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5328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0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热交换器。它包括通过滑道安装在壳体内部的热交换芯体,壳体内部通过相对底面垂直设置的第一Z型隔板、第二Z型隔板、第一方形隔板和第二方形隔板分区;第一Z型隔板和第二Z型隔板朝向热交换区的侧面上分别设有用于装配热交换芯体的第一滑道、第二滑道;热交换芯体由至少两段热交换子芯体叠加而成述第一滑道由外滑道和里滑道构成;所述第一Z型隔板包括隔板主体和可相对隔板主体活动的活动板体,外滑道安装在活动板体上;所述底面上,外滑道的下方,设有芯体拆装窗口和相对芯体拆装窗口活动安装的封盖。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芯体横向装配方式所存在的拆装不方便的问题,兼具热交换效率高和拆装方便双重特点。

Total heat exchang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full heat exchanger. It includes the heat exchange core installed in the shell through the slide Road, the first Z partition board, the second Z type partition board, the first square partition board and the second square partition by the relative bottom surface; the first Z partition board and the second Z partition board are equipped with the heat exchange core on the side face of the heat exchange area. The first slideway is composed of at least two segments of heat exchange, which is composed of at least two segments of heat exchange core, which consists of an outer slideway and a slide road; the first Z type baffle consists of a baffle body and a movable plate body that can be movable by the main body of a relative baffle, and the outer slideway is mounted on the movable plate body, and the bottom surface and the outer slideway are lower.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core body dismounting window and a relative cover for the movable core of the dismantling window. The invention overcomes the problem of inconvenient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of the transverse assembly of the core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has the dual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and convenient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热交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全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全热交换器是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它能够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并将室外的新鲜空气输入到室内,实现对室内空气的置换,让房间里空气每时每刻都保持新鲜干净。并且,全热交换器在工作过程中,能将壳体内待排出的空气与待输入的空气在壳体内通过热交换芯体进行热交换,在炎热的夏天或寒冷的冬天起到保温作用。全热交换器通常由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排风进口、排风出口、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的排风机组、排风过滤器、新风机组、新风过滤器和热交换芯体等部件构成。壳体内部通过一组风道隔板形成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现有技术中,热交换芯体通常通过滑道安装在全热交换器的壳体内部,按其长度方向(即热交换芯片的堆叠方向)的指向可分为横向安装和竖向安装两种安装方式。横向安装的热交换芯体的长度方向和底面平行,芯体长度不受壳体高度制约,其两端面可以一直延伸至与壳体侧面呈紧挨状,能够相对竖向安装方式获得更大的芯体长度,从而能够具有更高的热交换效率,但对于吊顶安装的全热交换器,横向安装的热交换芯体需要从壳体侧面拆装,过程非常不便,且往往还要破坏周边的吊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热交换器。本专利技术的全热交换器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芯体横向装配方式所存在的拆装不方便的问题,兼具热交换效率高和拆装方便双重特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全热交换器,包括安装在壳体内部的热交换芯体,热交换芯体的长度方向和底面平行,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通过相对底面垂直设置的第一Z型隔板、第二Z型隔板、第一方形隔板和第二方形隔板分区;其中,第一Z型隔板和第二Z型隔板之间为热交换区,热交换区的一侧为通过第一方形隔板隔开的排风机组区和新风流经区,另一侧为通过第二方形隔板隔开的新风机组区和排风流经区;由新风机组区、热交换区和新风流经区形成的新风通道和由排风机组区、热交换区和排风流经区形成的排风通道呈交错状;所述第一Z型隔板和第二Z型隔板朝向热交换区的侧面上分别设有用于装配热交换芯体的第一滑道、第二滑道;所述热交换芯体由至少两段热交换子芯体叠加而成;所述第一滑道由外滑道和里滑道构成,外滑道的长度不小于任一热交换子芯体的长度;所述第一Z型隔板包括隔板主体和活动安装的活动板体,外滑道安装在活动板体上;所述底面上,外滑道的下方,设有芯体拆装窗口和相对芯体拆装窗口活动安装的封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芯体的长度方向与底面平行,不受壳体高度限制,能够获得较高的热交换效率;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壳体底部设置拆装口,热交换芯体设计成由多组热交换子芯体层叠而成的结构,外滑道安装在活动板体上,实现了从底面拆装芯体的目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芯体横向装配方式所存在的拆装不方便的问题,且拆装热交换芯体时,不需要破坏全热交换器周边的吊顶,有利于控制工程成本。作为对前述全热交换器的优化,所述活动板体一端通过铰链与隔板主体联接,另一端通过锁具与隔板主体联接;该构造不仅成本较低,而且易于操作。进一步,所述锁具为插销锁。作为对前述全热交换器的优化,所述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均为V型滑道。实验表明,V型滑道相对一字型滑道具有更好的导向作用,可以避免出现装取芯体过程中因用力方向不对导致阻力骤增的现象。作为对前述全热交换器的优化,所述的热交换芯体的两个端面分别与壳体的两个侧面呈紧挨状。此时,热交换芯体的厚度达到最大极限,从而具有最高的热交换效率。作为对前述全热交换器的优化,所述热交换芯体由三组热交换子芯体组成,按照安装位置由里及外依次为第一热交换子芯体、第二热交换子芯体和第三热交换子芯体,所述第一热交换子芯体、第二热交换子芯体和第三热交换子芯体的长度比值为1:1~1.5:1~2。试验研究表明,此时,热交换芯体的拆装较为简单、容易。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的三组热交换子芯体长度相等;此时,部件实现共享,有利于控制成本。作为对前述全热交换器的优化,为保证较高的热交换效率,所述热交换芯体为六棱柱形。作为对前述全热交换器的优化,所述封盖的一端通过铰链与底面联接,另一端通过卡锁部件锁合。封盖用于封住底面上的芯体拆装窗口以及其它开口,既起到密封作用,又具有美观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全热交换器的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拆开底面和两个侧面,且不包含热交换芯体);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Z型隔板和第一滑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Z型隔板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全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不包括封盖);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全热交换器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Z型隔板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壳体,101-底面,1011-芯体拆装窗口;2-第一Z型隔板,201-隔板主体,202-活动板体,203-锁具;3-第二Z型隔板,4-第一方形隔板,5-第二方形隔板,6-第一滑道,601-外滑道,602-里滑道,7-第二滑道,8-热交换芯体,801-第一热交换子芯体,802-第二热交换子芯体,803-第三热交换子芯体,9-封盖,10-卡锁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限制的依据。参见图1至图7,本专利技术的全热交换器包括通过滑道安装在壳体1内部的热交换芯体8,热交换芯体8的长度方向(即热交换芯片的堆叠方向)和底面101平行,所述壳体1内部通过相对底面101垂直设置的第一Z型隔板2、第二Z型隔板3、第一方形隔板4和第二方形隔板5分区;其中,第一Z型隔板2和第二Z型隔板3之间为热交换区,热交换区的一侧为通过第一方形隔板4隔开的排风机组区和新风流经区,热交换区的另一侧为通过第二方形隔板5隔开的新风机组区和排风流经区;由新风机组区、热交换区和新风流经区形成的新风通道和由排风机组区、热交换区和排风流经区形成的排风通道呈交错状;所述第一Z型隔板2和第二Z型隔板3朝向热交换区的侧面上分别设有用于装配热交换芯体8的第一滑道6、第二滑道7(滑道可以采用铝合金型材,型材上可以挨着滑道设置用于插装过滤器的过滤器插槽);所述热交换芯体8由至少两段热交换子芯体叠加而成;所述第一滑道6由外滑道601和里滑道602构成(外滑道601和最后装入/最先取出的热交换子芯体配合),外滑道601的长度不小于任一热交换子芯体的长度;所述第一Z型隔板2包括隔板主体201和可相对隔板主体201活动的活动板体202,外滑道601安装在活动板体202上;所述底面101上,外滑道601的下方,设有芯体拆装窗口1011和相对芯体拆装窗口1011活动安装的封盖9。实施例1。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活动板体202一端通过铰链与隔板主体201联接,另一端通过锁具203与隔板主体201联接。所述锁具203优选插销锁。所述第一滑道6和第二滑道7均为V型滑道。所述的热交换芯体8的两个端面分别与壳体1的两个侧面呈紧挨状。所述热交换芯体8由三组长度相等的热交换子芯体组成。所述热交换芯体8为六棱柱形。封盖9的一端通过铰链与底面101联接,另一端通过卡锁部件10锁合。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热交换芯体8由三组热交换子芯体组成,按照安装位置由里及外依次为第一热交换子芯体801、第二热交换子芯体802和第三热交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全热交换器

【技术保护点】
1.全热交换器,包括安装在壳体(1)内部的热交换芯体(8),热交换芯体(8)的长度方向和底面(101)平行,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通过相对底面(101)垂直设置的第一Z型隔板(2)、第二Z型隔板(3)、第一方形隔板(4)和第二方形隔板(5)分区;其中,第一Z型隔板(2)和第二Z型隔板(3)之间为热交换区,热交换区的一侧为通过第一方形隔板(4)隔开的排风机组区和新风流经区,另一侧为通过第二方形隔板(5)隔开的新风机组区和排风流经区;由新风机组区、热交换区和新风流经区形成的新风通道和由排风机组区、热交换区和排风流经区形成的排风通道呈交错状;所述第一Z型隔板(2)和第二Z型隔板(3)朝向热交换区的侧面上分别设有用于装配热交换芯体(8)的第一滑道(6)、第二滑道(7);所述热交换芯体(8)由至少两段热交换子芯体叠加而成;所述第一滑道(6)由外滑道(601)和里滑道(602)构成,外滑道(601)的长度不小于任一热交换子芯体的长度;所述第一Z型隔板(2)包括隔板主体(201)和活动安装的活动板体(202),外滑道(601)安装在活动板体(202)上;所述底面(101)上,外滑道(601)的下方,设有芯体拆装窗口(1011)和相对芯体拆装窗口(1011)活动安装的封盖(9)。...

【技术特征摘要】
1.全热交换器,包括安装在壳体(1)内部的热交换芯体(8),热交换芯体(8)的长度方向和底面(101)平行,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通过相对底面(101)垂直设置的第一Z型隔板(2)、第二Z型隔板(3)、第一方形隔板(4)和第二方形隔板(5)分区;其中,第一Z型隔板(2)和第二Z型隔板(3)之间为热交换区,热交换区的一侧为通过第一方形隔板(4)隔开的排风机组区和新风流经区,另一侧为通过第二方形隔板(5)隔开的新风机组区和排风流经区;由新风机组区、热交换区和新风流经区形成的新风通道和由排风机组区、热交换区和排风流经区形成的排风通道呈交错状;所述第一Z型隔板(2)和第二Z型隔板(3)朝向热交换区的侧面上分别设有用于装配热交换芯体(8)的第一滑道(6)、第二滑道(7);所述热交换芯体(8)由至少两段热交换子芯体叠加而成;所述第一滑道(6)由外滑道(601)和里滑道(602)构成,外滑道(601)的长度不小于任一热交换子芯体的长度;所述第一Z型隔板(2)包括隔板主体(201)和活动安装的活动板体(202),外滑道(601)安装在活动板体(202)上;所述底面(101)上,外滑道(601)的下方,设有芯体拆装窗口(1011)和相对芯体拆装窗口(1011)活动安装的封盖(9)。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丰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宝智环境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