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新能源充电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9657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8 0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新能源充电桩装置,包括充电桩体、设置于所述充电桩体右侧端面内的充电端部以及与新能源汽车连接的充电端头,所述充电端部右端面设置有口部朝右且与充电端头相配合的口槽,所述口槽左端壁中上下对应设置有口部朝右的插腔,两个插腔之间设置有与两个插腔互通的通透腔,所述通透腔左端壁中上下对应设置有与通透腔互通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插腔之间设置有互通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中平滑安装有第一滑臂,第一滑臂朝向第一滑槽的端面安装有转轮,第一滑臂朝向插腔的端面固定安装有送电片,插腔背向通透腔的端壁中设置有左右伸展的滑腔,滑腔邻近插腔的端壁右侧设置有与插腔互通的通透槽。

An improved new energy charging pile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mproved new energy charging pile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charging pile body, a charging end set in the right end face of the charge pile body, and a charging end connected with the new energy vehicle. The right end face of the charging end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on the right and with the charging end, and the left end wall of the slot is in the left end wall of the mouth. The upper and lower parts of the two interconnected cavity are interconnected with two interplugged cavities. The upper and lower parts of the left end wall of the permeable cavity are arranged with the first slide groove interconnected with the permeable cavity, and the first slider and the inserting cavity are provided with a second sliding groove, and the second slider is smoothly installed with a first slip. The first slide arm is mounted on the end face of the first slide. The first slide arm is fixed to the end face of the cavity, and a slide cavity is arranged in the end wall of the cavity, and the right side of the slide cavity adjacent to the cavity is arranged with a transparent slot interconnected with the intercalation cav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新能源充电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型新能源充电桩装置。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以节约能源、环保无污染等众多优点逐渐取代传统汽车而被广泛使用。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是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载体,然而传统中充电桩设置模式单一,充电过程中仅仅是依靠充电端头与充电部插接时的摩擦力保持不动状态,如果不小心碰触到充电端头或是受拉扯充电线的影响匀有可能导致充电端头的脱落,从而造成充电中断现象,另外,传统中,充电部内的导电片一般设置相对靠外,这种导电片很容易被金属片或者金属杆件接触到,因此,当缺乏安全意识的人将金属片或者金属杆件插入到充电端头中时容易发生触电的事故,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改进型新能源充电桩装置。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一种改进型新能源充电桩装置,包括充电桩体、设置于所述充电桩体右侧端面内的充电端部以及与新能源汽车连接的充电端头,所述充电桩体底部一体式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底部设有配重块,所述充电桩体顶部固定设有防雨棚,所述充电端部右端面设置有口部朝右且与所述充电端头相配合的口槽,所述口槽左端壁中上下对应设置有口部朝右的插腔,两个插腔之间设置有与两个插腔互通的通透腔,所述通透腔左端壁中上下对应设置有与所述通透腔互通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插腔之间设置有互通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中平滑安装有第一滑臂,所述第一滑臂朝向所述第一滑槽的端面安装有转轮,所述第一滑臂朝向所述插腔的端面固定安装有送电片,所述插腔背向所述通透腔的端壁中设置有左右伸展的滑腔,所述滑腔邻近所述插腔的端壁右侧设置有与所述插腔互通的通透槽,所述滑腔背向所述插腔的端壁右侧设置有槽孔,且所述槽孔背向所述滑腔的端壁中固定安装有磁性装置,所述滑腔中安装有可左右平滑地滑块,所述滑块右侧设置有上下互通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中安装有可上下平滑地第二滑臂,所述第二滑臂一端探入所述通透槽中,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磁石,所述滑腔右端壁中设置有互通所述口槽的通透孔,所述通透孔中平滑安装有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的固定臂,所述固定臂右端探入所述口槽中,所述滑腔背向所述插腔的端壁左侧设置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左端壁固定安装有与市电连接的送电块,所述第四滑槽中还平滑安装有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且与所述送电片电连接的电联块,所述滑腔中还安装有用以驱动所述滑块左右平滑地驱滑装置,所述通透腔中安装有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滑臂平滑地顶推装置;所述充电端头左端面上下对应设置有与所述插腔相配合的插柱,所述插柱中设置有上下互通且与所述第二滑臂配合的锁孔,所述充电端头中还设有手捏结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顶推装置包括左右平滑地安装在所述通透腔中的滑架,所述滑架左端面上下对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配合的顶轴,所述顶轴左端探入所述第一滑槽中并设置有与所述转轮相配合的斜滑面,所述滑架上下端面对应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臂相配合的连动孔,所述通透腔右端壁中设置有凹腔,所述凹腔右端壁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滑架固定连接的第三弹力件,所述滑架上下端面分别与位于上端的插腔底壁和位于下端的插腔顶壁平行。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驱滑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滑腔左端壁中的马达以及与所述马达连接的螺杆,所述滑块中设置有口部朝向所述马达的螺丝槽,所述螺杆右端探入所述螺丝槽中并与所述螺丝槽配合连接,所述插腔背向所述第二滑槽的端壁上设置有开合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滑槽左右端壁中对应设置有第一导滑槽,所述第一导滑槽中平滑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滑臂固定连接的第一导滑块,所述第一导滑槽中还安装有与所述第一导滑块连接的第一弹性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滑槽左右端壁中对应设置有第二导滑槽,所述第二导滑槽中平滑安装有与所述第二滑臂固定连接的第二导滑块,所述第二导滑槽中还安装有与所述第二导滑块连接的第二弹性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滑臂到所述充电端部右端面的距离与所述锁孔到所述充电端头左端面的距离相等,所述固定臂的长度与所述滑腔右端壁到所述充电端部右端面的距离相等,且所述插柱的长度与所述开合器到所述充电端部右端面的距离相抵。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腔右端壁相抵且所述滑架与所述通透腔右端壁相抵时,所述第二滑臂与所述连动孔在同一竖直线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动孔背向所述通透槽的端壁到所述插腔背向所述通透腔的端壁的距离与所述磁石的长度相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手捏结构包括对应设置于所述充电端头上下两侧端面上的手捏块,所述手捏块外侧端面设有固定设有耐磨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专利技术装置中的充电端部在初始状态时,所述滑块右端面与所述滑腔右端壁相抵,所述固定臂右端面与所述充电端部右端面齐平,且所述电联块不与所述送电块接触,由此,所述送电片不带电,且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导滑块被朝向所述第一滑槽顶压而使所述转轮探入所述第一滑槽中,所述送电片收缩在所述第二滑槽中而未探入所述插腔中,由此可大大增加了充电安全性;由于本专利技术装置中的充电端部在初始状态时,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第二导滑块被朝向所述槽孔顶压而使所述磁石探入所述槽孔中,并使所述第二滑臂背向所述磁石的端面与所述插腔背向所述通透腔的端面平齐,从而允许插柱插入到所述插腔中;本专利技术装置在充电时,将所述插柱对准所述插腔并向左推进,当所述充电端头左端面与所述固定臂右端面相抵时,所述第二滑臂与所述锁孔对准,且所述插柱与所述开合器接触,所述开合器控制所述马达正向运行并控制所述磁性装置通电,所述磁性装置通电后可驱动所述磁石朝向所述插腔滑动,所述磁石可带动所述第三滑臂朝向所述插腔滑动,由此,所述第三滑臂可穿过到所述锁孔并插入到所述连动孔中,而所述马达正向运行时,所述马达可通过所述螺杆驱动所述滑块向左滑动,所述滑块可通过所述第三滑臂带动所述插柱和滑架向左滑动,所述滑架向左滑动时,所述斜滑面可作用于所述转轮,从而可驱动所述第一滑臂朝向所述插腔滑动,所述第一滑臂可带动所述送电片朝向所述插腔滑动,当所述滑块滑动到所述滑腔最左端时,所述马达停止运行,且所述磁性装置下电,此时所述电联块与所述送电块相抵,所述送电片与所述插柱相抵,由此,所送电块可通过所述电联块将市电传导到所述送电片上,从而可实现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由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时,所述插柱被所述第三滑臂与所述滑块相固定,且由于所述螺杆与所述螺丝槽的配合连接,因此所述插柱被锁定在所插腔中,从而可避免因不小心对充电端头发生碰撞时造成断电现象,可大大增加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连接时稳定性;由于本专利技术装置在普通杆件插入到所述插腔中时,所述第三滑臂无法插入到所述连动孔中,因此,所述滑块无法向左滑动,故所述电联块不会与所述送电块接触,所述送电片无法探入插腔中并且不带电,故可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大大减小了安全隐患。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充电桩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充电端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充电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改进型新能源充电桩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新能源充电桩装置,包括充电桩体、设置于所述充电桩体右侧端面内的充电端部以及与新能源汽车连接的充电端头,所述充电桩体底部一体式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底部设有配重块,所述充电桩体顶部固定设有防雨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端部右端面设置有口部朝右且与所述充电端头相配合的口槽,所述口槽左端壁中上下对应设置有口部朝右的插腔,两个插腔之间设置有与两个插腔互通的通透腔,所述通透腔左端壁中上下对应设置有与所述通透腔互通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插腔之间设置有互通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中平滑安装有第一滑臂,所述第一滑臂朝向所述第一滑槽的端面安装有转轮,所述第一滑臂朝向所述插腔的端面固定安装有送电片,所述插腔背向所述通透腔的端壁中设置有左右伸展的滑腔,所述滑腔邻近所述插腔的端壁右侧设置有与所述插腔互通的通透槽,所述滑腔背向所述插腔的端壁右侧设置有槽孔,且所述槽孔背向所述滑腔的端壁中固定安装有磁性装置,所述滑腔中安装有可左右平滑地滑块,所述滑块右侧设置有上下互通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中安装有可上下平滑地第二滑臂,所述第二滑臂一端探入所述通透槽中,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磁石,所述滑腔右端壁中设置有互通所述口槽的通透孔,所述通透孔中平滑安装有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的固定臂,所述固定臂右端探入所述口槽中,所述滑腔背向所述插腔的端壁左侧设置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左端壁固定安装有与市电连接的送电块,所述第四滑槽中还平滑安装有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且与所述送电片电连接的电联块,所述滑腔中还安装有用以驱动所述滑块左右平滑地驱滑装置,所述通透腔中安装有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滑臂平滑地顶推装置;所述充电端头左端面上下对应设置有与所述插腔相配合的插柱,所述插柱中设置有上下互通且与所述第二滑臂配合的锁孔,所述充电端头中还设有手捏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新能源充电桩装置,包括充电桩体、设置于所述充电桩体右侧端面内的充电端部以及与新能源汽车连接的充电端头,所述充电桩体底部一体式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底部设有配重块,所述充电桩体顶部固定设有防雨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端部右端面设置有口部朝右且与所述充电端头相配合的口槽,所述口槽左端壁中上下对应设置有口部朝右的插腔,两个插腔之间设置有与两个插腔互通的通透腔,所述通透腔左端壁中上下对应设置有与所述通透腔互通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插腔之间设置有互通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中平滑安装有第一滑臂,所述第一滑臂朝向所述第一滑槽的端面安装有转轮,所述第一滑臂朝向所述插腔的端面固定安装有送电片,所述插腔背向所述通透腔的端壁中设置有左右伸展的滑腔,所述滑腔邻近所述插腔的端壁右侧设置有与所述插腔互通的通透槽,所述滑腔背向所述插腔的端壁右侧设置有槽孔,且所述槽孔背向所述滑腔的端壁中固定安装有磁性装置,所述滑腔中安装有可左右平滑地滑块,所述滑块右侧设置有上下互通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中安装有可上下平滑地第二滑臂,所述第二滑臂一端探入所述通透槽中,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磁石,所述滑腔右端壁中设置有互通所述口槽的通透孔,所述通透孔中平滑安装有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的固定臂,所述固定臂右端探入所述口槽中,所述滑腔背向所述插腔的端壁左侧设置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左端壁固定安装有与市电连接的送电块,所述第四滑槽中还平滑安装有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且与所述送电片电连接的电联块,所述滑腔中还安装有用以驱动所述滑块左右平滑地驱滑装置,所述通透腔中安装有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滑臂平滑地顶推装置;所述充电端头左端面上下对应设置有与所述插腔相配合的插柱,所述插柱中设置有上下互通且与所述第二滑臂配合的锁孔,所述充电端头中还设有手捏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新能源充电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装置包括左右平滑地安装在所述通透腔中的滑架,所述滑架左端面上下对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配合的顶轴,所述顶轴左端探入所述第一滑槽中并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翠颖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迩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