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组塔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60517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2 2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三线组塔机,包括底架,底架后端铰接有左尾架和右尾架;左尾架和右尾架上分别安装有左绳盘和右绳盘,底架后部设有动力装置,底架中部设有卷扬机,底架前部左右两侧设有双滚筒装置;两双滚筒装置结构相同,均包括左右间隔安装在底架上的双滚筒主梁和双滚筒副梁,双滚筒主梁和双滚筒副梁之间安装有前后并排间隔设置的两个滚筒,至少其中一个滚筒由液压马达减速装置驱动;所述底架前端向前连接有拖杠,底架中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向下设有行走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塔材的起吊和抱杆体的提升与调整,实现塔材起吊所有的动力的集中控制,减少起吊作业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便于操作;同时起吊运行平稳,抗冲击性强,安全性高,便于转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三线组塔机,包括底架,底架后端铰接有左尾架和右尾架;左尾架和右尾架上分别安装有左绳盘和右绳盘,底架后部设有动力装置,底架中部设有卷扬机,底架前部左右两侧设有双滚筒装置;两双滚筒装置结构相同,均包括左右间隔安装在底架上的双滚筒主梁和双滚筒副梁,双滚筒主梁和双滚筒副梁之间安装有前后并排间隔设置的两个滚筒,至少其中一个滚筒由液压马达减速装置驱动;所述底架前端向前连接有拖杠,底架中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向下设有行走轮。本技术能够实现塔材的起吊和抱杆体的提升与调整,实现塔材起吊所有的动力的集中控制,减少起吊作业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便于操作;同时起吊运行平稳,抗冲击性强,安全性高,便于转场。【专利说明】 三线组塔机
本技术涉及输电线路杆塔组立施工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对输电线路杆塔组立施工效率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机械绞磨已经不能满足施工要求。 目前国内应用于组塔施工的起吊设备主要为机动绞磨,该种绞磨多为单组滚筒,采用机械传动作为动力,冲击震动较大、设备性能不够平稳,且动力较小,牵引速度较慢,施工效率低,不能满足特高压输电线路铁塔塔材起吊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有: (I)组塔施工时需要多台绞磨配合作业,信息交流频繁,施工难度大; (2)施工绞磨多为单滚结构,额定载荷小,速度小,施工效率低; (3)多为机械式传动,抗冲击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能够实现塔材起吊,还能够同时实现抱杆体的提升与调整,并且便于转场施工、便于现场调整和施工的三线组塔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三线组塔机包括底架,底架后端铰接有左尾架和右尾架;左尾架和右尾架左右并排设置且二者结构相同,均包括一对铰接在底架后端的支撑臂、连接在两支撑臂之间的尾架横梁以及铰接在底架后端的调节油缸,调节油缸的伸出杆向上与尾架横梁相铰接; 左尾架和右尾架上分别安装有用于缠绕并承载钢丝绳的左绳盘和右绳盘,左绳盘安装在左尾架的两支撑臂之间,右绳盘安装在右尾架的两支撑臂之间; 底架后部设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包括发动机、液压泵和水箱散热器,液压泵通过油管连接有油箱; 底架中部设有卷扬机,底架前部左右两侧设有双滚筒装置; 两个双滚筒装置结构相同,均包括左右间隔安装在底架上的双滚筒主梁和双滚筒副梁,双滚筒主梁和双滚筒副梁之间安装有前后并排间隔设置的两个滚筒,至少其中一个滚筒由液压马达减速装置驱动; 所述液压泵通过油管与所述卷扬机和液压马达减速装置相连并为卷扬机和液压马达减速装置提供动力;所述底架前端向前连接有拖杠,底架中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向下设有行走轮。 所述底架由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底架纵梁和底架横梁组成。 所述底架上设有动力装置的仪表箱,所述油箱和仪表箱分别位于卷扬机两侧的底架上。 各双滚筒装置中,所述双滚筒主梁位于双滚筒副梁的内侧,所述液压马达减速装置位于两个双滚筒装置的双滚筒主梁之间的底架上。 所述底架后端左右两侧向上分别连接有左侧后导线辊组和右侧后导线辊组;左侧后导线辊组用于引导左绳盘引出的钢丝绳,右侧后导线辊组用于引导右绳盘引出的钢丝绳; 所述底架中部左右两侧分别向上连接有左中间导线辊支架和右中间导线辊支架,左中间导线辊支架顶部设有一组左侧中间导线辊组,右中间导线辊支架顶部设有一组右侧中间导线辊组; 所述底架前端左右两侧分别向上连接有左侧前导线辊组和右侧前导线辊组; 所述左侧前导线辊组低于左侧中间导线辊组,所述右侧前导线辊组低于右侧中间导线辊组; 所述左侧后导线辊组、左侧中间导线辊组、左侧双滚筒装置的两个滚筒以及左侧前导线辊组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右侧后导线辊组、右侧中间导线辊组、右侧双滚筒装置的两个滚筒以及右侧前导线辊组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左侧后导线辊组和右侧后导线辊组结构相同,均包括一个水平辊和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竖向辊;该水平辊和竖向辊皆通过连接架安装在底架后端; 所述左侧中间导线辊组和右侧中间导线辊组结构相同,均包括一个水平辊和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竖向辊;左侧中间导线辊组的水平辊和竖向辊皆安装在左中间导线辊支架上,右侧中间导线辊组的水平辊和竖向辊皆安装在右中间导线辊支架上; 所述左侧前导线辊组和右侧前导线辊组结构相同,均包括上下间隔设置在底架上的两个水平辊和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竖向辊,所述两竖向辊位于两水平辊的正前方的底架上。 所述底架前端向上设有液压油散热器,液压油散热器与所述液压泵连接的油管相连通。 所述底架前端向下铰接有前犁。 所述双滚筒装置中,两个滚筒均与双滚筒主梁固定连接,两个滚筒均与双滚筒副梁可拆卸连接。 所述前犁连接有用于控制前犁高度的前油缸,前油缸连接在底架上。 前油缸采用普通油缸,与所述液压泵通过油管相连通,为现有技术,图未示。 其中,所述液压油散热器31、滚筒14、左绳盘8、右绳盘9、拖杠17、前犁32、液压马达减速装置15、动力装置10 (发动机、液压泵和水箱散热器)及其油箱16、油管和仪表箱19均为成熟的现有常规技术,具体结构不再详述。 工作时,使用外置牵引设备(如机动车)通过拖杠17将本技术的三线组塔机牵引至工作位置,然后启动调节油缸7向上起顶,从而通过尾架横梁6和支撑臂5使左绳盘8和/或右绳盘9向上升起至合适位置。 同时操作前油缸降下前犁32,从而使本技术能够更稳定地支撑在地面,保证整机的稳定性。 左绳盘8上的钢丝绳依次穿过左侧后导线辊组20、左侧中间导线辊组24、左侧的双滚筒装置的两个滚筒14和左侧前导线辊组26,然后向上引出,用于悬吊塔台(调节塔台的高度)或调节抱杆体的水平位置。 右绳盘9上的钢丝绳则依次穿过右侧后导线辊组21、右侧中间导线辊组25、右侧的双滚筒装置的两个滚筒14和右侧前导线辊组27,然后向上引出,用于悬吊塔台(调节塔台的高度)或调节抱杆体的水平位置。卷扬机11上的钢丝绳,则直接向上倾斜引出并用于悬吊抱杆体,调节抱杆体的高度。 所述各导线辊组中,水平辊28用于控制钢丝绳的竖向位置,竖向辊29则用于控制钢丝绳的左右位置。 钢丝绳由各组导线辊中的两竖向辊29之间穿过,也由各前侧导线辊组的两水平辊28之间穿过。 各中间导线辊组和各后导线辊组中,水平辊28只设有一个,钢丝绳压在该水平辊28上表面并向前延伸通过该水平辊28。 由于左侧前导线辊组26低于左侧中间导线辊组24,且右侧前导线辊组27低于右侧中间导线辊组25,因此钢丝绳在左右两侧的前导线辊组处会受到向下的压力,从而使钢丝绳可以与各中间导线辊组的水平辊28以及各后导线辊组的水平辊28之间保持一定的紧压力。钢丝绳在通过前导线辊组后向上倾斜引出,用于在高处绕过施工架上的固定轴后悬吊塔台或者调节抱杆体的水平位置。 拖杠17的设置,便于外置牵引装置(牵引车)牵引本技术的三线组塔机;行走轮18的设置,便于本技术转场工作;底架由底架纵梁I和底架横梁2组成,结构简单, 强度较高。 本技术中,左右两个双滚筒装置分别对一根钢丝绳起到牵拉作用,可以分别悬吊抱杆体和塔台,调节抱杆体和塔台的高度;同时卷扬机11的钢丝绳则可以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三线组塔机,包括底架,其特征在于:底架后端铰接有左尾架和右尾架;左尾架和右尾架左右并排设置且二者结构相同,均包括一对铰接在底架后端的支撑臂、连接在两支撑臂之间的尾架横梁以及铰接在底架后端的调节油缸,调节油缸的伸出杆向上与尾架横梁相铰接;左尾架和右尾架上分别安装有用于缠绕并承载钢丝绳的左绳盘和右绳盘,左绳盘安装在左尾架的两支撑臂之间,右绳盘安装在右尾架的两支撑臂之间;底架后部设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包括发动机、液压泵和水箱散热器,液压泵通过油管连接有油箱;底架中部设有卷扬机,底架前部左右两侧设有双滚筒装置;两个双滚筒装置结构相同,均包括左右间隔安装在底架上的双滚筒主梁和双滚筒副梁,双滚筒主梁和双滚筒副梁之间安装有前后并排间隔设置的两个滚筒,至少其中一个滚筒由液压马达减速装置驱动;所述液压泵通过油管与所述卷扬机和液压马达减速装置相连并为卷扬机和液压马达减速装置提供动力;所述底架前端向前连接有拖杠,底架中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向下设有行走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东红翟飞高晓莉景国明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河南送变电工程公司河南电力博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