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底结构及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2405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1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轿底结构及电梯,轿底结构包括:上轿底;轿底架;连接件,连接件设置于上轿底及轿底架之间;及缓冲梁,缓冲梁连接于轿底架,缓冲梁上设有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用于与立柱连接。电梯包括上述所述的轿底结构。上述的轿底结构及电梯的缓冲梁与轿底架连接,立柱可插入缓冲梁、并与缓冲梁上的第一安装部连接,第一安装部可满足立柱安装、及多螺栓的布置要求,省去了底座,使上轿底上平面至安全钳的距离大大减小,降低了底坑深,同时降低成本。 1

Sedan Floor Structure and elevator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edan floor structure and elevator, which comprises the bottom of the sedan chair, a sedan bottom frame, a connector, a connecting piece arranged between the bottom of the sedan chair and a sedan chassis, and a buffer beam, a buffer beam connected to a sedan chassis, a first installation part on the buffer beam, and a first mounting part for a column connection. The elevator includes the above mentioned sedan floor structure. The bottom structure of the sedan chair and the cushion beam of the elevator are connected with the sedan chassis. The column can be inserted into the buffer beam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installation on the buffer beam. The first installation can satisfy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column and the layout requirements of the multiple bolts. The base is omitted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upper plane to the safety pliers is greatly reduced and the bottom pit depth is reduced. At the same time, the cost is reduced. 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轿底结构及电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
,特别是涉及一种轿底结构及电梯。
技术介绍
轿架为电梯的主要承重部件。轿架包含上横梁、立柱、轿底等部件,立柱与轿底连接,轿底用于承载载重量,对于反绳轮上置式轿架,载重量首先从轿底传递到立柱,再依次传递到上横梁、反绳轮和钢丝绳,而立柱与轿底间采用螺栓连接,利用螺栓预紧力,使立柱与轿底的接触面有足够的摩擦力,在采用直接焊接会影响组装的情况下,必须保证立柱和轿底间布置足够多的螺栓才能保证摩擦力,但出于成本的考虑轿底的边梁往往布置不下这么多螺栓,从而需要增加连接底座来布置螺栓,但是,这样就会导致底坑深度较大,增加了井道施工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轿底结构及电梯,使上轿底上平面至安全钳的距离大大减小,降低底坑深度。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轿底结构,包括:上轿底;轿底架;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上轿底及所述轿底架之间;及缓冲梁,所述缓冲梁连接于所述轿底架,所述缓冲梁上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与立柱连接。上述的轿底结构的缓冲梁与轿底架连接,立柱可插入缓冲梁、并与缓冲梁上的第一安装部连接,第一安装部可满足立柱安装、及多螺栓的布置要求,省去了底座,使上轿底上平面至安全钳的距离大大减小,降低了底坑深度,同时降低了成本。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梁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一端的缓冲部、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另一端的第二安装部,所述轿底架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所述缓冲部用于与安全钳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使所述立柱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使所述轿底架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上,所述缓冲部上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用于使所述安全钳通过第三紧固件连接于所述缓冲部上。进一步地,所述轿底架包括第一梁体、第二梁体及第三梁体,所述第一梁体及所述第二梁体并列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三梁体上,所述第一梁体及所述第二梁体均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相背设置的两侧面,其中一侧面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另一侧面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梁体及所述第二梁体还均包括抗弯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抗弯部及所述第一连接部。进一步地,还包括第四紧固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件上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四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及所述第三连接孔。进一步地,所述上轿底包括边框及拼板,所述拼板设置于所述边框内,所述边框包括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第三连接部、及与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的台阶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内嵌于所述台阶部中。进一步地,所述拼板包括至少两个子拼板,所述子拼板设有拼接部,至少两个所述子拼板通过所述拼接部拼接形成所述拼板。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防振垫块,所述防振垫块抵设于所述上轿底及所述轿底架之间。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电梯,包括上述所述的轿底结构。上述的电梯应用上述所述的轿底结构,可降低底坑深度,减小井道施工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轿底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述的轿底结构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述的轿底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所述的轿底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所述的轿底结构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轿底结构的上轿底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轿底结构的上轿底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上轿底,110、边框,111、第三连接部,112、台阶部,120、拼板,121、子拼板,1211、拼接部,130、地坎,200、轿底架,210、第一梁体,211、第一连接部,212、第二连接部,2121、第二连接孔,213、抗弯部,220、第二梁体,230、第三梁体,300、连接件,310、第三连接孔,400、缓冲梁,410、缓冲部,411、第三安装孔,420、第一安装部,421、第一安装孔,430、第二安装部,500、立柱,600、安全钳,700、第四紧固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如图1-7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轿底结构,包括上轿底100、轿底架200、连接件300及缓冲梁400。连接件300用于连接上轿底100及轿底架200,缓冲梁400用于连接轿底架200及立柱500。请参阅图1及图7,轿底结构为四边形。上轿底100包括边框110、拼板120及地坎130。拼板120设置于边框110内,地坎130设置在拼板120上,地坎130为轿门门靴导向结构。边框110包括侧边框和后边框,左右两侧的侧边框分别与后边框的两端连接。进一步地,轿底架200包括第一梁体210、第二梁体220及第三梁体230,具体的,第一梁体210及第二梁体220为边梁,第三梁体230为后梁,第一梁体210及第二梁体220分别设置于第三梁体230的两端。进一步地,还包括前梁,前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梁体210及第二梁体220连接,前梁、后梁及边梁配合形成方形结构,进一步增大了轿底架200的承载能力。具体的,边梁下端面设置前梁、后梁安装孔,其中前梁、后梁为“C”型折弯结构,用于安装随行电缆或补偿装置,边梁的侧面设置斜拉杆螺栓安装孔、立柱500连接孔。更进一步地,连接件300设置于上轿底10及轿底架200之间。可选地,连接件300为螺栓、连接套筒或防振胶垫。优选地,连接件300为防振胶垫,防振胶垫的上端通过螺栓与上轿底100连接,下端通过螺栓与轿底架200连接,防振胶垫抵设于上轿底100及轿底架200之间,由于在电梯运行过程中轿底结构会产生振动,通过将防振橡胶抵设在上轿底100及轿底架200之间,可有效地减小轿底结构上的振动强度,避免电梯内部结构脱落甚至损坏,带来安全隐患。请继续参阅图2及图3,缓冲梁400包括缓冲部410、与缓冲部410连接的第一安装部420、及与第一安装部420连接的第二安装部430,第一安装部420用于与立柱500连接,轿底架200与第二安装部43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420由缓冲部410的两端向上垂直折弯形成,第二安装部430由第一安装部420远离缓冲部410的一端垂直向外折弯形成,缓冲部410、第一安装部420及第二安装部4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轿底结构及电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轿底;轿底架;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上轿底及所述轿底架之间;及缓冲梁,所述缓冲梁连接于所述轿底架,所述缓冲梁上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与立柱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梁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一端的缓冲部、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另一端的第二安装部,所述轿底架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所述缓冲部用于与安全钳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使所述立柱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使所述轿底架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上,所述缓冲部上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用于使所述安全钳通过第三紧固件连接于所述缓冲部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底架包括第一梁体、第二梁体及第三梁体,所述第一梁体及所述第二梁体并列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三梁体上,所述第一梁体及所述第二梁体均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欣张健强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