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籽剥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1113 阅读:326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棉仔剥绒的装置,一个丝网回转筒绕一个研磨辊同心固定且互相之间能相对转动,它们之间组成一个环形空间.一个用来迫使棉籽进入环形空间且与上述研磨辊保持接触的装置从而使棉绒从棉籽上剥去.一个棉籽控制出口,气流通过上述环形空间然后把棉绒纤维带出剥绒装置.通过丝网回转筒丝网的废物落到输送机的装置.(*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棉籽的加工,特别是从棉籽上剥去棉绒或棉籽短绒的加工。 在棉花的加工过程中,从棉花植物上摘出的棉花经加工把棉籽上细长毛纤维剥去,然后棉籽进一步加工,把剩余的棉绒或棉籽短绒除去。剥下来的棉绒或棉籽短绒在工业可用作纤维素材料。被剥绒的棉籽进入下一道工序,让果仁与棉籽壳分离,从果仁里榨取油,随后的果仁可用作家畜饲料或类似其他用途。 从棉籽上剥去棉绒的棉籽剥绒设备及类似设备已经公知了,但是设有一种能令人十分满意。 某些现有技术中,使用圆柱形锯齿来完成对棉籽的摩擦作用,从而剥去棉绒。这些锯齿型剥绒机在工作中噪音大,而且它的尖部会把棉籽表面的深颜色层剥下,成为细小颗粒把棉花弄脏,从而降低棉绒的质量和价值。 刷型剥绒机引起棉籽的大量破碎,而且同样可把棉绒纤维弄脏。刷子堵塞后会使工作难以进行。这些加工过程已在美国专利(专利号为2644986和2724148)中公开。 专利号为3805332的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有磨料的棉籽剥绒设备。使用一个装在外壳内的滚筒迫使棉籽沿一条普通螺旋通路前进。同时与研磨材料保持接触。气流通过外壳内部将棉绒输送出口。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棉籽剥绒装置,包括:一个普通圆柱形丝网回转筒,一个位于回转筒内的研磨辊。在研磨辊外表面和回转筒的内表面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空间;有一个用来旋转回转筒和研磨辊的装置;回转筒和研磨辊相互之间以一定的速度同向运动。上述的回转筒的旋转速度低于研 磨辊;一个棉籽进口,棉籽由此引导进入上述的环形空间;在上述的环形空间中至少有一个棉籽出口;一个棉绒纤维收集罩沿上述的回转筒长度部分地包住从而接收环形空间内从棉籽上剥下的棉绒;棉籽被迫通过相对运动的回转筒和研磨辊之间的空间。把产生的气流送入剥绒装置中从而使气流通过上述的环形空间,然后排出剥绒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用于棉籽剥绒的新型先进装置在此公开。本发明装置使用一个剥绒腔,它由至少部分锥形和部分由磨料包住的普通圆柱形的空室和一个绕研磨辊的回转筒组成。回转筒至少有部分是由带孔的金属或金属丝网或其他适合于从棉籽上剥下的棉绒通过的材料包住,从而将棉籽保持在研磨辊的附近。回转筒在回转时至少通过一个气流喷头或气流塞。当棉绒通过回转筒时,气流迅速地把棉绒从装置上剥去。一斜槽用来把未剥绒的棉籽送入喂料辊。喂料辊具有螺旋片可将棉籽喂入剥绒腔。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先进棉籽剥绒装置,它可基本上完成棉绒从棉籽上的完全分离。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先进棉籽剥绒装置,它使用一个带有丝网旋转筒的研磨辊,把棉籽上的棉绒剥去,并使棉籽的损坏降到最小的程度。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棉籽剥绒装置,它使用一个装在丝网旋转筒内的研磨辊,它们的共同运转部分,相互之间可以调节,以补偿研磨辊的磨损。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个输送系统,它沿剥绒室的长度延伸,从而分离和除去棉绒中的废物。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说明而变得更显而易见。表明本发明新颖性的特征在随后的权力要求书中明确提出,并且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 本发明参照相对应的附图可能会更容易地叙述。 图1为实施本发明的棉籽剥绒机的透视图; 图2为沿图1中2-2线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给出的参照数字3的园形区域的放大图; 图4为沿图2中4-4线的剖视图; 图5为沿图2中5-5线的剖视图; 图6为沿图2中6-6线的剖视图; 参照附图中的数字,图1-6表明了一个棉籽剥绒机10,它包括长形室11;在室的两端由板12和13封闭,如图1和2中所示。室11的边14和15可以是任何合适的细长几何形状,从而组成一个室,与室11内壁留有间隙的一个大体上圆柱形罩壳16基本上罩住了棉籽剥绒装置。 棉籽剥绒装置包括一根金属轴17,它纵向延伸通过室11,在其底板12和13上,用轴颈轴承18和19把金属轴17固定到室的两端。 在轴17上形成研磨辊20,它是由许多研磨盘或套筒形研磨段在轴上组成的,如图2中的20A-20J所示,但它并不限制特定的数量,研磨段中至少一个是锥形的,就象图示中20A和20J那样,上述的研磨段的排列并不受图所示的限制。轴17的左端有一个套筒形结构21,其直径基本上等于研磨段20A的最小直径,它的外表面22上带有许多螺纹23。螺纹的作用是把从合适的喂料口落下的未剥绒的棉籽24通过室11上形成的开口25送到套筒形结构21的外表面22,然后再输送到研磨辊的研磨段20A-20J的外表面上。如图2中所示。研磨段是按顺序从左到右在轴17上形成的。 从图2中可以看出,轴17可旋转地固定在室11内,一皮带轮26固定在轴17的左端,使用合适的皮带把电机的皮带轮(图中未示出)与此轮26连接从而达到驱动研磨辊20的目的。 图2、4、5和6中,示出一个金属丝网或带孔回转筒27,其套在一个转轴或辊20上,并与其同心固定,用来保持籽(如棉籽)在旋转中靠近研磨辊20的外表面,以便在研磨辊的作用下,把棉籽上的棉绒剥去。 回转筒27是可调整地固定在室11内,以便当研磨段20A-20J的外径由于磨擦而减少时,仍能使丝网表面靠近研磨辊20的外部边缘。 还可注意到,在研磨辊20的研磨段20A-20H的外部边缘和回转筒27上的丝网的内表面之间有一个环形空间28,这个环形空间28应大于加工过的棉籽的平均偏小的尺寸,用于棉籽的宽度最好大约在0.5英尺到1英尺之间,使棉籽在回转筒27的丝网内表面和研磨段20A-20J的外表面而之间有充分而又不过大的间隙,从而保证沿轴向通过这个环形空间28的棉籽免于压碎或碾碎。如果在回转筒27的丝网内表面和研磨段20A-20J之间留有过大的间隙,那么棉籽将不能与磨料保持很好接触,从而达不到从棉籽上分离棉绒的目的。 棉籽从合适的喂料口(图中未示出)通过开口25落到套筒形结构21的外表面上,然后由套筒形结构21上的螺脊23输送通过环形空间28,它的运动相对于回转筒27的丝网内表面和研磨辊20的外表面基本上是在其切线方向。 如图2中所示,在剥绒装置的右边有一个棉籽出口29,使装置中的已剥绒的棉籽流出。一个盖30,在给定的时间内它可根据留在剥绒装置内的棉籽量多少而改变棉籽出口29的大小。如图2中所示,棉籽流过出口然后离开室11向下进入一个槽31,再进入一个合适的贮藏室(图中未示出)。 由套筒形结构21和它的螺脊23喂入的通过剥绒装置的棉籽是在固定的速度和盖30开口的情况下进行的,棉籽呈薄层状,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通过剥绒装置。在同样的进料速度下,如果盖30部分闭合,棉籽在剥绒装置中的层密度加大,厚度加大会使棉籽停留在剥绒装置中的时间加长。这样,可以调节盖30可使棉籽在剥绒装置中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博伊斯韦恩戴维斯
申请(专利权)人:博伊斯韦恩戴维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未知地区] 2014年12月08日 10:26
    棉花的种子其商业上的重要性在于它的油和其他产品棉籽油用于沙拉油和食用油氢化后作酥油和人造奶油提油后的饼渣或籽仁作为家禽和家畜饲料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