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1411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30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目前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温度不能均匀的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组成包括:坐垫(42),所述的坐垫与控制装置(40)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与介质箱(16)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坐垫包括底板(2),所述的底板上分别具有进出管A(6)、进出管B(7),所述的进出管A与一组凹槽A(3)上覆膜或槽内衬囊形成相通的腔体,所述的进出管B与一组凹槽B(4)上覆膜或槽内衬囊形成相通的腔体,所述的凹槽上的软膜分别与所述凹槽A、凹槽B的端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

The seat cushion that can be transformed in the load-bearing posi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ushion which can change the bearing part. At present, the cushion temperature of the load-bearing part can not be uniformly controlled.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cushion (42), the seat cushion and a control device (40) connected through a pipeline, the control device and the medium box (16) are connected through a pipeline, the seat cushion includes a bottom board (2), and the bottom board has the inlet pipe A (6), the inlet pipe B (7), and the import and export A of the pipe. A group of grooves A (3) is covered with a film or a slot lining capsule to form a cavity. The inlet pipe B is connected with a group of grooves B (4) covered with a film or a slot lining capsule, and the soft film on the groove is fixed to the end of the groove A and the groove B respectively. The utility model is used for a cushion which can transform the bearing p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
技术介绍
:目前的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存在体积大,重量大,结构复杂,价格偏高,安装不方便,坐垫的弹性不好,温度不能均匀控制等诸多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其组成包括:坐垫,所述的坐垫与控制装置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与介质箱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坐垫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上分别具有进出管A、进出管B,所述的进出管A与一组凹槽A上覆膜或槽内衬囊形成相通的腔体,所述的进出管B与一组凹槽B上覆膜或槽内衬囊形成相通的腔体,所述的凹槽上的软膜分别与所述凹槽A、凹槽B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所述的凹槽A与所述的凹槽B之间相邻布置,所述的软膜上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进风管、出风管,所述的凹槽A、凹槽B为条形或圆环形或方环形,所述的介质箱包括下限开关、上限开关,所述的介质箱内安装有圆筒,所述的圆筒的下端具有圆孔,所述的圆筒内放有浮球,所述的介质箱上安装有温控器,所述的介质箱内安装有散热管,所述的散热管的一端通过高压风机与所述的进风管连接,所述的散热管的另一端通过温控器与空调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所述的控制装置为两个单项泵正反向互补方式,它包括控制器A,所述的控制器A的常开开关A、常开开关B、常开开关C、常开开关D的一端与电源正端连接,另一端与电磁阀A、电磁阀B、电磁阀C、电磁阀D上的正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反向泵、正向泵,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介质箱,里边设有上限开关、下限开关,所述电磁阀A上的正端、电磁阀C上的正端分别通过二极管A、二极管C与反向泵正端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的反向泵上的负端通过上限开关与所述的控制器A的电源负端连接后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C上的负端并联,所述电磁阀B上的正端、电磁阀D上的正端分别通过二极管B、二极管D与反向泵正端连接,所述的正向泵上的负端通过所述的下限开关与所述的控制器A上的电源负端连接后与所述的电磁阀B、电磁阀D上的负端并联,所述的进出管A分别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B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进出管B分别与所述的电磁阀C、电磁阀D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C分别与所述的反向泵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电磁阀B、电磁阀D分别与所述的正向泵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正向泵、反向泵分别与所述的介质箱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所述的控制装置为单泵双路,用阀门改变介质方向的方式,它包括控制器B,所述的控制器B的常开开关A、常开开关B、常开开关C、常开开关D的一端与所述的控制器B电源正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B、电磁阀C、电磁阀D上的正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单向泵的正向通道上设有正通电磁阀门B、正通电磁阀门D,所述的正通电磁阀门B、正通电磁阀门D上的正端与所述的单向泵上的正端并联后分别通过单项电路上的二极管B、二极管D与电磁阀B、电磁阀D上的正端并联,正通电磁阀门B、正通电磁阀门D上的负端与单向泵上的负端并联后,通过所述的下限开关与控制器B上的电源负端连接后与电磁阀B、电磁阀D上的负端并联,所述的单项泵的反向通道上设有反通电磁阀门A,反通电磁阀门C,所述的反通电磁阀门A、反通电磁阀门C上的正端与所述的单项泵上的正端并联后通过单项回路的二极管A、二极管C分别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C上的正端并联,所述的反通电磁阀门A、反通电磁阀门C上的负端与所述的单向泵上的负端并联后,通过所述的介质箱中的上限开关与控制器B中的电源负端连接后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C上的负端并联,所述的进出管A分别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B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进出管B分别与所述的电磁阀C、电磁阀D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B、电磁阀C、电磁阀D分别与单向泵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单向泵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所述的正通电磁阀门B、正通电磁阀门D,所述的正通电磁阀门B的右端与所述的正通电磁阀门D的右端通过所述的反通电磁阀门A连接,所述的正通电磁阀门B的左端与所述的正通电磁阀门D的左端通过所述的反通电磁阀门C连接,所述的正通电磁阀门D的右端与所述的介质箱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所述的控制装置是一个双向泵通过电源转换提供正反介质流的方式,它包括控制器C,所述的控制器C上的正常开开关A、正常开开关B、正常开开关C、正常开开关D上的一端与所述的控制器C中的正端电源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电磁阀A、电磁阀B、电磁阀C、电磁阀D上的正端对应连接,所述控制器上的常开开关A、常开开关B、常开开关C、常开开关D上的一端与所述的控制器C中的负端电源连接,所述的常开开关A、常开开关C的另一端并联后与所述的介质箱中上限开关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双向泵上的正端连接后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C上的负端并联,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C上的正端通过单项回路上的二极管A、二极管C并联后与所述的双向泵的负端连接,所述的常开开关B、常开开关D两端并联后与所述的介质箱中的下限开关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双向泵上的负端连接后与所述的电磁阀B、电磁阀D上的负端并联,所述的电磁阀B、电磁阀D上的正端通过单项回路上的二极管B、二极管D并联后与所述的双向泵的正端连接,所述的进出管A分别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B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进出管B分别与所述的电磁阀C、电磁阀D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B、电磁阀C、电磁阀D分别与双向泵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介质泵B与所述的介质箱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所述的控制装置为由真空泵给低压罐和高压罐提供正负压的一种方法,它包括定时有序执行程序的控制器D,所述的定时有序执行程序的控制器D上的常开开关E、常开开关F、常开开关G、常开开关H分别控制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B、电磁阀C、电磁阀D,所述的真空泵上的正端通过所述的低压罐上的负压开关与所述的高压罐上的正压开关串联后与所述的定时有序执行程序的控制器上的正端电源连接,真空泵的负端与所述的定时有序执行程序的控制器的电源负端连接,正压管路上设有限正压开关,负压管路上设有限负压开关,所述的进出管A分别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B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进出管B分别与所述的电磁阀C、电磁阀D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真空泵的负压端与低压罐连接,再通过限负压开关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C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真空泵的高压端与高压罐通过管路连接后再通过限高压开关与所述的电磁阀C、电磁阀D通过管路连接。有益效果:1.本技术是一种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在底板上围成或冲压成槽,槽的形状可以为条形或圆环形或方环形,槽上覆软膜或衬囊使得凹槽内形成密闭空间,可以防止介质流出,通过凹槽A与凹槽B中的介质交替进出可以实现承重部位的变化,坐在上面柔软舒适,长时间久坐不会产生各种不适。本技术凹槽A的数量与所述的凹槽B的数量可以相等,凹槽A与凹槽B之间相邻布置,使得承重部位变化均匀。本技术的软膜上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进风管、出风管,使得凹槽A或凹槽B的介质流出后气体进入到软膜上部,使得坐垫内实现气体流通,防止久坐出汗的情况发生。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其组成包括:坐垫,其特征是:所述的坐垫与控制装置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与介质箱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坐垫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上分别具有进出管A、进出管B,所述的进出管A与一组凹槽A上覆膜或槽内衬囊形成相通的腔体,所述的进出管B与一组凹槽B上覆膜或槽内衬囊形成相通的腔体,所述的凹槽上的软膜分别与所述凹槽A、凹槽B的端部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其组成包括:坐垫,其特征是:所述的坐垫与控制装置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与介质箱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坐垫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上分别具有进出管A、进出管B,所述的进出管A与一组凹槽A上覆膜或槽内衬囊形成相通的腔体,所述的进出管B与一组凹槽B上覆膜或槽内衬囊形成相通的腔体,所述的凹槽上的软膜分别与所述凹槽A、凹槽B的端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其特征是:所述的凹槽A与所述的凹槽B之间相邻布置,所述的软膜上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进风管、出风管,所述的凹槽A、凹槽B为条形或圆环形或方环形,所述的介质箱包括下限开关、上限开关,所述的介质箱内安装有圆筒,所述的圆筒的下端具有圆孔,所述的圆筒内放有浮球,所述的介质箱上安装有温控器,所述的介质箱内安装有散热管,所述的散热管的一端通过高压风机与所述的进风管连接,所述的散热管的另一端通过温控器与空调通过管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其特征是:所述的控制装置为两个单项泵正反向互补方式,它包括控制器A,所述的控制器A的常开开关A、常开开关B、常开开关C、常开开关D的一端与电源正端连接,另一端与电磁阀A、电磁阀B、电磁阀C、电磁阀D上的正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反向泵、正向泵,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介质箱,里边设有上限开关、下限开关,所述电磁阀A上的正端、电磁阀C上的正端分别通过二极管A、二极管C与反向泵正端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的反向泵上的负端通过上限开关与所述的控制器A的电源负端连接后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C上的负端并联,所述电磁阀B上的正端、电磁阀D上的正端分别通过二极管B、二极管D与反向泵正端连接,所述的正向泵上的负端通过所述的下限开关与所述的控制器A上的电源负端连接后与所述的电磁阀B、电磁阀D上的负端并联,所述的进出管A分别与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B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进出管B分别与所述的电磁阀C、电磁阀D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电磁阀A、电磁阀C分别与所述的反向泵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电磁阀B、电磁阀D分别与所述的正向泵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的正向泵、反向泵分别与所述的介质箱通过管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换承重部位的坐垫,其特征是:所述的控制装置为单泵双路,用阀门改变介质方向的方式,它包括控制器B,所述的控制器B的常开开关A、常开开关B、常开开关C、常开开关D的一端与所述的控制器B电源正端连接,另一端与电磁阀A、电磁阀B、电磁阀C、电磁阀D上的正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单向泵的正向通道上的正通电磁阀门B和正通电磁阀门D,所述的正通电磁阀门B、正通电磁阀门D上的正端与所述的单向泵上的正端并联后分别通过单项电路上的二极管B、二极管D与电磁阀B、电磁阀D上的正端并联,正通电磁阀门B、正通电磁阀门D上的负端与单向泵上的负端并联后,通过下限开关与控制器B上的电源负端连接后与电磁阀B、电磁阀D上的负端并联,所述的单向泵的反向通道上设有反通电磁阀门A,反通电磁阀门C,所述的反通电磁阀门A、反通电磁阀门C上的正端与所述的单向泵上的正端并联后通过单项回路的二极管A、二极管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少堂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紫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