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上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7547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元件上料机构,包括:料盘支撑架;料带支撑板,其上设置有供料盘上的料带通过的料带通道,料带通道上设置有料带推进口;推进机构,其上设置有插针,插针与料带通道相对设置;以及料带保护膜收集机构,其包括:电机支撑板;固定在电机支撑板上的驱动装置,其转轴与缠绕棒连接;接近开关,其设置在电机支撑板上且与驱动装置电连接;伸缩装置,其设置在电机支撑板上且位于接近开关的下方,伸缩装置上设置有与接近开关相对应的开关棒,在受力的情况下,伸缩装置带动其上的开关棒与接近开关分离或接触以控制驱动装置是否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即可人工吸料也可与机械手协同工作实现自动化上料。

Electronic component feed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feeding mechanism, including a feed plate support frame, a material belt support plate, a material belt passage through which a material belt on the feed plate is arranged, and a material belt is arranged on the material belt. The propelling mechanism is provided with a needle, a needle and a material belt passage, and a material belt protection. A membrane collector, which includes a motor support board, a driving device fixed on the motor support plate, which is connected to a winding rod; close to the switch, which is set on the motor support plate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driving device; the telescopic device is set on the motor support plate and is located under the proximity switch, and is set on the telescopic device. There is a switch bar corresponding to the proximity switch. In the case of force, the telescopic device drives the switch bar on it to separate or contact the close switch to control the driving device to work.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low cost, and can manually absorb material or cooperate with the manipulator to realize automatic fee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元件上料机构
本技术涉及上料机构的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子行业的电子元件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见图1,目前行业内Rfid的送货方式已经标准化,多采用盘式料带的方式送货,料带分两层:一层为带凹槽的的底壳,用于固定Rfid(见图2);另一层为料带保护膜;使用时须先将料带保护膜撕开,然后取出Rfid使用。对于这种Rfid的上料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自动化设备上料;此方式设备投入较大,自动化程度高,对于批量大;生产周期长的产品具有明显优势,但是设备费用高、设备占地面积大且不适合小批量或者生产周期短的产品;二、手工操作,此方式基本上不需要设备投入;但是此方式生产效率低,且作业过程中容易导致Rfid掉落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元件上料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小批量电子元件上料效率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电子元件上料机构,包括:料盘支撑架,其用于固定料盘;料带支撑板,其设置在所述料盘支撑架的一侧,在所述料带支撑板上设置有供所述料盘上的料带通过的料带通道,在所述料带通道上设置有料带推进口;推进机构,其上设置有插针,所述插针与所述料带通道相对设置,所述推进机构带动所述插针水平或/和上下运动从而将所述插针推进所述料带推进口和位于所述料带推进口中的料带底壳上的圆孔中,从而带动所述料带底壳移动,并且在移动完成后将所述插针从所述料带推进口中抽出;以及料带保护膜收集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料带支撑板的一侧,所述料带保护膜收集机构包括:电机支撑板,其设置在所述料带支撑板的一侧;驱动装置,其固定在所述电机支撑板上,所述驱动装置的转轴与缠绕棒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转动带动所述缠绕棒转动进而卷绕收集料带保护膜;接近开关,其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撑板上且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伸缩装置,其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撑板上且位于所述接近开关的下方,在所述伸缩装置上设置有限位棒以及与所述接近开关相对应的开关棒,所述料带保护膜经过所述限位棒再被所述缠绕棒收集;并且,当所述伸缩装置自身的重力大于所述料带保护膜对所述限位棒施加的力时,所述伸缩装置带动所述开关棒与所述接近开关分离,所述驱动装置工作;当所述料带保护膜对所述限位棒施加的力大于所述伸缩装置的重力时,所述伸缩装置带动所述开关棒与所述接近开关接触,所述驱动装置停止工作。优选的是,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弹簧压紧板,其固定在所述电机支撑板上且位于所述接近开关的下方,所述弹簧压紧板上具有一与所述接近开关相对应的通孔;弹簧,其一端与所述弹簧压紧板固定连接;以及料带压紧块,其与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开关棒设置在所述料带压紧块的上部且被所述弹簧包裹在内侧,所述开关棒穿过所述通孔且与所述接近开关相对设置,所述限位棒垂直设置在所述料带压紧块上。优选的是,所述推进机构包括水平推进气缸、与所述水平推进气缸连接且随着所述水平推进气缸做水平运动的气缸连接板、设置在所述气缸连接板上的料带推进气缸以及设置在所述料带推进气缸上且随着所述料带推进气缸做上下运动的料带推进块,所述插针设置在所述料带推进块的顶部。优选的是,在所述料带支撑板上靠近所述料带保护膜收集机构的一侧设置有料带盖板,在所述料带支撑板上靠近所述推进机构的一侧设置有料带底壳固定板,所述料带盖板和所述料带底壳均位于所述料带通道上方。优选的是,所述电机支撑板上设置有多根限位柱以使得所述料带保护膜经由所述限位棒和多根限位柱形成非直线的运动轨迹再被所述缠绕棒卷绕收集。优选的是,所述料带推进口的长度不小于料带底壳上相邻的两个圆孔圆心之间的距离。优选的是,所述料带支撑板通过立柱固定在所述料盘支撑架所在的工作台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避免了设备投入大而导致无法收回成本的问题,且在上料时可以通过该机构先将料带上的料带底壳和料带保护膜自动分离,再通过人工使用气吸笔取料或者使用通用的三轴机械手配合使用取料,即可手工取料又可自动取料,方便快捷,实用性强;(2)本技术通过接近开关控制电机的运转,并通过调整接近开关与开关棒的距离,有效保证料带保护膜的卷起并且不会因电机力度过大而导致料带运动。附图说明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内容,并且随着对本技术的更全面理解,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图1为电子元件来料图;图2为料带底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料带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其中,料盘支撑架1,旋转轴10,料带支撑板2,料带通道20,料带推进口21,料带底壳固定板22,料带盖板23,底板3,料盘4,料带底壳40,料带保护膜41,立柱5,水平推进气缸60,气缸连接板61,料带推进气缸62,料带推进块63,插针64,电机支撑板70,第一根限位柱701,第二根限位柱702,第三根限位柱703,驱动装置71、接近开关72,缠绕棒73,接近开关固定板74,弹簧压紧板75,弹簧76,料带压紧块77,开关棒78,限位棒7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图3给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图4给出了料带支撑板的结构图。图5给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图4和图5共同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电子元件上料机构,主要包括料盘支撑架1、料带支撑板2、推进机构以及料带保护膜收集机构。料盘支撑架1垂直设置在底板3上。料盘支撑架1的上端设置有与料盘4中心孔匹配的旋转轴10,料盘4限位在该旋转轴10上以使得料盘4可自转。在料盘4一侧的底板3上设置一料带支撑板2。料带支撑板2通过立柱5固定设置在底板3上。料带支撑板2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一条供料盘4上的料带通过的料带通道20。料带通道20背离料盘4的一侧开有一料带推进口21。推进机构设置在料带支撑板2的下方。推进机构包括设置在底板3上的水平推进气缸60、垂直设置在水平推进气缸60上且可随着水平推进气缸做水平运动的气缸连接板61、设置在气缸连接板61上的料带推进气缸62以及设置在料带推进气缸62上且可随着料带推进气缸62做上下运动的料带推进块63。料带推进块63的顶部设置有插针64,插针64与料带支撑板2上的料带通道20对应设置。工作时,料盘4上的料带被引入料带通道20中被分离成料带底壳40和料带保护膜41,料带底壳40在料带通道20中通行,由于料带底壳40上具有一排圆孔400(见图2),而料带通道20上具有料带推进口21,当料带底壳40上的圆孔400进入料带推进口21中时,推进机构上的水平推进气缸60带动气缸连接板61水平运动到合适的位置,料带推进气缸62再带动料带推进块63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插针64经过料带推进口21插入到料带底壳40上的圆孔400中。之后水平推进气缸60继续带动气缸连接板61、料带推进气缸62以及料带推进块63向背离料盘4的方向水平运动,进而带动插针64和料带底壳40向背离料盘4的方向运动。当插针64带动料带底壳40运动到料带推进口21背离料盘4的一端时,料带推进气缸62下降带动料带推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子元件上料机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元件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盘支撑架,其用于固定料盘;料带支撑板,其设置在所述料盘支撑架的一侧,在所述料带支撑板上设置有供所述料盘上的料带通过的料带通道,在所述料带通道上设置有料带推进口;推进机构,其上设置有插针,所述插针与所述料带通道相对设置,所述推进机构带动所述插针水平或/和上下运动从而将所述插针推进所述料带推进口和位于所述料带推进口中的料带底壳上的圆孔中,从而带动所述料带底壳移动,并且在移动完成后将所述插针从所述料带推进口中抽出;以及料带保护膜收集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料带支撑板的一侧,所述料带保护膜收集机构包括:电机支撑板,其设置在所述料带支撑板的一侧;驱动装置,其固定在所述电机支撑板上,所述驱动装置的转轴与缠绕棒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转动带动所述缠绕棒转动进而卷绕收集料带保护膜;接近开关,其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撑板上且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伸缩装置,其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撑板上且位于所述接近开关的下方,在所述伸缩装置上设置有限位棒以及与所述接近开关相对应的开关棒,所述料带保护膜经过所述限位棒再被所述缠绕棒收集;并且,当所述伸缩装置自身的重力大于所述料带保护膜对所述限位棒施加的力时,所述伸缩装置带动所述开关棒与所述接近开关分离,所述驱动装置工作;当所述料带保护膜对所述限位棒施加的力大于所述伸缩装置的重力时,所述伸缩装置带动所述开关棒与所述接近开关接触,所述驱动装置停止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元件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盘支撑架,其用于固定料盘;料带支撑板,其设置在所述料盘支撑架的一侧,在所述料带支撑板上设置有供所述料盘上的料带通过的料带通道,在所述料带通道上设置有料带推进口;推进机构,其上设置有插针,所述插针与所述料带通道相对设置,所述推进机构带动所述插针水平或/和上下运动从而将所述插针推进所述料带推进口和位于所述料带推进口中的料带底壳上的圆孔中,从而带动所述料带底壳移动,并且在移动完成后将所述插针从所述料带推进口中抽出;以及料带保护膜收集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料带支撑板的一侧,所述料带保护膜收集机构包括:电机支撑板,其设置在所述料带支撑板的一侧;驱动装置,其固定在所述电机支撑板上,所述驱动装置的转轴与缠绕棒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转动带动所述缠绕棒转动进而卷绕收集料带保护膜;接近开关,其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撑板上且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伸缩装置,其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撑板上且位于所述接近开关的下方,在所述伸缩装置上设置有限位棒以及与所述接近开关相对应的开关棒,所述料带保护膜经过所述限位棒再被所述缠绕棒收集;并且,当所述伸缩装置自身的重力大于所述料带保护膜对所述限位棒施加的力时,所述伸缩装置带动所述开关棒与所述接近开关分离,所述驱动装置工作;当所述料带保护膜对所述限位棒施加的力大于所述伸缩装置的重力时,所述伸缩装置带动所述开关棒与所述接近开关接触,所述驱动装置停止工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元件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文涛杨汇垣崔伟明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