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文专利>正文

一种防超载式卷扬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5383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0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超载式卷扬轮,包括双向凹直形卷扬壳体和旋转轴,所述双向凹直形卷扬壳体的中心为第三中空结构,所述双向凹直形卷扬壳体在位于第三中空结构的横向中心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双向凹直形卷扬壳体在位于第三中空结构的横向中心的两侧设置有多个滚珠凹槽结构,所述旋转轴的中心为总通孔,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在位于双向凹直形卷扬壳体的两侧分别通过轴承固定一限位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根据空气压力的大小进而调控卷扬轮的最大旋转力度,从而控制卷扬轮的最大卷扬范围,将用于储存的部件控制到定量,此外,用于控制的部件为空气压力,具有可随时取用的特点,而且不需要电子元件,使用寿命高。

A kind of anti overload hois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ti overload type hoist, including a two-way concave straight hoist and a rotating shaft. The center of the two-way concave and straight hoist shell is a third hollow structure. The two-way concave straight rolling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ring groove in the lateral center of the third hollow structure. A plurality of ball groove structures are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lateral center of the third hollow structure, the center of the rotating shaft is a general pass,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rotating shaft are fixed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two-way concave straight rolling shell through the bearing to fix a limit ring. The utility model can control the maximum rotation of the rolling wheel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the air pressure, control the maximum rolling range of the hoist, and control the storage parts to the quantity. In addition, the components used for control are air pressure, have the special point to be used at any time, and do not need electronic components. The life span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超载式卷扬轮
本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为一种防超载式卷扬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电缆或者需要收卷放置的场所,都避免不了使用卷扬轮,其作用就是将能够收卷存放的部件进行放置,然后一般的卷扬轮都是机械式传动,所以该种卷扬轮很容易导致超载现象,由于电动机的工作,使得卷扬轮被收卷的部件过多,往往会导致一定的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超载式卷扬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超载式卷扬轮,包括双向凹直形卷扬壳体和旋转轴,所述双向凹直形卷扬壳体的中心为第三中空结构,所述双向凹直形卷扬壳体在位于第三中空结构的横向中心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双向凹直形卷扬壳体在位于第三中空结构的横向中心的两侧设置有多个滚珠凹槽结构,所述旋转轴的中心为总通孔,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在位于双向凹直形卷扬壳体的两侧分别通过轴承固定一限位环,所述旋转轴在位于限位环两侧的轴体分别通过轴承固定一轴套,两所述轴套的底部固定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均固定有安装板,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空气压缩装置和空气控制装置,所述空气控制装置的端面的中心与一电动机主轴固定,所述旋转轴轴体的中心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板状结构,所述旋转轴在位于板状结构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中空管道,所述中空管道的内部设置有连通外界和总通孔的空心结构,所述空心结构内部的底部设置有环形通孔结构,所述空心结构在位于环形通孔结构的外侧安装一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端面固定一推杆,所述推杆的端部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半球形体,所述板状结构和半球形体的侧面分别插入到环形凹槽和滚珠凹槽结构的内部。作为优选,所述空气压缩装置包括第一中空壳体、电磁用线圈、电磁用铁芯、第一进气孔、空气压缩空间、永磁体、阀芯板、第二进气孔、第一空气单向阀、第三进气孔和第二空气单向阀。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中空壳体的一端的中心与旋转轴的一端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中空壳体内部的一端固定一侧面缠绕有电磁用线圈的电磁用铁芯,所述第一中空壳体的内部在位于电磁用铁芯的一端为空气压缩空间,所述第一中空壳体和电磁用铁芯的中心设置有连通外界和空气压缩空间的第一进气孔,所述空气压缩空间的内部在位于第一进气孔的端部套接一永磁体,所述永磁体的一端面固定一阀芯板,所述永磁体和阀芯板的中心设置有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孔的内部安装一第一空气单向阀,所述第一中空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连通空气压缩空间和总通孔的第三进气孔,所述第三进气孔的内部安装一第二空气单向阀。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空气单向阀和第二空气单向阀的进气端口均朝向第一进气孔。作为优选,所述电磁用线圈的控制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一51单片机的控制输出端。作为优选,所述空气控制装置包括第二中空壳体、活动空间、阻隔板放置空间、第四进气孔、阻隔板、空心柱、伸缩空间、活动板、伸缩杆体和螺旋弹簧。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中空壳体的一端与旋转轴的一端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中空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活动空间,所述第二中空壳体在位于活动空间的一端设置有阻隔板放置空间,所述第二中空壳体的内部在位于阻隔板放置空间的一端设置有第四进气孔,且所述第四进气孔连通总通孔,所述阻隔板放置空间的内部放置一阻隔板,所述第二中空壳体一端的中心固定一空心柱,所述空心柱的中心设置有伸缩空间,所述伸缩空间的内部安装一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一端面固定一伸缩杆体,所述伸缩杆体的杆体贯穿所述空心柱的端面、且端部和阻隔板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空间的内部安装一螺旋弹簧,且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阻隔板的端面,所述第二中空壳体的端面的中心与一电动机主轴固定。作为优选,所述螺旋弹簧的初始长度大于所述活动空间的长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够根据空气压力的大小进而调控卷扬轮的最大旋转力度,从而控制卷扬轮的最大卷扬范围,将用于储存的部件控制到定量,此外,用于控制的部件为空气压力,具有可随时取用的特点,而且不需要电子元件,使用寿命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超载式卷扬轮的全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防超载式卷扬轮中空气压缩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防超载式卷扬轮中空气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双向凹直形卷扬壳体、2,第三中空结构、3,旋转轴、4,轴承、5,轴套、6,支撑杆、7,安装板、8,板状结构、9,环形凹槽、10,中空管道、12,环形通孔结构、13,空心结构、14,密封板、15,推杆、16,半球形体、17,滚珠凹槽结构、18,空气压缩装置、181,第一中空壳体、182,电磁用线圈、183,电磁用铁芯、184,第一进气孔、185,空气压缩空间、186,永磁体、187,阀芯板、188,第二进气孔、189,第一空气单向阀、1810,第三进气孔、1811,第二空气单向阀、19,空气控制装置、191,第二中空壳体、192,活动空间、193,阻隔板放置空间、194,第四进气孔、195,阻隔板、196,空心柱、197,伸缩空间、198,活动板、199,伸缩杆体、1910,螺旋弹簧、20,限位环、21,总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防超载式卷扬轮,包括双向凹直形卷扬壳体1和旋转轴3,所述双向凹直形卷扬壳体1的中心为第三中空结构2,所述双向凹直形卷扬壳体1在位于第三中空结构2的横向中心设置有环形凹槽9,所述双向凹直形卷扬壳体1在位于第三中空结构2的横向中心的两侧设置有多个滚珠凹槽结构17,所述旋转轴3的中心为总通孔21,所述旋转轴3的两端在位于双向凹直形卷扬壳体1的两侧分别通过轴承4固定一限位环20,所述旋转轴3在位于限位环20两侧的轴体分别通过轴承4固定一轴套5,两所述轴套5的底部固定一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的底部均固定有安装板7,所述旋转轴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空气压缩装置18和空气控制装置19,所述空气控制装置19的端面的中心与一电动机主轴固定,所述旋转轴3轴体的中心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板状结构8,所述旋转轴3在位于板状结构8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中空管道10,所述中空管道10的内部设置有连通外界和总通孔21的空心结构13,所述空心结构13内部的底部设置有环形通孔结构12,所述空心结构13在位于环形通孔结构12的外侧安装一密封板14,所述密封板14的端面固定一推杆15,所述推杆15的端部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半球形体16,所述板状结构8和半球形体16的侧面分别插入到环形凹槽9和滚珠凹槽结构17的内部,实现在电动机的作用下,进行旋转作用,而且上述装置能够和双向凹直形卷扬壳体1进行接触和力的传递作用,当出现超载时,半球形体16能够脱离滚珠凹槽结构17,进而使得旋转轴3相对于双向凹直形卷扬壳体1单独旋转,实现防超载作用。请参阅图2,所述空气压缩装置18包括第一中空壳体181、电磁用线圈182、电磁用铁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超载式卷扬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超载式卷扬轮,包括双向凹直形卷扬壳体(1)和旋转轴(3),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凹直形卷扬壳体(1)的中心为第三中空结构(2),所述双向凹直形卷扬壳体(1)在位于第三中空结构(2)的横向中心设置有环形凹槽(9),所述双向凹直形卷扬壳体(1)在位于第三中空结构(2)的横向中心的两侧设置有多个滚珠凹槽结构(17),所述旋转轴(3)的中心为总通孔(21),所述旋转轴(3)的两端在位于双向凹直形卷扬壳体(1)的两侧分别通过轴承(4)固定一限位环(20),所述旋转轴(3)在位于限位环(20)两侧的轴体分别通过轴承(4)固定一轴套(5),两所述轴套(5)的底部固定一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的底部均固定有安装板(7),所述旋转轴(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空气压缩装置(18)和空气控制装置(19),所述空气控制装置(19)的端面的中心与一电动机主轴固定,所述旋转轴(3)轴体的中心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板状结构(8),所述旋转轴(3)在位于板状结构(8)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中空管道(10),所述中空管道(10)的内部设置有连通外界和总通孔(21)的空心结构(13),所述空心结构(13)内部的底部设置有环形通孔结构(12),所述空心结构(13)在位于环形通孔结构(12)的外侧安装一密封板(14),所述密封板(14)的端面固定一推杆(15),所述推杆(15)的端部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半球形体(16),所述板状结构(8)和半球形体(16)的侧面分别插入到环形凹槽(9)和滚珠凹槽结构(17)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超载式卷扬轮,包括双向凹直形卷扬壳体(1)和旋转轴(3),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凹直形卷扬壳体(1)的中心为第三中空结构(2),所述双向凹直形卷扬壳体(1)在位于第三中空结构(2)的横向中心设置有环形凹槽(9),所述双向凹直形卷扬壳体(1)在位于第三中空结构(2)的横向中心的两侧设置有多个滚珠凹槽结构(17),所述旋转轴(3)的中心为总通孔(21),所述旋转轴(3)的两端在位于双向凹直形卷扬壳体(1)的两侧分别通过轴承(4)固定一限位环(20),所述旋转轴(3)在位于限位环(20)两侧的轴体分别通过轴承(4)固定一轴套(5),两所述轴套(5)的底部固定一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的底部均固定有安装板(7),所述旋转轴(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空气压缩装置(18)和空气控制装置(19),所述空气控制装置(19)的端面的中心与一电动机主轴固定,所述旋转轴(3)轴体的中心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板状结构(8),所述旋转轴(3)在位于板状结构(8)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中空管道(10),所述中空管道(10)的内部设置有连通外界和总通孔(21)的空心结构(13),所述空心结构(13)内部的底部设置有环形通孔结构(12),所述空心结构(13)在位于环形通孔结构(12)的外侧安装一密封板(14),所述密封板(14)的端面固定一推杆(15),所述推杆(15)的端部设置有与其一体式结构的半球形体(16),所述板状结构(8)和半球形体(16)的侧面分别插入到环形凹槽(9)和滚珠凹槽结构(17)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超载式卷扬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压缩装置(18)包括第一中空壳体(181)、电磁用线圈(182)、电磁用铁芯(183)、第一进气孔(184)、空气压缩空间(185)、永磁体(186)、阀芯板(187)、第二进气孔(188)、第一空气单向阀(189)、第三进气孔(1810)和第二空气单向阀(18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超载式卷扬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空壳体(181)的一端的中心与旋转轴(3)的一端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中空壳体(181)内部的一端固定一侧面缠绕有电磁用线圈(182)的电磁用铁芯(183),所述第一中空壳体(181)的内部在位于电磁用铁芯(183)的一端为空气压缩空间(185),所述第一中空壳体(181)和电磁用铁芯(183)的中心设置有连通外界和空气压缩空间(185)的第一进气孔(184),所述空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文李敏
申请(专利权)人:高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