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照耀专利>正文

连续定向凝固铸造方法、装置及其制备的线材或板带材料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9196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续定向凝固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晶器、引料线或引料板、冷却构件、牵引机构、检测构件,所述结晶器位于冷却构件的上部,其底端开有结晶口,所述引料线或引料板一端可活动地伸入结晶口内使结晶器内形成一个底部封闭的容腔;所述牵引机构位于冷却构件内、外并与结晶器下的结晶口相对设置;所述检测构件设置在结晶口周围。(*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
,具体涉及连续定向凝固铸造方法、装置及其制备的线材或板带材料
技术介绍
自从1952年首先采用定向凝固方法研究平面及胞状凝固以来,定向凝固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该技术最初用来消除结晶过程中生成的横向晶界,从而提高材料的单向力学性能。由于定向凝固技术能得到一些具有特殊组织取向和优异性能的材料,目前定向凝固技术的最主要应用是生产具有均匀柱状晶或单晶组织的铸件。特别是在航空领域生产高温合金的发动机叶片,与普通铸造方法获得的铸件相比,它能使叶发动机叶片的高温强度、抗蠕变和持久性能、热疲劳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对于磁性材料,应用定向凝固技术,可使柱状晶排列方向与磁化方向一致,大大改善材料的磁性能。定向凝固技术也是制备单晶的有效方法,半导体单晶硅材料很多是采用定向凝固的方法制造的。定向凝固技术还广泛用于自生复合材料的生产制造,用定向凝固方法得到的自生复合材料消除了其它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增强相与基体间界面的影响,使复合材料的性能大大提高。目前定向凝固的方法有发热剂法、功率降低法、快速凝固法、液态金属冷却法等。传统的定向凝固技术存在冷却速度慢、温度梯度小的缺点,而且只能生产小型铸件及小截面短型材。申请号为01132329.9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描述了一种原铝连续换液定向凝固连铸提纯方法,采用连续换液装置和定向凝固连铸装置,在熔炼保温炉中熔化原铝后,采用加热体把结晶器加热至温度超过铝的熔点,把引晶棒放在结晶器内,把铝液引入流槽,采用电磁泵和搅拌器在铸棒的固液界面进行换液,并将连铸速度逐步加快到稳定阶段后开始提纯,此方法装置较复杂,拉动铸件的速度只能凭经验确定,操作过程较难把握,而且只能生产棒材,制备的材料的长度受设备结构及空间的限制。申请号为95103050.7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描述了一种异形筒状薄壁件的连续定向凝固铸造工艺及设备,该方法是在铸件的外表面采用了连续定向凝固或电磁结晶器连续铸造的工艺方法,而在铸件的内表面采用了定向凝固精密铸造的工艺方法;上述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设备结构复杂,铸造过程中铸型或铸件相对移动的速率只能通过经验确定,操作过程较难控制,所制造的零件的形状及尺寸受设备结构的限制,只能生产筒形件或简单形状铸件。申请号为02116581.5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制备无氧铜超细丝材工艺,以无氧铜为原料,采用连续定向凝固方法制备具有连续柱状晶组织直径为5~30mm的无氧铜杆坯,通过冷轧或温轧使铜杆的直径减小至8~15mm;然后采用拉拔的方法进行粗拉、精拉,无氧铜杆坯冷加工延伸变形能力优良,在拉丝过程中不易产生断头、断线等现象,制得直径为10~50μm的超细丝材,超细丝材的电导率高,但由于定向凝固获得的杆坯长度有限,无法制造出普通导线用于大电流的传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过程易于可靠控制、可连续不间断铸造线材或板带材料的连续定向凝固铸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连续定向凝固铸造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上述方法及装置制备的组织性能优良、适合大批量生产的线材或板带材料。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本连续定向凝固铸造装置包括结晶器、引料线或引料板、冷却构件、牵引机构、检测构件,所述结晶器位于冷却构件的上部,其底端开有结晶口;所述引料线或引料板一端可伸入结晶口内使结晶器内形成一个底部封闭的容腔,在操作开始后引料线或引料板可将已结晶凝固的材料引出结晶器容腔;所述牵引机构位于冷却构件内、外并与结晶器下的结晶口相对设置,已结晶凝固的材料从结晶口伸出进入传动构件后即由传动构件牵引传送出来;所述检测构件设置在结晶口周围,用以检测结晶口内的结晶凝固位置,保持稳定正常的结晶速度,实现连续凝固结晶。所述结晶器的壁面内同时设置有空心冷却通道及加热元件,空心冷却通道通过控制阀与冷却液供应构件相连接,加热元件通过开关与电源相连接,控制阀及开关与控制件相连接。所述检测构件包括射线发生器及射线感应器,射线发生器与射线感应器分别位于结晶口两侧并相对设置。所述牵引机构为单组辊轮结构或多组辊轮结构,所述辊轮位于冷却液内或冷却液外。所述引料线或引料板的材料可与定向凝固的金属液体材料相同,亦可采用不相同的金属材料。本连续定向凝固铸造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将引料线或引料板一端伸入结晶口内使结晶器内形成一个底部封闭的容腔;(2)将引料线或引料板的另一端通过牵引机构引入装在冷却构件内的冷却液中;(3)当结晶器预热后,将流体材料输入结晶器内,并对输入结晶器内的流体材料进行保温,使流体材料不会向结晶器的内腔壁面上结晶,同时流体材料的热量通过引料线或引料板传递到冷却液中,形成定向热流场,流体材料只向引料线或引料板的端面上或与引料线或引料板结合在一起的已凝固了的材料端面上定向结晶;(4)通过牵引机构拉动引料线或引料板,将已结晶凝固的材料拉出结晶器进入冷却液中;在流体材料凝固的过程中连续进行牵引拉动即可实现流体材料的连续定向凝固铸造。所述步骤(4)中牵引机构可为多组辊轮结构,同时将引料线或引料板的一部分浸泡在冷却液中而将引料线或引料板的端部引出冷却液;这种结构用于处理柔性好的、可弯曲的线材或板带材料,采用本结构可方便地实现较长的线材或板带材料的制备,具体是在液体材料开始结晶凝固,与引料线或引料板结合在一起后,采用辊轮通过拉出引料线或引料板而将已结晶凝固的材料(柔性好、可弯曲)引入冷却液中,并在冷却后顺着拉出引料线或引料板的路径引出冷却液;当引料线或引料板脱离结晶器之后,则已结晶凝固的线材或板带材料代替了引料线或引料板的作用,流体材料的热量通过已凝固了的材料传递到冷却液中,形成定向热流场,流体材料不会向结晶器的内腔壁面上结晶,而只向已凝固了的材料上定向结晶,辊轮结构通过拉动已凝固了的材料,将已结晶凝固的材料拉出结晶器进入冷却液中继续冷却后引出冷却液,即可实现连续定向凝固获得本专利技术的线材或板带材料。所述步骤(4)中牵引机构亦可为单组辊轮结构,这样可处理刚性大、不易弯曲的线材或板带材料;对于这种材料,由于其不易弯曲,仅能向下拉出,所以不能连续地将其引入冷却液后再引出,一般仅能直接引入冷却液中待其冷却后再逐条地取出,所以这种形式可制造长度较短的条状的线材或板带材料,所能制备材料的最大长度由冷却液的容器尺寸所决定。所述步骤(3)中可通过检测构件判断出流体材料凝固过程中的已凝固材料固相区域、结晶区域及液相区域所处的位置,通过对牵引机构实时的反馈控制调节牵引线材或板带材料的速率,保证在牵引过程中使流体材料结晶凝固区域在结晶器中处于一定的位置之间,不会出现拉得太快造成拉漏的情形,也不会出现拉得太慢造成拉断的情况,可更好地确保定向凝固连续不断稳定地进行。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可以在线材或板带材料被拉出结晶器之后、进入冷却液之前,在其表面涂上保护涂料,防止线材或板带材料被氧化。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可以在对结晶器内的液相材料施加压应力;压应力可以通过液相材料传递到结晶区域,在液态材料凝固过程中,使液态材料在压应力条件下结晶,从而获得具有更优良的组织性能。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引料线或引料板为单晶材料,通过上述定向凝固的方法制造出单晶材料。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可以抽真空使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照耀
申请(专利权)人:周照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