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冲浪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2112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力冲浪板,其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载体与第二载体,所述第二载体上开设有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流通通道,所述进水口距离所述第一载体的下表面下沉一定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动力冲浪板,通过在所述第二载体上设置距离所述第一载体的下表面下沉一定距离的进水口,使得空气泡不会流入所述进水口,使用者能够获得好的使用体验。 1

Jetboard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ower surfboard, which comprises a plate body,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carrier and a second carrier which is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and the second carrier is provided with a circulation channel including a water intake and a water outlet, and the inlet is distance from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first carrier. The power surfboard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sink a certain distance through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first carrier on the second carrier, so that the air bubble will not flow into the inlet of the water, and the user can obtain a good use experience. 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冲浪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上运动器材,特别涉及一种动力冲浪板。
技术介绍
冲浪是以海浪为动力,利用自身的高超技巧和平衡能力,搏击海浪的一项运动。使用者站立在冲浪板上,或利用腹板、跪板、充气的橡皮垫、划艇、皮艇等驾驭海浪的一项水上运动。冲浪板是用于冲浪运动的运动器材。传统冲浪板必须借助风浪的推动才能使用,而在无浪或浪小的江河、湖泊等水域上就不能完成,使冲浪运动推广受到限制。为实现在无风浪或风浪较小的水域进行冲浪,现有技术中的冲浪板通过以发动机作为动力源,采用喷水推进的方式推动板体运动。现有冲浪板的进水口一般设置于板体的底面,其与板体的底面相平齐。然而,在冲浪板快速前进时,由板体前沿卷入的空气随着板体的底面进入进水口,由于空气的密度约为水的1/804,所以此时获得的推力相较没有空气进入进水口时获得的推力就会迅速减小,从而造成冲浪时有顿挫感,甚至不能达到预期的速度,使用者体验非常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者体验效果较好的动力冲浪板。一种动力冲浪板,其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载体与第二载体,所述第二载体上开设有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流通通道,所述进水口距离所述第一载体的下表面下沉一定距离。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第二载体的侧面或下表面,所述进水口顶端与所述第一载体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0~300毫米。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载体的一端设置有一开口,所述第二载体容置于所述开口中。作为一种优先方案,所述第二载体的侧壁通过卡扣方式或胶粘方式与所述开口的侧壁相连接,或者所述第二载体与所述开口通过过盈配合方式相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载体上与所述第一载体相连接的侧面为平面或曲面,且所述第二载体的侧面与所述第一载体的下表面的连接处为直角过渡或曲面过渡,所述第二载体的侧面与所述第二载体的下表面的连接处为直角过渡或曲面过渡。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载体的材料为工程塑料或合金。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载体的下表面凸伸形成一凸台结构,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凸台结构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载体与所述第二载体一体成型或分体成型。作为一种优先方案,所述第一载体为充气板或泡沫板,所述第二载体为硬质板。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动力冲浪板还包括动力组件与叶轮,所述叶轮容置所述流通通道中,所述动力组件容置于所述第二载体或第一载体中并与所述叶轮相连,用于驱动所述叶轮转动,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汽油发动机或电动机。本技术的动力冲浪板,通过在所述第二载体上设置距离所述第一载体的下表面下沉一定距离的进水口,使得由所述板体的前沿点卷入的空气随水流形成的空气泡不会流入所述进水口,进而使得所述板体能够获得平稳的推力,使用者能够获得好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动力冲浪板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动力冲浪板沿II-II的局部剖示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动力冲浪板100板体10第一载体12第二载体14开口13上表面121、141下表面123、143侧面125前端面126后端面127侧面146进水口16出水口18驱动装置30动力组件32叶轮34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表面”、“下表面”、“侧面”、“前端面”、“后端面”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以及图2,图1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动力冲浪板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动力冲浪板沿II-II的局部剖示图。所述动力冲浪板100包括板体10、设置于所述板体10上的驱动装置30。所述驱动装置30用于驱动所述板体10运动。所述板体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载体12与第二载体14。所述第一载体12用于承载使用者。所述第二载体14用于设置所述驱动装置3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载体12的一端开设有U型开口13,所述第二载体14容置于所述开口13中。所述第一载体12为硬质板或充气板或泡沫板,所述第二载体14为硬质板。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硬质板指的是不易弯折、材质较硬的板体,所述充气板指的是能够被充气的板体。所述硬质板包括板体部以及填充于板体部中的填充层,所述硬质板的板体部可由碳纤维或钢化玻璃等其他较为坚固的材料制成,所述填充层的材料可为发泡塑料等其他质量较轻的材料。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载体14的材料为工程塑料或合金。当所述第一载体12为充气板或泡沫板时,所述第一载体12与所述第二载体14分体成型后再组装在一起,且所述第一载体12与所述第二载体14卡扣方式、胶粘方式、绑带方式或过盈配合等其他连接方式进行固定。具体地,所述第二载体14的侧壁通过卡扣方式或胶粘方式与所述开口13的侧壁相连接,或者所述第二载体14与所述开口13通过过盈配合方式相连接,或者所述第二载体14通过绑带方式连接于所述第一载体12上且所述第二载体14容置于所述开口13中。可以理解的是,卡扣结构还可设置于所述第一载体12以及第二载体14的表面上,使得所述第一载体12与第二载体14通过卡扣方式相连接。当所述第一载体12为硬质板体时,所述第一载体12与所述第二载体14可一体成型或分体成型后再组装。所述第一载体12包括相对设置的上表面121与下表面123,连接所述上表面121与所述下表面123的两个侧面125、前端面126以及后端面127。其中,所述前端面126与所述后端面127相对设置。所述开口13由所述后端面127朝向所述前端面126凹设形成。所述第二载体14包括相对设置的上表面141与下表面143以及连接所述上表面141与所述下表面143的四个侧面146。其中,三个侧面146与所述第一载体12的下表面123相连接。与所述第一载体12的下表面相连接的三个侧面146可以为平面或曲面,且所述侧面146与所述第一载体12的下表面123的连接处为直角过渡或曲面过渡,所述侧面146与所述第二载体14的下表面143的连接处为直角过渡或曲面过渡。本实施例中,邻近所述前端面126的侧面146为与所述第一载体12的下表面123以及所述第二载体14的下表面143的连接处均为曲面过渡,用于减小水沿着所述板体10的下表面流动的阻力。所述曲面过渡为弧面过渡、流线型过渡或椭圆面过渡,且曲面过渡处的曲面可不局限于单一曲面,即曲面弯曲度不同,可以为多个曲面拼接。优选的,所述曲面过渡为流线型过渡。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处的曲面过渡指的是连接处的夹角为非直角,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动力冲浪板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冲浪板,其包括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载体与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冲浪板,其包括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载体与第二载体,所述第二载体上开设有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流通通道,所述进水口距离所述第一载体的下表面下沉一定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冲浪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第二载体的侧面或下表面,所述进水口顶端与所述第一载体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0~300毫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冲浪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体的一端设置有一开口,所述第二载体容置于所述开口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冲浪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体的侧壁通过卡扣方式或胶粘方式与所述开口的侧壁相连接,或者所述第二载体与所述开口通过过盈配合方式相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冲浪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体上与所述第一载体相连接的侧面为平面或曲面,且所述第二载体的侧面与所述第一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小康陶师正唐彪贾重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亿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