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弃流雨水收集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5165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0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雨水再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弃流雨水收集建筑。包括外结构墙、内分隔结构墙、地板、集水防水层、底部弃流集水控制室、保温板层、保护板层、屋顶防水层、雨水进水口、弃流集水控制孔、集水进水口、雨水落水管、初期雨水自动控制漏斗、弃流集水出水管、室外分配与清空管、控制阀、安全控制排水管、下水管、场地和建筑基础底板,场地内设置有建筑基础底板,内分隔结构墙将外结构墙、地板、建筑基础底板围成的空间分隔成若干长方体的底部弃流集水控制室,本发明专利技术构造简单、经济实用,采用建筑进行集水、蓄水,蓄水量大、可防止雨水的冲刷、节能环保,并具有蓄能调温作用,实现了雨水的收集、排放的自动控制。

Automatic discarding rainwater collection building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rainwater reuse, and in particular relates to an automatic drainage and rainwater collection building. Including outer structure wall, interior partition wall, floor, water and waterproof layer, bottom drainage water control room, insulation board layer, protective plate layer, roof waterproof layer, rainwater intake, drainage water control hole, water collecting intake, rain water drop pipe, initial rainwater automatic control funnel, drainage water collection pipe, outdoor distribution and distribution. Empty tube, control valve, safe control drainage pipe, sewer pipe, site and base floor of building are set up in the ground. The inner partition wall separates the outer structure wall, floor and foundation floor into the bottom water collecting and controlling room of a number of rectangular bodies. The invention is simple and economical. With the use of building, water storage, water storage, large amount of water storage, can prevent the scour of rai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ave energy storage and temperature regulation, and realize the automatic control of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dischar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弃流雨水收集建筑
本专利技术属于雨水再利用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弃流雨水收集建筑。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滤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污染物堆积,使得路面雨水中持有大量的污染物,在一些路面径流的研究表明,初期30%雨水径流中的污染负荷占整场降雨污染的70%,因此,初期雨水的截留与处理可有效控制径流带来的水体污染。目前,对于雨水污染处理也有着不同的措施,有的是将雨水直接收集起来再利用,有的是将初期雨水直接引入污水处理厂,忽略了污水处理厂除污容量有限,多余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自然水体。因此,有必要对前期雨水进行弃流处理,研制能够弥补这些方面不足的雨水弃流收集与截污治理系统,将降雨初期雨水分流至污水管道,降雨后期污染程度较轻的雨水经过预处理截留水中的沙粒、碎石等颗粒杂质以及大量污染物,多次过滤、净化,就可以达到回收利用的标准,并用净化、过滤后的雨水涵养草坪,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雨水的收集利用可以为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我们可以把收集来的雨水用于日常生活,如洗衣洗车、冲洗厕所。雨水的收集利用还可以减少城市街道雨水径流量,减轻城市排水的压力,有效降低雨污合流,减轻污水处理的压力,同时储存雨水,从而有效防止城市性洪水。城市的建筑屋顶、大型广场、小区庭院以及城市的不透水地面都可大面积地汇集雨水,是良好的雨水收集面。降雨产生的地面径流,只要修建一些简单的雨水收集和储存工程,就可将雨水资源化。目前,关于雨水收集和储存工程主要存在雨水收集成本高、收集的范围小、雨水的收集和排放不能自动控制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弃流雨水收集建筑,主要为了开发一种雨水收集效果好、绿色生态的环保性自动弃流雨水收集建筑,能够有效的解决雨水收集成本高、收集的范围小等问题,实现了收集和排放的自动控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自动弃流雨水收集建筑,包括外结构墙(1)、内分隔结构墙(2)、地板(3)、集水防水层(4)、底部弃流集水控制室(5)、保温板层(6)、保护板层(7)、屋顶防水层(8)、雨水进水口(9)、弃流集水控制孔(10)、集水进水口(11)、雨水落水管(12)、初期雨水自动控制漏斗(13)、弃流集水出水管(14)、室外分配与清空管(15)、控制阀(16)、安全控制排水管(17)、下水管(18)、场地(19)和建筑基础底板(20);自动弃流雨水收集建筑中,场地(19)内设置有建筑基础底板(20),建筑基础底板(20)为水平底板,地板(3)为水平板,内分隔结构墙(2)将外结构墙(1)、地板(3)、建筑基础底板(20)围成的空间分隔成若干长方体的底部弃流集水控制室(5),所有底部弃流集水控制室(5)的底部、顶部和四周均设置集水防水层(4),自动弃流雨水收集建筑的两侧为外结构墙(1),中间为内分隔结构墙(2),外结构墙(1)比内分隔结构墙(2)高,在外结构墙(1)中设置有雨水落水管(12),雨水落水管(12)的上端设置雨水进水口(9),雨水进水口(9)距离屋顶防水层(8)不小于60mm,雨水落水管(12)的底部设置初期雨水自动控制漏斗(13),初期雨水自动控制漏斗(13)为一锥形管,锥形管广口一端在上,小口一端在下,锥形管上端广口与雨水落水管(12)密封相连,锥形管下端小口与安全控制排水管(17)相连;雨水落水管(12)和底部弃流集水控制室(5)采用集水进水口(11)进行联通,集水进水口(11)深入到底部弃流集水控制室(5)内200~400mm,且末端向下30~60°延伸,集水进水口(11)深入到底部弃流集水控制室(5)内的末端距离外结构墙(1)、地板(3)和建筑基础底板(20)均不小于80mm,防止雨水冲刷侵蚀,且初期雨水自动控制漏斗(13)的上端广口低于集水进水口(11)设置,在内分隔结构墙(2)的中下部设置有弃流集水出水管(14),在内分隔结构墙(2)的顶部为保温板层(6),保温板层(6)上部为保护板层(7),保护板层(7)的上部为屋顶防水层(8),保温板层(6)、保护板层(7)、屋顶防水层(8)的两端均设置外结构墙(1);弃流集水控制孔(10)将底部弃流集水控制室(5)和弃流集水出水管(14)联通,室外分配与清空管(15)穿过外结构墙(1)将底部弃流集水控制室(5)和室外联通,在室外分配与清空管(15)的外端设置控制阀(16),弃流集水出水管(14)、安全控制排水管(17)和下水管(18)联通。进一步地,所述的集水防水层(4)优先采用高分子防水透气材料与布料混合制成,并作三层复合而成,所述的高分子防水透气材料为PTFE膜。进一步地,所述的雨水落水管(12)、弃流集水出水管(14)优先采用PVC管。进一步地,所述的屋顶防水层(8)优先采用密封水泥砂浆防水胶层制作而成。进一步地,所述的保护板层(7)采用硅铝合金耐磨材料和纳米防腐耐高温耐磨材料的混合结构,硅铝合金耐磨材料的含量为60%,纳米防腐耐高温耐磨材料的含量为40%。进一步地,所述的外结构墙(1)比内分隔结构墙(2)高200~300mm。自动弃流雨水收集建筑的工作步骤为:若降雨量稍小,初期雨水从雨水进水口(9)流下,全部通过雨水落水管(12)中初期雨水自动控制漏斗(13)流下,通过安全控制排水管(17)进入下水管(18);若降雨量稍大,雨水只能有一部分通过初期雨水自动控制漏斗(13)流下,雨水落水管(12)液面不断升高直至集水进水口(11),并通过集水进水口(11)进入底部弃流集水控制室(5),实现雨水的快速收集并储存,使用时可通过室外分配与清空管(15)排出;若降雨量再大,底部弃流集水控制室(5)内液面不断上升直至弃流集水控制孔(10),底部弃流集水控制室(5)中多余的雨水可通过弃流集水出水管(14)进入下水管(18)排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构造简单、经济实用,采用建筑进行集水、蓄水,蓄水量大、可防止雨水的冲刷,并具有蓄能调温作用,节能环保,储存雨水在屋底部能够方便用水,只靠建筑本身就能实现全程雨水收集和弃流自动操作,初期雨水得到有效排放,中后期的雨水得到有效收集与储存,而集水进水口末端向下延伸的设计也能有效防止雨水的冲刷,在收集满后,雨水能自动溢流排出,最大限度蓄存雨水,蓄存的雨水能够得到有效管控和使用,而弃流的设计也进一步实现了收集、排放的自动控制,通过调整雨水的分布,能够在室外方便使用收集的雨水,本专利技术自动弃流雨水收集建筑提高了雨水收集效果,对实现水生态修复目标具有重大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自动弃流雨水收集建筑示意图。图中:1为外结构墙;2为内分隔结构墙;3为地板;4为集水防水层;5为底部弃流集水控制室;6为保温板层;7为保护板层;8为屋顶防水层;9为雨水进水口;10为弃流集水控制孔;11为集水进水口;12为雨水落水管;13为初期雨水自动控制漏斗;14为弃流集水出水管;15为室外分配与清空管;16为控制阀;17为安全控制排水管;18为下水管;19为场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自动弃流雨水收集建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弃流雨水收集建筑,包括外结构墙(1)、内分隔结构墙(2)、地板(3)、集水防水层(4)、底部弃流集水控制室(5)、保温板层(6)、保护板层(7)、屋顶防水层(8)、雨水进水口(9)、弃流集水控制孔(10)、集水进水口(11)、雨水落水管(12)、初期雨水自动控制漏斗(13)、弃流集水出水管(14)、室外分配与清空管(15)、控制阀(16)、安全控制排水管(17)、下水管(18)、场地(19)和建筑基础底板(20),其特征在于:自动弃流雨水收集建筑中,场地(19)内设置有建筑基础底板(20),建筑基础底板(20)为水平底板,地板(3)为水平板,内分隔结构墙(2)将外结构墙(1)、地板(3)、建筑基础底板(20)围成的空间分隔成若干长方体的底部弃流集水控制室(5),所有底部弃流集水控制室(5)的底部、顶部和四周均设置集水防水层(4),自动弃流雨水收集建筑的两侧为外结构墙(1),中间为内分隔结构墙(2),外结构墙(1)比内分隔结构墙(2)高,在外结构墙(1)中设置有雨水落水管(12),雨水落水管(12)的上端设置雨水进水口(9),雨水进水口(9)距离屋顶防水层(8)不小于60mm,雨水落水管(12)的底部设置初期雨水自动控制漏斗(13),初期雨水自动控制漏斗(13)为一锥形管,锥形管广口一端在上,小口一端在下,锥形管上端广口与雨水落水管(12)密封相连,锥形管下端小口与安全控制排水管(17)相连;雨水落水管(12)和底部弃流集水控制室(5)采用集水进水口(11)进行联通,集水进水口(11)深入到底部弃流集水控制室(5)内200~400mm,且末端向下30~60°延伸,集水进水口(11)深入到底部弃流集水控制室(5)内的末端距离外结构墙(1)、地板(3)和建筑基础底板(20)均不小于80mm,防止雨水冲刷侵蚀,且初期雨水自动控制漏斗(13)的上端广口低于集水进水口(11)设置,在内分隔结构墙(2)的中下部设置有弃流集水出水管(14),在内分隔结构墙(2)的顶部为保温板层(6),保温板层(6)上部为保护板层(7),保护板层(7)的上部为屋顶防水层(8),保温板层(6)、保护板层(7)、屋顶防水层(8)的两端均设置外结构墙(1);弃流集水控制孔(10)将底部弃流集水控制室(5)和弃流集水出水管(14)联通,室外分配与清空管(15)穿过外结构墙(1)将底部弃流集水控制室(5)和室外联通,在室外分配与清空管(15)的外端设置控制阀(16),弃流集水出水管(14)、安全控制排水管(17)和下水管(18)联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弃流雨水收集建筑,包括外结构墙(1)、内分隔结构墙(2)、地板(3)、集水防水层(4)、底部弃流集水控制室(5)、保温板层(6)、保护板层(7)、屋顶防水层(8)、雨水进水口(9)、弃流集水控制孔(10)、集水进水口(11)、雨水落水管(12)、初期雨水自动控制漏斗(13)、弃流集水出水管(14)、室外分配与清空管(15)、控制阀(16)、安全控制排水管(17)、下水管(18)、场地(19)和建筑基础底板(20),其特征在于:自动弃流雨水收集建筑中,场地(19)内设置有建筑基础底板(20),建筑基础底板(20)为水平底板,地板(3)为水平板,内分隔结构墙(2)将外结构墙(1)、地板(3)、建筑基础底板(20)围成的空间分隔成若干长方体的底部弃流集水控制室(5),所有底部弃流集水控制室(5)的底部、顶部和四周均设置集水防水层(4),自动弃流雨水收集建筑的两侧为外结构墙(1),中间为内分隔结构墙(2),外结构墙(1)比内分隔结构墙(2)高,在外结构墙(1)中设置有雨水落水管(12),雨水落水管(12)的上端设置雨水进水口(9),雨水进水口(9)距离屋顶防水层(8)不小于60mm,雨水落水管(12)的底部设置初期雨水自动控制漏斗(13),初期雨水自动控制漏斗(13)为一锥形管,锥形管广口一端在上,小口一端在下,锥形管上端广口与雨水落水管(12)密封相连,锥形管下端小口与安全控制排水管(17)相连;雨水落水管(12)和底部弃流集水控制室(5)采用集水进水口(11)进行联通,集水进水口(11)深入到底部弃流集水控制室(5)内200~400mm,且末端向下30~60°延伸,集水进水口(11)深入到底部弃流集水控制室(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杨森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