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新能源充电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0386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8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新能源充电桩装置,括充电桩体、设置于所述充电桩体右侧端面内的充电插口以及与新能源汽车连接的充电端头,所述充电插口中上下相称设置有端口朝右的插腔,所述插腔内壁上安装有触片,所述插腔右端设置有均匀分布在所述插腔内壁中且左右延长的凹陷槽,所述充电插口中位于所述插腔外圆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与市电连接的上电圈,所述环形槽与所述凹陷槽之间设置有通连所述环形槽和所述凹陷槽的滑行槽,所述滑行槽中滑行安装有推升臂,所述推升臂朝向所述插腔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斜切面,所述环形槽中设置有与所述推升臂朝向所述环形槽的端面固定连接的传导片。

A new type of new energy charging pile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new energy charging pile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charging pile body, a charging socket set in the right end face of the charge pile body and a charging end connected with a new energy vehicle. The charging socket is fitted with a port to the right in the upper and lower charging ports,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plug cavity is mounted with a touch pad and the cavity is inserted. A concave groove is arranged in the right end which is evenly distributed in the inner wall of the cavity. In the charging socket, a ring groove is arranged in the outer circle of the plug cavity,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ring groove is fixed and installed with an electric coil connected with the city electricity, and the ring groove and the trough are arranged in a connection between the ring groove and the concave groove. The sliding groove of the slot is arranged in the gliding slot with a push arm, and the end face of the push arm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oblique section, and the ring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transmission piece which is fixed to the end face of the ring gro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新能源充电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新能源充电桩装置。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以节约能源、环保无污染等众多优点逐渐取代传统汽车而被广泛使用。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是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载体,然而传统中充电桩设置模式单一,其充电插口内的导电片一般设置相对靠外,因此,这种导电片很容易被金属杆件接触到,易发生触电事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新能源充电桩装置。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一种新型新能源充电桩装置,包括充电桩体、设置于所述充电桩体右侧端面内的充电插口以及与新能源汽车连接的充电端头,所述充电桩体底部设有基座,所述基座与所述充电桩体之间设有一方位调节结构,所述方位调节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桩体底部端面外侧的环形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座顶部端面内的转动槽,所述环形板底部设有多组滚子,且每组所述滚子均伸进所述转动槽中且转动配合连接,所述基座顶部端面内设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机轴顶部与所述充电桩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充电插口中上下相称设置有端口朝右的插腔,所述插腔内壁上安装有触片,所述插腔右端设置有均匀分布在所述插腔内壁中且左右延长的凹陷槽,所述充电插口中位于所述插腔外圆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与市电连接的上电圈,所述环形槽与所述凹陷槽之间设置有通连所述环形槽和所述凹陷槽的滑行槽,所述滑行槽中滑行安装有推升臂,所述推升臂朝向所述插腔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斜切面,所述环形槽中设置有与所述推升臂朝向所述环形槽的端面固定连接的传导片,多个传导片之间电性连接,且多个传导片与所述触片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端头左端面上下相称设置有与所述插腔相配合的插杆,所述插杆外圆右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凹陷槽相配合的插紧条,且所述插紧条左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切面相配合的第二斜切面,所述充电端头中还设有密闭装置,所述密闭装置包括密闭条以及密闭槽。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插杆左端设置斜切头,从而可方便所述插杆插入到所述插腔中。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滑行槽侧壁中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中滑行安装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所述推升臂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槽中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导向块相抵的拉簧。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凹陷槽的长度大于所述插杆的长度。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推升臂和所述插紧条均为绝缘体。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密闭条固定设置于所述充电端头左侧端面位于所述插杆外圆,所述密闭槽设置于所述充电插口右侧端面内位于所述插腔外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本专利技术装置中的充电插口在初始状态时,在所述拉簧的作用下,所述导向块被朝向所述插腔顶压而使所述第一斜切面伸入到所述凹陷槽中,且可使所述传导片远离所述上电圈而不与所述上电圈接触,由此,所述触片不带电,而当人为意外将金属杆件或者金属片插入到所述插腔中时无法将多个推升臂朝向所述环形槽顶压,由于多个传导片之间电性连接,且多个传导片还与触片电性连接,因此,只要有一个传导片不与上电圈接触,所述触片就不会带电,而金属杆件或者金属片插入到所述插腔中并与所述触片接触时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本专利技术装置大大增加了充电安全性,而大大减小了安全隐患;2.本专利技术装置在充电时,可先驱动所述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可驱动所述充电桩体转动,当所述充电插口正对与汽车充电一侧时,停止所述转动电机,然后所述插杆插入到所述插腔中并向左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斜切面可作用于所述第一斜切面,从而可驱动所述推升臂朝向所述环形槽滑动,当所述第二斜切面脱离所述第一斜切面且所述充电端头左端面与所述充电插口右端面相抵时,多个所述传导片与所述上电圈相抵,所述上电圈通过所述传导片将市电传输至所述触片,而所述插杆插入到插腔中时可与所述触片接触,由此,可实现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3.而充电结束后,将所述充电端头向右拔出,在所述拉簧的作用下,本专利技术装置中的充电插口可恢复到初始状态,从而方便下一次充电使用;4.由于本专利技术装置在充电时,可先驱动所述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可驱动所述充电桩体转动,由此,可使所述充电插口正对与汽车充电一侧,从而可满足不同方位充电要求,提高实用性。5.本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性高,运行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充电桩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充电插口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充电端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3中B-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如图1-6所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一种新型新能源充电桩装置,包括充电桩体9、设置于所述充电桩体9右侧端面内的充电插口20以及与新能源汽车连接的充电端头10,所述充电桩体9底部设有基座8,所述基座8与所述充电桩体9之间设有一方位调节结构,所述方位调节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桩体9底部端面外侧的环形板91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座8顶部端面内的转动槽81,所述环形板91底部设有多组滚子92,且每组所述滚子92均伸进所述转动槽81中且转动配合连接,所述基座8顶部端面内设有转动电机82,所述转动电机82的机轴83顶部与所述所述充电桩体9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充电插口20中上下相称设置有端口朝右的插腔21,所述插腔21内壁上安装有触片22,所述插腔21右端设置有均匀分布在所述插腔21内壁中且左右延长的凹陷槽28,所述充电插口20中位于所述插腔21外圆设置有环形槽25,所述环形槽25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与市电连接的上电圈24,所述环形槽25与所述凹陷槽28之间设置有通连所述环形槽25和所述凹陷槽28的滑行槽,所述滑行槽中滑行安装有推升臂26,所述推升臂26朝向所述插腔21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斜切面27,所述环形槽23中设置有与所述推升臂26朝向所述环形槽25的端面固定连接的传导片23,多个传导片23之间电性连接,且多个传导片23与所述触片22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端头10左端面上下相称设置有与所述插腔21相配合的插杆11,所述插杆11外圆右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凹陷槽28相配合的插紧条14,且所述插紧条14左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切面27相配合的第二斜切面13,所述充电端头10中还设有密闭装置,所述密闭装置包括密闭条50以及密闭槽51。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插杆11左端设置斜切头12,从而可方便所述插杆11插入到所述插腔21中。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滑行槽侧壁中设置有导向槽29,所述导向槽29中滑行安装有导向块31,所述导向块31与所述推升臂26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槽29中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导向块31相抵的拉簧30,所述拉簧30用以将所述导向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新能源充电桩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新能源充电桩装置,包括充电桩体、设置于所述充电桩体右侧端面内的充电插口以及与新能源汽车连接的充电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体底部设有基座,所述基座与所述充电桩体之间设有一方位调节结构,所述方位调节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桩体底部端面外侧的环形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座顶部端面内的转动槽,所述环形板底部设有多组滚子,且每组所述滚子均伸进所述转动槽中且转动配合连接,所述基座顶部端面内设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机轴顶部与所述充电桩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充电插口中上下相称设置有端口朝右的插腔,所述插腔内壁上安装有触片,所述插腔右端设置有均匀分布在所述插腔内壁中且左右延长的凹陷槽,所述充电插口中位于所述插腔外圆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与市电连接的上电圈,所述环形槽与所述凹陷槽之间设置有通连所述环形槽和所述凹陷槽的滑行槽,所述滑行槽中滑行安装有推升臂,所述推升臂朝向所述插腔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斜切面,所述环形槽中设置有与所述推升臂朝向所述环形槽的端面固定连接的传导片,多个传导片之间电性连接,且多个传导片与所述触片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端头左端面上下相称设置有与所述插腔相配合的插杆,所述插杆外圆右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凹陷槽相配合的插紧条,且所述插紧条左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切面相配合的第二斜切面,所述充电端头中还设有密闭装置,所述密闭装置包括密闭条以及密闭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新能源充电桩装置,包括充电桩体、设置于所述充电桩体右侧端面内的充电插口以及与新能源汽车连接的充电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体底部设有基座,所述基座与所述充电桩体之间设有一方位调节结构,所述方位调节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桩体底部端面外侧的环形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座顶部端面内的转动槽,所述环形板底部设有多组滚子,且每组所述滚子均伸进所述转动槽中且转动配合连接,所述基座顶部端面内设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机轴顶部与所述充电桩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充电插口中上下相称设置有端口朝右的插腔,所述插腔内壁上安装有触片,所述插腔右端设置有均匀分布在所述插腔内壁中且左右延长的凹陷槽,所述充电插口中位于所述插腔外圆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与市电连接的上电圈,所述环形槽与所述凹陷槽之间设置有通连所述环形槽和所述凹陷槽的滑行槽,所述滑行槽中滑行安装有推升臂,所述推升臂朝向所述插腔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斜切面,所述环形槽中设置有与所述推升臂朝向所述环形槽的端面固定连接的传导片,多个传导片之间电性连接,且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军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得韬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