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型鞋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2527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型鞋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衬底上形成的防水膜为不使用粘合剂就可牢固大致均匀地附着在衬底上的具有柔软性的防水膜,具有防水性,与传统的鞋一样,对穿用人无不舒服感,具有柔软性,给穿用人一适合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水型鞋的构成特征是,将衬底材料裁剪成脚底形状,形成脚底衬底部分;在脚后跟部折叠、在脚背对接缝合与上述衬底材料相同或不同的衬底材料,形成脚背衬底部分;脚底衬底部分与脚背衬底部分缝接形成内鞋基体;在内鞋基体的整个表面上,大致均匀地附着形成以含粘合剂的胶乳为主要成分的防水膜,同时用鞋面覆盖上述内鞋基体除鞋底衬底以外的表面,并且该鞋面下部周围与接合在内鞋基体的鞋底衬底的中层底的周围粘合。(*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合于寒冷地带穿用、下雨时及踏水等作业场所的防水型鞋,同时该防水型鞋也可作为普通的皮鞋、运动鞋、女士高跟鞋、儿童鞋、体育运动皮鞋、登山鞋等穿用。
技术介绍
传统的此种鞋的特征如下一种具有防水性的鞋,其特征在于由鞋面10、鞋面10下侧配置的整体形成的防水保护层30和与鞋面10底面侧边缘接合的表层底40构成,鞋面10和表层底40分别与防水保护层30的外侧接合。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具有防水性的鞋,其特征在于防水保护层30内配置衬里20。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具有防水性的鞋,其特征在于防水保护层30的材质为橡胶、聚乙烯、聚丙烯或聚碳酸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52408号公报(权力要求书、(0018)栏、(0019)栏、图1及图2))根据记载,上述传统的具有防水性的鞋,“通过粘接或缝合的方式接合鞋面10和软质的衬里20,将鞋模插入衬里20中,形成完整的鞋形状,在形成完整的鞋形状的衬里20的外侧套入整体成型的防水保护层30,形成中间层,均匀贴合衬里20和防水保护层30,然后,在上述防水保护层30的整个外表面涂敷粘合剂,使内表面成平整状,并与鞋面10紧密贴合,以免存在残留异物感,中间层与鞋面10完全接合后,在表层底40的上面涂布粘合剂,使其紧密贴在中间层的脚底衬底,由此制造具有防水性的鞋。另外,上述不透水的防水保护层30,由橡胶、聚乙烯、聚丙烯或聚碳酸脂构成,通过注射成型或涂布形成。该涂布方式是在模型上附着材料,硬化后将其取出的成型方法。此外,材料中最好采用具有张力及弹性的橡胶作为防水保护层30的材料。”然而,上述传统的具有防水性的鞋虽具有防水效果,但穿此种鞋时,由于脚与防水保护层30直接接触,汗等附在橡胶、聚乙烯等防水保护层30成形品的表面上,容易引起小疱疹和脚发炎等炎症,使穿此种鞋的人感到不舒适。此外,除了上述传统防水鞋,还有树脂涂层布帛及树脂膜上层压的布帛,但由于树脂涂层布帛的表面用树脂包覆,通过硬化形成鞋型状,这样就存在穿用人无吻合感、树脂膜从层压布帛剥离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其中,在衬底上形成的防水膜具有柔软性,不使用粘合剂就可牢固且大致均匀地附着在衬底上,防水性能当然与传统的鞋相同,但对穿用人无不舒服感,给穿用人一柔软适合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防水型鞋的构成是将衬底材料裁剪成脚底形状,形成脚底衬底部分;在脚后跟部折叠、在脚背对接缝合与上述衬底材料相同或不同的衬底材料,形成脚背衬底部分;缝接脚底衬底部分和脚背衬底部分,形成内鞋基体;在内鞋基体的整个表面上,大致均匀地附着形成以含粘合剂的胶乳为主要成分的防水膜,或附着由含粘接材料的热塑性弹性体等柔软材料构成的防水膜,同时用鞋面覆盖上述内鞋基体除鞋底衬底以外的表面,并且该鞋面下部周围与接合在内鞋基体的鞋底衬底的中层底的周围粘合。本专利技术的防水型鞋的制造方法的构成是将衬底材料裁剪成脚底形状,形成脚底衬底部分;在脚后跟部折叠、在脚背对接缝合与上述衬底材料同种或异种的衬底材料,形成脚背衬底部分;脚底衬底部分与鞋脚背衬底部分缝接形成内鞋基体;然后,在该内鞋基体中装入鞋模,将该鞋模承载的内鞋基体的整个表面浸渍在以含粘合剂的胶乳为主成分的液状粘性材料中,然后取出,进行热硫化固化,在内鞋基体上附着形成大致均匀的防水膜;接着用鞋面覆盖上述内鞋基体除鞋底衬底以外的表面,并且该鞋面下部周围与接合在内鞋基体的鞋底衬底的中层底的周围粘合。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内鞋基体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A-A线截面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鞋制造过程中一工序的透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鞋制造过程中一工序的透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鞋制造过程中一工序的局部切口截面的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内鞋基体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A-A线断面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鞋制造过程中一工序的透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鞋制造过程中一工序的透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鞋制造过程中一工序的局部切口断面的透视图。1是内鞋基体,将衬底材料裁剪成脚底形状,形成脚底衬底部分2;在脚后跟部折叠、在脚背对接缝合与上述衬底材料相同或不同的衬底材料,形成脚背衬底部分3。衬底材料,例如在与脚接触的侧面,采用适应汗等的肌肤感良好的网格式纤维材料,外侧单独使用或并用连泡(非独立气泡)的氨基甲酸乙酯发泡树脂,或吸水性透气性好的材料,此外也使用适于脚的纤维、衣料、皮革材等原材料。分别形成脚底衬底2和脚背衬底部3,两者缝合在一起形成足型形状,缝合处用后述的防水膜4进一步地强固。此外,由于与脚的侧面相比,脚底的条件恶劣,所以采用不同材质的衬底材料构成脚底衬底2和脚背衬底部3,这样做的优点是可易于采用适合脚底的材料。内鞋基体1形成后,在内鞋基体1内装入鞋模5,使内鞋基体1维持鞋模5的性状。将该鞋模5承载的脚底衬底2的整体及脚背衬底部3的整个表面浸渍入以含粘合剂的胶乳为主成分的液状粘性材料中。在将内鞋基体1浸渍入液状粘性材料中时,要注意使浸渍深度不会让液状粘性材料进入内鞋基体1的内部(内侧)。浸渍后取出,在几十分钟内加温到100℃至120℃,进行热硫化固化。使防水膜4大致均匀地附着形成在内鞋基体1的表面上。在内鞋基体1表面上附着形成的防水膜4是例如在天然胶乳中配合MPM、TS锌剂、硫等硫化物调合而成的,用染料着色後,适量添加粘合剂。作为粘合剂,例如可通过添加EVA等粘着性树脂和再添加石蜡以及可塑剂、抗氧化剂等添加剂等进行配制,也可添加松香、萜烯系、石油树脂、酚醛树脂等粘着性树脂,或添加甲基纤维素、藻酸盐等增粘剂。本专利技术列举说明了天然胶乳,但也可是合成胶乳。在单独使用胶乳时,虽具有某种程度的粘着性,但在内鞋基体1表面上的附着不十分牢固,也得不到均匀的防水膜,而设置以含粘合剂的胶乳为主成分的防水膜4,不需要粘合剂表面的粘接力也很强固,橡胶的防水效果更好,更富于柔软性,也能使膜厚大致均匀化。此外,对于内鞋基体1的防水膜4的形成,作为上述以外的材料,也采用由含粘着材料的热塑性弹性体等柔性材料构成的防水膜,总之重要的是,具有橡胶状的柔软性,在内鞋基体1表面上附着形成时不剥离,附着力要强固。下面,用鞋面6覆盖上述内鞋基体1除鞋底衬底2以外的表面。在吊装状态下,鞋面6下部周围与接合在内鞋基体1的鞋底衬底2的中层底7的周围粘合形成。通过在内鞋基体1的鞋底衬底2上设置中层底7,穿着舒适性好,可增加安全感。最后,用粘合剂等在中层底7背面侧粘着本底(表层底)8。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可不使用粘合剂地在衬底上附着形成强力、大致均匀的防水膜,而且是具有柔软性的防水膜,形成的防水膜具有理想的防水性,与传统的鞋同样对穿用人无不舒服感,具有柔软性并给穿用人一适合感,利用这种防水型鞋可制成简便而且确实优良的制品。权利要求1.一种防水型鞋,其特征在于将衬底材料裁剪成脚底形状,形成脚底衬底部分;在脚后跟部折叠、在脚背对接缝合与上述衬底材料相同或不同的衬底材料,形成脚背衬底部分;脚底衬底部分与脚背衬底部分缝接形成内鞋基体;在内鞋基体的整个表面上,大致均匀地附着形成以含粘合剂的胶乳为主要成分的防水膜,或附着由含粘接材料的热塑性弹性体等柔软材料构成的防水膜,同时用鞋面覆盖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水型鞋,其特征在于:将衬底材料裁剪成脚底形状,形成脚底衬底部分;在脚后跟部折叠、在脚背对接缝合与上述衬底材料相同或不同的衬底材料,形成脚背衬底部分;脚底衬底部分与脚背衬底部分缝接形成内鞋基体;在内鞋基体的整个表面上,大致均匀地附着形成以含粘合剂的胶乳为主要成分的防水膜,或附着由含粘接材料的热塑性弹性体等柔软材料构成的防水膜,同时用鞋面覆盖上述内鞋基体除鞋底衬底以外的表面,并且该鞋面下部周围与接合在内鞋基体的鞋底衬底的中层底的周围粘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见上博喜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赫斯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