套接圈,套接圈套设在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的轴上,第二延伸臂置于按钮的下方,第二延伸臂在按钮的按动下可与导电柱形成电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该产品的结构布局合理,其中通过隔离板把试验回路机构设置在一个独立的空间内,这样可以很好的防止电弧影响试验回路机构,另外也可以很好的防止串电的发生,保证试验回路机构操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技术的最后设置是:所述隔离板靠近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上侧的顶角处设置,隔离板设置有上抵触边,上抵触边与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的上侧边贴近设置,隔离板设置有右抵触边,右抵触边与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的右侧边贴近设置,上抵触边和右抵触边与第一断路器单元的上盖抵触压紧配合,所述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上位于脱扣器上方设置有隔断板,所述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上设置有供动触头机构的销轴安装的销孔套,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上位于销孔套的上方设置有凸台,所述隔离板的下侧设置有与凸台形成错位搭接的肩阶,隔离板下侧的左侧边延伸设置,该延伸部抵触在隔断板上,所述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上设置有凸边,凸边与隔离板的上侧、左侧和右侧的边缘部抵触配合从而形成隔离板与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之间相对独立的安装腔。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我们可以很好的对隔离板进行固定,其中上抵触边和右抵触边通过与上盖抵触配合实现径向固定,另外凸台与肩阶配合增加爬电距离,防止串弧,延伸部的设置可以在上下位置对隔离板的定位。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反映中间隔板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反映底座和上盖之间公母结构插接配合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三断路器单元的上盖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间隔板并列设置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反映隔断面的立体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反映U形腔的立体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反映中间隔板的立体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反映磁环和线路板的立体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内部结构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反映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和和隔板的立体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立体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隔离板的正反面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断路器单元的上盖立体图;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反映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隔离板和上盖配合的剖视图;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带过载保护的组合漏电断路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过载保护的组合漏电断路器,包括有第一断路器单元、第二断路器单元和第三断路器单元,其中第二断路器单元设置在第一断路器单元和第三断路器单元之间,每组断路器单元分别包括有底座、上盖、手柄、脱扣器、灭弧室、动触头机构和静触头,第一断路器单元、第二断路器单元和第三断路器单元的进线端成持平设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断路器单元、第二断路器单元和第三断路器单元的出线端形成U形腔,U形腔的两侧壁分别由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和第三断路器单元的上盖构成,所述第一断路器单元、第二断路器单元和第三断路器单元的底座上且位于U形腔的腔底部均设置有隔板,第一断路器单元的上盖、第二断路器单元的上盖与各隔板配合形成一隔断面,该隔断面把U形腔与第一断路器单元、第二断路器单元和第三断路器单元中的容置腔隔开设置,所述U形腔上设置有中间隔板,中间隔板与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和第三断路器单元的上盖适配,中间隔板、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第三断路器单元的上盖和隔断面构成空腔,空腔内设置有磁环或\和线路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过载保护的组合漏电断路器,包括有第一断路器单元、第二断路器单元和第三断路器单元,其中第二断路器单元设置在第一断路器单元和第三断路器单元之间,每组断路器单元分别包括有底座、上盖、手柄、脱扣器、灭弧室、动触头机构和静触头,第一断路器单元、第二断路器单元和第三断路器单元的进线端成持平设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断路器单元、第二断路器单元和第三断路器单元的出线端形成U形腔,U形腔的两侧壁分别由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和第三断路器单元的上盖构成,所述第一断路器单元、第二断路器单元和第三断路器单元的底座上且位于U形腔的腔底部均设置有隔板,第一断路器单元的上盖、第二断路器单元的上盖与各隔板配合形成一隔断面,该隔断面把U形腔与第一断路器单元、第二断路器单元和第三断路器单元中的容置腔隔开设置,所述U形腔上设置有中间隔板,中间隔板与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和第三断路器单元的上盖适配,中间隔板、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第三断路器单元的上盖和隔断面构成空腔,空腔内设置有磁环或\和线路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过载保护的组合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断路器单元、第二断路器单元和第三断路器单元的相邻底座和上盖之间且位于U形腔处成公母结构插接配合,所述U形腔上的中间隔板整体呈U形,包括有上侧边、下侧边和设置在上、下侧边之间的竖边,所述竖边、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端面和第三断路器单元的上盖端面构成断路器的出线端面,断路器的出线端面内侧并列设置有四组接线端子,所述断路器的出线端面上设置有供零线穿过的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过载保护的组合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断路器单元、第二断路器单元和第三断路器单元的相邻底座和上盖之间且位于U形腔处成公母结构插接配合,所述U形腔上的中间隔板整体呈U形,包括有上侧边、下侧边和设置在上、下侧边之间的竖边,所述竖边、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端面和第三断路器单元的上盖端面构成断路器的出线端面,断路器的出线端面内侧并列设置有三组接线端子。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过载保护的组合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隔板至少设置有两片,相邻中间隔板的上侧边之间设置有相互插接配合插片和插槽,相邻中间隔板的下侧边之间设置有相互插接配合插片和插槽,相邻中间隔板的竖边之间设置有相互插接配合插杆和插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过载保护的组合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隔板分为第一中间隔板、第二中间隔板和第三中间隔板,第一中间隔板、第二中间隔板和第三中间隔板依次并列设置,其中第一中间隔板与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贴紧设置,第一中间隔板的上侧边和下侧边与第一断路器单元的底座之间设置有相互插接配合插片和插槽,第一中间隔板的竖边与第一断路器的底座之间设置有相互插接配合插杆和插孔,第三中间隔板与第三断路器单元的上盖贴紧设置,第三中间隔板的上侧边和下侧边与第三断路器单元的上盖之间设置有相互插接配合插片和插槽,第三中间隔板的竖边与第三断路器单元的上盖之间设置有相互插接配合插杆和插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过载保护的组合漏电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维峰林凯胡广召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奥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