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敷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6714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敷贴,包括粘接皮肤的透明粘接层、载有防治静脉炎的载药体、透视孔和外层,所述载药体为一端敞开的框体结构,所述外层的底面向上凹陷形成有与载药体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外层的中心处设有透视孔,所述外层的底面粘接连接有透明粘接层,所述透明粘接层上设有与载药体相配合的通孔,所述载药体的下端与透明粘接层下端平齐,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防治静脉炎,透气性好,方便医护人员观察输液回血及外渗情况。

A ki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pplica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pplication, including a transparent adhesive layer on the skin, a drug carrying body, a perspective hole and an outer layer, which is an open frame structure at one end. The bottom of the outer layer is facing a trough with a drug carrying body, and the center of the outer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penetrating center. The transparent adhesive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transparent adhesive layer on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outer layer, and the transparent adhesive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with the drug carrying body. The lower end of the drug carrying body is flat with the lower end of the transparent adhesive layer.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it can prevent phlebitis, have good air permeability, and conveniently observe the transfusion and exochic condition of the medical staf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敷贴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药敷贴,适用于输液患者。
技术介绍
由于静脉内长期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而引起的化学性或机械性的局部炎症;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而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而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目前,静脉输液的患者中近80%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静脉炎。静脉炎可因治疗不善而出现局部慢性硬结、静脉硬化、闭塞、静脉炎后综合征,甚至形成溃疡,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给护理人员静脉穿刺造成很大的困难,甚至影响药液的输入而延误治疗。如何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和更有效的治疗已发生的静脉炎,一直是国内外护理界关心和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中药敷贴,能够防治静脉炎,透气性好,方便医护人员观察输液回血及外渗情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中药敷贴,包括粘接皮肤的透明粘接层、载有防治静脉炎的载药体、透视孔和外层,所述载药体为一端敞开的框体结构,所述外层的底面向上凹陷形成有与载药体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外层的中心处设有透视孔,所述外层的底面粘接连接有透明粘接层,所述透明粘接层上设有与载药体相配合的通孔,所述载药体的下端与透明粘接层下端平齐。作为优选,所述载药体上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透气孔。作为优选,所述透明粘接层与透视孔相对应的底面上均匀分布有凸起。作为优选,所述凹槽与载药体之间设有防水透气膜。作为优选,所述外层由发热层和设在发热层上表面的抗菌层构成,所述发热层的底面粘接有透明粘接层。作为优选,所述载药体周边的外层上均匀分布有第二透气孔,所述透明粘接层上设有与第二透气孔一一对应的第三透气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外层的底面向上凹陷形成有与载药体相配合的凹槽,凹槽与载药体之间设有防水透气膜,能够防止药液的渗漏,保证药液载有量;透明粘接层上设有与载药体相配合的通孔,载药体的下端与透明粘接层下端平齐,载药体能够与皮肤直接接触,提高防治效果;载药体周边的外层上均匀分布有第二透气孔,所述透明粘接层上设有与第二透气孔一一对应的第三透气孔,载药体上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透气孔,能够提高透气性;透明粘接层与透视孔相对应的底面上均匀分布有凸起,设有凸起的部分会与人体皮肤之间存在间隙,使用时,针头连接管与透明粘接层之间会存在间隙且该间隙会与凸起的部分与人体皮肤之间存在的间隙连通,提高针头注射部的透气效果,并减少了注射部受外界细菌感染的几率,透视孔方便注射部位的观察,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防治静脉炎,透气性好,方便医护人员观察输液回血及外渗情况。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中药敷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中药敷贴的俯视图;图3是外层的剖视图。图中:1-透明粘接层、2-载药体、3-透视孔、4-外层、5-凹槽、6-第一透气孔、7-凸起、8-防水透气膜、9-第二透气孔、10-第三透气孔、11-通孔、41-发热层、42-抗菌层。【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一种中药敷贴,包括粘接皮肤的透明粘接层1、载有防治静脉炎的载药体2、透视孔3和外层4,所述载药体2为一端敞开的框体结构,所述外层4的底面向上凹陷形成有与载药体2相配合的凹槽5,所述外层4的中心处设有透视孔3,所述外层4的底面粘接连接有透明粘接层1,所述透明粘接层1上设有与载药体2相配合的通孔11,所述载药体2的下端与透明粘接层1下端平齐,所述载药体2上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透气孔6,所述透明粘接层1与透视孔3相对应的底面上均匀分布有凸起7,所述凹槽5与载药体2之间设有防水透气膜8,所述外层4由发热层41和设在发热层41上表面的抗菌层42构成,所述发热层41的底面粘接有透明粘接层1,所述载药体2周边的外层4上均匀分布有第二透气孔9,所述透明粘接层1上设有与第二透气孔9一一对应的第三透气孔10。本技术工作过程:本技术一种中药敷贴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将外层4的底面向上凹陷形成有与载药体2相配合的凹槽5,凹槽5与载药体2之间设有防水透气膜8,能够防止药液的渗漏,保证药液载有量;透明粘接层1上设有与载药体2相配合的通孔11,所述载药体2的下端与透明粘接层1下端平齐,载药体2能够与皮肤直接接触,提高防治效果;载药体2周边的外层4上均匀分布有第二透气孔9,所述透明粘接层1上设有与第二透气孔9一一对应的第三透气孔10,载药体2上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透气孔6,能够提高透气性;透明粘接层1与透视孔3相对应的底面上均匀分布有凸起7,设有凸起7的部分会与人体皮肤之间存在间隙,使用时,针头连接管与透明粘接层1之间会存在间隙且该间隙会与凸起7的部分与人体皮肤之间存在的间隙连通,提高针头注射部的透气效果,并减少了注射部受外界细菌感染的几率,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防治静脉炎,透气性好,方便医护人员观察输液回血及外渗情况。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中药敷贴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敷贴,其特征在于:包括粘接皮肤的透明粘接层(1)、载有防治静脉炎的载药体(2)、透视孔(3)和外层(4),所述载药体(2)为一端敞开的框体结构,所述外层(4)的底面向上凹陷形成有与载药体(2)相配合的凹槽(5),所述外层(4)的中心处设有透视孔(3),所述外层(4)的底面粘接连接有透明粘接层(1),所述透明粘接层(1)上设有与载药体(2)相配合的通孔(11),所述载药体(2)的下端与透明粘接层(1)下端平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敷贴,其特征在于:包括粘接皮肤的透明粘接层(1)、载有防治静脉炎的载药体(2)、透视孔(3)和外层(4),所述载药体(2)为一端敞开的框体结构,所述外层(4)的底面向上凹陷形成有与载药体(2)相配合的凹槽(5),所述外层(4)的中心处设有透视孔(3),所述外层(4)的底面粘接连接有透明粘接层(1),所述透明粘接层(1)上设有与载药体(2)相配合的通孔(11),所述载药体(2)的下端与透明粘接层(1)下端平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体(2)上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透气孔(6)。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敷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