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a blue phosphorescent OLE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Th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prepared by the disclosure method has obtained better effect than the AD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the industry, and obtains higher current efficiency and lower driving volt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蓝色磷光OLED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310455696.2、申请日为2013年09月29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6-氢异吲哚并[2,1-a]吲哚类化合物及其应用”的专利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尤其涉及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层主体材料的化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电致发光现象最早在20世纪三十年代被发现,最初的发光材料为ZnS粉末,由此发展出了LED技术,现在广泛的应用在了节能光源上。而有机电致发光现象是1963年Pope等人最早发现的,他们发现蒽的单层晶体在100V以上电压的驱动下,可以发出微弱的蓝光。直到1987年柯达公司的邓青云博士等人将有机荧光染料以真空蒸镀方式制成双层器件,在驱动电压小于10伏特的电压下,外量子效率达到了1%,使得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具有了实用性的可能,从此大大推动了OLED材料及器件的研究。相对于无机发光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具有以下优点:1.有机材料加工性能好,可通过蒸镀或者旋涂的的方法,在任何基板上成膜;2.有机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可以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蓝色磷光OLED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其结构为ITO/NPB(40nm)/蓝光主体材料(30nm):DPAVBi[5%]/Alq3(20nm)/LiF(0.5nm)/Al(150nm),所述蓝光主体材料为具有P2、P4、P5、P7、P8、P11、P18、P23、P25、P38、P62、P46结构的任何一种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蓝色磷光OLED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其结构为ITO/NPB(40nm)/蓝光主体材料(30nm):DPAVBi[5%]/Alq3(20nm)/LiF(0.5nm)/Al(150nm),所述蓝光主体材料为具有P2、P4、P5、P7、P8、P11、P18、P23、P25、P38、P62、P46结构的任何一种化合物。2.一种蓝色磷光OLED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涂布了ITO透明导电层的玻璃板在商用清洗剂中超声处理,在去离子水中冲洗,在丙酮:乙醇混合溶剂中超声除油,在洁净环境下烘烤至完全除去水分,用紫外光和臭氧清洗,并用低能阳离子束轰击表面;把上述带有阳极的玻璃基片置于真空腔内,抽真空至1×10-5~9×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安溪县景宏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