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装置及空调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3022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及空调设备,换热装置包括多个子换热器,沿风向排列,每个子换热器包括翅片及穿接于翅片的冷媒管,每个子换热器中设有至少一列冷媒管,且在多个子换热器中,迎风侧的子换热器中冷媒管的纵向管距大于其他子换热器中冷媒管的纵向管距。本方案提供的换热装置,其前端的风压低以具有较大的进风量,可解决换热装置进风量少、换热效率低的问题,而设计前述的其他子换热器中冷媒管的纵向管距相对于迎风侧子换热器而言较小,这可以增加该其他子换热器与气流的接触时间,使多个子换热器之间换热效率大致均衡,实现换热装置整体换热高效、均匀,提升其所在空调设备的能效比。 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装置及空调设备
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及一种空调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空调设备中,普遍采用翅片式换热器,该翅片式换热器通过与流经其的气流换热来实现设备制冷制热的运作,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换热器整体风阻较大,由于存在风压容易使得换热器上游位置出现漏风问题,或部分气流绕过换热器从其他缝隙进入换热器下游的风道中,导致换热器进风损失,换热效率降低,且该换热器的阻流问题也会导致在换热器的背风侧基本无风或风量较小,很难实现换热器前后两侧换热器均匀,导致设备整体能效降低,不利于产品的节能减排。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装置。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换热装置的空调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包括:多个子换热器,沿风向排列,每个所述子换热器包括翅片及穿接于所述翅片的冷媒管,每个所述子换热器中设有至少一列所述冷媒管,且在所述多个子换热器中,迎风侧的所述子换热器中所述冷媒管的纵向管距大于其他所述子换热器中所述冷媒管的纵向管距。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装置,设置多个子换热器,且设计迎风侧的子换热器中冷媒管的纵向管距大于其他子换热器中冷媒管的纵向管距,即设计风向最上游的一个子换热器的冷媒管纵向管距最大,这样可以降低该迎风侧子换热器上的风阻,使整个换热装置前端的风压降低,从而提升换热装置的进风量,避免由于换热装置前端风压过大而导致换热装置进风量减少的问题,提升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同时,也可防止由于风向上游侧的子换热器上风阻过大而导致风向下游侧的子换热器上无风或风量过小的问题,而设计前述的其他子换热器中冷媒管的纵向管距相对于迎风侧子换热器而言较小,这可以增加该其他子换热器与气流的接触时间,使多个子换热器之间换热效率大致均衡,避免由于风向下游处风力、风量减弱导致后排子换热器换热效率相较迎风侧子换热器而言低的问题,实现换热装置整体换热高效、均匀,提升其所在空调设备的能效比。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换热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上述技术方案中,对于所述其他所述子换热器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所述其他所述子换热器间所述冷媒管的纵向管距相同,或所述其他所述子换热器间所述冷媒管的纵向管距沿风向依次减小。在本方案中,对于除迎风侧子换热器之外的其他子换热器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由于迎风侧子换热器上管距大、风阻小,在确保换热器进风量的前提下,设计该多个的其他子换热器间冷媒管的纵向管距相同,这样可以简化产品的布管设计,且更便于产品的插管工序,当然,作为优选方案,可设计除迎风侧子换热器之外的其他子换热器间冷媒管的纵向管距沿风向依次减小,这样可使得整个换热装置上的风阻沿风向呈逐级递增的变化趋势,使整个换热装置前端的风压降低,提升换热装置的进风量,避免由于换热装置前端风压过大而导致换热装置进风量减少的问题,同时,通过设计风向下游侧子换热器的冷媒管管距较大,以使其上的风阻相应增大,增大该子换热器与气流的接触时间,可以理解的是,穿过换热装置的气流流量和流速沿风向是逐渐减小的,通过相对增大风向下游侧子换热器的风阻,以对气流流量和流速减小引起的换热效率削弱部分进行补充,实现使整个换热装置换热高效、均匀,提升其所在空调设备的能效比。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多个子换热器包括沿风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子换热器、第二子换热器和第三子换热器,所述第一子换热器、第二子换热器和第三子换热器的冷媒管管列数相应为1列、1列、1列,或为1列、2列、1列,或为1列、1列、2列,或为1列、2列、2列,或为1列、1列、3列。在本方案中,设计多个子换热器包括沿风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子换热器、第二子换热器和第三子换热器,且设计第一子换热器、第二子换热器和第三子换热器的管列数为1列、1列、1列,或为1列、2列、1列,或为1列、1列、2列,或为1列、2列、2列,或为1列、1列、3列,这样可确保冷凝装置各部位的风阻大小及其各流路上的换热效率基本一致,实现提升冷凝装置整体的换热效率,利于提升其所在的空调设备的整机能效。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子换热器中所述冷媒管的纵向管心距与所述第二子换热器中所述冷媒管的纵向管心距之差为0.5mm~15mm;和/或所述第一子换热器中所述冷媒管的纵向管心距与所述第三子换热器中所述冷媒管的纵向管心距之差为0.5mm~15mm。在本方案中,设计所述第一子换热器中冷媒管的纵向管心距与第二子换热器中冷媒管的纵向管心距之差为0.5mm~15mm,更优选地,设计所述第一子换热器中冷媒管的纵向管心距与第二子换热器中冷媒管的纵向管心距之差为1mm~10.9mm,该设计这样可以使第一子换热器和第二子换热器之间在风阻上形成适宜的梯度差,以控制第二子换热器与气流的接触时间,使第一子换热器的空气换热效率和第二子换热器的空气换热效率大致一致,避免由于风向下游处风力、风量减弱导致第二子换热器换热效率相较第一子换热器而言低的问题,实现换热装置整体换热高效、均匀,提升其所在空调设备的能效比;设计第一子换热器中冷媒管的纵向管心距与第三子换热器中冷媒管的纵向管心距之差为0.5mm~15mm,更优选地,设计所述第一子换热器中冷媒管的纵向管心距与第三子换热器中冷媒管的纵向管心距之差为1mm~10.9mm,该设计可以使第一子换热器和第三子换热器之间在风阻上形成适宜的梯度差,以控制第三子换热器与气流的接触时间,使第一子换热器的空气换热效率和第三子换热器的空气换热效率大致一致,避免由于风向下游处风力、风量减弱导致第三子换热器换热效率相较第一子换热器而言低的问题,实现换热装置整体换热高效、均匀,提升其所在空调设备的能效比。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子换热器中所述冷媒管的纵向管心距为10.5mm~35mm;和/或所述第二子换热器中所述冷媒管的纵向管心距为10mm~30mm;和/或所述第三子换热器中所述冷媒管的纵向管心距为10mm~30mm。在本方案中,可以理解的是,空调设备中风速一般处于行业规定的范围值内,本设计中,通过设置第一子换热器中冷媒管的纵向管心距为10.5mm~35mm,以将第一子换热器前侧的风压控制在适宜值,确保气流能顺畅地从穿过第一子换热器进入到换热装置内部,即有效保证换热装置的进风量,防止由于换热装置前端风压过大而导致换热装置进风量减少的问题,提升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同时,也可防止由于风向上游侧的子换热器上风阻过大而导致风向下游侧的子换热器上无风或风量过小的问题,确保换热装置换热均匀;设置第二子换热器中冷媒管的纵向管心距为10mm~30mm,这样可以在第二子换热器上形成适宜的风阻,在确保气流能有效穿过第二子换热器的同时,有效控制第二子换热器与气流的接触时间,使第一子换热器的空气换热效率和第二子换热器的空气换热效率大致一致,避免由于风向下游处风力、风量减弱导致第二子换热器换热效率相较第一子换热器而言低的问题,实现换热装置整体换热高效、均匀,提升其所在空调设备的能效比;设置第三子换热器中冷媒管的纵向管心距为10mm~30mm,这样可以在第三子换热器上形成适宜的风阻,在确保气流能有效穿过第三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换热装置及空调设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子换热器,沿风向排列,每个所述子换热器包括翅片及穿接于所述翅片的冷媒管,每个所述子换热器中设有至少一列所述冷媒管,且在所述多个子换热器中,迎风侧的所述子换热器中所述冷媒管的纵向管距大于其他所述子换热器中所述冷媒管的纵向管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其他所述子换热器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所述其他所述子换热器间所述冷媒管的纵向管距相同,或所述其他所述子换热器间所述冷媒管的纵向管距沿风向依次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子换热器包括沿风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子换热器、第二子换热器和第三子换热器,所述第一子换热器、第二子换热器和第三子换热器的冷媒管管列数相应为1列、1列、1列,或为1列、2列、1列,或为1列、1列、2列,或为1列、2列、2列,或为1列、1列、3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换热器中所述冷媒管的纵向管心距与所述第二子换热器中所述冷媒管的纵向管心距之差为0.5mm~15mm;和/或所述第一子换热器中所述冷媒管的纵向管心距与所述第三子换热器中所述冷媒管的纵向管心距之差为0.5mm~15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坚斌伍智勤周祥邓海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