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缝双摺带的缝纫机压脚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7719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服装贴装饰带的缝纫机配件。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质量好的贴缝双摺带的缝纫机压脚组件。技术方案是:一种贴缝双摺带的缝纫机压脚组件,包括压脚;其特征在于该缝纫机压脚组件还包括固定在压脚前端的组合拉筒,所述组合拉筒包括将布条翻卷成双摺带的前拉筒以及将双摺带的一侧再翻折一摺后送入压脚进行缝纫的后拉筒。

A sewing machine pressing foot assembly with a stitched double fold bel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ewing machine accessory for clothes binding decorative belt. The aim is to provide a sewing machine presser assembly with high productivity and good quality. The technical scheme is: a sewing machine pressing foot assembly with a stitched double fold belt, including the pressing foot;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sewing machine's pressing foot component also including a combined cylinder fixed to the front end of the pressing foot, which includes a front pull tube that turns the strip into a double fold, and the one side of the double folds and a fold back into the pressing foot for the seam. The rear pull tube is stitc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贴缝双摺带的缝纫机压脚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服装贴装饰带的缝纫机配件,具体涉及一种贴缝双摺半包带的压脚组件。
技术介绍
时装加工工艺中有一种把先双摺再半摺布条车缝在衣片装饰的工艺,行业内称为“双摺半包带”装饰工艺,一般的做法是先用烫斗把布条包烫成双摺半包带,然后再人工用缝纫机按照划粉线车缝在衣片上,速度慢(约10分钟/米),效率低,而且人工车缝品质不稳定,返工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质量好的贴缝双摺带的缝纫机压脚组件。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贴缝双摺带的缝纫机压脚组件,包括压脚;其特征在于该缝纫机压脚组件还包括固定在压脚前端的组合拉筒,所述组合拉筒包括将布条翻卷成双摺带的前拉筒以及将双摺带的一侧再翻折一摺后送入压脚进行缝纫的后拉筒;所述前拉筒的两侧边沿制有相向翻折弯曲的第一翻边,两侧的第一翻边之间固定有内挡片从而在内挡片与前拉筒之间形成容纳布条穿越的截面类似C形的卷边通道;从前拉筒进口与前拉筒出口之间,前拉筒的宽度越来越小,而卷边通道截面的弯曲程度越来越大;所述后拉筒两侧边沿制有相向翻折弯曲的第二翻边;并且从后拉筒进口至后拉筒出口之间,两侧第二翻边的弯曲程度越来越大,而后拉筒的宽度越来越小,直至后拉筒出口部位形成截面类似于U形但两侧高低不等的通道。所述前拉筒的出口与后拉筒的进口相衔接,后拉筒的出口端外壁固定在压脚前端。所述前拉筒的进口端还固定着用于布条导向的S形导向条。所述前拉筒、后拉筒均由不锈钢片卷制形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够迫使翻折后的布条形状始终保持正确状态,进而显著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由于是工具化操作,对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大幅降低,可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该工具结构简单,制作也较为方便容易,有利于企业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组合拉筒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A-A向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的B-B向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中的C-C向结构示意图。图7是双摺半包带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进一步进行。附图所示的贴缝双摺带的缝纫机压脚组件,包括压脚1(由压脚板1-2及与压脚板铰接的连接端组成)以及固定在压脚前端的组合拉筒,所述组合拉筒包括将布条翻卷成双摺带的前拉筒3以及将双摺带的一侧再翻卷一摺后送入压脚本体进行缝纫的后拉筒2。所述前拉筒的两侧边沿制有相向翻折弯曲的第一翻边3-1,两侧的第一翻边之间固定有内挡片5从而在内挡片与前拉筒之间形成卷边通道3-2,该卷边通道的截面类似C形(图4所示),用于容纳布条穿越;从前拉筒进口3-3与前拉筒出口3-5之间,前拉筒的宽度越来越小,而卷边通道截面的弯曲程度越来越大(如图5所示);所述后拉筒两侧边沿制有相向翻折弯曲的第二翻边2-1;并且从后拉筒进口2-2至后拉筒出口2-3之间,两侧第二翻边的弯曲程度越来越大,而后拉筒的宽度越来越小;直至后拉筒出口部位形成截面类似于U形但两侧高低不等的通道(图6所示)。所述前拉筒的出口与后拉筒的进口相衔接,后拉筒的出口端外壁固定(通常采用焊锡焊接固定)在压脚前端。所述前拉筒的进口端前方还固定着用于布条导向的S形导向条8;布条先穿越过导向条被展平后再进入前拉筒进口,从而确保两侧布边的翻折位置正确。所述前拉筒、后拉筒均由金属薄片卷制形成,优选不锈钢片。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细长的斜纹布条从后拉筒进口进入卷边通道并不断地前进(由压脚下边的齿条对布条施加前进的拉力),布条的两侧布边在前进过程中被通道的壁部压迫而逐渐相向弯曲,直至走出前拉筒的出口端时形成截面形状类似装订后的订书钉(图5中虚线所示,两侧布边均被翻折了一次);从前拉筒出口端输出的布条再次进入后拉筒进口继续前进,翻折后新形成的布边在后拉筒内被两侧的翻边压迫再次相向逐渐弯折,但在前进过程中两侧布边的高度逐渐发生变化,直至走出后拉筒出口时布条完成了再次对折,使得截面形状类似细长的U形但是U形的两侧变成一高一低的状态(图6中虚线所示);从后拉筒出口导出的变形布条D与垫在下方的衣片6一起由压脚与送布齿夹持着前进,随后被缝纫机针形成的缝纫线7固定,即得产品(如图7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贴缝双摺带的缝纫机压脚组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贴缝双摺带的缝纫机压脚组件,包括压脚(1);其特征在于该缝纫机压脚组件还包括固定在压脚前端的组合拉筒,所述组合拉筒包括将布条翻卷成双摺带的前拉筒(3)以及将双摺带的一侧再翻折一摺后送入压脚进行缝纫的后拉筒(2);所述前拉筒的两侧边沿制有相向翻折弯曲的第一翻边(3‑1),两侧的第一翻边之间固定有内挡片(5)从而在内挡片与前拉筒之间形成容纳布条穿越的截面类似C形的卷边通道(3‑2);从前拉筒进口与(3‑3)前拉筒出口(3‑5)之间,前拉筒的宽度越来越小,而卷边通道截面的弯曲程度越来越大;所述后拉筒两侧边沿制有相向翻折弯曲的第二翻边(2‑1);并且从后拉筒进口(2‑2)至后拉筒出口(2‑3)之间,两侧第二翻边的弯曲程度越来越大,而后拉筒的宽度越来越小,直至后拉筒出口部位形成截面类似于U形但两侧高低不等的通道;所述前拉筒出口与后拉筒进口相衔接,后拉筒的出口端外壁固定在压脚前端;所述前拉筒的进口端还固定着用于布条导向的S形导向条(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贴缝双摺带的缝纫机压脚组件,包括压脚(1);其特征在于该缝纫机压脚组件还包括固定在压脚前端的组合拉筒,所述组合拉筒包括将布条翻卷成双摺带的前拉筒(3)以及将双摺带的一侧再翻折一摺后送入压脚进行缝纫的后拉筒(2);所述前拉筒的两侧边沿制有相向翻折弯曲的第一翻边(3-1),两侧的第一翻边之间固定有内挡片(5)从而在内挡片与前拉筒之间形成容纳布条穿越的截面类似C形的卷边通道(3-2);从前拉筒进口与(3-3)前拉筒出口(3-5)之间,前拉筒的宽度越来越小,而卷边通道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蒋宏良夏满枝
申请(专利权)人:达利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