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乡村池塘水污染再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27810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1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乡村池塘水污染再生系统,包括密封的处理池,所述处理池内分别垂直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处理池分为沉淀室、增氧室和膜生物净化室,所述沉淀室内设有第三隔板,且第三隔板两端分别垂直固定在处理池内壁上和第一隔板上,所述第三隔板上开设有出杂孔,所述出杂孔上方设有导杂板,所述导杂板呈漏斗状,且导杂板底端固定在第三隔板上,所述导杂板顶端分别固定在处理池和第一隔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投资少、见效快、运行性能稳定,适用于乡村池塘水污染的处理再生。

A water pollution regeneration system in rural pon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ewage treatment, in particular a water pollution regeneration system in a rural pond, including a sealed treatment pool. The treatment pool is vertical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partition and a second partition, and the first partition board and the second partition board separate the processing pool into a sedimentation chamber, an oxygen increasing chamber and a membrane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chamber, and the settling chamber. A third partition board is provided,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third partition board are vertically fix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processing pool and the first partition board. The third partition board is provided with a miscellaneous hole, and a miscellaneous plate is arranged above the miscellaneous hole, the miscellaneous plate is funnellike,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guide plate is fixed on the third partition board, and the top of the guide plate is fixed to the top of the guide plate respectively. The treatment pool and the first partition board.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investment, quick effect and stable operation performance,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treatment and regeneration of water pollution in rural pon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乡村池塘水污染再生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乡村池塘水污染再生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尤其是政府部门的介入治理,在乡村人们的环保意识还不强,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到池塘内,长期的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池塘的水遭到了严重的污染,严重污染了乡村的生态环境,直接威胁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目前乡村污水处理是政府部门的污水治理的重点区域,目前广泛采用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处理装置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低,且传统设备耗电量大,在进行污水处理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乡村池塘水污染再生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乡村池塘水污染再生系统,包括密封的处理池,所述处理池内分别垂直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处理池分为沉淀室、增氧室和膜生物净化室,所述沉淀室内设有第三隔板,且第三隔板两端分别垂直固定在处理池内壁上和第一隔板上,所述第三隔板上开设有出杂孔,所述出杂孔上方设有导杂板,所述导杂板呈漏斗状,且导杂板底端固定在第三隔板上,所述导杂板顶端分别固定在处理池和第一隔板上,所述出杂孔下方设有密封板,所述导杂板上方的处理池上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方的沉淀室内固定有过滤网,且过滤网与第三隔板相互平行,所述过滤网上方的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两端分别在沉淀室和增氧室内,所述增氧室内竖直设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上端贯穿处理池顶壁并延伸至增氧室外部连接有曝气机,所述曝气机固定在处理池上,所述导气管上等距开设有排气支管,所述第二隔板上贯穿设有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二导流管两端分别在增氧室和膜生物净化室内,所述膜生物净化室内设有搅拌装置,所述膜生物净化室一侧的处理池侧壁上设有出水管,所述处理池顶壁上固定设有太阳能装置。优选的,所述密封板远离出杂孔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底端固定在沉淀室底部的处理池底壁上,所述密封板和第三隔板相互靠近的侧面上均固定有一组磁铁,且两组磁铁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隔板上的磁铁设置在出杂孔两侧,所述第三隔板下方的处理池壁上开设有排杂口,所述排杂口上设有第一密封盖。优选的,所述过滤网上方固定设有净化板,所述净化板上等距开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呈蛇形结构,所述净化板上方的处理池顶壁上开设有添加剂进料口,所述添加剂进料口上设有第二密封盖。优选的,所述排气支管远离导气管的一端固定有出气罩,所述出气罩上均布开设有出气孔。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在处理池顶壁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心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贯穿处理池顶壁并延伸至膜生物净化室内,所述搅拌杆与处理池顶壁接触处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搅拌杆远离电机的一端等距垂直固定有搅拌叶片。优选的,所述太阳能装置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固定设有太阳能板,所述固定框一端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固定处理池上,所述固定框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垂直固定在处理池上。优选的,所述太阳能板通过导线连接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分别通过导线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曝气机、电机和第二电动伸缩杆。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乡村池塘水污染再生系统,有益效果在于:池塘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到沉淀室内进行过滤除杂,将颗粒较大的杂质过滤掉,在经过第一导流管流入到增氧室内进行增氧,使水体内氧气含量增加,再经过第二导流管流到膜生物净化室内净化处理后排出,经过多个环节对污水进行处理,处理效果好。本专利技术投资少、见效快、运行性能稳定,适用于乡村池塘水污染的处理再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乡村池塘水污染再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乡村池塘水污染再生系统的出气罩与排气支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乡村池塘水污染再生系统的系统框图。图中:第一隔板1、第二隔板2、第三隔板3、导杂板4、出杂孔5、排杂口6、第一密封盖7、第一电动伸缩杆8、密封板9、进水管10、出水管11、添加剂进料口12、第二密封盖13、净化板14、导流孔15、过滤网16、第一导流管17、曝气机18、电机19、导气管20、出气罩21、第二导流管22、搅拌杆23、搅拌叶片24、固定框25、太阳能板26、第二电动伸缩杆27、出气孔28、排气支管2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乡村池塘水污染再生系统,包括密封的处理池,处理池内分别垂直设有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将处理池分为沉淀室、增氧室和膜生物净化室,多个污水处理室使的污水处理效果更加高效。沉淀室内设有第三隔板3,且第三隔板3两端分别垂直固定在处理池内壁上和第一隔板1上,第三隔板3上开设有出杂孔5,出杂孔5上方设有导杂板4,导杂板4呈漏斗状,且导杂板4底端固定在第三隔板3上,导杂板4顶端分别固定在处理池和第一隔板1上,出杂孔5下方设有密封板9,密封板9远离出杂孔5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8,第一电动伸缩杆8底端固定在沉淀室底部的处理池底壁上,密封板9和第三隔板3相互靠近的侧面上均固定有一组磁铁,且两组磁铁位置相对应,第三隔板3上的磁铁设置在出杂孔5两侧,第三隔板3下方的处理池壁上开设有排杂口6,排杂口6上设有第一密封盖7,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关闭进水管,打开密封板9,将导杂板4上杂质从出杂孔5排出,再由工作人员从排杂口6将杂质处理掉。导杂板4上方的处理池上设有进水管10,进水管10上方的沉淀室内固定有过滤网16,且过滤网16与第三隔板3相互平行,过滤网16上方固定设有净化板14,净化板14上等距开设有导流孔15,导流孔15呈蛇形结构,净化板14上方的处理池顶壁上开设有添加剂进料口12,添加剂进料口12上设有第二密封盖13,污水处理前从添加剂进料口12向沉淀室内添加混凝剂,有利于污水的快速凝聚沉淀,加快处理效率。过滤网16上方的第一隔板1上设有第一导流管17,第一导流管17两端分别在沉淀室和增氧室内,增氧室内竖直设有导气管20,导气管20上端贯穿处理池顶壁并延伸至增氧室外部连接有曝气机18,曝气机18固定在处理池上,导气管20上等距开设有排气支管29,排气支管29远离导气管20的一端固定有出气罩21,出气罩21上均布开设有出气孔28,出气罩21上的多个出气孔28使得曝气机18中加入的氧气能够大面积的与水接触,利于增加水质的氧气,增氧后的水质排出到池塘里会自我氧化处理掉池塘内的一些厌氧菌,提高池塘的自我修复能力。第二隔板2上贯穿设有第二导流管22,第二导流管22两端分别在增氧室和膜生物净化室内,膜生物净化室内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电机19,电机19固定在处理池顶壁上,电机19的输出轴同轴心固定连接有搅拌杆23,搅拌杆23贯穿处理池顶壁并延伸至膜生物净化室内,搅拌杆23与处理池顶壁接触处通过轴承连接,搅拌杆23远离电机19的一端等距垂直固定有搅拌叶片24,膜生物净化室一侧的处理池侧壁上设有出水管11,搅拌装置能够加快水在膜生物净化室中的净化速度,加快处理速度。处理池顶壁上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乡村池塘水污染再生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乡村池塘水污染再生系统,包括密封的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池内分别垂直设有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所述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将处理池分为沉淀室、增氧室和膜生物净化室,所述沉淀室内设有第三隔板(3),且第三隔板(3)两端分别垂直固定在处理池内壁上和第一隔板(1)上,所述第三隔板(3)上开设有出杂孔(5),所述出杂孔(5)上方设有导杂板(4),所述导杂板(4)呈漏斗状,且导杂板(4)底端固定在第三隔板(3)上,所述导杂板(4)顶端分别固定在处理池和第一隔板(1)上,所述出杂孔(5)下方设有密封板(9),所述导杂板(4)上方的处理池上设有进水管(10),所述进水管(10)上方的沉淀室内固定有过滤网(16),且过滤网(16)与第三隔板(3)相互平行,所述过滤网(16)上方的第一隔板(1)上设有第一导流管(17),所述第一导流管(17)两端分别在沉淀室和增氧室内,所述增氧室内竖直设有导气管(20),所述导气管(20)上端贯穿处理池顶壁并延伸至增氧室外部连接有曝气机(18),所述曝气机(18)固定在处理池上,所述导气管(20)上等距开设有排气支管(29),所述第二隔板(2)上贯穿设有第二导流管(22),所述第二导流管(22)两端分别在增氧室和膜生物净化室内,所述膜生物净化室内设有搅拌装置,所述膜生物净化室一侧的处理池侧壁上设有出水管(11),所述处理池顶壁上固定设有太阳能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乡村池塘水污染再生系统,包括密封的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池内分别垂直设有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所述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将处理池分为沉淀室、增氧室和膜生物净化室,所述沉淀室内设有第三隔板(3),且第三隔板(3)两端分别垂直固定在处理池内壁上和第一隔板(1)上,所述第三隔板(3)上开设有出杂孔(5),所述出杂孔(5)上方设有导杂板(4),所述导杂板(4)呈漏斗状,且导杂板(4)底端固定在第三隔板(3)上,所述导杂板(4)顶端分别固定在处理池和第一隔板(1)上,所述出杂孔(5)下方设有密封板(9),所述导杂板(4)上方的处理池上设有进水管(10),所述进水管(10)上方的沉淀室内固定有过滤网(16),且过滤网(16)与第三隔板(3)相互平行,所述过滤网(16)上方的第一隔板(1)上设有第一导流管(17),所述第一导流管(17)两端分别在沉淀室和增氧室内,所述增氧室内竖直设有导气管(20),所述导气管(20)上端贯穿处理池顶壁并延伸至增氧室外部连接有曝气机(18),所述曝气机(18)固定在处理池上,所述导气管(20)上等距开设有排气支管(29),所述第二隔板(2)上贯穿设有第二导流管(22),所述第二导流管(22)两端分别在增氧室和膜生物净化室内,所述膜生物净化室内设有搅拌装置,所述膜生物净化室一侧的处理池侧壁上设有出水管(11),所述处理池顶壁上固定设有太阳能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乡村池塘水污染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9)远离出杂孔(5)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8),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8)底端固定在沉淀室底部的处理池底壁上,所述密封板(9)和第三隔板(3)相互靠近的侧面上均固定有一组磁铁,且两组磁铁位置相对应,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凯凯
申请(专利权)人:五河县智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