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桨叶式污泥干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82238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2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桨叶式污泥干燥机,包括壳体、第一中空轴、第二中空轴、第一空心螺旋桨叶、第二空心螺旋桨叶、第一实心螺旋桨叶、第二实心螺旋桨叶和夹套,其中,所述壳体为卧式设置,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口和出口;第一中空轴和第二中空轴均沿壳体轴向设置于壳体内,其两端均分别设置有加热介质进口和加热介质出口,加热介质进口靠近壳体上的进口设置;第一空心螺旋桨叶和第一实心螺旋桨叶套在第一中空轴上,第二空心螺旋桨叶和第二实心螺旋桨叶套在第二中空轴上,第一空心螺旋桨叶和第二空心螺旋桨叶靠近壳体上的进口设置,且分别与第一中空轴和第二中空轴连通;所述夹套设置于壳体的外表面,夹套上设置有加热介质进口和加热介质出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桨叶式污泥干燥机
本技术属于污泥干燥
,具体涉及一种桨叶式污泥干燥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对生存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意识不断加强,加之,国家对环境保护政策实施力度不断加强,使全国范围内污水处理率不断提高,各城市纷纷建设污水处理厂,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已达几百座,而且还在迅速增加。各污水处理厂都面临着如何处置每天产生的大量剩余污泥的问题。无论是何种性质的污泥,其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有机物含量高、易腐化发臭,并且颗粒较细、比重较小。在对其进行处理的时候,如果直接将这种湿度很大的污泥进行运输掩埋,不但造成运输困难,还会占用很大的空间,同时又产生很大的环境污染。如,由于各种化工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如果处于沿海城市将其就地倾倒,就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同时,海里的鱼虾等生物重新回到人们的餐桌,极大的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另外,在对污泥填埋处理不当,还会使浓缩污水渗透到地下,对地下水形成二次污染。当我们对含水率高、易腐败、臭味较大的污泥进行简单填埋或露天堆放时,污泥中的一些化学成分能够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从而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肥力、活力丧失。并且,污泥中的有害物质被植物吸收后,会重新回到食物链,对人体产生很大危害。而那些随意处置的污泥,在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后释放出有害的气体、粉尘等,加重大气环境的污染,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威胁。所以,需要对污泥进行干化处理。现有的污泥干化技术分为直接加热转鼓干化技术、间接加热转鼓干化技术、离心干化技术、间接式多盘干燥技术和流化床污泥干化技术。其中,间接加热转鼓干化技术中采用了桨叶式污泥干燥机。桨叶式污泥干燥机是在空心轴上设置螺旋空心桨叶,在其中通热载体,湿污泥与搅拌时充分热交换进行干燥,并在螺旋空心桨叶的作用下不断向前运输。但湿污泥的粒度较小、比重较小,在运输干燥过程中水分不断减小、粘度减小,容易从螺旋桨叶上脱落,此时,一方面难以再继续向前运输,另一方面,落下的污泥难以再被继续加热干燥,干燥效果不好。而且,落在干燥机底部的污泥在干燥机内的容易干燥过度,产生粉尘,在高温作用下极易产生爆炸等安全隐患。此外,如果桨叶式干燥机整个螺旋浆叶都是空心的,一旦发生停电等问题,停留在桨叶中的高温蒸汽会对污泥持续加热,接近干燥机出口处的污泥中水分含量已经很小,如果持续加热,容易过度加热,产生粉尘爆炸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桨叶式污泥干燥机。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桨叶式污泥干燥机,包括壳体、第一中空轴、第二中空轴、第一空心螺旋桨叶、第二空心螺旋桨叶、第一实心螺旋桨叶、第二实心螺旋桨叶和夹套,其中,所述壳体为卧式设置,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第一中空轴和第二中空轴均沿壳体轴向设置于壳体内,其两端均分别设置有加热介质进口和加热介质出口,加热介质进口靠近壳体上的进口设置;第一空心螺旋桨叶和第一实心螺旋桨叶套在第一中空轴上,第二空心螺旋桨叶和第二实心螺旋桨叶套在第二中空轴上,第一空心螺旋桨叶和第二空心螺旋桨叶靠近壳体上的第一进口设置,且分别与第一中空轴和第二中空轴连通;所述夹套设置于壳体的外表面,夹套上设置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本技术中将螺旋叶片分成两段,靠近污泥进口(第一进口)的一段为空心螺旋叶片,靠近污泥出口(第一出口)的一段为实心螺旋叶片,空心螺旋叶片中可以通入加热介质,如高温蒸汽,对污泥进行加热烘干,而后段中的污泥中由于水分较少,可以仅靠壳体外侧夹套中的加热介质进行烘干。如果发生停电事故时,可以打开夹套上的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将夹套内的加热介质迅速释放出来。螺旋叶片中的加热蒸汽虽然不容易快速放出,但是由于前段的污泥中水分较多,短时间的加热不会产生安全隐患。而后段污泥没有螺旋叶片的加热作用,且夹套中的加热介质可迅速放出,所以,即使水分含量较少,也不会因为被过度加热而导致粉尘爆炸等安全隐患。优选的,第一空心螺旋桨叶和第一实心螺旋桨叶的长度比为1:0.4-0.8,优选为1:04.-0.6;第二空心螺旋桨叶和第二实心螺旋桨叶的长度比为1:0.4-0.8,优选为1:04.-0.6。空心螺旋桨叶的长度大于实心螺旋桨叶的长度是为了尽量提高污泥的烘干效率。优选的,所述夹套设置于整体壳体的外表面。优选的,所述夹套设置于与第一实心螺旋桨叶和第二实心螺旋桨叶的位置相对应的壳体的外表面。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夹套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口。以便于在出现停电等事故时,打开排气口,将夹套中的加热介质快速放出。更进一步优选的,多个排气口均匀分布在夹套上。更进一步优选的,排气口的数量为3-8个。优选的,壳体底部靠近第一出口的部位设置为向下倾斜的坡体,坡体的最底端设置所述第一出口。由于污泥在烘干运输过程中水分不断减小,容易从螺旋桨叶上脱落,脱落的污泥不容易被运输出去,若在干燥机中停留较长时间,容易被过度干燥,产生粉尘,进而产生粉尘爆炸等安全隐患。而污泥发生脱落一般是发生在干燥机的后段,如果将该段的壳体底部设置成坡体,由于干燥机的运行会产生振动,干燥机的振动使得落在壳体底部的污泥沿坡体向下移动,而壳体外侧设置有夹套,可以持续对该部分污泥进行加热,避免该部分污泥干燥效果偏差。由于污泥在坡体上移动较短的时间即可通过出口被收集,所以该部分污泥也不会被过度加热,进而解决了容易产生粉尘爆炸安全隐患的问题。优选的,所述坡体沿水平壳体轴向的投影的长度为壳体总长度的1/6-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坡体的坡角为20°-35°。优选的,所述坡体的下端设置有振动器。提供振动,便于落下的污泥顺利沿坡体往下移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将桨叶式干燥机沿轴向分成两段,前段是将桨叶设计成中空,通入高温蒸汽,后段的浆叶为实心,在干燥机的壳体设置夹套,夹套上设置多个开口,在夹套内通入加热蒸汽,如果发生停电等问题,可以首先将夹套中的高温蒸汽排出,避免靠近干燥机出口处的污泥过度加热;靠近干燥机进口处的污泥中水分含量较多,安全隐患较小;2、将后段的干燥机壳体的底部设置成倾斜向下的结构,并安装振动结构或吹风动力结构,便于将落在壳体底部的污泥导向污泥出口,避免该部分污泥被过度干燥,造成安全隐患。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技术的干燥机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干燥机的横截面示意图。其中,1、加热介质进口,2、加热介质出口,3、第一进口,4、第一出口,5、第二进口,6、第二出口,7、第一空心螺旋桨叶,8、第一实心螺旋桨叶,9、夹套。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桨叶式污泥干燥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桨叶式污泥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中空轴、第二中空轴、第一空心螺旋桨叶、第二空心螺旋桨叶、第一实心螺旋桨叶、第二实心螺旋桨叶和夹套,其中,所述壳体为卧式设置,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第一中空轴和第二中空轴均沿壳体轴向设置于壳体内,其两端均分别设置有加热介质进口和加热介质出口,加热介质进口靠近壳体上的进口设置;第一空心螺旋桨叶和第一实心螺旋桨叶套在第一中空轴上,第二空心螺旋桨叶和第二实心螺旋桨叶套在第二中空轴上,第一空心螺旋桨叶和第二空心螺旋桨叶靠近壳体上的第一进口设置,且分别与第一中空轴和第二中空轴连通;所述夹套设置于壳体的外表面,夹套上设置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桨叶式污泥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中空轴、第二中空轴、第一空心螺旋桨叶、第二空心螺旋桨叶、第一实心螺旋桨叶、第二实心螺旋桨叶和夹套,其中,所述壳体为卧式设置,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第一中空轴和第二中空轴均沿壳体轴向设置于壳体内,其两端均分别设置有加热介质进口和加热介质出口,加热介质进口靠近壳体上的进口设置;第一空心螺旋桨叶和第一实心螺旋桨叶套在第一中空轴上,第二空心螺旋桨叶和第二实心螺旋桨叶套在第二中空轴上,第一空心螺旋桨叶和第二空心螺旋桨叶靠近壳体上的第一进口设置,且分别与第一中空轴和第二中空轴连通;所述夹套设置于壳体的外表面,夹套上设置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叶式污泥干燥机,其特征在于:第一空心螺旋桨叶和第一实心螺旋桨叶的长度比为1:0.4-0.8;第二空心螺旋桨叶和第二实心螺旋桨叶的长度比为1:0.4-0.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林艺郭继涛邱友民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