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2569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物减震装置,其结构包括橡胶座、减震弹簧、环件、钢球座、承重底板、安装孔、注油件、板面端点、密封件,所述承重底板现有板面左右圆角弧度相同,朝向相反,所述承重底板上下圆角弧度大于左右圆角弧度,所述承重底板表面左右设有圆形安装孔,所述钢球座设在承重底板圈起内腔中,所述承重底板内腔设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呈螺旋状,所述板面端点位于承重底板最上方位置且无直接相连关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注油件能够储存润滑油液,及时润滑钢球表面,有效减少钢球转动的摩擦,加长部件使用寿命。 1

A building damp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uilding damping device, which consists of a rubber seat, a damping spring, a ring piece, a steel ball seat, a load-bearing floor, an installation hole, an oil injection, an end point of a plate surface, and a seal, which has the same angle of the right and left corner of the plate face, and opposite, the arc of the upper and lower corners of the load-bearing floor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bottom. A circular installation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oad-bearing floor, and the steel ball seat is set in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load-bearing floor.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load-bearing floor is provided with a damping spring, the damping spring is spiral, and the end point of the plate surface is located at the top position of the load-bearing floor and has no direct conn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the utility model. The oil filling parts can store lubricating oil, lubricate the surface of the steel ball in time, effectively reduce the friction of the ball and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components. 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物减震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建筑物减震装置,属于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地震抗震标准,不同地区的建筑物是不一样的,减震装置是在重视"计算设计"的同时,要着重从结构的整体出发,在抗震设计中具有主导作用。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0520089612.9的一种建筑物减震装置,包括一块下承重板,在下承重板边角处设有下连接件,在下承重板的上表面设有下限位环,在下承重板上表面放置有球座并通过下限位环限位,球座内放置有钢球,在球座上设有注油孔,在球座上端面设置有油封,在球座内注有润滑油,在钢球上支撑上承重板,在上承重板的下表面设有上限位环,在上承重板边角处设有上连接件。优点是:当地震发生时,随着地球板块的运动,钢球在球座内开始转动,地震幅度较大时,球座在下承重板上跟随做较大范围的运动,建筑物则在地心引力下做较小运动,以其达到减震效果,地震停止时上承重板和建筑物回复原位,因此不破坏建筑物原有的建筑结构。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球座上设有的注油液在消除震动的过程中一点点消耗,液体油量过少容易导致钢球转动摩擦大,部件容易受到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物减震装置,以解决球座上设有的注油液在消除震动的过程中一点点消耗,液体油量过少容易导致钢球转动摩擦大,部件容易受到损坏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物减震装置,其结构包括橡胶座、减震弹簧、环件、钢球座、承重底板、安装孔、注油件、板面端点、密封件,所述承重底板现有板面左右圆角弧度相同,朝向相反,所述承重底板上下圆角弧度大于左右圆角弧度,所述承重底板表面左右设有圆形安装孔,所述钢球座设在承重底板圈起内腔中,所述承重底板内腔设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呈螺旋状,所述板面端点位于承重底板最上方位置且无直接相连关系,所述承重底板表面上方设有密封件,密封件端面为圆形,所述承重底板表面上方右侧设有注油件;所述注油件由端盖、油筒、夹件一、夹件二、支架、固件组成,所述端盖采用间隙配合方式盖在油筒上侧,所述油筒左侧设有夹件一,所述夹件一后端与夹件二活动连接,所述夹件二后侧与支架采用焊接配合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支架呈“∧”与固件相连接,所述固件设在钢球座右壁上,所述钢球座通孔与油筒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位于钢球座外两侧位置上。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弹簧上端与密封件下端连为一体。进一步地,所述板面端点下端与减震弹簧之间设有密封件。进一步地,所述钢球座表面与环件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表面与板面端点下部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夹件一与夹件二端面均向油筒表面内侧靠近。进一步地,所述支架采用硬性钢质架体。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建筑物减震装置,钢球座设有的注油液在消除震动的过程中一点点消耗,通过注油件储存润滑油液,首先打开端盖后,将油液灌入并充满油筒内腔,油筒本身设有的橡胶层具有弹性,内凹状槽条嵌合夹件一与夹件二,结合支架与固件能够有效提高注油件的稳固性,油筒管道直通钢球座,通过外接调节阀控制油液流速,防止油速过快导致的液体消耗过快,能够储存润滑油液,及时润滑钢球表面,有效减少钢球转动的摩擦,加长部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建筑物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注油件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建筑物减震装置的减震弹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夹件二示意图。图中:橡胶座-1、减震弹簧-2、环件-3、钢球座-4、承重底板-5、安装孔-6、注油件-7、端盖-701、油筒-702、夹件一-703、夹件二-704、支架-705、固件-706、板面端点-8、密封件-9。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物减震装置,其结构包括橡胶座1、减震弹簧2、环件3、钢球座4、承重底板5、安装孔6、注油件7、板面端点8、密封件9,所述承重底板5现有板面左右圆角弧度相同,朝向相反,所述承重底板5上下圆角弧度大于左右圆角弧度,所述承重底板5表面左右设有圆形安装孔6,所述钢球座4设在承重底板5圈起内腔中,所述承重底板5内腔设有减震弹簧2,减震弹簧2呈螺旋状,所述板面端点8位于承重底板5最上方位置且无直接相连关系,所述承重底板5表面上方设有密封件9,密封件9端面为圆形,所述承重底板5表面上方右侧设有注油件7;所述注油件7由端盖701、油筒702、夹件一703、夹件二704、支架705、固件706组成,所述端盖701采用间隙配合方式盖在油筒702上侧,所述油筒702左侧设有夹件一703,所述夹件一703后端与夹件二704活动连接,所述夹件二704后侧与支架705采用焊接配合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支架705呈“∧”与固件706相连接,所述固件706设在钢球座4右壁上,所述钢球座4通孔与油筒702相连通,所述安装孔6位于钢球座4外两侧位置上,所述减震弹簧2上端与密封件9下端连为一体,所述板面端点8下端与减震弹簧2之间设有密封件9,所述钢球座4表面与环件3相连接,所述密封件9表面与板面端点8下部固定连接。本专利所说的油筒702内腔设有油管,外接调节阀,筒身外壁为橡胶层,左右设有内凹状槽条,内壁为圆柱形不锈钢。在进行使用时,钢球座4设有的注油液在消除震动的过程中一点点消耗,通过注油件7储存润滑油液,首先打开端盖701后,将油液灌入并充满油筒702内腔,油筒702本身设有的橡胶层具有弹性,内凹状槽条嵌合夹件一703与夹件二704,结合支架705与固件706能够有效提高注油件7的稳固性,油筒702管道直通钢球座4,通过外接调节阀控制油液流速,防止油速过快导致的液体消耗过快,能够储存润滑油液,及时润滑钢球表面,有效减少钢球转动的摩擦,加长部件使用寿命。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球座上设有的注油液在消除震动的过程中一点点消耗,液体油量过少容易导致钢球转动摩擦大,部件容易受到损坏,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能够及时润滑钢球表面,有效减少钢球转动的摩擦,加长部件使用寿命,具体如下所述:端盖701采用间隙配合方式盖在油筒702上侧,所述油筒702左侧设有夹件一703,所述夹件一703后端与夹件二704活动连接,所述夹件二704后侧与支架705采用焊接配合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支架705呈“∧”与固件706相连接,所述固件706设在钢球座4右壁上,所述钢球座4通孔与油筒702相连通。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建筑物减震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物减震装置,其结构包括橡胶座(1)、减震弹簧(2)、环件(3)、钢球座(4)、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减震装置,其结构包括橡胶座(1)、减震弹簧(2)、环件(3)、钢球座(4)、承重底板(5)、安装孔(6)、注油件(7)、板面端点(8)、密封件(9),所述承重底板(5)现有板面左右圆角弧度相同,朝向相反,所述承重底板(5)上下圆角弧度大于左右圆角弧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底板(5)表面左右设有圆形安装孔(6),所述钢球座(4)设在承重底板(5)圈起内腔中,所述承重底板(5)内腔设有减震弹簧(2),减震弹簧(2)呈螺旋状,所述板面端点(8)位于承重底板(5)最上方位置且无直接相连关系,所述承重底板(5)表面上方设有密封件(9),密封件(9)端面为圆形,所述承重底板(5)表面上方右侧设有注油件(7);所述注油件(7)由端盖(701)、油筒(702)、夹件一(703)、夹件二(704)、支架(705)、固件(706)组成,所述端盖(701)采用间隙配合方式盖在油筒(702)上侧,所述油筒(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建东蔡信国郭燎亮姜丽芬沈建锋应丽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萧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