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气源供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28548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4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气源供气系统,包括压缩气体全自动汇流排系统,第三路进口气源系统,以及电控系统,第三路进口气源系统通过四通组合三单向阀集成于压缩气体全自动汇流排系中,电控系统实时获取第三路进口气源系统的进气压力,并控制压缩气体全自动汇流排系统中的加载减压阀,使得低温液化储存为主供气源,压缩储存为应急气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案将低温液化储存气源集成于压缩气体汇流排系统中,保证两种气源无缝对接,连续不间断供气,无论何种气源供气压力都相同的;同时本方案集成度高,而且设备成本低,经济性好,控制灵活,安全可靠,轻巧简便,便于安装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气源供气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气技术,具体涉及混合气源供气技术。
技术介绍
工业和医用气体通常都是在制气厂生产,然后将气体压缩储存在容器中,通过运输到使用单位。各使用单位根据各自的需求,建造各自的供气气源站,将压缩储存在容器中气体输送到输气管道中。为保证安全可靠的连续供气,气源站需要配备专用的气源设备。常规的气体压缩储存方法只能将气体体积压缩100~200多倍。随着制气技术的提高,发展了更经济有效的低温液化储存,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了800多倍。综合用气成本只有压缩储存方法的60%左右,在各类供气系统中使用越来越广泛。早期气体低温液化储存应用时,仍采用气体压缩储存的使用式方,一般采用一备一用的双侧汇流排系统实现连续不间断供气。低温储尽管采用了良好的保温材料保温,但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会出现自然蒸发现象,通常日蒸发量在5%左右。尽管可以采用一些背压阀回收,也只适用于小用气量的从低温储罐的气相口用气。但对于大用量场合,需从低温储罐液相口引入气源,然后由汽化器汽化,增大供气流量。而作为备用侧低温液化储存气源时,在备用时间里汽化器中会不断汽化,出现大量的损耗,起不到备用作用,不适用于采用汽化器的大供气场合。若采用电磁控制低温液体进入汽化器的方法,又会带来低温控制设备的技术难度,控制系统也复杂起来。此外,相对气体压缩储存气体低温液化储存设备投资大,尤其是采用一备一用的双侧供气系统,需要双倍低温储存设备投资,资金占用大。随之出现了外部混合式供气系统方案,该系统方案中以气体低温液化储存作为主供气源,气体压缩储存作为辅助及应急气源。低温液化储存气体耗尽后,由压缩储存气源辅助或应急供气。待更换低温液化储存气源后,重新由低温液化储存气源供气。这样的方案中低温液化储存气源与压缩气体汇流排是各自独立的系统,没有联动控制关系,只有当低温液化储存气源压力低于一定值时,压缩气源汇流排才开始辅助供气,供气压力低于正常供气压力,不能保证正常的供气压力。供气质量受影响。由此可见,现有混合式供气系统(低温液化储存供气加压缩储存供气)中,低温液化储存供气与压缩储存供气间为各不相干的分立系统,没有整合成一个系统,缺少关连控制,造成输出气体压力不一致,低温液化储存供气与压缩储存供气间输出压力存在明显差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混合式供气系统存在输出气体压力不一致的问题,需要一种新的混合式供气方案。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合气源供气系统,进行连续不间断供气且供气压力保持一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合气源供气系统,包括压缩气体全自动汇流排系统,第三路进口气源系统,以及电控系统,所述第三路进口气源系统通过四通组合三单向阀集成于压缩气体全自动汇流排系中,所述电控系统实时获取第三路进口气源系统的进气压力,并控制压缩气体全自动汇流排系统中的加载减压阀,使得低温液化储存为主供气源,压缩储存为应急气源。进一步的,所述混合气源供气系统中当第三路进口气源系统的进口压力大于设定压力时,电控系统控制不对压缩气体全自动汇流排系统中的减压阀加载远传控制压力,减压器输出压力低,由低温液化储存供气;当第三路进口压力低于设定压力时,控制系统按标准的压缩储存供气方式,选择性控制压缩气体全自动汇流排系统中的减压阀加载远传控制压力,被加载侧输出压力大于未加载侧输出压力,被加载侧工作,未加载侧备用。进一步的,所述压缩气体全自动汇流排系统中的加载减压阀采用弹簧与气压混合加载减压阀,该加载减压阀通过弹簧加载基础压力,通过气压加载远传控制压力。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与气压混合加载减压阀工作时弹簧加载基础压力设定后不变,气压远传加载压力由电控系统控制加载或不加载,断电时,常闭式电磁阀侧加载。进一步的,所述四通组合三单向阀主要由分别控制两侧压缩气源导通及防止倒流的两通的双单向阀和第三路进气单向阀以及出气口配合构成。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路进口气源系统主要包括低温液化气源储罐,第三路截止阀,第三路进口汽化器、第三路进气压力发讯装置以及第三路进气压力表,所述低温液化气源储罐通过第三路截止阀连接于第三路进口汽化器,所述第三路进口汽化器连接于四通组合三单向阀,并与第三路进气压力发讯装置以及第三路进气压力表连接,所述第三路进气压力发讯装与电控系统通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混合气源供气系统可以第三进气口作为紧急应供气气源接口。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案将低温液化储存气源集成于压缩气体汇流排系统中,保证两种气源无缝对接,连续不间断供气,无论何种气源供气压力都相同的;同时本方案集成度高,而且设备成本低,经济性好,控制灵活,安全可靠,轻巧简便,便于安装维护。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例提供的混合气源供气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例中四通组合三单向阀的组成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例中弹簧与气压混合加载减压阀的组成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例中以第三主气源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例中以备用气源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本实例通过压缩气体全自动汇流排系统、第三路进口气源系统,以及电控系统三部分配合组成混合气源供气系统,其中第三路进口气源系统通过四通组合三单向阀集成于压缩气体全自动汇流排系中,同时电控系统实时获取第三路进口气源系统的进气压力,并控制压缩气体全自动汇流排系统中的加载减压阀,使得低温液化储存为主供气源,压缩储存为应急气源,实现连续不间断供气,且无论何种气源供气压力都相同。参见图1,其所示为本实例基于上述原理给出的混合气源供气系统的组成示例。由图可知,整个系统由压缩气体全自动汇流排系统和第三路进口气源系统,以及电控系统120配合构成,其中压缩气体全自动汇流排系统采用弹簧与气压混合加载减压阀控制。其中,压缩气体全自动汇流排系统主要包括:压缩气源气瓶200、300,弹簧与压力混合加载减压阀204、304,进气截止阀201、301,进气压力表202、302,进气压力发讯装置203、303,四通组合三单向阀110,中间安全阀111,中间压力表112,三通球阀113,输出减压阀205、305,出口双单向阀114,出气压力表115,出气安全阀116,出口压力发讯装置117,远传控制截止阀118,远传控制减压阀119。其中,压缩气源气瓶200、300的出口分别通过柔性连接接入进气管路中,从两侧分别提供压缩气体气源。压缩气源气瓶200、300分别通过进气管路连接至弹簧与气压混合加载减压阀204,304。在压缩气源气瓶200与减压阀204之间的进气管路上依次设置有进气截止阀201、进气压力表202以及压缩气体进气压力发讯装置203,进气压力表202用于监示压缩气体进气压力;压缩气体进气压力发讯装置203用于监示进气压力,压力高或低于设定值时,发出报警信号。同时在压缩气源气瓶300与减压阀304之间的进气管路上依次设置有进气截止阀301、进气压力表302以及压缩气体进气压力发讯装置303,进气压力表302用于监示压缩气体进气压力;压缩气体进气压力发讯装置303用于监示进气压力,压力高或低于设定值时,发出报警信号。弹簧与气压混合加载减压阀2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混合气源供气系统

【技术保护点】
1.混合气源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气体全自动汇流排系统,第三路进口气源系统,以及电控系统,所述第三路进口气源系统通过四通组合三单向阀集成于压缩气体全自动汇流排系中,所述电控系统实时获取第三路进口气源系统的进气压力,并控制压缩气体全自动汇流排系统中的加载减压阀,使得低温液化储存为主供气源,压缩储存为应急气源。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合气源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气体全自动汇流排系统,第三路进口气源系统,以及电控系统,所述第三路进口气源系统通过四通组合三单向阀集成于压缩气体全自动汇流排系中,所述电控系统实时获取第三路进口气源系统的进气压力,并控制压缩气体全自动汇流排系统中的加载减压阀,使得低温液化储存为主供气源,压缩储存为应急气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气源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气源供气系统中当第三路进口气源系统的进口压力大于设定压力时,电控系统控制不对压缩气体全自动汇流排系统中的减压阀加载远传控制压力,减压器输出压力低,由低温液化储存供气;当第三路进口压力低于设定压力时,控制系统按标准的压缩储存供气方式,选择性控制压缩气体全自动汇流排系统中的减压阀加载远传控制压力,被加载侧输出压力大于未加载侧输出压力,被加载侧工作,未加载侧备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气源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气体全自动汇流排系统中的加载减压阀采用弹簧与气压混合加载减压阀,该加载减压阀通过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跃钢李岩夏军良缪立峰
申请(专利权)人:捷锐企业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