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微生物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6163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12:25
一种水质微生物检测装置,用于对水样中的微生物检测,包括检测器本体、检测单元和加热单元。所述检测器本体内设置有检测腔。所述检测器本体设置有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位于所述检测器本体的顶部,用以使通过第二连通口充入所诉检测腔内的液体,能够将所述检测腔内的气体通过第一连通口排空,并能够通过第一连通口溢出。所述第二连通口位于所述检测器本体的底部,用以使其能够将所述检测腔内的液体排净。所述检测腔内安装有过滤部件,所述过滤部件与所述第二连通口相连,用以阻挡微生物通过第二连通口排出。检测器本体顶部设置第一连通口,能够将空气排空,使充入的液体充满检测腔,液体流出产生负压将水样吸入,以便检测器本体上的两个连通口能够直接连接管路,实现微生物的在线实时自动化检测。

Microorganism detection device for water quality

A water quality microbial detection device is used for detecting microorganisms in water samples, including a detector body, a detection unit and a heating unit. The detecto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detection chamber. The detecto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necting port and a second communicating port. The first connecting port is located at the top of the detector body to fill the liquid of the detected cavity through the second connecting port, which can emptying the gas in the detection cavity through the first connecting port, and can overflow through the first connecting port. The second communicating port is positioned at the bottom of the detector body, so that the liquid in the detecting cavity can be discharged. A filter element is installed in the detection cavity, and the filtering compone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communicating ports to block microbes from discharging through the second communicating ports. The top of the detector is set at the top of the first connection. The air is emptied and the liquid filled is filled with the detection chamber. The liquid is produced by the negative pressure, so that the water sample is inhaled, so that the two connecting ports in the detector can directly connect the pipeline to realize the on-line real-time automatic detection of the microorg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质微生物检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水质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质微生物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地表水、地下水、河水、饮用水等水体微生物污染日益严重,而其中饮用水水质微生物污染对于人类的影响最直接,会引起大规模病情的爆发,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我国《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微生物指标中的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每MPN/100mL中不得检出,菌落总数每CFU/mL不超过100个。目前,我国微生物检测大多应用于实验室检测,多管发酵法、滤膜法等传统的国标方法以人工操作为主,操作繁琐、检测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已无法满足我国水质微生物在线检测的需求。现阶段基于酶-底物法的微生物在线检测仪器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可实现微生物的自动检测,但对于饮用水、城市供水等低浓度水样检测存在检测精度低、准确度不高等问题,无法实现低浓度微生物在线实时自动检测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检测设备检测精度低、准确度不高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能够对低浓度水样进行高精度自动检测的水质微生物检测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质微生物检测装置,用于对水样中的微生物检测,包括检测器本体、检测单元和加热单元。所述检测器本体内设置有检测腔。所述检测器本体设置有第一连通口,用以向所述检测腔内充入水样;所述检测器本体设置有第二连通口,用以向所述检测腔内充入液体或将所述检测腔内的液体排出。所述第一连通口位于所述检测器本体的顶部,用以使通过第二连通口充入所诉检测腔内的液体,能够将所述检测腔内的气体通过第一连通口排空,并能够通过第一连通口溢出。所述第二连通口位于所述检测器本体的底部,用以使其能够将所述检测腔内的液体排净。所述检测腔内安装有过滤部件,所述过滤部件与所述第二连通口相连,用以阻挡微生物通过第二连通口排出。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安装在检测器本体上的光电传感器,用以检测所述检测腔内的微生物。所述加热单元为安装在检测器本体上的加热器,用以对检测腔进行加热。作为优选,所述检测器本体设置有第三连通口,用以向所述检测腔内充入液体或排出废物。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检测腔的顶端相连,所述检测腔顶部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作为优选,所述的过滤部件为筒状且竖向设置的滤膜,所述滤膜一端与第二连通口相连,另一端密封。作为优选,所述的过滤部件为杆状且竖向设置的陶瓷膜,所述陶瓷膜一端与第二连通口相连,另一端密封。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通口通过管路连接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设置的常开端和常闭端分别与大气和能够盛放水样的储样容器相连,用以使第一连通口在与大气相连通和与储样容器相连通之间进行切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检测器本体顶部设置第一连通口,能够将空气排空,使充入的液体充满检测腔,液体流出产生负压将水样吸入,以便检测器本体上的两个连通口能够直接连接管路,实现微生物的在线实时自动化检测。第二连通口位于底部,能够将检测腔内液体排空,避免在进行微生物检测时,对溶液的浓度造成影响,保证酶底物法检测的准确性和精度。2、设置的第三连通口,能够避免充入的液体冲击过滤部件,从而防止过滤部件损坏,避免微生物泄漏,保证检测的准确性。第三连通口使检测腔能够进行消毒和清洗,将清洗和消毒时产生的废物完全排出,避免其留在检测腔内,造成污染,堵塞过滤部件。3、过滤部件为杆状或棒状,增加了其与液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透过面积,避免了堵塞,保证了液体流过和排出的流畅性。水样通过负压吸附,避免水样进入检测腔内时,发生下落撒溅,同时过滤部件竖向设置,使水样进入检测腔内并由第一连通口流向第二连通口排出的过程中,水样中的微生物能够充分的与过滤部件接触,使微生物能够更加充分被滤出。4、第一连通口连接三通阀,进行大气和水样连通的切换,提高了微生物检测的自动化。5、微生物检测前,先进行消毒和清洗,避免其他微生物和杂质残留在检测腔中,对水样中微生物的检测造成影响,保证检测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水质微生物检测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检测器本体;1.1、检测腔;2、检测单元;2.1、光电传感器;3、加热单元;3.1、加热器;4.1、第一连通口;4.2、第二连通口;4.3、第三连通口;5、过滤部件;5.1、滤膜;5.2、陶瓷膜;6、三通阀;6.1、常开端;6.2、常闭端;7、储样容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所示,水质微生物检测装置,用于对水样中的微生物检测,包括检测器本体1、检测单元2和加热单元3。检测器本体1内设置有检测腔1.1。检测器本体1设置有第一连通口4.1,用以向检测腔1.1内充入水样。检测器本体1设置有第二连通口4.2,用以向检测腔1.1内充入液体或将检测腔1.1内的液体排出。第一连通口4.1位于检测器本体1的顶部,用以使通过第二连通口4.2充入所诉检测腔1.1内的液体,能够将检测腔1.1内的气体通过第一连通口4.1排空,并能够通过第一连通口4.1溢出。第二连通口4.2位于检测器本体1的底部,用以使其能够将检测腔1.1内的液体排净。第一连通口4.1和第二连通口4.2上均安装接头,并通过接头连接管路,使检测腔1.1中液体的进出能够自动化进行。检测腔1.1内安装有过滤部件5,过滤部件5与第二连通口4.2相连,用以阻挡微生物通过第二连通口4.2排出。检测单元2包括安装在检测器本体1上的光电传感器2.1,用以检测检测腔1.1内的微生物。光电传感器2.1包括光源和接收器,光源发射出的光线,通过检测器本体一侧设置的观察窗,射入到检测腔1.1内,再由检测器本体另一侧设置的观察窗射出,最终被接收器接收。加热单元3为安装在检测器本体1上的加热器3.1,用以对检测腔1.1进行加热。对采集的水样进行微生物检测时,先对检测腔1.1进行充水。在第二连通口4.2通过接头连接的第二输送管上安装输送泵。利用输送泵的泵送,通过第二连通口4.2向检测腔1.1内注入无菌水。无菌水通过第二连通口4.2注入,检测腔1.1内的气体通过第一连通口4.1排出。无菌水持续通过第二连通口4.2充入到检测腔1.1内,直至无菌水充满检测腔1.1,并通过第一连通口4.1溢出,将检测腔1.1内气体排空,使无菌水完全占据检测腔1.1和第一连通口4.1。将采集的水样盛放到储样容器7中,将第一连通口4.1通过接头连接的第一输送管连接储样容器7,第一输送管伸入到水样内。打开第二连通口4.2,使第二连通口4.2中的无菌水从检测腔1.1中自由排出,也可通过第二输送管和输送泵抽出。由于充满检测腔1.1的无菌水通过第二连通口4.2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水质微生物检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质微生物检测装置,用于对水样中的微生物检测,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器本体(1)、检测单元(2)和加热单元(3);所述检测器本体(1)内设置有检测腔(1.1);所述检测器本体(1)设置有第一连通口(4.1),用以向所述检测腔(1.1)内充入水样;所述检测器本体(1)设置有第二连通口(4.2),用以向所述检测腔(1.1)内充入液体或将所述检测腔(1.1)内的液体排出;所述第一连通口(4.1)位于所述检测器本体(1)的顶部,用以使通过第二连通口(4.2)充入所诉检测腔(1.1)内的液体,能够将所述检测腔(1.1)内的气体通过第一连通口(4.1)排空,并能够通过第一连通口(4.1)溢出;所述第二连通口(4.2)位于所述检测器本体(1)的底部,用以使其能够将所述检测腔(1.1)内的液体排净;所述检测腔(1.1)内安装有过滤部件(5),所述过滤部件(5)与所述第二连通口(4.2)相连,用以阻挡微生物通过第二连通口(4.2)排出;所述检测单元(2)包括安装在检测器本体(1)上的光电传感器(2.1),用以检测所述检测腔(1.1)内的微生物;所述加热单元(3)为安装在检测器本体(1)上的加热器(3.1),用以对检测腔(1.1)进行加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质微生物检测装置,用于对水样中的微生物检测,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器本体(1)、检测单元(2)和加热单元(3);所述检测器本体(1)内设置有检测腔(1.1);所述检测器本体(1)设置有第一连通口(4.1),用以向所述检测腔(1.1)内充入水样;所述检测器本体(1)设置有第二连通口(4.2),用以向所述检测腔(1.1)内充入液体或将所述检测腔(1.1)内的液体排出;所述第一连通口(4.1)位于所述检测器本体(1)的顶部,用以使通过第二连通口(4.2)充入所诉检测腔(1.1)内的液体,能够将所述检测腔(1.1)内的气体通过第一连通口(4.1)排空,并能够通过第一连通口(4.1)溢出;所述第二连通口(4.2)位于所述检测器本体(1)的底部,用以使其能够将所述检测腔(1.1)内的液体排净;所述检测腔(1.1)内安装有过滤部件(5),所述过滤部件(5)与所述第二连通口(4.2)相连,用以阻挡微生物通过第二连通口(4.2)排出;所述检测单元(2)包括安装在检测器本体(1)上的光电传感器(2.1),用以检测所述检测腔(1.1)内的微生物;所述加热单元(3)为安装在检测器本体(1)上的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思高心岗王崇灿秦杰张芳姚鑫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佳明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