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给鞋帮加鞋尖底部罩的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570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存储许多鞋尖底部(P)且位于从其中拾取鞋尖底部的拾取工段(50)之上的储料匣(C)的机器。在施加工段(60),将拾取的鞋尖底部(P)加到位于支承面(61)的鞋帮(T)的前部上。此鞋尖底部由拾取装置(31)从储料匣(C)中拾取,然后输送到施加工段(60),同时在鞋尖底部加到鞋帮前部上之前激活事先涂布到鞋尖底部下表面上的粘合剂,最后以预定的力按预定的时间对此时的鞋尖底部加压。(*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鞋类的制造,具体涉及到将鞋尖底部罩(under-toe cap)加到鞋帮(shoe upper)的前部。迄今制造的鞋具有由设在鞋帮趾部与衬里间的鞋尖底部罩(以后简称为鞋尖底部)增强的前鞋帮部。这种鞋尖(趾尖)底部,它的形式取决于鞋的型号与尺寸,在其至少一个表面上,即在其拟胶合到鞋帮内表面上的一面上,涂有一层粘合剂。当前,为了加上这种鞋尖底部,装配人员把它放在鞋帮的相应内部之上,然后起动加热冲头将鞋尖底部压向鞋帮的这部分。此鞋尖底部保持被压至约15~20秒,以激活涂于其上的粘合剂而让此鞋尖底部与鞋帮之间相互粘合。因此,装配人员首先需从一系列可用的鞋尖底部中选取合适的鞋尖底部,然后就需将选好的鞋尖底部定位到鞋帮上,驱动冲头下压并在举离冲头之前保持约15~20秒。这种方法限制了生产率的提高,同时所得的质量取决于装配人员的经验、能力、劳累程度、工作周期重复度,等等。本专利技术的总目的在于提供能克服上述缺点的机器,具体地说,此机器能从预定范围的一列鞋尖底部中自动地选取合适类型的鞋尖底部,并能迅速地将选定的鞋尖底部定位到鞋尖底部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机器,它能减少将袜头鞋底固定到鞋帮趾部区上所需的时间,它的生产率显著地高于已知机器所能取得的。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其生产率与装配人员无关的机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可由一般专业人员操作的机器。本专利技术的又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把粘合剂涂布到鞋尖底部的表面上而不触及鞋帮的机器。本专利技术的又再一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机器,它能实现所有上述目的,并可以由便于操作和很少要维修的加工装置与致动器组合而成,而这些致动器则由控制单元控制。上述各目的依据权利要求书的内容是由用来将鞋尖底部加到鞋帮的前部的机器来实现的,此机器包括至少一个储料匣,它用于存储许多鞋尖底部且位于其中拾取鞋尖底部的第一加工工段;施加工段,其中将拾取的鞋尖底部施加到相应鞋帮的前部,此鞋尖底部施加工段包括用于所述鞋帮前部的支承面;输送装置,它首先从所述储料匣拾取最上面的鞋尖底部,然后将此拾取的鞋尖底部输送到前述施加工段同时置于所述鞋帮的前部,最后以预定的力按预定的时间压迫此鞋尖底部。根据下面结合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当可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点,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机器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机器的示意性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机器的示意性平面图,其中除去了某些部分以更好地示明其他部分;图4是将鞋尖底部施加到鞋帮上的施加工段的平面图,示明的是在业已施加上鞋尖底部后的工序;图5是依据图2的箭头A的放大图,示明用于调节限定旋转木马储料匣的各杆之间的相互距离;图6与图7分别是沿图5中的Ⅵ-Ⅵ线与Ⅶ-Ⅷ线截取的剖面图;图8是沿图3中Ⅷ-Ⅷ线截取的剖面图;图9是依据示明图2中特别区域W的箭头B的示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另一重要实施形式的与图2相同的图。现在参考附图,标号1概指一分段操作的由立轴2支承的旋转木马式装置。此旋转木马式装置载有许多例如4个储料匣,分别以C1、C2、C3、C4标明,这4个储料匣逐一按相差90°排列,相互相对此旋转木马的两个垂直径向平面,例如图3中所示的平面D1与D2对称设置。应知储料匣的个数是可以变化的,例如可以有2、3、5、6个等储料匣。储料匣C1以及所有其他的储料匣各包括两个固定的立杆3,它们相对于上述两个垂直径向平面之一D1对称;第一对可动立杆4,它们相对于平面D1对称,自由地引入到相对于此平面平行的在上述旋转木马内形成的相关槽5中,而所述杆的套4a则固定在此旋转木马1的下表面1a区域中形成的第一联接板6上;第二对可动立杆7,它们相对于平面D1对称,自由地引入到相关的槽5中,而杆7的套7a则固定在此旋转木马1的下表面1a区域中形成的第二联接板8上。其他的储料匣C2、C3与C4如已说明过的,按完全同于C1的方式制成。这些联接板6、8由两个柱形棒9支承,并可以相互独立地相关这些棒滑动。这两个柱形棒9固定到撑杠10,相对于上述径向平面对称。撑杠10装附于旋转木马1的下表面1a之上。螺栓11的头11a与第二联接板8结合,与沿前述径向平面形成于旋转木马中的槽12的边缘抵合。作用于螺栓11上,联接板6、8的位置被固定,因而立杆4与7的相互位置得到确定。拧紧螺栓11,第二联接板8压到旋转木马的下表面1a之上,使棒9弯曲而将第一联接板6固定到下表面1a上。松开螺栓11就可使联接板6、8相对相关的棒滑动,从而确定出由固定杆3与可动杆4、7构成的组结合成的新的空间构型。在调节这种空间构型时,槽5不会干扰可动杆的运动。固定杆3与可动杆4、7确定出储料匣C的壁部,储料匣C纳置下许多鞋尖底部P。旋转木马1在其下部载承有设在不同高度的垂直位置识别金属块R1、R2、R3与R4,它们中的每个各对应于储料匣C1、C2、C3与C4之一;这些金属块R1、R2、R3与R4,由位于在其中从相关储料匣拾取鞋尖底部的第一工段50上游处的一列相应传感器S1、S2、S3与S4探测出(图8)。旋转木马1沿方向N按分步方式运动,在所述情形中按90°的步距。因此,能够将任一储料匣置于工段50中,这样便可在储料匣中存储不同鞋型的不同规格的鞋尖底部,因而是极其有利的。位于旋转木马1上的滑板30在其下部支承一拾取装置31,它由未示明的电子控制装置的适当致动器32驱动作垂直运动。滑板30沿工段50的径向平面在两个极限位置第一与第二位置间纵向地运动。在第一位置H1,拾取装置31位于第一拾取工段50之上;在第二位置H2,拾取装置31位于第二加工工段60之上,在此将鞋尖底部P旋加到鞋帮T上。拾取装置31的特点是在其表面36上开有几个孔35(图9)与真空源(未图示)相连,同时有通过恒温装置控制的加热装置(例如电阻器)保持此有孔的表面36处于预定的温度。第二加工工段60具有带锁定件62的支承面61,它由相应的致动器63驱动在下降加工位置0(图1、2)与上升加工位置(未图示)间垂直地运动。从下面的描述中容易理解这种机器的作业。储存有与鞋帮T对应的鞋尖底部的储料匣C中之一移动到拾取工段50。将拟把鞋尖底部加于其上的鞋帮这一部分置于表面61上,并由锁定件62将此鞋尖底部的前边缘锁定到表面61上。在与上述作业相关的合适时间内,业已位于拾取工段50的拾取装置31便下降到触及杆4、7的位置处,杆4、7便反抗与之相连的弹性装置73的弹性反作用力下推,直至拾取装置31抵触着位于下面的储料匣C中存储的多个鞋尖底部中最上面的鞋尖底部P(图1)。拾取装置31借助与真空源连接的孔35拾取鞋尖底部P。然后,拾取装置31升高,通过滑板30的运动得以定位于第二加工工段50之上。在拾取装置31向上运动时,涂布于鞋尖底部下表面上的粘合剂,便为表面36传输到此鞋尖底部热激活(图2)。将拾取装置31降低,得以对带有已激活的粘合剂的鞋尖底部进行施加处理,这一施加作业通过拾取装置31对鞋尖底部的加压而最优化。所加的压力保持一段预定时间,这段时间显著短于先有技术中所述为溶解粘合剂所需的时间。这是由于在本专利技术中,粘合剂已在接触鞋帮的片刻被激活。在加压阶段结束后,此装置31上升,滑板30返回到第一加工位置H1。这样就能将粘合剂涂布到鞋尖底部的另一面上,得以将适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将鞋尖底部施加到鞋帮前部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此机器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存储许多鞋尖底部(P)的储料匣(C),它位于在其中拾取鞋尖底部的拾取工段(50)中,每个鞋尖底部上涂有一层粘合剂;鞋尖底部施加工段(60),其中将鞋尖底部(P) 施加到对应鞋帮(T)的前部上,此施加工段包括用于所述鞋帮前部的支承面(61);装置(31),它首先从所述储料匣(C)中拾取最上面的鞋尖底部,然后将所拾取的鞋尖底部输送到上述施加工段(60)并将此鞋尖底部放置到所述鞋帮的前部之上,最后以预 定的压力按预定的时间对此鞋尖底部加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塞佩蒙塔尼
申请(专利权)人:MCM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