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复合成型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2158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复合成型装置及方法,包括机架、用于推动胎面的推压机构、锥台机构、用于支撑所述锥台机构的支撑机构及用于固定轮辋及胎体的固定提升机构,所述推压机构、支撑机构及所述固定提升机构均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推压机构设置有与胎面花纹相契合的推压凹凸定位花纹,所述锥台机构设置有与胎面花纹及胎体花纹相契合的锥台凹凸定位花纹以便所述胎面花纹与所述胎体花纹完全贴合。通过在所述推压机构设置与胎面花纹相契合的推压凹凸定位花纹,所述锥台机构设置与胎面花纹及胎体花纹相契合的锥台凹凸定位花纹,使所述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复合成型装置在将胎面和胎体复合成型时确保胎面内花纹与胎体外花纹完全贴合。 1

Split type non pneumatic tire composite form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plit type non inflatable tire compound forming device and method, including a frame, a push and press mechanism for pushing the tread, a supporting mechanism for supporting the pyramid mechanism, and a fixed lifting mechanism for fixing the rim and the carcass, the press structure, the supporting mechanism and the fixed hoist. The structur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ame. The push and press mechanism is provided with a push and pressure concave and convex positioning pattern which is fit with the tread pattern. The pyramid mechanism is provided with a conical concave and convex pattern matching with the tread pattern and the carcass pattern so that the tread pattern is completely fitted to the pattern of the fetal body. By setting the pressing concave and convex position of the tread pattern which is fit with the tread pattern in the pressing mechanism, the cone table mechanism sets the concave and convex pattern of the conical table with the tread pattern and the carcass pattern, so that the split type non inflatable tire compound forming device ensures the pattern and the fetal body in the tread and the fetal body when the tread and carcass are compound. The outer pattern is perfectly fitted. 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复合成型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轮胎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复合成型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非充气轮胎是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出的新一代轮胎,摒弃了作为充气轮胎重要组成部分的压缩空气,取而代之以轮胎与轮辋一体化的设计,其中轮胎包括胎面和胎体,胎面和胎体可以为一体式,也可以为两个部分采用不同材料复合成型,后者即为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其轮辋和弹性轮辐可以通过变形来减轻振动,并能够非常轻松地回弹,以吸收来自地面颠簸的能量。由于没有传统轮胎的充气需求,同时也没有传统轮胎的轮辋,所以非充气式轮胎相比于普通轮胎而言具有免维护、免爆胎、免泄露的功能。另外,非充气轮胎在纵向受到冲击载荷时,其内部的支撑结构能够拥有相比于普通的充气轮胎要大得多的型变量,由此减轻了崎岖路面通过轮胎传递到悬架和车身的路面冲击,提高车辆的舒适性表现。目前,市场没有能使胎面内花纹与胎体外花纹完全复合的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复合成型设备。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使胎面内花纹与胎体外花纹完全复合的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复合成型装置及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胎面内花纹与胎体外花纹完全复合的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复合成型装置及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复合成型装置,包括机架,还包括用于推动胎面的推压机构、锥台机构、用于支撑所述锥台机构的支撑机构及用于固定轮辋及胎体的固定提升机构,所述推压机构、支撑机构及所述固定提升机构均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推压机构设置有与胎面花纹相契合的推压凹凸定位花纹,所述锥台机构设置有与胎面花纹及胎体花纹相契合的锥台凹凸定位花纹以便所述胎面花纹与所述胎体花纹完全贴合。作为优选,所述推压机构包括第一推压机构及第二推压机构,所述第一推压机构包括第一推压板,所述第二推压机构包括第二推压板,所述第一推压板的直径小于第二推压板的直径,所述推压凹凸定位花纹包括第一推压凹凸定位花纹及第二推压凹凸定位花纹,所述第一推压凹凸定位花纹及所述第二推压凹凸定位花纹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推压板与所述第二推压板的径向内侧。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推压机构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推压板工作的第一推压气缸,所述第一推压气缸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第一推压气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压板连接,所述第二推压机构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推压板工作的第二推压气缸,所述第二推压气缸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第二推压气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压板连接。作为优选,所述锥台凹凸定位花纹包括第一锥台凹凸定位花纹及第二锥台凹凸定位花纹,所述锥台机构的径向内侧设置有与胎体的花纹相契合的第一锥台凹凸定位花纹,所述锥台机构的径向外侧设置有与胎面的花纹相契合的第二锥台凹凸定位花纹,所述锥台机构的轴向内侧设置有凹面。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机构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锥台机构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机构还设有用于带动所述支撑杆工作的支撑气缸,所述支撑气缸与所述机架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提升机构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锥台机构的顶块,所述固定提升机构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顶块工作的顶块气缸,所述固定提升机构还设有用于固定轮辋的固定座,所述顶块气缸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固定座设置有用于固定胎体的胎体压板,所述固定提升机构还设有用于带动所述固定座工作的提升气缸,所述提升气缸与所述机架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复合成型装置还包括电气控制单元,所述电气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推压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及所述固定提升机构连接以便分别控制所述推压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及所述固定提升机构动作。一种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复合成型方法,采用上述的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复合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胎体固定在所述固定提升机构上;步骤2:所述固定提升机构上升并将所述锥台机构顶起,此时所述支撑机构回缩,所述锥台机构换至由所述固定提升机构支撑,所述固定提升机构回归至初始位,此过程中与胎体花纹相契合的所述锥台凹凸定位花纹一侧自动与胎体径向外侧的花纹相贴合;步骤3:将胎面放在所述锥台机构上方,此时所述推压机构按照设定的速度下降,当所述推压机构按设定的速度下降至于胎面接触时,推压机构开始推压胎面直至下降至设定工位,此过程中与胎面花纹相契合的所述锥台凹凸定位花纹一侧自动与胎面径向内侧的花纹相贴合;步骤4:所述推压机构压紧胎面,所述固定提升机构将所述锥台机构从胎面与胎体之间顶出至初始位,此时支撑机构返回至初始位,此过程中胎面花纹与胎体花纹相贴合;步骤5:所述推压机构及所述固定提升机构返回至初始位,将复合后的轮胎取出,一个工作循环结束。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包括:步骤31:所述第一推压机构与所述第二推压机构按设定速度下降至与胎面接触;步骤32:所述第一推压机构与所述第二推压机构继续下压至所述第一推压机构及所述第二推压结构与所述锥台机构顶部平齐;步骤33:所述第一推压机构停止下压,所述第二推压机构继续下压直至所述胎面下底端与所述胎体下低端平齐。作为优选,所述步骤4过程包括:步骤41:所述第一推压机构返回至初始位,所述第二推压机构位置保持不变;步骤42:所述提升气缸带动顶块将所述锥台机构返回至初始位,此时支撑机构返回至初始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复合成型装置及方法通过在所述推压机构设置与胎面花纹相契合的推压凹凸定位花纹,所述锥台机构设置与胎面花纹及胎体花纹相契合的锥台凹凸定位花纹,使所述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复合成型装置在将胎面和胎体复合成型时确保胎面内花纹与胎体外花纹完全贴合。2、本专利技术所述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复合成型装置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推压机构与所述第二推压机构且所述第一推压机构的直径小于第二推压机构的直径,所述第一推压机构弥补推压胎面过程前阶段所述第二推压机构与所述锥台机构距离过大的问题,使所述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复合成型装置有更好的成型效果。3、本专利技术所述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复合成型装置及方法结构及操作简单,机器维护方便,无需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4、本专利技术所述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复合成型装置占地面积小,场地适应性较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复合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推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推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推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锥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固定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机架;2、推压机构;21、第一推压机构;211、第一推压气缸;212、第一推压板;2121、第一推压凹凸定位花纹;213、扇骨连接块;214、扇骨;215、第一推压板连接座;22、第二推压机构;221、第二推压气缸;222、第二推压板;2221、第二推压凹凸定位花纹;223、第二推压板连接座;3、锥台机构;31、第一锥台凹凸定位花纹;32、第二锥台凹凸定位花纹;33、凹面;34、加强筋;4、固定提升机构;41、顶块气缸;42、顶块;43、提升气缸;44、固定座;45、胎体压板;5、支撑机构;51、支撑气缸;52、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复合成型装置及方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复合成型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推动胎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复合成型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推动胎面的推压机构、锥台机构、用于支撑所述锥台机构的支撑机构及用于固定轮辋及胎体的固定提升机构,所述推压机构、支撑机构及所述固定提升机构均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推压机构设置有与胎面花纹相契合的推压凹凸定位花纹,所述锥台机构设置有与胎面花纹及胎体花纹相契合的锥台凹凸定位花纹以便所述胎面花纹与所述胎体花纹完全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复合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压机构包括第一推压机构及第二推压机构,所述第一推压机构包括第一推压板,所述第二推压机构包括第二推压板,所述第一推压板的直径小于第二推压板的直径,所述推压凹凸定位花纹包括第一推压凹凸定位花纹及第二推压凹凸定位花纹,所述第一推压凹凸定位花纹及所述第二推压凹凸定位花纹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推压板与所述第二推压板的径向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复合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压机构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推压板工作的第一推压气缸,所述第一推压气缸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第一推压气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压板连接,所述第二推压机构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推压板工作的第二推压气缸,所述第二推压气缸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第二推压气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压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复合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台凹凸定位花纹包括第一锥台凹凸定位花纹及第二锥台凹凸定位花纹,所述锥台机构的径向内侧设置有与胎体的花纹相契合的第一锥台凹凸定位花纹,所述锥台机构的径向外侧设置有与胎面的花纹相契合的第二锥台凹凸定位花纹,所述锥台机构的轴向内侧设置有凹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复合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锥台机构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机构还设有用于带动所述支撑杆工作的支撑气缸,所述支撑气缸与所述机架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非充气轮胎复合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提升机构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锥台机构的顶块,所述固定提升机构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顶块工作的顶块气缸,所述固定提升机构还设有用于固定轮辋的固定座,所述顶块气缸与所述固定座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楠楠刘峰王怀国刘培华孙贺崔媛媛孟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双星橡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