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套防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26685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17:30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门套防潮结构,主要由门槛石、门套、门套基层、防水坝基体、防水层和地砖层构成。其中,门槛石位于潮湿区与非潮湿区的相交处。门套底端与门槛石之间留有间隙。防水坝基体被固定在砂浆垫层上,并邻近门槛石,且其两端与用于固定门槛石的墙体相连,以围成隔潮区域。地砖层,位于潮湿区内,与覆盖防水坝基体的砂浆粘结层固定连接。防水层,设置在砂浆垫层和砂浆粘结层之间,并覆盖防水坝基体的上表面,同时在隔潮区域内沿墙体表面延伸覆盖至门槛石的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防止位于潮湿区域的门套下部受潮发霉变色,以及潮湿区域的水和湿气通过门槛石下部及两端向非潮湿区域渗透。 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套防潮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及装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套防潮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科技水平的发展,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住房的要求,已不单纯的满足其基本的居住功能,更多地,对房屋的建造质量、室内装潢设计、空间布局等方面的要求亦愈来愈高。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在建筑及装潢行业内,对建造及装潢的设计标准亦愈来愈高。目前,在对卫生间、厨房等潮湿区域进行装饰施工时,通常采用在基层地面上铺设平整的砂浆垫层,再做防水层,并直接铺设地砖的方式进行施工,然而这些种结构会使得水泥砂浆粘接层常常处于潮湿状态,使得位于潮湿区域的门洞上的门套及门套基层易受到潮湿气的影响,从而导致门套下部常会受潮发霉变色,同时,由于水、湿气易从门槛石下方及两端渗透到室内,从而导致室内的非潮湿区域受潮,而致使铺设在该区域内的地板等产生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门套防潮结构,防止位于潮湿区域的门套下部受潮发霉变色,避免潮湿区域的水、湿气通过门槛石下方及两端向非潮湿区域渗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门套防潮结构,包括:门槛石,位于潮湿区与非潮湿区的相交处;门套,与所述门槛石上方的门套基层固定连接,且其底端与所述门槛石之间留有间隙;防水坝基体,固定在所述潮湿区的砂浆垫层上,并邻近所述门槛石,且其两端与非潮湿区内用于固定门槛石的墙体相连,以围成隔潮区域;地砖层位于所述潮湿区内,与覆盖所述防水坝基体的砂浆粘结层固定连接,且其上表面的地面高度低于所述门槛石上表面的地面高度;防水层,设置在所述砂浆垫层和所述砂浆粘结层之间,并覆盖所述防水坝基体的上表面,同时沿所述隔潮区域内的墙体表面覆盖至所述门槛石的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结构的门套防潮结构中的门套与其下方的门槛石保留有预设的距离,因而可避免门套受到潮湿区的湿气的影响而不易变形,同时由于门套防潮结构中设有防水坝基体,并与墙体配合形成隔潮区域,从而可通过设置在砂浆垫层和砂浆粘结层之间的防水层,并且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使得其覆盖防水坝基体的上表面形成防水坝,同时可借助其沿墙体表面覆盖延伸至门槛石的底部,以覆盖整个隔潮区域,进而可将从地砖层的缝隙渗入砂浆粘结层中的湿气或水分阻隔在隔潮区域外部,避免其流向门槛石处,以防止位于门槛石上的门套下部受潮发霉变色,以及潮湿区域的湿气通过门槛石下部向非潮湿区域渗透。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防止潮湿区域内的湿气和水分向门槛石的一侧聚集,所述砂浆垫层的上表面为斜面,并从靠近所述门套的一侧向背离所述非潮湿区的一侧向下倾斜。进一步的,为了在保证门套及安装在门套中的门扇的美观及档次的同时,防止门套与门槛石之间因间隙过大而易出现藏污纳垢的情况,所述预留的间隙优选为2mm~3mm。进一步的,为了满足实际应用中的设计需求,所述防水坝基体包括:水平段,平行于所述门槛石的长度方向;连接段,分别与所述水平段的相对两端和所述墙体垂直连接,以便配合墙体形成可用于上述隔潮区域。进一步的,了保证防水坝基体在辊涂上防水层,其形成的防水坝能够较好的对水分进行隔离,并避免隔潮区域内聚集过多的水分和湿气,所述水平段与所述门套之间的距离为10cm,其长度大于所述门套的宽度。进一步的,为了保证防水坝基体的在辊涂上防水层后的防水隔潮效果,所述防水坝基体的厚度优选为15~25mm,且其顶面宽度优选为30~50mm。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坝由水泥砂浆浇注而成,且其宽度从顶端到底端逐渐增大。以在提升防水坝基体的抗压强度的同时,使得其在被辊涂上防水层形成防水坝后,阻止潮湿区域内的水分和湿气流向门口,从而提升了防水坝对水分和湿气的隔离效果。进一步的,所述门槛石为大理石,且其上表面与所述地砖层的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差为10~15mm,以起到阻隔潮湿区域的水分外流的作用。进一步的,作为优选的,所述门套基层为欧松板,且底端与所述门槛石之间留有8~12mm的间隙,并通过防水密封胶与所述门槛石连接,以形成密闭且中空的隔潮空间。以通过欧松板的防潮性能及门套基层底端与门槛石之间的间隙,防止出现门套基层因吸湿而受潮后产生变形,从而造成门套发生变形或损伤的现象。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门套防潮结构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门套防潮结构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图2中A处所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门套防潮结构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门套防潮结构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图5中B处所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墙体-1;防水坝基体-2;门套-3;门槛石-4;门套基层-5;粘结砂浆层-6;非潮湿区的基层地面-7;地板层-8;砂浆粘结层-9;防水层-10;潮湿区的基层地面-11;砂浆垫层-1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门套防潮结构,主要由门槛石4、门套3、防水坝基体2、防水层10和地板层8构成。其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门槛石4位于潮湿区与非潮湿区的相交处(通常潮湿区基层地面11的高度低于非潮湿区基层地面7的高度),并通过非潮湿区的粘结砂浆层6被固定在门套3下方。门套3与设置在门洞上的门套基层5固定连接,且其底端与门槛石4之间留有间隙。相应的,防水坝基体2被固定在潮湿区的砂浆垫层12上,并邻近门槛石4,且其两端与潮湿区内用于固定门槛石4的墙体1相连,以围成隔潮区域。地砖层8与覆盖防水坝基体2的砂浆粘结层9固定连接,且其上表面的地面高度低于门槛石4上表面的地面高度。防水层10,设置在砂浆垫层12和砂浆粘结层9之间(如图3中所示的水平段102),并覆盖防水坝基体2的上表面,同时在隔潮区域内沿墙体1表面延伸覆盖至门槛石4的底部(如图3中所示的竖直段101)。通过上述结构可知,由于门套防潮结构中的门套3与其下方的门槛石4保留有预设的距离,因而可避免门套3受到潮湿区的水和湿气的影响而不易变形,同时由于门套防潮结构中设有防水坝基体2,并与墙体配合形成隔潮区域,从而可通过设置在砂浆垫层12和砂浆粘结层9之间的防水层10,并且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使得其覆盖防水坝基体2的上表面形成防水坝,同时可借助其沿墙体1表面覆盖延伸至门槛石4的底部,以覆盖整个隔潮区域,进而可将从地砖层8的缝隙渗入砂浆粘结层水分阻隔在隔潮区域外部,避免其流向门槛石4处,以防止位于隔潮区域的门套3下部受潮发霉变色,以及潮湿区域的湿气和水分通过门槛石4下部及两端向非潮湿区域渗透。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作为优选的,为了进一步防止潮湿区域内的湿气和水分向门槛石4的一侧聚集,以提升隔潮区域隔潮防水的效果,砂浆垫层12的上表面为斜面,并从靠近门套的一侧向背离非潮湿区的一侧向下倾斜。并且,砂浆垫层12的上表面倾斜的角度可为1~3%。以使得在潮湿区域内的水向里面流而不流向门口。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在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门套防潮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套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套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槛石,位于潮湿区与非潮湿区的相交处;门套,与所述门槛石上方的门套基层固定连接,且其底端与所述门槛石之间留有间隙;防水坝基体,固定在所述潮湿区的砂浆垫层上,并邻近所述门槛石,且其两端与潮湿区内用于固定门槛石的墙体相连,以围成隔潮区域;地砖层,位于所述潮湿区内,与覆盖所述防水坝基体的砂浆粘结层固定连接,且其上表面的地面高度低于所述门槛石上表面的地面高度;防水层,设置在所述砂浆垫层和所述砂浆粘结层之间,并覆盖所述防水坝基体的上表面,同时在所述隔潮区域内沿所述墙体表面延伸覆盖至所述门槛石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套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砂浆垫层的上表面为斜面,并从靠近所述门套的一侧向背离所述非潮湿区的一侧向下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套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为2mm~3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套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为辊涂的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且厚度为1mm~1.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套防潮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子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紫苹果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