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背电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0797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背电场结构,包括硅片,硅片设有铝浆覆盖区域、开膜区域和若干隔离铝浆区域,铝浆覆盖区域包括若干第一横向铝浆区、若干第二横向铝浆区和若干纵向铝浆区,纵向铝浆区分别与第一横向铝浆区、第二横向铝浆区垂直设置,第一横向铝浆区、第二横向铝浆区平行交替设置,开膜区域分别设于第一横向铝浆区内,相邻的第一横向铝浆区、第二横向铝浆区间设有隔离铝浆区域,且隔离铝浆区域设于相邻的纵向铝浆区间;该种太阳能电池背电场结构,能够使得BSF层厚度增加,硅基体破坏减少,铝浆耗量减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电池背电场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背电场结构。
技术介绍
常规的化石燃料日益消耗殆尽,在现有的可持续能源中,太阳能无疑是一种最清洁、最普遍和最有潜力的替代能源。太阳能发电装置又称为太阳能电池或光伏电池,可以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光伏发电具有安全可靠、无噪音、故障率低等优点,太阳能电池是光伏发电技术中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主要器件。常见的硅晶体太阳能电池是由背电极、背电场、半导体材料,正面电极等部分构成。当太阳光照射到太阳能电池时,太阳能电池中的半导体结果吸收太阳光能后,激发产生电子、空穴对,电子、空穴对呗半导体内部P-N结自建电厂分开,电子流入N区,空穴流入P去,形成光生电场,如果将晶体硅太阳能的正负极与外部电路连接,外部电路中就光胜电流流过。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局部接触背钝化(PERC)太阳能电池,这是新开发出来的一种高效太阳能电池,得到业界广泛关注。其核心是在硅片背面用氧化铝或氧化硅覆盖,以起到钝化表面,提高长波响应的作用,通过激光开槽,或化学腐蚀等技术,破坏局部钝化层,使得背面铝浆与电池背面结合,导出电流。现有PERC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制绒、扩散、刻蚀并被抛光、退火、背面沉积氧化铝或氧化硅、沉积氮化硅、正面沉积氮化硅、背面局部开口、丝网印刷正背面金属浆料、烧结,即可得到太阳能电池。然而,实际应用中发现,在印刷常规图形铝背场,铝浆耗量大,烧结后,因铝硅在高温互相扩散且扩散系数不同,导致背面局部开口区域形成较多空洞,电池背面背破坏数十微米,形成的BSF层厚度较差。因此,开发一种PERC太阳能电池背场图形,限制铝硅在烧结过程中互相扩散现象,提升合金层质量及BSF质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背电场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解决全铝背场形成BSF层较薄,破坏基体严重,铝浆耗量大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太阳能电池背电场结构,包括硅片,硅片设有铝浆覆盖区域、开膜区域和若干隔离铝浆区域,铝浆覆盖区域包括若干第一横向铝浆区、若干第二横向铝浆区和若干纵向铝浆区,纵向铝浆区分别与第一横向铝浆区、第二横向铝浆区垂直设置,第一横向铝浆区、第二横向铝浆区平行交替设置,开膜区域分别设于第一横向铝浆区内,相邻的第一横向铝浆区、第二横向铝浆区间设有隔离铝浆区域,且隔离铝浆区域设于相邻的纵向铝浆区间。进一步地,隔离铝浆区域采用虚线形,开膜区域采用直线形或虚线形。进一步地,隔离铝浆区域包括成对设置的未印刷铝浆左部和未印刷铝浆右部,未印刷铝浆左部设有左部开口,未印刷铝浆右部设有右部开口,第一横向铝浆区的两端分别设于左部开口和右部开口处。进一步地,未印刷铝浆左部和未印刷铝浆右部分别采用U型、半方形、半圆形或半椭圆形。进一步地,未印刷铝浆左部和未印刷铝浆右部分别设于纵向铝浆区的两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太阳能电池背电场结构,能够使得BSF层厚度增加,硅基体破坏减少,铝浆耗量减少。该种太阳能电池背电场结构,通过网版图形设计,在开膜区域周围通过网版覆盖乳胶膜,实现隔离背面开口区铝浆材料与其他位置铝浆材料的接触,留有一定的面积与其它位置铝浆接触,从而引出电流,从而限制铝硅互相扩散现象,从而提升合金层质量及BSF质量;BSF质量与合金层质量的提升可显著减少背面开膜区域的复合,由于空洞的减少,破坏硅基体深度的减少可显著增加光的利用率,从而提升光电转化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开膜区域采用直线形的太阳能电池背电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开膜区域采用虚线形的太阳能电池背电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太阳能电池背电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横向铝浆区,2-第二横向铝浆区,3-纵向铝浆区,4-开膜区域,5-未印刷铝浆左部,6-未印刷铝浆右部,7-隔离铝浆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实施例一一种太阳能电池背电场结构,如图1和图2,包括硅片,硅片设有铝浆覆盖区域、开膜区域4和若干隔离铝浆区域7,铝浆覆盖区域包括若干第一横向铝浆区1、若干第二横向铝浆区2和若干纵向铝浆区3,纵向铝浆区3分别与第一横向铝浆区1、第二横向铝浆区2垂直设置,第一横向铝浆区1、第二横向铝浆区2平行交替设置,开膜区域4分别设于第一横向铝浆区1内,硅片覆盖乳胶膜,且乳胶膜设于开膜区域4与铝浆覆盖区域间,相邻的第一横向铝浆区1、第二横向铝浆区2间设有隔离铝浆区域7,且隔离铝浆区域7设于相邻的纵向铝浆区3间。隔离铝浆区域7采用虚线形,开膜区域4采用直线形或虚线形。实施例中,背铝由全铝印刷改为部分印刷,对铝浆进行部分隔离,从而限制开膜区域4所接触的铝浆体积,抑制烧结过程中铝硅扩散,提升BSF质量,减少硅基体破坏,减少铝浆成本。实施例中,网版覆盖乳胶膜,使得这部分区域印刷时不会有铝浆覆盖,进而形成开膜区域4与铝浆覆盖区域,且乳胶膜的位置对应设于开膜区域4与铝浆覆盖区域间,网版在此处覆盖乳胶膜,使得铝背场不会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开膜区域4铝浆覆盖与其他位置铝浆覆盖。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隔离铝浆区域7包括成对设置的未印刷铝浆左部5和未印刷铝浆右部6,未印刷铝浆左部5设有左部开口,未印刷铝浆右部6设有右部开口,左部开口和右部开口相对设置,第一横向铝浆区1的两端分别设于左部开口和右部开口处。未印刷铝浆左部5和未印刷铝浆右部6分别采用U型、半方形、半圆形或半椭圆形。未印刷铝浆左部5和未印刷铝浆右部6分别设于纵向铝浆区3的两侧。实施例一、二通过网版图形设计,在开膜区域4周围通过网版覆盖乳胶膜,实现隔离背面开口区铝浆材料与其他位置铝浆材料的接触,留有一定的面积与其它位置铝浆接触,从而引出电流,从而限制铝硅互相扩散现象,从而提升合金层质量及BSF质量;BSF质量与合金层质量的提升可显著减少背面开膜区域4的复合,由于空洞的减少,破坏硅基体深度的减少可显著增加光的利用率,从而提升光电转化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太阳能电池背电场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电池背电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硅片,硅片设有铝浆覆盖区域、开膜区域和若干隔离铝浆区域,铝浆覆盖区域包括若干第一横向铝浆区、若干第二横向铝浆区和若干纵向铝浆区,纵向铝浆区分别与第一横向铝浆区、第二横向铝浆区垂直设置,第一横向铝浆区、第二横向铝浆区平行交替设置,开膜区域分别设于第一横向铝浆区内,相邻的第一横向铝浆区、第二横向铝浆区间设有隔离铝浆区域,且隔离铝浆区域设于相邻的纵向铝浆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背电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硅片,硅片设有铝浆覆盖区域、开膜区域和若干隔离铝浆区域,铝浆覆盖区域包括若干第一横向铝浆区、若干第二横向铝浆区和若干纵向铝浆区,纵向铝浆区分别与第一横向铝浆区、第二横向铝浆区垂直设置,第一横向铝浆区、第二横向铝浆区平行交替设置,开膜区域分别设于第一横向铝浆区内,相邻的第一横向铝浆区、第二横向铝浆区间设有隔离铝浆区域,且隔离铝浆区域设于相邻的纵向铝浆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背电场结构,其特征在于:隔离铝浆区域采用虚线形,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童洪波朱海涛李金雨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