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诚专利>正文

箱体模块化避风港码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4100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12:49
箱体模块化避风港码头,属于大型浮式结构物开发和工程化领域。近岸端主体一端与陆地连接,近岸端主体另一端与码头主体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码头主体通过其上的多个可上下移动的下箱体桩柱与海床相对固定,近岸端主体通过其上的多个可上下移动的近岸端桩柱与海床相对固定,码头主体远离陆地的一端设有内凹区域,内凹区域为中小型舰艇避风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箱体模块化避风港码头,避免了填海造陆建设机场过程中工期长、危害海洋环境的缺点,有施工快速、施工简单、避免破坏海洋环境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箱体模块化避风港码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避风港码头,属于大型浮式结构物开发和工程化领域。
技术介绍
港口是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实现外向型经济的窗口,由于港口、码头的建设发展,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些大型的远洋捕捞船及大型舰船的避风停靠也需要大型的码头来支撑,同时停靠码头作业的船舶数量也日趋增长。所以,建设大型的多功能码头已经越发成为趋势。现有技术的大型码头通常用填海的方式来建造,通过向沿海海域内以填海的方式向海内投放各种堆积物如石料、钢筋混凝土、沙土等方式来实现,但是这种填海造陆不仅工期长,还危害海洋环境,破坏近海的海洋生态环境,出现生态退化、航道淤塞等问题,造成难以恢复的生态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填海造陆建设大型码头存在的缺点和危害,提供一种箱体模块化避风港码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箱体模块化避风港码头,其组成包括码头主体及近岸端主体,所述的近岸端主体一端与陆地连接,近岸端主体另一端与码头主体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的码头主体通过其上的多个可上下移动的下箱体桩柱与海床相对固定,近岸端主体通过其上的多个可上下移动的近岸端桩柱与海床相对固定,码头主体远离陆地的一端设有内凹区域,所述的内凹区域为中小型舰艇避风区域。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和产品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箱体模块化避风港码头,避免了填海造陆建设机场过程中工期长、危害海洋环境的缺点,有施工快速、施工简单、避免破坏海洋环境等优点。2、码头主体漂浮在海面上,通过下箱体桩柱连接固定在海床上。这种结构避免了占用海洋填海造陆,且避风港码头下面海域没有被占用,海水可以自由流通,避免建设中对海域的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箱体模块化避风港码头俯视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图1的B向按逆时针旋转90°后的视图;图4是码头主体分解轴测图;图5是主体上箱体一、主体上箱体二、主体下箱体或近岸端箱体外形为四棱柱形的轴测图;图6是主体上箱体一、主体上箱体二、主体下箱体或近岸端箱体轴侧局部剖视图;图7是下箱体桩柱布置位置图;图8是下箱体桩柱或者近岸端桩柱上下调节结构视图;图9是法兰锁套组件一、法兰锁套组件二、法兰锁套组件三、法兰锁套组件四、法兰锁套组件五或法兰锁套组件六的主剖视图;图10是法兰锁套组件一、法兰锁套组件二、法兰锁套组件三、法兰锁套组件四、法兰锁套组件五或法兰锁套组件六的轴测图。附图中的零部件名称及标号如下:浮筒1、主体上箱体二2、近岸端箱体3、主体下箱体4、箱体拱形梁5、箱体外层钢板6、箱体底部钢结构7、底部下钢板8、钢管柱9、箱体顶部钢结构10、下箱体桩柱11、泄洪段立柱12、丝杠一13、螺母六14、码头主体15、近岸端主体16、法兰六17、近岸端桩柱18、主体上箱体一19、丝母一20、锁套六21、双头螺柱五22、双头螺柱六23、丝杠二24、丝母二25、螺母五26、法兰连接孔27、底部上钢板28、顶部上钢板29、锁套一30、法兰一31、螺母一32、双头螺柱一33、锁套二34、法兰二35、螺母二36、双头螺柱二37、锁套三38、法兰三39、螺母三40、双头螺柱三41、锁套四42、法兰四43、螺母四44、双头螺柱四45、锁套五46、法兰五4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中。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图3、图7、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披露了箱体模块化避风港码头,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包括码头主体15及近岸端主体16,所述的近岸端主体16一端与陆地连接(或近岸端主体16通过浮桥连接陆地),近岸端主体16另一端与码头主体15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的码头主体15通过其上的多个可上下移动的下箱体桩柱11与海床相对固定,近岸端主体16通过其上的多个可上下移动的近岸端桩柱18与海床相对固定,码头主体15远离陆地的一端设有内凹区域,所述的内凹区域为中小型舰艇避风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2-图4、图5、图7、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作出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码头主体15包括多个主体上箱体一19、多个主体上箱体二2、多个主体下箱体4;多个浮筒1、多个下箱体桩柱11、多个泄洪段立柱12、多个桩柱锁紧机构一及多个桩柱锁紧机构二;所述的多个主体上箱体一19、多个主体上箱体二2以及多个主体下箱体4的侧壁均设有镂空结构,多个主体上箱体二2平铺设置,每个所述的主体上箱体二2下面固定有一个主体下箱体4,每相邻两个主体上箱体二2之间设置有主体上箱体一19,每个所述的主体上箱体一19与相邻的主体上箱体二2可拆卸固定连接,每相邻两个主体上箱体一19可拆卸固定连接,每相邻两个主体上箱体二2可拆卸固定连接,每相邻两个所述的主体下箱体4可拆卸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的主体下箱体4下表面均固定有多个浮筒1(优选的是,在每个主体下箱体4下表面固定有三个浮筒1,其中一个浮筒1位于相邻两个主体下箱体4接缝处),每个主体上箱体一19底板下表面固定有多个竖直设置的泄洪段立柱12,每个主体下箱体4穿入多个竖直设置的下箱体桩柱11,所述的多个下箱体桩柱11上端穿出主体下箱体4后再穿出主体上箱体二2底板设置在主体上箱体二2内,每个所述的下箱体桩柱11上端通过桩柱锁紧机构一锁紧,所述的桩柱锁紧机构一与主体上箱体二2内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的主体下箱体4设置数量根据箱体模块化避风港码头自重及载荷设定,每个主体上箱体一19底板下表面固定有多个竖直设置的泄洪段立柱12。下箱体桩柱11固定海底连接码头主体15,下箱体桩柱11相对于码头主体15可上下移动,通过调节下箱体桩柱11与码头主体15相对位置来调节码头主体15的整体平面度与主体下箱体4稳定性。每个主体下箱体4下面配浮筒1两个或三个,并间隔配置。具体实施方式三:如图2、图3、图7、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二作出的进一步说明,每个所述的桩柱锁紧机构一均包括丝杠一13、丝母一20;每个主体下箱体4的底板、顶板以及与所述的主体下箱体4固定连接的主体上箱体二2的底板上均设有多个通孔一,且设置在主体下箱体4的底板及顶板上的多个通孔一与设置在该主体上箱体二2底板上的多个通孔一一一对应设置,每三个相对应设置的通孔一内均固定穿入套筒一,所述的多个套筒一内一一滑动穿入下箱体桩柱11,所述的多个下箱体桩柱11上端均设有一段丝杆,所述的丝杠一13上端设有连接座,丝杠一13所述的连接座与主体上箱体二2内的顶部固定连接,丝杠一13与下箱体桩柱11上端的丝杆均与丝母一20旋接,且丝杠一13与下箱体桩柱11上端的丝杆旋向相反。具体实施方式四:如图2、图5、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二作出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近岸端主体16包括多个近岸端箱体3、多个近岸端桩柱18及多个桩柱锁紧机构二,所述的多个近岸端箱体3的侧壁均设有镂空结构,多个近岸端箱体3平铺设置,每相邻两个近岸端箱体3可拆卸固定连接,近岸端主体16靠近码头主体15一侧的多个近岸端箱体3与相邻的多个主体上箱体一19或多个主体上箱体二2一一可拆卸固定连接;每个近岸端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箱体模块化避风港码头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箱体模块化避风港码头,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包括码头主体(15)及近岸端主体(16),所述的近岸端主体(16)一端与陆地连接,近岸端主体(16)另一端与码头主体(15)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的码头主体(15)通过其上的多个可上下移动的下箱体桩柱(11)与海床相对固定,近岸端主体(16)通过其上的多个可上下移动的近岸端桩柱(18)与海床相对固定,码头主体(15)远离陆地的一端设有内凹区域,所述的内凹区域为中小型舰艇避风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体模块化避风港码头,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包括码头主体(15)及近岸端主体(16),所述的近岸端主体(16)一端与陆地连接,近岸端主体(16)另一端与码头主体(15)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的码头主体(15)通过其上的多个可上下移动的下箱体桩柱(11)与海床相对固定,近岸端主体(16)通过其上的多个可上下移动的近岸端桩柱(18)与海床相对固定,码头主体(15)远离陆地的一端设有内凹区域,所述的内凹区域为中小型舰艇避风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模块化避风港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码头主体(15)包括多个主体上箱体一(19)、多个主体上箱体二(2)、多个主体下箱体(4);多个浮筒(1)、多个下箱体桩柱(11)、多个泄洪段立柱(12)、多个桩柱锁紧机构一及多个桩柱锁紧机构二;所述的多个主体上箱体一(19)、多个主体上箱体二(2)以及多个主体下箱体(4)的侧壁均设有镂空结构,多个主体上箱体二(2)平铺设置,每个所述的主体上箱体二(2)下面固定有一个主体下箱体(4),每相邻两个主体上箱体二(2)之间设置有主体上箱体一(19),每个所述的主体上箱体一(19)与相邻的主体上箱体二(2)可拆卸固定连接,每相邻两个主体上箱体一(19)可拆卸固定连接,每相邻两个主体上箱体二(2)可拆卸固定连接,每相邻两个所述的主体下箱体(4)可拆卸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的主体下箱体(4)下表面均固定有多个浮筒(1),每个主体上箱体一(19)底板下表面固定有多个竖直设置的泄洪段立柱(12),每个主体下箱体(4)穿入多个竖直设置的下箱体桩柱(11),所述的多个下箱体桩柱(11)上端穿出主体下箱体(4)后再穿出主体上箱体二(2)底板设置在主体上箱体二(2)内,每个所述的下箱体桩柱(11)上端通过桩柱锁紧机构一锁紧,所述的桩柱锁紧机构一与主体上箱体二(2)内顶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体模块化避风港码头,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桩柱锁紧机构一均包括丝杠一(13)、丝母一(20);每个主体下箱体(4)的底板、顶板以及与所述的主体下箱体(4)固定连接的主体上箱体二(2)的底板上均设有多个通孔一,且设置在主体下箱体(4)的底板及顶板上的多个通孔一与设置在该主体上箱体二(2)底板上的多个通孔一一一对应设置,每三个相对应设置的通孔一内均固定穿入套筒一,所述的多个套筒一内一一滑动穿入下箱体桩柱(11),所述的多个下箱体桩柱(11)上端均设有一段丝杆,所述的丝杠一(13)上端设有连接座,丝杠一(13)所述的连接座与主体上箱体二(2)内的顶部固定连接,丝杠一(13)与下箱体桩柱(11)上端的丝杆均与丝母一(20)旋接,且丝杠一(13)与下箱体桩柱(11)上端的丝杆旋向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体模块化避风港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近岸端主体(16)包括多个近岸端箱体(3)、多个近岸端桩柱(18)及多个桩柱锁紧机构二,所述的多个近岸端箱体(3)的侧壁均设有镂空结构,多个近岸端箱体(3)平铺设置,每相邻两个近岸端箱体(3)可拆卸固定连接,近岸端主体(16)靠近码头主体(15)一侧的多个近岸端箱体(3)与相邻的多个主体上箱体一(19)或多个主体上箱体二(2)一一可拆卸固定连接;每个近岸端箱体(3)底板穿入有多个竖直设置的近岸端桩柱(18),每个所述的近岸端桩柱(18)上端通过桩柱锁紧机构二锁紧,所述的桩柱锁紧机构二与近岸端箱体(3)内的顶部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箱体模块化避风港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桩柱锁紧机构二均包括丝杠二24、丝母二25;每个近岸端箱体(3)的底板上均设有多个通孔二,每个所述的通孔二内固定穿入套筒二,所述的多个套筒二内一一滑动穿入近岸端桩柱(18),所述的多个近岸端桩柱(18)上端均设有一段丝杆,所述的丝杠二(24)上端设有连接座,丝杠二(24)所述的连接座与近岸端箱体(3)内的顶部固定连接,丝杠二(24)与近岸端桩柱(18)上端的丝杆均与丝母二(25)旋接,且丝杠二(24)与近岸端桩柱(18)上端的丝杆旋向相反。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箱体模块化避风港码头,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主体上箱体一(19)、主体上箱体二(2)、主体下箱体(4)及近岸端箱体(3)的外周侧壁上均设有多个法兰连接孔(27),每相邻两个主体上箱体一(19)的相邻侧壁上的多个法兰连接孔(27)一一对应设置,每相邻两个主体上箱体一(19)通过安装在每两个相对应的法兰连接孔(27)内的法兰锁套组件一可拆卸固定连接;每相邻两个主体上箱体二(2)的相邻侧壁上的多个法兰连接孔(27)一一对应设置,每相邻两个主体上箱体二(2)通过安装在每两个相对应的法兰连接孔(27)内的法兰锁套组件二可拆卸固定连接;每相邻两个主体下箱体(4)的相邻侧壁上的多个法兰连接孔(27)一一对应设置,每相邻两个主体下箱体(4)通过安装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诚
申请(专利权)人:黄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