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镜头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0569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驱动装置,包括外壳和外壳连接的底座,所述外壳具有中央通孔,中央通孔中设置有镜头载体,镜头载体外壁上一体成型有一线圈,所述镜头载体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上弹片和下弹片,且上弹片与外壳内具有的框架连接,下弹片与底座连接,所述底座前端与镜头载体连接,后端一体成型有端子,所述外壳内四角设有磁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定位稳固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镜头驱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学镜头驱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光学成像摄像头,具体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安防监控、3D摄像机、虹膜识别等设备上用于驱动光学镜头移动,从而实现光学成像清晰的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对摄像照片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载有镜头驱动装置的成像设备可有效提升成像品质;因此,载有镜头驱动装置的成像设备基本已经成为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的标配;目前市面上常用的镜头驱动装置主要是音圈马达,但市面上的音圈马达多数存在体积较大、耗电量高、成本高、工艺复杂、自动化生产困难,成像品质不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成本低、工艺简单、便于自动化生产的光学镜头驱动装置。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光学镜头驱动装置,包括外壳和外壳连接的底座,所述外壳具有中央通孔,中央通孔中设置有镜头载体,镜头载体外壁上一体成型有一线圈,所述镜头载体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上弹片和下弹片,且上弹片与外壳内具有的框架连接,下弹片与底座连接,所述底座前端与镜头载体连接,后端一体成型有端子,所述外壳内四角设有磁石。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四角分别设有两定位柱,所述下弹片上设有与定位柱数量相等且与定位柱对应设置的定位孔。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柱为三角形定位柱。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防尘台,镜头载体上设有与防尘台配合的卡槽。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四角设有凸台,凸台卡入外壳内并与外壳内壁贴合。进一步地,所述镜头载体后端均布有四个定位台,下弹片上设有与定位台数量相等且供定位台卡入的固定孔。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具有的框架包括四凸爪,镜头载体前端具有与凸爪数量相等且供凸爪卡入定位的卡口,凸爪穿过上弹片后卡入卡口。进一步地,所述镜头载体的外壁上设有内凹的绕线槽。进一步地,所述镜头载体的外壁上设有斜边缺口。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四角设置三角台。应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光学镜头驱动装置,其有益效果是:因为组成的部件少,所以就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的优点;只需对底座结构的更改就可以实现针对不同焦距镜头的机种转换,同时可实现由普通对焦马达转换为中置对焦马达;镜头载体与下弹片定位稳固,可保证下弹片与镜头载体同心度一致性,提高成像品质;外壳内装上对焦马达后,马达被外壳包裹住,可有效防止内部磁场外漏,保证磁场强度,减少马达耗电;同时可防止外部磁场干扰,避免影响马达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镜头载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下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外壳,1.1—中央通孔,2—底座,3—镜头载体,4—线圈,5—上弹片,6—下弹片,7—框架,71—凸爪,8—端子,9—磁石,10—防尘台,11—卡槽,12—凸台,13—定位台,14—固定孔,15—卡口,16—绕线槽,17—斜边缺口,18—三角台,19—定位柱,20—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为比较直观、完整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现就结合本技术附图进行非限制性的特征说明如下:如图1—图7所示,一种光学镜头驱动装置,包括外壳1和外壳1连接的底座2,外壳1具有中央通孔1.1,中央通孔1.1中设置有镜头载体3,镜头载体3外壁上一体成型有一线圈4,镜头载体3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上弹片5和下弹片6,且上弹片5与外壳1内具有的框架7连接,下弹片6与底座2连接,底座2前端与镜头载体3连接,后端一体成型有端子8,外壳1内四角设有磁石9。底座2四角分别设有两定位柱19,下弹片6上设有与定位柱19数量相等且与定位柱19对应设置的定位孔20。可以控制下弹片6与底座2的相对位置,提高组装精度,提升产品良率。定位柱19为三角形定位柱19,可提升与下弹片6的结合力,提升产品抗冲击性能。底座2与端子8一体注塑成型,提升端子8与底座2的抗破坏强度、节约物料成本、方便自动化组装;端子8在底座2前端有漏出部分,方便与下弹片6进行焊接,建立外部与内部线圈4通电通道,可采用激光焊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底座2上设有防尘台10,镜头载体3上设有与防尘台10配合的卡槽11。使底座2与载体合拢,有效防止对焦马达内部异物掉落,提高产品品质。底座2在改变四角承载下弹片6面高度时,可完成对镜头载体3初始位置的控制,可由目前市面的普通自动对焦马达转换为中置对焦马达。底座2四角设有凸台12,凸台12卡入外壳1内并与外壳1内壁贴合。使底座2与外壳1精确定位。镜头载体3后端均布有四个定位台13,下弹片6上设有与定位台13数量相等且供定位台13卡入的固定孔14。方便下弹片6与镜头载体3定位,防止下弹片6在热铆或点胶时发生偏心。外壳1内具有的框架7包括四凸爪71,镜头载体3前端具有与凸爪71数量相等且供凸爪71卡入定位的卡口15,凸爪71穿过上弹片5后卡入卡口15。可限制镜头旋转角度,防止镜头扭动时造成弹片变形,提升品质。外壳1有屏蔽外部磁场及保护内部磁场作用,可避免马达内磁场外漏、外部磁场干扰。镜头载体的外壁上设有内凹的绕线槽16。其作用为方便镜头载体3与线圈4一体成型,节省物料成本,便于自动化组装。镜头载体的外壁上设有斜边缺口17。其作用为便于生产中理顺线头,提高焊接效率。外壳1内四角设置三角台18。三角台18可作为磁石9及上弹片5的承载面,节约材料,节省空间。下弹片6其内框与外框通过簧丝连接,簧丝为弹片驱动部位,具有平衡电磁力的作用;其内框有焊盘,主要作用为与线圈4焊接,形成电流导通;外框四角与底座2端子8接触,其作用为形成端子8与下弹片6间的电流导通。上弹片5其内框与外框通过簧丝连接,其中簧丝为弹片驱动部位,具有平衡电磁力的作用;内框与镜头载体3前端表面固定,上弹片5有四处缺口主要作用为增加胶水粘结面积,增强马达强度;其外框与外壳1四角固定。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光学镜头驱动装置,因为组成的部件少,所以就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的优点;只需对底座2结构的更改就可以实现针对不同焦距镜头的机种转换,同时可实现由普通对焦马达转换为中置对焦马达;镜头载体与下弹片6定位稳固,可保证下弹片6与镜头载体3同心度一致性,提高成像品质;外壳1内装上对焦马达后,马达被外壳1包裹住,可有效防止内部磁场外漏,保证磁场强度,减少马达耗电;同时可防止外部磁场干扰,避免影响马达性能。当然,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之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光学镜头驱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镜头驱动装置,包括外壳和外壳连接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中央通孔,中央通孔中设置有镜头载体,镜头载体外壁上一体成型有一线圈,所述镜头载体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上弹片和下弹片,且上弹片与外壳内具有的框架连接,下弹片与底座连接,所述底座前端与镜头载体连接,后端一体成型有端子,所述外壳内四角设有磁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镜头驱动装置,包括外壳和外壳连接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中央通孔,中央通孔中设置有镜头载体,镜头载体外壁上一体成型有一线圈,所述镜头载体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上弹片和下弹片,且上弹片与外壳内具有的框架连接,下弹片与底座连接,所述底座前端与镜头载体连接,后端一体成型有端子,所述外壳内四角设有磁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四角分别设有两定位柱,所述下弹片上设有与定位柱数量相等且与定位柱对应设置的定位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学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为三角形定位柱。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防尘台,镜头载体上设有与防尘台配合的卡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德明诸建炎杜凯文曹仕政姜鸿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创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