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浙麦冬与玉米同时种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31241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30 1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浙麦冬与玉米同时种植的方法,所述方法为:5月中下旬以当年采收后的浙麦冬植株作为种苗进行浙麦冬移栽,间作玉米与浙麦冬移栽时同时进行,间作时每畦播种1‑2行玉米种子,玉米株距40~120cm,行距80cm~200cm;当年8月底至9月初即可收获鲜食甜玉米,浙麦冬于种植三周年后采收地下块根入药。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种植浙麦冬,当年间作的玉米植物能给浙麦冬遮挡部分光照,减少土地水分蒸发,同时由于当年就能产出玉米,当年就能产出经济效益。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也提高了单位土地的产出率。

A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planting of Ophiopogon japonicus and Maize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planting of Ophiopogon japonicus and corn. The method is as follows: in the second half of 5, the plant of zhe Ophiopogon japonicus was transplanted in the same year as the seedling of Zhejiang Province. The intercropping was carried out at the same time when maize was transplanted and 2 rows of corn seeds were planted every 1. The spacing of corn was 40 ~ 120cm, and the row distance was 80cm ~ 200cm; from the end of August to the beginning of September, fresh sweet corn could be harvested, and the root of tuber of Ophiopogon japonicus was collected after planting 3rd anniversary. Through the invention of the inven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the maize plants in the same year can shade part of the light, reduce the evaporation of the soil water, and produce the corn at the same time, and produce the economic benefit in the same year. It not only improves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land, but also improves the output of unit l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浙麦冬与玉米同时种植的方法(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材种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浙麦冬与玉米的立体种植方法。(二)
技术介绍
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L.f)Ker-Gawl.属百合科沿阶草属药用植物,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以块根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之功,临床应用广泛,是我国重要的常用大宗中药材品种。麦冬主要栽培于浙江和四川两省,在四川,麦冬以移栽后第二年收获(栽培一周年)作为药材,俗称"川麦冬",在浙江以栽后第四年收获(栽培三周年)的麦冬作为药材,俗称"浙麦冬"。麦冬产量以产自四川的最大,质量以产自浙江的最佳。浙麦冬作为“浙八味”之一的浙江道地药材,据资料记载,早在明代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已有种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对浙麦冬的品质已有极高的评价:“浙中来者甚良。”清朝末期,宁波药行兴盛,药商云集,争购浙麦冬,运销香港、日本及东南亚诸国和全国大药店,成为包括白术、象贝在内的三大浙货之一。浙麦冬多产于杭州笕桥、萧山、慈溪、三门等地域,具有形状短壮饱满,色泽黄亮、滋粘糯性、味甘气清香、优质地道。浙麦冬栽培历史悠久,现在栽培面积维持在3000亩左右,近几年由于人工劳力成本大幅上升,再加上种植周期长,因此农户种植积极性普遍不高,因而造成浙麦冬总产量受限。浙麦冬目前生产上主要种植三周年后采收,移栽期在4-5月份,移栽时行距一般为30cm~40cm,丛株距也为30cm~40cm,每穴种植5~15株,而且一般不与其它作物套间作。由于浙麦冬移栽当年田间地上部植株生长缓慢,因此在移栽当年地表土地裸露较多,尤其是移栽成活后适逢夏季高温季节,地表水分蒸发量大,易造成土壤干旱,还会对浙麦冬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这也造成了田间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寻求与浙麦冬进行立体间作的作物品种,以充分利用浙麦冬移载当年田间的土地资源及空间资源,同时间作的作物也能适当给浙麦冬遮荫,以利抗旱保墒,同时也能充分挖掘田间土地经济效益,是摆在浙麦冬种植者面前的紧迫课题。(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与浙麦冬进行立体种植的方法,只在浙麦冬移栽当年间作玉米,以充分利用浙麦冬种植当年田间土地资源和田间空间资源。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浙麦冬与玉米同时种植的方法,所述方法为:1)选择土层较深、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质壤土地分畦,120~200cm,沟宽为30~40cm,沟深为15~30cm;2)5月中下旬以当年采收后的浙麦冬植株作为种苗进行浙麦冬移栽,浙麦冬种植行距30cm~40cm,丛距25cm~40cm,每丛种植5~15株;3)间作玉米与浙麦冬移栽时同时进行,间作时每畦播种1-2行玉米种子(播种位置没有影响,优选播种在两行浙麦冬中间),玉米株距40~120cm,行距80cm~200cm;4)当年8月底至9月初即可收获鲜食甜玉米,浙麦冬于种植三周年后采收地下块根入药。进一步,步骤1)畦宽为120~180cm,沟宽为30~35cm,沟深为15~20cm。进一步,步骤2)浙麦冬种植行距为35cm~40cm,丛距25cm~30cm,每丛种植5~10株。进一步,步骤3)每畦播种1-2行玉米种子,间作玉米株距40~100cm,行距80cm~150cm。进一步,玉米播种时每穴播种2粒种子,待出苗4-5片叶时定苗,每穴留一株苗,或者玉米种子集中播种,在2-3片叶时带土移栽,每穴一株。进一步,步骤1)土地分畦后,亩施1500~2000kg农家肥和50kg过磷酸钙,深耕25cm~35cm,耙细整平。进一步,步骤3)移栽浙麦冬和播种玉米完成后的肥水管理方法为:移栽当年,5月下旬至6月初,每亩浇施尿素5kg;8月底至9月初采收玉米,清除玉米秸秆,9月中下旬,每亩浇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0kg~30kg;移栽后第二、三年,每年施肥三次;第一次在2月下旬至3月初,每亩浇施尿素5kg~7.5kg加过磷酸钙20kg;第二次在8月下旬,每亩浇施尿素5kg~7.5kg加硫酸钾10kg~15kg;第三次在9月中下旬,每亩浇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30kg~50kg。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本专利技术种植浙麦冬,当年间作的玉米植物能给浙麦冬遮挡部分光照,减少土地水分蒸发,同时由于当年就能产出玉米,当年就能产出经济效益。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也提高了单位土地的产出率。(四)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浙麦冬与玉米同时种植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玉米品种为“华珍”。实施例11)土地选择:选择土层较深、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质壤土地分畦,畦宽120~200cm,沟宽为30~40cm,沟深为15~30cm;2)种植:5月中下旬浙麦冬移栽,以当年采收后的浙麦冬植株作为种苗,在2-3叶时带土移栽,浙麦冬种植行距30cm,丛距25cm,每丛种植5株,每畦种植1行。同时在每畦播种1行玉米种子,玉米种子播种在两行浙麦冬中间。每穴播种2粒种子,待出苗4-5片叶时定苗,每穴留一株苗,玉米株距40cm,行距80cm。4)采收:当年8月底至9月初即可收获鲜食甜玉米,鲜玉米果穗采收后,割下玉米杆,盖于畦上地表裸露处;浙麦冬于种植三周年后的5月上中旬至5月底收获,采收时,选择晴天,用铁耙深挖25-30cm左右深,使麦冬全株露出土面,抖去根部泥土,用刀切下带须块根,放入箩筐内,在流水中淘洗至洁白干净,以便加工。5)肥水管理:种植前,在畦表面亩施1500kg~2000kg的农家肥和过磷酸钙50kg,深耕25cm~35cm,耙细整平。移栽当年,5月下旬至6月初,每亩浇施尿素5kg;当年8月底至9月初采收玉米后,9月中下旬,每亩浇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0kg~30kg。移栽后第二、三年,每年施肥三次。第一次在2月下旬至3月初,每亩浇施尿素5kg~7.5kg加过磷酸钙20kg。第二次在8月下旬,每亩浇施尿素5kg~7.5kg加硫酸钾10kg~15kg。第三次在9月中下旬,每亩浇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30kg~50kg。。实施例21)选择土层较深、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质壤土地分畦,畦宽120~180cm,沟宽为30~35cm,沟深为15~25cm;2)5月中下旬浙麦冬移栽,以当年采收后的浙麦冬植株作为种苗,在2-3叶时带土移栽,浙麦冬种植行距40cm,丛距40cm,每丛种植10株。3)间作玉米与浙麦冬移栽时同时进行,间作时每畦种植2行玉米,玉米种子播种在两行浙麦冬中间,每穴播种2粒种子,待出苗4-5片叶时定苗,每穴留一株苗。玉米株距80cm,行距100cm。4)当年8月底至9月初即可收获鲜食甜玉米,浙麦冬于种植三周年后采收地下块根入药。肥水管理同实施例1。实施例31)选择土层较深、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质壤土地分畦,畦宽120~150cm,沟宽为35~40cm,沟深为25~30cm;2)5月中下旬浙麦冬移栽,以当年采收后的浙麦冬植株作为种苗,在2-3叶时带土移栽,浙麦冬种植行距35cm,丛距35cm,每丛种植10株。3)间作玉米与浙麦冬移栽时同时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浙麦冬与玉米同时种植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浙麦冬与玉米同时种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1)选择土层较深、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质壤土地分畦,畦宽为120~200cm,沟宽为30~40cm,沟深为15~30cm;2)5月中下旬以当年采收后的浙麦冬植株作为种苗进行浙麦冬移栽,浙麦冬种植行距30cm~40cm,丛距25cm~40cm,每丛种植5~15株;3)间作玉米播种与浙麦冬移栽同时进行,每畦播种1~2行玉米种子,玉米株距40~120cm,行距80cm~200cm;4)当年8月底至9月初即可收获玉米,浙麦冬于种植三周年后采收地下块根入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浙麦冬与玉米同时种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1)选择土层较深、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质壤土地分畦,畦宽为120~200cm,沟宽为30~40cm,沟深为15~30cm;2)5月中下旬以当年采收后的浙麦冬植株作为种苗进行浙麦冬移栽,浙麦冬种植行距30cm~40cm,丛距25cm~40cm,每丛种植5~15株;3)间作玉米播种与浙麦冬移栽同时进行,每畦播种1~2行玉米种子,玉米株距40~120cm,行距80cm~200cm;4)当年8月底至9月初即可收获玉米,浙麦冬于种植三周年后采收地下块根入药。2.如权利要求1所述浙麦冬与玉米同时种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畦宽为120~180cm,沟宽为30~35cm,沟深为15~20cm。3.如权利要求1所述浙麦冬与玉米同时种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浙麦冬种植行距35cm~40cm,丛距25cm~30cm,每丛种植5~10株。4.如权利要求1所述浙麦冬与玉米同时种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每畦播种1-2行玉米种子,间作玉米株距40~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丰徐建中周天芳俞旭平王治张维熊
申请(专利权)人: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