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内阻异常的评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28810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4 0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内阻异常的评判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待组成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的电阻率数据,并根据电阻率数据对正负极片进行分组;按照分组结果将每组内的正负极片对应组合,形成锂离子电池电芯;获取每组锂离子电池电芯的内阻平均值;根据电池电芯的内阻平均值以及内阻工艺标准确定组成锂离子电极的正负极片的电阻率边界范围;当组成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的电阻率位于电阻率边界范围内时,排除正负极片电阻率异常造成的锂离子电池电芯内阻异常。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电芯内阻异常的评判方法,通过对正负极片电阻率的测量预判电芯内阻是否异常,增加了对电芯内阻的监控方法,降低了过程报废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内阻异常的评判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锂离子动力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内阻异常的评判方法。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由于其电压高、能量密度高、体积小、容量大和循环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及能源领域。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常规生产工艺包括混料、涂布和滚压三个工序,其中,混料工序中浆料混合的不充分、涂布过程中的面密度差异、烘烤效果差异、滚压过程中料区实际压实不一致、表面及内部孔隙率差异较大等,均会导致极片质量偏差,从而导致锂离子电池电芯内阻差异较大。通常,对锂离子电池的极片的检测方法较少,目前只有涂布的面密度、极片的冷压厚度及分条后极片的反弹厚度和面密度的测量,极片在形成锂离子电池电芯后才能进行电芯内阻测试,如果涉及极片问题导致电芯内阻差异,目前没有检测方法来确认,一旦极片异常将导致较大量的锂离子电池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内阻异常的评判方法,通过对正负极片电阻率的测量预判电芯内阻是否异常,增加了对电芯内阻的监控方法,降低了过程报废的概率,解决了由极片异常导致的锂离子电池大量报废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内阻异常的评判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待组成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的电阻率数据,并根据所述电阻率数据对正负极片进行分组;按照分组结果将每组内的正负极片对应组合,形成锂离子电池电芯;获取每组所述锂离子电池电芯的内阻平均值;根据所述电池电芯的内阻平均值以及内阻工艺标准确定组成所述锂离子电极的正负极片的电阻率边界范围;当组成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的电阻率位于所述电阻率边界范围内时,排除所述正负极片电阻率异常造成的锂离子电池电芯内阻异常。可选的,获取多个待组成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的电阻率数据,包括:获取多个待组成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的尺寸参数;根据所述正负极片的尺寸参数和电阻率测量仪的尺寸参数确定测量方法;根据所述测量方法,采用所述电阻率测量仪,测量多个待组成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的电阻率数据。可选的,获取多个待组成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的尺寸参数,包括:获取待组成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的料区长度L和极片宽度W;根据所述料区长度L和极片宽度W确定正负极片的长度边界区D1和宽度边界区D2;其中,D1=Max(5,L/4);当W≥12mm时,D2=5mm,当3≤W<12mm时,D2=1mm;根据所述料区长度L、极片宽度W、长度边界区D1和宽度边界区D2确定有效测量长度L1和有效测量宽度W1;其中,L1=L-D1*2,W1=W-D2*2。可选的,根据所述正负极片的尺寸参数和电阻率测量仪的尺寸参数确定测量方法,包括:当电阻率测量仪的探针长度L0小于有效测量宽度W1时,采用横向测量方法;当探针长度L0大于有效测量宽度W1时,采用纵向测量方法。可选的,采用横向测量方法时,测量次数Q1=L1/20;其中,当L1/20为整数时,Q1=L1/20;当L1/20为非整数时,Q1为大于L1/20的最小正整数;采用纵向测量方法时,测量次数Q2=L1/(L0+10);其中,当L1/(L0+10)为整数时,Q2=L1/(L0+10);当L1/(L0+10)为非整数时,Q2为大于L1/(L0+10)的最小正整数。可选的,根据所述电阻率数据对正负极片进行分组,包括:采用横向测量方法时,根据所述测量次数Q1,获取所述正负极片的电阻率平均值,并根据所述电阻率平均值对正负极片进行分组;采用纵向测量方法时,根据所述测量次数Q2,获取所述正负极片的电阻率平均值、并根据所述电阻率平均值对正负极片进行分组。可选的,根据所述电阻率数据对正负极片进行分组,包括:根据所述电阻率数据,采用二因子多水平分组方法,对所述正负极片进行分组;其中,所述二因子为正极片电阻率和负片电阻率;所述多水平为根据多个待组成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的电阻率数据的范围,均匀划分的多个电阻率取值区间。可选的,当所述二因子多水平分组方法为二因子N水平分组方法时,分组数目为N*N,其中,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正整数。可选的,按照分组结果将每组内的正负极片对应组合,形成锂离子电池电芯,包括:按照分组结果,将每组内的正负极片采用相同的设备及工艺参数进行点焊贴胶、卷绕、封装、烘烤、注液、化成、成型和容量工序,形成锂离子电池电芯。可选的,所述电阻率测量仪为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内阻异常的评判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待组成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的电阻率数据,并根据电阻率数据对正负极片进行分组;按照分组结果将每组内的正负极片对应组合,形成锂离子电池电芯;获取每组锂离子电池电芯的内阻平均值;根据电池电芯的内阻平均值以及内阻工艺标准确定组成锂离子电极的正负极片的电阻率边界范围;通过对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片电阻率的测量及判断,当组成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的电阻率位于电阻率边界范围内时,排除正负极片电阻率异常造成的锂离子电池电芯内阻异常。一方面增加了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片电学质量的检测方法,对正负极片的电阻率进行初步判定,改善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片检测方法较单一的不足;另一方面,增加了对电芯内阻的监控方法,降低了过程报废的概率,解决了由极片异常导致的锂离子电池大量报废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内阻异常的评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内阻异常的评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正负极片的尺寸参数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正负极片的尺寸参数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内阻异常的评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实施例一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内阻异常的评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1,该方法包括:S110、获取多个待组成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的电阻率数据,并根据所述电阻率数据对正负极片进行分组。其中,待组成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包括已完成分条、裁片且检测合格的正负极片;检测合格包括正负极片的浆料粘度、极片(除特别说明外,“极片”既包括正极片,也包括负极片)涂布的面密度、极片的冷压厚度以及极片分条后的反弹厚度四项指标均合格。获取极片的电阻率数据包括直接采用电阻率测试设备对极片的电阻率进行测试,或通过测量其他物理量计算得到极片的电阻率。根据电阻率数据对正负极片进行分组,包括将正极片电阻率与负极片电阻率分别一一对应组合,以产生多种正负极片的组合,使得不同电阻率的正负极片分别对应组合,方便后续得到可靠的对电芯内阻异常进行预判的正负极片的电阻率边界范围数据。示例性的,正极片电阻率为ρ1和ρ2;负极片电阻率为ρ3和ρ4,根据上述电阻率ρ1、ρ2、ρ3和ρ4对正负极片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内阻异常的评判方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内阻异常的评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多个待组成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的电阻率数据,并根据所述电阻率数据对正负极片进行分组;按照分组结果将每组内的正负极片对应组合,形成锂离子电池电芯;获取每组所述锂离子电池电芯的内阻平均值;根据所述电池电芯的内阻平均值以及内阻工艺标准确定组成所述锂离子电极的正负极片的电阻率边界范围;当组成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的电阻率位于所述电阻率边界范围内时,排除所述正负极片电阻率异常造成的锂离子电池电芯内阻异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内阻异常的评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多个待组成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的电阻率数据,并根据所述电阻率数据对正负极片进行分组;按照分组结果将每组内的正负极片对应组合,形成锂离子电池电芯;获取每组所述锂离子电池电芯的内阻平均值;根据所述电池电芯的内阻平均值以及内阻工艺标准确定组成所述锂离子电极的正负极片的电阻率边界范围;当组成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的电阻率位于所述电阻率边界范围内时,排除所述正负极片电阻率异常造成的锂离子电池电芯内阻异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芯内阻异常的评判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多个待组成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的电阻率数据,包括:获取多个待组成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的尺寸参数;根据所述正负极片的尺寸参数和电阻率测量仪的尺寸参数确定测量方法;根据所述测量方法,采用所述电阻率测量仪,测量多个待组成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的电阻率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芯内阻异常的评判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多个待组成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的尺寸参数,包括:获取待组成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的料区长度L和极片宽度W;根据所述料区长度L和极片宽度W确定正负极片的长度边界区D1和宽度边界区D2;其中,D1=Max(5,L/4);当W≥12mm时,D2=5mm,当3≤W<12mm时,D2=1mm;根据所述料区长度L、极片宽度W、长度边界区D1和宽度边界区D2确定有效测量长度L1和有效测量宽度W1;其中,L1=L-D1*2,W1=W-D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芯内阻异常的评判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正负极片的尺寸参数和电阻率测量仪的尺寸参数确定测量方法,包括:当电阻率测量仪的探针长度L0小于有效测量宽度W1时,采用横向测量方法;当探针长度L0大于有效测量宽度W1时,采用纵向测量方法。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芯内阻异常的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鑫张亚飞张智建葛辉明刘金成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