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涵中继顶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332791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0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箱涵中继顶推系统。该箱涵中继顶推系统,用于将箱涵顶推进隧道,包括与隧道入口相邻设置的工作平台、位于所述工作平台上的至少两段箱涵,所述箱涵中继顶推系统还包括用于顶推位于隧道入口前的箱涵的至少一顶推装置、用于将第二至第n段箱涵沿第一方向拉动的至少一拉力装置及用于将已部分或者全部进入隧道入口的箱涵推动的至少一推力装置,所述顶推装置设于所述工作平台,且抵持或连接于一箱涵,所述拉力装置连接于二相邻的箱涵之间,所述推力装置设置于二相邻的箱涵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箱涵中继顶推系统能够适用于狭窄施工场地的隧道穿越,实现了机械设备小型化设置,且降低设备技术要求、提升设备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箱涵中继顶推系统
本技术涉及箱涵顶推隧道推进
,特别涉及一种箱涵中继顶推系统。
技术介绍
在城市复杂环境条件下,往往不能按照常规的地质水文条件单纯的选择施工方法,而要考虑更多对城市整体规划、既有设施影响、环境安全要求等等诸方面的因素。现有隧道穿越技术中,能够适应城市条件的施工技术主要有盾构隧道施工、暗挖隧道施工、以及箱涵顶推施工等。第一,盾构法:主要适用的环境场地:粘土、细砂,采用土压平衡盾构;砂、碎石卵石地层,采用泥水平衡盾构;优点:地面影响小,机械化程度高,安全,工人劳动强度低,进度快;缺点:机械设备复杂,价格昂贵,施工工艺繁,专业施工队伍。第二,暗挖法:主要适用的环境场地:较好岩层,采用钻爆法;较差岩层、土层或对施工扰动有严格要求,采用机械钻打法;优点: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高,环境恶劣,风险大;缺点:除围岩特别松散或振动控制要求极高,通常采用钻爆法;埋深较浅或围岩较差时需要用管棚等方法对土体进行加固;对于大截面隧道根据地质条件选用分部开挖法施工;其中,浅埋暗挖法是在距离地表较近的地下进行各种类型地下洞室暗挖施工的一种方法。在城镇软弱围岩地层中,在浅埋条件下修建地下工程,以改造地质条件为前提,以控制地表沉降为重点,以格栅(或其他钢结构)和喷锚作为初期支护手段,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十八字原则进行施工。第三,箱涵顶推法:主要适用的环境场地:软弱地层和松散围岩;优点:地面影响小,机械化程度高,安全,工人劳动强度低,进度快;缺点:机械设备复杂,价格昂贵,施工工艺繁,专业施工队伍。以我国香港地区为例,香港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岩相及岩性复杂多变,岩石风化严重,风化带纵横交错,呈网状分布;香港地区广泛分布着第四纪以来的崩积、坡积、冲积、洪积及滨海沉积物所覆盖;同时,香港地区山地覆盖面积广,大量城市用地由填海造陆而来。在这样的城市复杂环境条件下,隧道穿越施工会遇到许多不同的情况。譬如穿越回填土层、淤泥层,穿越海边等地下水丰富的地层,穿越易液化的松散砂土层;穿越既有管线设施下方,穿越既有桩基础附近,穿越既有公路铁路下方,穿越既有隧道等基础设施下方等等。随着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大截面隧道穿越既有设施、穿越复杂复合地层的情形定会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相继出现。箱涵顶推法可以适应各种地质条件,尤其对于松散地层,传统暗挖法隧道需要严格的临时支护,而箱涵顶推法可利用预制箱涵对开挖洞体进行支撑,极大地简化了支护工作,并可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因此,为了在不阻断既有设施运营、降低对既有设施影响、保证既有设施持续运作的条件下,快速安全地完成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大截面隧道穿越,箱涵顶推施工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技术的大截面箱涵顶推法通常采用的是单节箱涵一次完成预制、一次完成顶推穿越隧道,其至少具有以下缺陷:其一,现有的大截面箱涵顶推法一次预制,即,根据待穿越的隧道的长度一次性预制完成完整的单节箱涵,需要提供的箱涵预制场地空间要求较大,故,无法满足狭窄施工场地的要求;其二,现有的大截面箱涵顶推法一次顶推即完成隧道穿越,一次预制完成的一节完整箱涵的尺寸、重量等均较大,故,顶推所要求的机械设备提供的顶推力较大,使用的机械设备均较为大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箱涵中继顶推系统,旨在解决箱涵顶推法无法满足狭窄施工场地的要求,以及使用的机械设备均较为大型的问题,本技术的箱涵中继顶推系统能够适用于狭窄施工场地的隧道穿越,且实现了机械设备小型化设置,降低设备技术要求、提升设备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箱涵中继顶推系统,用于将箱涵顶推进隧道,包括与隧道的入口相邻设置的工作平台、位于所述工作平台上的至少两段箱涵,定义所述箱涵顶推进入隧道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定义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依次排列的箱涵分别为第一段箱涵、...及第n段箱涵,n≥2,所述第一段箱涵和第二段箱涵最先于所述工作平台上间隔预制,第一段箱涵和第二段箱涵均沿第一方向前进之后,第三段箱涵于所述第二段箱涵的最初位置进行预制,至第一段箱涵到第n-1段箱涵均沿第一方向前进之后,第n段箱涵于所述第二段箱涵的最初位置进行预制,所述箱涵中继顶推系统还包括用于顶推位于隧道的入口前的箱涵的至少一顶推装置、用于将第二至第n段箱涵沿第一方向拉动的至少一拉力装置及用于将已部分或者全部进入隧道的入口的箱涵沿第一方向推动的至少一推力装置,所述顶推装置设于所述工作平台,且抵持或连接于一箱涵,所述拉力装置连接于二相邻的箱涵之间,所述推力装置设置于二相邻的箱涵之间。可选地,所述工作平台凹设有至少一顶推槽,所述顶推槽内沿第一方向设置有至少一导轨,所述顶推装置设于所述导轨。可选地,所述导轨包括导索组件,所述导索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顶推槽的相对两端壁,所述顶推装置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导索组件,另一端抵持于一箱涵。可选地,所述导索组件包括多根导索,所述多根导索相互并排设置;且/或,所述顶推装置包括套设于所述导索组件的至少一第一千斤顶、及连接或抵持于所述第一千斤顶和与其对应的箱涵之间的顶推架组件。可选地,当所述顶推装置包括套设于所述导索组件的至少一第一千斤顶、及连接或抵持于所述第一千斤顶和与其对应的箱涵之间的顶推架组件时,所述第一千斤顶具有临近于所述顶推架组件的第一夹紧部和与所述第一夹紧部相对设置的第二夹紧部,所述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均套设于一导索组件,所述第一夹紧部握紧或松开于所述导索组件,所述第二夹紧部握紧或松开于所述导索组件。可选地,每一箱涵均设有至少一连接块,所述拉力装置的一端连接于一箱涵的连接块,另一端连接于与其相邻的另一箱涵的连接块。可选地,所述拉力装置包括至少一拉力索组件和至少一拉力器,所述拉力索组件的一端连接于一箱涵的连接块,另一端可移动地贯穿与其相邻的另一箱涵的连接块,而与一拉力器连接。可选地,所述拉力索组件包括多根拉力索,所述多根拉力索相互并排设置;且/或,所述拉力器包括第二千斤顶,所述第二千斤顶具有临近于与其对应的连接块的第三夹紧部和与所述第三夹紧部相对设置的第四夹紧部,所述第三夹紧部和第四夹紧部均套设于一拉力索组件,所述第三夹紧部握紧或松开于所述拉力索组件,所述第四夹紧部握紧或松开于所述拉力索组件。可选地,所述导轨沿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二至第n段箱涵中任一者沿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且/或,所述工作平台还设有预制区,所述预制区与所述顶推槽远离隧道的入口的一端相邻设置,或者所述预制区位于所述顶推槽远离隧道的入口的一端。可选地,所述推力装置包括至少一第三千斤顶,所述第三千斤顶位于二相邻的箱涵之间,且所述第三千斤顶的两端分别抵持或连接于二相邻的箱涵;且/或,所述工作平台上设有润滑层。本技术箱涵中继顶推系统中工作平台与隧道入口相邻设置,箱涵位于工作平台上,顶推装置设于工作平台且抵持于一箱涵,拉力装置连接于二相邻的箱涵之间,推力装置设置于二相邻的箱涵之间,其中,顶推装置用于推动箱涵于工作平台上沿第一方向移动;拉力装置用于以前一段箱涵与抵持或连接于该箱涵的顶推装置的附着力为支撑,拉动后一段箱涵沿第一方向前进;推力装置,用于以后一段箱涵与抵持或连接于箱涵的顶推装置的附着力为支撑,推动前一段箱涵沿第一方向前进。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箱涵中继顶推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箱涵中继顶推系统,用于将箱涵顶推进隧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与隧道入口相邻设置的工作平台、位于所述工作平台上的至少两段箱涵,定义所述箱涵顶推进入隧道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定义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排列的箱涵分别为第一段箱涵、...及第n段箱涵,n≥2,所述第一段箱涵和第二段箱涵最先于所述工作平台上间隔预制,第一段箱涵和第二段箱涵均沿第一方向前进之后,第三段箱涵于所述第二段箱涵的最初位置进行预制,至第一段箱涵到第n‑1段箱涵均沿第一方向前进之后,第n段箱涵于所述第二段箱涵的最初位置进行预制,所述箱涵中继顶推系统还包括用于顶推位于隧道入口前的箱涵的至少一顶推装置、用于将第二至第n段箱涵沿第一方向拉动的至少一拉力装置及用于将已部分或者全部进入隧道入口的箱涵沿第一方向推动的至少一推力装置,所述顶推装置设于所述工作平台,且抵持或连接于一箱涵,所述拉力装置连接于二相邻的箱涵之间,所述推力装置设置于二相邻的箱涵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涵中继顶推系统,用于将箱涵顶推进隧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与隧道入口相邻设置的工作平台、位于所述工作平台上的至少两段箱涵,定义所述箱涵顶推进入隧道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定义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排列的箱涵分别为第一段箱涵、...及第n段箱涵,n≥2,所述第一段箱涵和第二段箱涵最先于所述工作平台上间隔预制,第一段箱涵和第二段箱涵均沿第一方向前进之后,第三段箱涵于所述第二段箱涵的最初位置进行预制,至第一段箱涵到第n-1段箱涵均沿第一方向前进之后,第n段箱涵于所述第二段箱涵的最初位置进行预制,所述箱涵中继顶推系统还包括用于顶推位于隧道入口前的箱涵的至少一顶推装置、用于将第二至第n段箱涵沿第一方向拉动的至少一拉力装置及用于将已部分或者全部进入隧道入口的箱涵沿第一方向推动的至少一推力装置,所述顶推装置设于所述工作平台,且抵持或连接于一箱涵,所述拉力装置连接于二相邻的箱涵之间,所述推力装置设置于二相邻的箱涵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涵中继顶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凹设有至少一顶推槽,所述顶推槽内沿第一方向设置有至少一导轨,所述顶推装置设于所述导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涵中继顶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导索组件,所述导索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顶推槽的相对两端壁,所述顶推装置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导索组件,另一端抵持于一箱涵。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箱涵中继顶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索组件包括多根导索,所述多根导索相互并排设置;且/或,所述顶推装置包括套设于所述导索组件的至少一第一千斤顶、及连接或抵持于所述第一千斤顶和与其对应的箱涵之间的顶推架组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箱涵中继顶推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顶推装置包括套设于所述导索组件的至少一第一千斤顶、及连接或抵持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树杰何军虞培忠谢迅猷蒋朕刚王志涛边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