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蚊媒监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1126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0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蚊媒监测仪,包括有雨棚、诱蚊装置、蚊虫感应模块、保护罩、储蚊装置、风扇模块、捕蚊内筐、控制器盒,通过诱蚊装置对蚊虫进行诱导,风扇的风力会将蚊虫吸进蚊虫感应模块并落入储蚊装置,从而可对区域内的蚊虫密度进行监测,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时间和人力,提高了监测的准确率,使监测和分析更加科学和精准,同时能对蚊虫管理实现远程和长期的监控。 1

A mosquito vector monito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osquito vector monitor, which includes a canopy, a mosquito lure device, a mosquito induction module, a protective cover, an mosquito storage device, a fan module, an mosquito trap, a controller box, and a mosquito trap to induce mosquitoes. The wind will suck the mosquitoes into the mosquito induction module and fall into the mosquito storage device. The density of mosquitoes in the area is monitored, which reduces the time and manpower of manual operation,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monitoring, makes the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more scientific and accurate, and can realize remote and long-term monitoring of mosquitoes management. 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蚊媒监测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害虫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蚊媒监测仪。
技术介绍
蚊媒传染病是以蚊作为传播媒介,将病原生物从宿主向人传播的疾病,主要有登革热、寨卡、疟疾、黄热病、西尼罗热、乙脑和丝虫病等。这些疾病给人类造成巨大危害,严重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对蚊媒的监测不仅有利于了解蚊虫的种群构成、密度的消长变化、地理分布等规律,为科学的制定蚊类防制措施提供依据,并且能够在蚊媒传染病流行时提供警报,对蚊媒传染病的预测、预防和风险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蚊媒监测技术有以下几类:A、人诱法(人工叮咬法)人诱法是以三人一组,选择清晨或傍晚时间,在无阳光和避风的场所,三人呈三角形面对面坐好不动,暴露小腿,等蚊子叮咬,然后用捕蚊器或吸蚊管人工捕蚊。从捕到第一只蚊子算起连续捕捉1h,将捕获的蚊子计数,鉴定蚊种并计算密度指数[只/(人工·小时)]。人诱法是成蚊监测中最敏感的方法,但是由于其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在疫情发生时,如果直接人诱会有感染疾病的危险,不符合医学伦理和生物安全而很少被实际应用。B、人帐诱捕法人帐诱捕法是在蚊虫孳生地挂一锥形体蚊帐,高1.5m,顶宽0.7m,四方顶,底宽为顶宽的2倍,下缘离地面20~30cm,人在帐内诱蚊入帐,用手电筒照明,以捕蚊器或吸蚊管在帐内连续捕蚊。从日落开始诱捕蚊虫,每次诱捕1~2h,将捕获的蚊子计数,鉴定蚊种并计算密度[只/帐]。人帐诱捕法在进行蚊媒监测时应严格遵守“定时、定人、定点”原则。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可对比性。人帐诱捕法操作简便,但该方法以人做诱饵,在发生蚊媒传染病的地区,存在易使操作者感染疾病的风险。C、人工小时法人工小时法是选择适当的成蚊栖息场所,以一个人一个小时捕获的某一种成蚊数,作为该蚊种的成蚊密度。将诱捕收集到的蚊虫带回实验室分类鉴定蚊种,并计算密度,单位为只/人工·小时。密度较大时,可捕捉15min,所得只数乘4即得密度指数。人工小时法使用吸蚊器捕获蚊虫,吸蚊器利用干电池提供风扇工作需要的电能,故干电池的电量与风扇的吸力大小有直接关系,对蚊虫的捕获和监测有一定的影响;另外捕捉蚊虫时,人工小时法需要监测人员手持吸蚊器,持续15min。因此人为因素对人工小时法监测蚊虫的效果影响较大,并且人工小时法费力、费时。D、诱蚊灯(紫外灯)诱捕法诱蚊灯诱捕的光源为紫外灯,利用蚊虫的趋光性将蚊虫诱捕到诱蚊灯周围。监测时将灯挂在离地面1.5~2.0m处,利用交流电使电风扇在光区的下方形成一定的负压捕获蚊虫,成蚊接近诱蚊灯10cm即可被捕获。诱蚊灯诱捕法进行监测时,诱蚊灯周围应避免其他光源,以免分散蚊虫的趋向性,干扰诱蚊灯的监测结果。在野外,诱蚊灯捕获蚊虫根本满足不了采集目标要求,造成结果的不同可能是受诱捕蚊虫的时间及场所的影响;此外也和环境及气象条件等因素不同有关。且需要基层人员定期收集计数,费时费力且结果容易产生偏差。E、灭蚊磁场法灭蚊磁场的原理是利用丙烷(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经燃烧产生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热量和水蒸气,主动引诱蚊虫寻找血源而诱捕蚊虫。灭蚊磁场法的捕蚊效率较诱蚊灯诱捕法更高,但是该方法对于致倦库蚊的诱捕效果更好,对传播登革热的主要蚊媒白纹伊蚊诱捕效果不佳。且需要基层人员定期收集计数,费时费力且结果容易产生偏差。上述诱蚊监测方法是目前主要的方法,但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中最主要的缺陷就是,依靠人工进行监测,对于基层工作人员的依赖度极高,基层工作人员的经验、责任心等会导致监测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同时,数据记录零散,不能形成完整系统的数据库进行长期、精准、科学的监测与分析。本专利技术通过互联网方法,精准收集设备内诱捕蚊虫的数量,传输到相关部门,这将为现代化、规模化害虫管理实现远程、长期监控,数据存储乃至于预测预报提供有力的技术与装备支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蚊媒监测仪,通过用风扇的风力将诱蚊装置附近的蚊虫吸进蚊虫感应模块,从而对区域内的蚊虫密度进行准确的监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蚊媒监测仪,所述蚊媒监测仪包括有:蚊虫感应模块,所述蚊虫感应模块包括有蚊虫感应装置,所述蚊虫感应装置为中空的方框形,设置在所述蚊虫感应模块上;储蚊装置,所述储蚊装置设置在所述蚊虫感应装置的下部;风扇模块,所述风扇模块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风扇模块的底部上,所述蚊虫感应模块安装在所述风扇模块的顶部开口上;诱蚊装置,所述诱蚊装置设置在所述蚊虫感应模块的上方、所述风扇模块上或捕蚊内筐上罩上。其中,所述蚊虫感应模块还包括格栅结构,所述格栅结构设置在所述蚊虫感应模块的上部,所述格栅结构为漏斗状的斜面过渡结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蚊虫感应模块的顶部上。其中,所述蚊媒监测仪还包括控制器盒,所述控制器盒控制所述蚊虫感应装置和所述风扇的开关,所述控制器盒包括有数据传输模块和通讯流量卡,以供将检测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还包括有无线射频模块,以供多个距离较近的所述蚊媒监测仪实现组网。其中,所述蚊媒监测仪还包括捕蚊内筐,所述蚊虫感应模块设置在所述捕蚊内筐的顶部,所述风扇模块设置在所述捕蚊内筐的内部,所述捕蚊内筐上还设置有所述捕蚊内筐上罩,所述诱蚊装置可设置在所述捕蚊内筐上罩上。其中,所述蚊媒监测仪还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设置所述捕蚊内筐的外侧,所述控制器盒设置在所述保护罩的外侧。其中,所述蚊媒监测仪还包括雨棚,所述雨棚通过支撑杆固定在所述蚊虫感应模块的上方,以供防止雨水和杂物进入所述蚊虫感应模块。其中,所所述雨棚的边缘为白色或浅色边缘,其余部分为黑色或深色。其中,所述保护罩的上部边缘为白色或浅色边缘,其余部分为黑色或深色。其中,所述诱蚊装置为诱蚊剂或诱蚊灯。其中,所述储蚊装置为捕蚊袋或捕蚊盒。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可对区域内的蚊虫密度进行监测,改变了现有技术依赖人工进行监测的手段,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时间和人力,解决了对基层工作人员的依赖程度,提高了监测的准确率,使监测和分析更加科学和精准。附图说明图1为蚊媒监测仪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蚊媒监测仪的正面剖视图;图3为蚊虫感应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蚊虫感应模块的正面剖视图;图5为蚊虫感应模块和捕蚊内筐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为蚊虫感应模块和风扇模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7为不含保护罩的蚊虫监测仪的立体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雨棚;11支撑杆;12雨棚的边缘;21诱蚊装置;3蚊虫感应模块;31蚊虫感应装置;32格栅结构;33过滤网;4保护罩;41保护罩的上部边缘;5储蚊装置;6风扇模块;61风扇;7捕蚊内筐;71捕蚊内筐上罩;8控制器盒。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蚊媒监测仪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蚊媒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蚊媒监测仪包括有:蚊虫感应模块,所述蚊虫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蚊媒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蚊媒监测仪包括有:蚊虫感应模块,所述蚊虫感应模块包括有蚊虫感应装置,所述蚊虫感应装置为中空的方框形,设置在所述蚊虫感应模块上;储蚊装置,所述储蚊装置设置在所述蚊虫感应装置的下部;风扇模块,所述风扇模块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风扇模块的底部上,所述蚊虫感应模块安装在所述风扇模块的顶部开口上;诱蚊装置,所述诱蚊装置设置在所述蚊虫感应模块的上方、所述风扇模块上或捕蚊内筐上罩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蚊媒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蚊虫感应模块还包括格栅结构,所述格栅结构设置在所述蚊虫感应模块的上部,所述格栅结构为漏斗状的斜面过渡结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蚊虫感应模块的顶部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蚊媒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蚊媒监测仪还包括控制器盒,所述控制器盒控制所述蚊虫感应装置和所述风扇的开关,所述控制器盒包括有数据传输模块和通讯流量卡,以供将检测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还包括有无线射频模块,以供多个距离较近的所述蚊媒监测仪实现组网。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刚何伟昌詹文波陈晓光尚超蔡先浩潘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顺德斗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