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7585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包括轿厢顶梁,以及安装在轿厢顶梁上的轮梁,所述轿厢顶梁底部中间设置有圆连管,且所述圆连管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轮梁中间,所述轮梁的两端均安装有顶轮机构,所述顶轮机构包括芯轴,以及固定套装在芯轴上的绕轮,所述芯轴的两端通过固位装置安装在轮梁表面设置有的嵌槽中,所述固位装置包括套装在芯轴两端的轴承,所述轴承通过U形箍固定,且所述轴承的顶部设置有填充板,所述轴承外圈设置有内凹轴承面,通过将芯轴和绕轮固定,且活动安装在轮梁上,并通过减震和顶轮的分离安装,从而有效的改变电梯顶部的受力情况,使得轿厢的运行更加稳定。

A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the elevator top whee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an elevator top wheel, including a roof beam and a wheel beam installed on the roof beam of a sedan car, and a circular connecting pipe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bottom of the roof beam, and the circular connecting pipe is fixed in the middle of the wheel beam through a fastener. Both ends of the wheel beam are equipped with a top wheel mechanism and the top of the top. The wheel is composed of a core shaft and a winding wheel fixed on the core shaft. The two ends of the core shaft are arranged in a slot on the surface of the wheel beam through a fixing device. The fixing device includes a bearing set at both ends of the core shaft. The bearing is fixed by a U shaped hoop, and the top of the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filling plate and the bearing. The outer ring is set with the inner concave bearing surface, which is fixed by the core shaft and the winding wheel, and is installed on the wheel beam, and through the separa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the shock absorption and top wheel, the force condition on the top of the elevator is changed effectively, so that the operation of the car is more s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梯轿厢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电梯轿顶轮安装结构,一般是通过若干返绳轮的导向改变电梯钢丝绳的运行方向,从而实现电梯结构的排布,实现电梯的正常运行,轿架中的返绳轮起到改变电梯钢丝绳运行方向的作用,大多数的电梯轿顶轮均通过绕轮和芯轴之间的活动转动,实现钢丝绳在绕轮上的转动,作为常用部件,存在损坏或磨损严重的风险,需要维修或者更换,同时配合顶轮的安装结构使其需要在上梁和轿顶平面之间预留安装、拆卸轿顶轮的空间,轿顶轮本身的高度加上预留空间的高度会使得轿架高度相对较高,从而导致电梯井道顶层高度相对较高,最终影响建筑成本,同时在预留空间的轿厢顶部和上梁之间的刚性连接使得其减震效果较差:例如,申请号为201621145187.5,专利名称为一种电梯轿顶轮装置的技术/技术专利:其通过平行设置于螺栓上下两端的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设置有三根减震弹簧,并通过下固定板与螺栓底部的螺母接触,且三根减震弹簧处于同一直线位置上,处于中间位置的减震弹簧套设在所述螺栓上,从而实现顶轮安装的减震效果。但是,现有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电梯轿顶的顶轮为常用活动组件,而在电梯的上下运行过程中,受力较大,且受力不稳定,使得顶轮的承重受力也不同,通过弹簧形成的缓冲结构过于柔性,弹簧在频繁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刚性金属疲劳,从而使得电梯轿厢受力更加不稳定,需要更换维修的周期也增加;(2)在电梯顶轮的安装过程中,均通过绕轮和芯轴的活动转动,通过绕轮的转动使得电梯轿厢上下移动,从而顶轮的受力集中在芯轴的中间,使得芯轴易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通过将芯轴和绕轮固定,且活动安装在轮梁上,并通过减震和顶轮的分离安装,能有效的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包括轿厢顶梁,以及安装在轿厢顶梁上的轮梁,所述轿厢顶梁底部中间设置有圆连管,且所述圆连管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轮梁中间,所述轮梁的两端均安装有顶轮机构,所述顶轮机构包括芯轴,以及固定套装在芯轴上的绕轮,所述芯轴的两端通过固位装置安装在轮梁表面设置有的嵌槽中,所述固位装置包括套装在芯轴两端的轴承,所述轴承通过U形箍固定,且所述轴承的顶部设置有填充板,所述轴承外圈设置有内凹轴承面。进一步地,所述轿厢顶梁上部设置有顶吊机构,所述顶吊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轿厢顶梁的顶封盖板,所述顶封盖板底部以轿厢顶梁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有内曲板和外曲板,且位于轿厢顶梁内部的内曲板中间通过弧内片板和轴拉紧固件B固定安装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位于轿厢顶梁左右的内曲板和外曲板的底部通过轴拉紧固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弧内片板的一侧面和内曲板的弧度相同。进一步地,述紧固件贯穿圆连管和轮梁的连接整体,且上下相邻的所述紧固件成空间垂直分布。进一步地,所述填充板同样嵌入嵌槽中,且填充板底部和成半圆形的内凹轴承面相配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将芯轴和绕轮固定组装在一起,并通过卡接轴承和U形箍使得芯轴活动安装在轮梁上,从而使得钢丝绳作用在绕轮上的作用力主要作用在轮梁上,从而减轻芯轴的负重,通过在轮梁的内外表面均设置嵌槽安装卡接轴承平衡芯轴在绕轮转动时受到的轴向力,防止紧固机构的松动,安装更加牢固;(2)本技术在轿厢顶梁,上设置内曲板和外曲板,从而使得轿厢顶轮的减震装置和顶轮的安装结构分离,避免顶轮在运动过程中将过多弹性形变作用在现有的减震装置的弹簧上,从而加速弹簧的金属疲劳,内曲板和外曲板组成的弧面减震装置,使得绕轮受到的力直接传递至内曲板和外曲板上,并通过内曲板和外曲板的同步形变,形成减震效果,通过轴拉紧固件A和轴拉紧固件B的连接作用,使得轿厢顶梁两侧的内曲板和外曲板保持同步形变,同时保持其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轴承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轿厢顶梁;2-轮梁;3-顶轮机构;4-顶吊机构;5-圆连管;6-紧固件;301-芯轴;302-绕轮;303-嵌槽;304-固位装置;3041-填充板;3042-U形箍;3043-卡接轴承;3044-内凹轴承面;401-顶封盖板;402-内曲板;403-外曲板;404-轴拉紧固件A;405-弧内片板;406-轴拉紧固件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包括轿厢顶梁1,以及安装在轿厢顶梁1上的轮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顶梁1底部中间设置有圆连管5,且所述圆连管5通过紧固件6固定安装在轮梁2中间,所述轮梁2的两端均安装有顶轮机构3,所述顶轮机构3包括芯轴301,以及固定套装在芯轴301上的绕轮302,所述芯轴301的两端通过固位装置304安装在轮梁2表面设置有的嵌槽303中,所述固位装置304包括套装在芯轴两端的卡接轴承3043,所述卡接轴承3043通过U形箍3042固定,且所述卡接轴承3043的顶部设置有填充板3041,所述卡接轴承3043外圈设置有内凹轴承面3044;首先,本技术中通过将芯轴301和绕轮302固定组装在一起,并通过卡接轴承3043和U形箍3042使得芯轴301活动安装在轮梁2上,从而使得钢丝绳作用在绕轮302上的作用力主要作用在轮梁2上,从而减轻芯轴301的负重,通过在轮梁2的内外表面均设置嵌槽303安装卡接轴承3043平衡芯轴301在绕轮302转动时受到的轴向力,防止紧固机构的松动,安装更加牢固;再者,本技术中的所述轿厢顶梁1上部设置有顶吊机构4,所述顶吊机构4包括固定安装在轿厢顶梁1的顶封盖板401,所述顶封盖板401底部以轿厢顶梁1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有内曲板402和外曲板403,且位于轿厢顶梁1内部的内曲板402中间通过弧内片板405和轴拉紧固件B406固定安装在一起,通过在轿厢顶梁1,上设置内曲板402和外曲板403,从而使得轿厢顶轮的减震装置和顶轮的安装结构分离,避免顶轮在运动过程中将过多弹性形变作用在现有的减震装置的弹簧上,从而加速弹簧的金属疲劳,内曲板402和外曲板403组成的弧面减震装置,使得绕轮302受到的力直接传递至内曲板402和外曲板403上,并通过内曲板402和外曲板403的同步形变,形成减震效果,通过轴拉紧固件A和轴拉紧固件B的连接作用,使得轿厢顶梁1两侧的内曲板402和外曲板403保持同步形变,同时保持其刚性。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该技术中的内曲板和外曲板的弧度相同,且均采用具有记忆铍铜合金材料组成,且在电梯顶轮的具体安装中,内曲板和外曲板的长度和弧度可随着轮梁的安装结构变化,从而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并且提高极限的金属疲劳度,有效的保证长时间减震效果。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包括轿厢顶梁(1),以及安装在轿厢顶梁(1)上的轮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顶梁(1)底部中间设置有圆连管(5),且所述圆连管(5)通过紧固件(6)固定安装在轮梁(2)中间,所述轮梁(2)的两端均安装有顶轮机构(3),所述顶轮机构(3)包括芯轴(301),以及固定套装在芯轴(301)上的绕轮(302),所述芯轴(301)的两端通过固位装置(304)安装在轮梁(2)表面设置有的嵌槽(303)中,所述固位装置(304)包括套装在芯轴两端的卡接轴承(3043),所述卡接轴承(3043)通过U形箍(3042)固定,且所述卡接轴承(3043)的顶部设置有填充板(3041),所述卡接轴承(3043)外圈设置有内凹轴承面(304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包括轿厢顶梁(1),以及安装在轿厢顶梁(1)上的轮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顶梁(1)底部中间设置有圆连管(5),且所述圆连管(5)通过紧固件(6)固定安装在轮梁(2)中间,所述轮梁(2)的两端均安装有顶轮机构(3),所述顶轮机构(3)包括芯轴(301),以及固定套装在芯轴(301)上的绕轮(302),所述芯轴(301)的两端通过固位装置(304)安装在轮梁(2)表面设置有的嵌槽(303)中,所述固位装置(304)包括套装在芯轴两端的卡接轴承(3043),所述卡接轴承(3043)通过U形箍(3042)固定,且所述卡接轴承(3043)的顶部设置有填充板(3041),所述卡接轴承(3043)外圈设置有内凹轴承面(304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顶梁(1)上部设置有顶吊机构(4),所述顶吊机构(4)包括固定安装在轿厢顶梁(1)的顶封盖板(4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世成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悍马电梯起重机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