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缫丝机固定给茧预备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1566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固定给茧式自动缫丝机的捞茧、备茧装置。它主要由预备槽槽体、捞茧机构和后振动水流装置三部分组成。预备槽槽体为一长方形盒体。捞茧机构的各个零件安装在插座上,并可灵活地在槽体上插入和取出,便于交替进行清洗和故障时的修理。后振动水流装置以送茧控制轴为动力源,带动后振动轴,通过后振动凸轮、滚子、滑杆等零件的配合,使后振动板以一定振幅上下振动,形成水流。(*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缫丝机械,特别是一种固定给茧式自动缫丝机的预备槽。现有国内外固定给茧式自动缫丝机的预备槽,其捞茧机构都固定安装在槽体内,产生故障后的修理和清洁工作比较困难。另外,使正绪茧移动的水流装置结构比较复杂(如FD501型、SFD507型)。其传动方式由接绪传动箱传动,通过横跨在缫丝槽上方的曲柄摇杆机构摇动活门,产生水流。它一方面增加了接绪传动箱的负荷。另一方面使缫丝槽和预备槽的清洁工作难做。整个预备槽结构形状也比较复杂,用料较多,加工比较困难。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机构的缺陷,提供一种使用可靠,结构简单、保养工作量小,清洁工作方面,便于推广应用的预备槽。其主要技术方案包括预备槽及分别位于该槽前端的捞茧机构与后振动水流装置,在预备槽的前端有可以插入插座的插槽,在插座上安装有捞茧机构;在捞茧机构中,捞茧启动杆(2)、捞茧爪正齿轮及扇形齿轮活动连接在插座上。其中,捞茧启动杆较长的一端可与添绪执行机构中的添绪杆接触,较短的一端铰接连杆,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扇形齿轮上,该扇形齿轮与固接有捞茧爪的捞茧爪正齿轮啮合;在后振动水流装置中,后振动板的一端搁在预备槽内,另一端连接后振动连杆,后振动连杆的另一端连接可在安装于预备槽上的支架内上下移动的滑杆,滑杆的下端利用滚子与固接在后振动轴上的后振动凸轮接触,在支架与滚子的连接件之间有弹簧,预槽呈长方形,在槽的底面有前底板。其中,捞茧机构的动作原理是利用添绪杆向下位运动的动力,推动捞茧机构的捞茧启动杆,通过连杆,扇形齿轮的连动,使捞茧爪作捞茧运动。当添绪杆向上位运动时,在连杆,扇形齿轮等零件的重力作用下,使捞茧爪复位。由于捞茧机构组合成一独立部件,可灵活地插入工作位置或取出。从而其清洁工作可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交替完成。产生故障后的修理也十分方便。后振动水流安装的传动方式是以送茧控制传动轴为动力源,通过变速机构传动后振动轴。在后振动轴上设置了后振动凸轮。通过滚子、滑杆等零件推动预备槽内的后振动板,以一定的振幅上下振动,形成水流。由于后振动水流装置设置在预备槽的后方,因此革除了横跨在缫丝槽上方的连杆,有利工人的操作和清洁工作。与插入式捞茧机构和后振动水流装置相对应,预备槽体结构相应简化,备茧量进一步优化。简化了整个预备槽加工和清洁工作。用料也相应减少。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捞茧机构为一个独立的组合部件,可灵活方便地插入或取出,使清洁工作可以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交替完成,而不必集中在生产结束后进行。简化了清洁工作程序和减轻了工作量。当捞茧机构出现故障时,可方便地取出修理与移动给茧式自动缫丝机相比,可减少维修保养工作量。2、由于水流装置采取后振动形式,其动力来源在槽体后方,因此革除了横跨在缫丝槽上方的连杆。方便了工人的操作和缫丝槽的清洗,减轻了接绪传动箱的负荷。3、预备槽结构简单,用料少,加工方便。槽体的清洗简单易行,有利生产厂的使用。4、预备槽的贮茧量进一步合理优化。加快了茧的新陈代谢,有利生丝质量的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如图所示。捞茧启动杆(2)、连杆(4)、捞茧爪正齿轮(5)、扇形齿轮(6)等零件安装在插座(3)上,使捞茧机构成为一个组合体,分别设置在预备槽(7)的前端。当添绪杆(1)向下位运动时,推动捞茧启动杆(2)绕其支点作逆时针转动,使安装在捞茧启动杆(2)后端的连杆(4)向上提升,并拉动扇形齿轮(6),使扇形齿轮(6)绕其支点作顺时针转动,与扇形齿轮啮合的捞茧爪正齿轮(5)作逆时针转动,带动捞茧爪作捞茧运动。当添绪杆(1)向上位运动时,在连杆(4),扇形齿轮(5)、捞茧启动杆(2)等零件的重力作用下,各零件与捞茧动作时相反方向的运动,使捞茧爪复位。整个捞茧机构依靠插座(3)和设置在预备槽内的插槽配合定位,可方便地插入或取出。预备槽的槽体(7)基本上为一长方形盒体。(8)为前底板,用螺钉固定在槽体内。(9)为后振动板。做清洁工作时,将后振动板(9)翻起,便可进行。后振动板(9)通过后振动连杆(10)、滑杆(11)、滚子(13)与后振动凸轮(14)接触。(15)为后振动轴,由送茧控制轴(图中未画出)传动。当后振动轴(15)以一定的转速转动时,在后振动凸轮(14)的推动下,使后振动板上下运动。弹簧(12)使滚子(13)与凸轮(14)的轮廓可靠接触。在后振动板(9)的上下振动下,形成捞茧方向的水流。由于后振动机构设置在预备槽的后端,革除了横跨在缫丝槽上方的连杆,有利工人的操作和对缫丝槽的清洗。本技术可在各类固定给茧式自动缫丝机上应用。权利要求1.自动缫丝机固定给茧预备槽,包括预备槽及分别位于该槽前端的捞茧机构与后振动水流装置,其特征是在预备槽(7)的前端有可以插入插座(3)的插槽,在插座(3)上安装有捞茧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备槽,其特征是在捞茧机构中,捞茧启动杆(2)、捞茧爪正齿轮(5)及扇形齿轮(6)活动连接在插座(3)上,其中,捞茧启动杆(2)较长的一端可与添绪执行机构中的添绪杆(1)接触,较短的一端铰接连杆(4),连杆(4)的另一端铰接在扇形齿轮(6)上,该扇形齿轮与固接有捞茧爪(16)的捞茧爪正齿轮(5)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备槽,其特征是在后振动水流装置中,后振动板(9)的一端搁在预备槽(7)内,另一端连接后振动连杆(10),后振动连杆(10)的另一端连接可在安装于预备槽(7)上的支架内上下移动的滑杆(11),滑杆的下端利用滚子(13)与固接在后振动轴(15)上的后振动凸轮(14)接触,在支架与滚子(13)的连接件之间有弹簧(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备槽,其特征是预备槽(7)的槽体呈长方形,在槽(7)的底面有前底板(8)。专利摘要固定给茧式自动缫丝机的捞茧、备茧装置。它主要由预备槽槽体、捞茧机构和后振动水流装置三部分组成。预备槽槽体为一长方形盒体。捞茧机构的各个零件安装在插座上,并可灵活地在槽体上插入和取出,便于交替进行清洗和故障时的修理。后振动水流装置以送茧控制轴为动力源,带动后振动轴,通过后振动凸轮、滚子、滑杆等零件的配合,使后振动板以一定振幅上下振动,形成水流。文档编号D01B7/04GK2244055SQ9524010公开日1997年1月1日 申请日期1995年7月6日 优先权日1995年7月6日专利技术者薛培之, 倪渝宝, 钟伟良 申请人:无锡市长城机器总厂, 江苏省纺织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动缫丝机固定给茧预备槽,包括预备槽及分别位于该槽前端的捞茧机构与后振动水流装置,其特征是在预备槽(7)的前端有可以插入插座(3)的插槽,在插座(3)上安装有捞茧机构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培之倪渝宝钟伟良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长城机器总厂江苏省纺织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