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30232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辐射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该辐射换热器包括:辐射板,该辐射板形成有若干竖直部和若干弯曲部,每一弯曲部与相邻两个竖直部同一端的端部连接,所述辐射板包括至少一换热管及与换热管连接的辐射部;进水件,所述进水件设于所述辐射板一端的端部,并与所述换热管连通;及出水件,所述出水件设于所述辐射板另一端的端部,并与所述换热管连通,所述进水件、换热管和出水件形成至少一条串联流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制作简单、结构紧凑、便于安装、低成本的辐射换热器,提升对流换热能力,提高输送制冷制热量的效率。 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辐射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辐射换热器、应用该辐射换热器的空调室内机及应用该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家用空调器室内机中,通常采用管翅式换热器,通过设置在一起的风机强制送风,以加强对流换热,获得了较高的换热效率。但是,这种空调器运行时噪声较高,送风不均匀,而且由于制冷时送风温度较低,制热时吹风使人感觉较为干燥,仍然感觉不够舒适。目前,现有的辐射换热器采用辐射换热+自然对流换热的方式,通过预埋的管道,甚至是毛细管网,给围护结构换热,再由围护结构直接向室内房间辐射冷热量,或者采用吊顶式金属辐射板直接向房间辐射冷热量。由于辐射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特性,使人感觉更舒适,而且无噪声。但是,现有的辐射换热器需要在家居装修前,预先埋管安装,限制了适用范围,而且系统复杂,安装困难,且输送制冷制热量的效率低、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辐射换热器,旨在提供一种制作简单、结构紧凑、便于安装、低成本的辐射换热器,使应用该辐射换热器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提升对流换热能力,提高输送制冷制热量的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辐射换热器,包括:辐射板,该辐射板形成有若干竖直部和若干弯曲部,每一弯曲部与相邻两个竖直部同一端的端部连接,所述辐射板包括至少一换热管及与换热管连接的辐射部;进水件,所述进水件设于所述辐射板一端的端部,并与所述换热管连通;及出水件,所述出水件设于所述辐射板另一端的端部,并与所述换热管连通,所述进水件、换热管和出水件形成至少一条串联流路。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竖直部平行间隔设置,定义相邻两个竖直部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1,10mm≤d1≤150mm。进一步地,定义每一竖直部的宽度为d2,30mm≤d2≤250mm。进一步地,所述弯曲部为半圆形,所述弯曲部的直径范围为10mm~150mm。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为圆管,定义所述换热管的外径为φ,外径φ的范围为4mm~32mm;定义所述换热管的壁厚为d3,0.1mm≤d3≤3mm。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与所述辐射部一体成型;且/或,若干所述竖直部与若干所述弯曲部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进水件包括进水段及与进水段连通的至少一连接段,每一连接段与一换热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水件包括出水段及与出水段连通的至少一出水管,每一出水管与一换热管的另一端连通,使连接段、换热管和出水管共同形成至少一条串联流路。进一步地,所述辐射板包括间隔设置的二个、三个或四个换热管,所述进水件包括与所述进水段连通的二个、三个或四个连接段,每一连接段与一换热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水件包括与所述出水段连通的二个、三个或四个出水管,每一出水管与一换热管的另一端连通,使连接段、换热管和出水管共同形成二个、三个或四个并联的串联流路。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风机及辐射换热器,所述辐射换热器为上述所述的辐射换热器,所述风机设于所述辐射换热器的一端。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辐射换热器包括辐射板、进水件及出水件。其中,该辐射板形成有若干竖直部和若干弯曲部,每一弯曲部与相邻两个竖直部同一端的端部连接,辐射板包括至少一换热管及与换热管连接的辐射部。进水件设于辐射板一端的端部,并与换热管连通。出水件设于辐射板另一端的端部,并与换热管连通,使进水件、换热管和出水件形成至少一条串联流路。该辐射换热器通过连接在辐射板两端的进水件和出水件,将辐射板的换热管形成至少一条串联流路。在辐射换热器运行时,冷凝液由进水件进入辐射板的换热管一端,通过若干竖直部和若干弯曲部的换热管,将冷凝液导向辐射板的换热管另一端,由出水件排出。换热管将热量传递至辐射部,通过辐射部增大换热面积,提高辐射换热器的对流换热能力,使辐射板实现对房间内部进行快速加热或制冷;进一步地,该辐射换热器中辐射板的若干竖直部和若干弯曲部的连接排列,使得辐射换热器的结构更加紧凑,弯曲部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辐射面积,替代了若干连接件,使辐射换热器得结构简化,制作简单,同时便于辐射换热器的安装、降低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辐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辐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辐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弯曲部的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辐射换热器20进水件10辐射板21进水段11竖直部22连接段12弯曲部30出水件13换热管31出水段14辐射部32出水管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辐射换热器100,应用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4所示,在本技术中,该辐射换热器100包括辐射板10、进水件20及出水件30。其中,辐射板10形成有若干竖直部11和若干弯曲部12,每一弯曲部12与相邻两个竖直部11同一端的端部连接。也即辐射板10连续弯折形成一体连接的若干竖直部11和若干弯曲部12。该辐射板10包括至少一换热管13及与换热管13连接的辐射部14,也即竖直部11包括至少一换热管13及与换热管13连接的辐射部14,弯曲部12也包括至少一换热管13及与换热管13连接的辐射部14。此时,弯曲部12的换热管13与相邻两个竖直部11的换热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辐射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辐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辐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辐射板,该辐射板形成有若干竖直部和若干弯曲部,每一弯曲部与相邻两个竖直部同一端的端部连接,所述辐射板包括至少一换热管及与换热管连接的辐射部;进水件,所述进水件设于所述辐射板一端的端部,并与所述换热管连通;及出水件,所述出水件设于所述辐射板另一端的端部,并与所述换热管连通,所述进水件、换热管和出水件形成至少一条串联流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竖直部平行间隔设置,定义相邻两个竖直部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1,10mm≤d1≤150m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辐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定义每一竖直部的宽度为d2,30mm≤d2≤250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为半圆形,所述弯曲部的直径范围为10mm~150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为圆管,定义所述换热管的外径为φ,外径φ的范围为4mm~32mm;定义所述换热管的壁厚为d3,0.1mm≤d3≤3mm。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顺开黄剑云陈学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