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万春专利>正文

一种交互式智能水利管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005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4: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互式智能水利管理装置,其结构包括防水天线管、电源线、电源接口、检测装置、型号标志、挂件、显示屏、控制面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感应环将信息传送到警报发射器,警报发射器会对控制室发出警报,便于工作人员对水位上涨进行紧急处理,而后警报发射器、感应器和感应环通过导线连接到控制室,便于工作人员观察水位的同时可以方便的检测事实水流速,实现全天候监控工作,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警灯或是警笛能够及时提醒相关人员做好安全准备工作,能够极大的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全程通过在控制室中即可对水坝中水位情况进行了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互式智能水利管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交互式智能水利管理装置,属于水利管理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在水利管理中,往往需要加如很多的人力物力,在污水方面,主要污水厂的数量较多、规模大小不一、主要处理工艺各种各样,污水管道的长度及规模也不统一,各污水厂的运行状态,运行处理信息等一系列的参数都保管的较为凌乱,无法准确且及时有效地进行监控以及预先报警。需要监控人员到特定的场地区检测水的情况,除此之外目前的水利管理装置仅仅能完成数据的收集、整合及监控的功能,但是在运行当中的参数是预选设定好的,不能在实际的运用当中进行实时地修改,不能人为的对其进行修改,显得比较死板,不能对装置进行灵活地调整以在工作中适应不同的需求。但是,现有的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满足工作人员的全天候监控工作,通常需要工作人员经常的往返于各个监测点进行测量工作,还需要工作人员进行人工监测,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交互式智能水利管理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满足工作人员的全天候监控工作,通常需要工作人员经常的往返于各个监测点进行测量工作,还需要工作人员进行人工监测,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交互式智能水利管理装置,其结构包括防水天线管、电源线、电源接口、检测装置、型号标志、挂件、显示屏、控制面板,所述的挂件设有两个以上且尺寸一致,所述的挂件均采用焊接方式固定焊接于检测装置四边,所述的控制面板后端采用扣合方式固定设于检测装置前端,所述的控制面板前端固定设有活动装设显示屏的凹槽,所述的显示屏的截面为矩形结构,所述的显示屏与控制面板为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的显示屏、控制面板与检测装置采用电连接,所述的型号标志后端采用粘接方式固定粘帖于检测装置前端底部,所述的电源接口共设有两个且尺寸一致,所述的电源接口上端均采用嵌入方式水平设于检测装置底部,所述的电源接口与检测装置采用电连接,所述的防水天线管采用电源线与电源接口电连接,所述的防水天线管与电源线、电源接口采用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的防水天线管与检测装置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检测装置由防尘板、第一壳体、第一电机、升降装置、支撑架、固定杆、警报发射器、底板、液体管、连接管、进水孔、涡轮、第二壳体、固定支架、第二电机、固定拉杆、连接头、刻度、滑杆、感应环、环形连接架、感应器、线路孔组成,所述的防尘板的截面为矩形结构且固定设于第一壳体上方,所述的第一壳体内固定设有线路孔且与其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第一壳体内固定设有感应器,所述的感应器与第一壳体内壁之间固定设有刻度,所述的环形连接架固定设于感应器与第一壳体前端,所述的感应器、第一壳体与环形连接架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感应环固定设于感应器与第一壳体前端,所述的感应器、第一壳体与感应环采用相配合活动连接,所述的警报发射器固定设于感应环上端且与其采用电连接,所述的液体管固定设于感应器左侧且与其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连接管固定设于第一壳体内部,所述的进水孔固定设于连接管底部左侧,所述的连接头固定设于第一壳体底部且与其采用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的固定拉杆共设有两个且一端分别设于连接头两侧,所述的固定拉杆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壳体上方,所述的固定拉杆与连接头、第二壳体采用相配合活动连接,所述的固定支架固定设于第二壳体内,所述的第二电机固定设于固定支架上,所述的第二电机前端固定设有涡轮且与其采用相配合活动连接,所述的升降装置共设有两个且分别设于第一壳体左右两端,所述的第一电机底部固定嵌入于升降装置上端,所述的升降装置与第一电机相配合活动连接,所述的固定杆共设有两个且水平连接于环形连接架左右两端,所述的固定杆内均设有滑杆,所述的升降装置与固定杆之间固定设有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下端与滑杆相配合活动连接,所述的底板内均设有滑杆,所述的固定杆通过支撑架与底板相配合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警报发射器由固定螺栓、底座、壳体、电子集成板、电路板、感应竖杆、下导电片、绝缘层、导电球、上导电片、平筏横杆、感应反射器、报警喇叭组成。进一步地,所述的底座固定设于壳体底部,所述的固定螺栓一端固定连接于壳体底部。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内部固定设有电子集成板与电路板,所述的电子集成板与电路板采用电连接,所述的感应竖杆固定设于壳体中部。进一步地,所述的感应竖杆与电子集成板、电路板采用电连接,所述的感应反射器固定设于感应竖杆上方,所述的感应竖杆与感应反射器采用过盈配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螺栓另一端延伸至底座外壁且与其采用螺纹连接,所述的平筏横杆内固定设有下导电片与绝缘层、导电球、上导电片。进一步地,所述的下导电片、绝缘层、导电球、上导电片、平筏横杆与感应反射器电连接,所述的报警喇叭上端固定设于底座底部,所述的报警喇叭与电子集成板采用电连接。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交互式智能水利管理装置,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感应环将信息传送到警报发射器,警报发射器会对控制室发出警报,便于工作人员对水位上涨进行紧急处理,而后警报发射器、感应器和感应环通过导线连接到控制室,便于工作人员观察水位的同时可以方便的检测事实水流速,实现全天候监控工作,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警灯或是警笛能够及时提醒相关人员做好安全准备工作,能够极大的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全程通过在控制室中即可对水坝中水位情况进行了解。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交互式智能水利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交互式智能水利管理装置的检测装置内部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检测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警报发射器的内部结构图;图5为图3中的A;图6为图4中的B。图中:防水天线管-1、电源线-2、电源接口-3、检测装置-4、型号标志-5、挂件-6、显示屏-7、控制面板-8、防尘板-401、第一壳体-402、第一电机-403、升降装置-404、支撑架-405、固定杆-406、警报发射器-407、底板-408、液体管-409、连接管-410、进水孔-411、涡轮-412、第二壳体-413、固定支架-414、第二电机-415、固定拉杆-416、连接头-417、刻度-418、滑杆-419、感应环-420、环形连接架-421、感应器-422、线路孔-423、固定螺栓-4071、底座-4072、壳体-4073、电子集成板-4074、电路板-4075、感应竖杆-4076、下导电片-4077、绝缘层-4078、导电球-4079、上导电片-40710、平筏横杆-40711、感应反射器-40712、报警喇叭-4071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图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交互式智能水利管理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防水天线管1、电源线2、电源接口3、检测装置4、型号标志5、挂件6、显示屏7、控制面板8,所述的挂件6设有两个以上且尺寸一致,所述的挂件6均采用焊接方式固定焊接于检测装置4四边,所述的控制面板8后端采用扣合方式固定设于检测装置4前端,所述的控制面板8前端固定设有活动装设显示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交互式智能水利管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互式智能水利管理装置,其结构包括防水天线管(1)、电源线(2)、电源接口(3)、检测装置(4)、型号标志(5)、挂件(6)、显示屏(7)、控制面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挂件(6)设有两个以上且尺寸一致,所述的挂件(6)均采用焊接方式固定焊接于检测装置(4)四边,所述的控制面板(8)后端采用扣合方式固定设于检测装置(4)前端,所述的控制面板(8)前端固定设有活动装设显示屏(7)的凹槽,所述的显示屏(7)的截面为矩形结构,所述的显示屏(7)与控制面板(8)为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的显示屏(7)、控制面板(8)与检测装置(4)采用电连接,所述的型号标志(5)后端采用粘接方式固定粘帖于检测装置(4)前端底部,所述的电源接口(3)共设有两个且尺寸一致,所述的电源接口(3)上端均采用嵌入方式水平设于检测装置(4)底部,所述的电源接口(3)与检测装置(4)采用电连接,所述的防水天线管(1)采用电源线(2)与电源接口(3)电连接,所述的防水天线管(1)与电源线(2)、电源接口(3)采用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的防水天线管(1)与检测装置(4)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检测装置(4)由防尘板(401)、第一壳体(402)、第一电机(403)、升降装置(404)、支撑架(405)、固定杆(406)、警报发射器(407)、底板(408)、液体管(409)、连接管(410)、进水孔(411)、涡轮(412)、第二壳体(413)、固定支架(414)、第二电机(415)、固定拉杆(416)、连接头(417)、刻度(418)、滑杆(419)、感应环(420)、环形连接架(421)、感应器(422)、线路孔(423)组成;所述的防尘板(401)的截面为矩形结构且固定设于第一壳体(402)上方,所述的第一壳体(402)内固定设有线路孔(423)且与其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第一壳体(402)内固定设有感应器(422),所述的感应器(422)与第一壳体(402)内壁之间固定设有刻度(418),所述的环形连接架(421)固定设于感应器(422)与第一壳体(402)前端,所述的感应器(422)、第一壳体(402)与环形连接架(42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感应环(420)固定设于感应器(422)与第一壳体(402)前端,所述的感应器(422)、第一壳体(402)与感应环(420)采用相配合活动连接,所述的警报发射器(407)固定设于感应环(420)上端且与其采用电连接,所述的液体管(409)固定设于感应器(422)左侧且与其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连接管(410)固定设于第一壳体(402)内部,所述的进水孔(411)固定设于连接管(410)底部左侧,所述的连接头(417)固定设于第一壳体(402)底部且与其采用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的固定拉杆(416)共设有两个且一端分别设于连接头(417)两侧,所述的固定拉杆(416)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壳体(413)上方,所述的固定拉杆(416)与连接头(417)、第二壳体(413)采用相配合活动连接,所述的固定支架(414)固定设于第二壳体(413)内,所述的第二电机(415)固定设于固定支架(414)上,所述的第二电机(415)前端固定设有涡轮(412)且与其采用相配合活动连接,所述的升降装置(404)共设有两个且分别设于第一壳体(402)左右两端,所述的第一电机(403)底部固定嵌入于升降装置(404)上端,所述的升降装置(404)与第一电机(403)相配合活动连接,所述的固定杆(406)共设有两个且水平连接于环形连接架(421)左右两端,所述的固定杆(406)内均设有滑杆(419),所述的升降装置(404)与固定杆(406)之间固定设有支撑架(405),所述的支撑架(405)下端与滑杆(419)相配合活动连接,所述的底板(408)内均设有滑杆(419),所述的固定杆(406)通过支撑架(405)与底板(408)相配合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互式智能水利管理装置,其结构包括防水天线管(1)、电源线(2)、电源接口(3)、检测装置(4)、型号标志(5)、挂件(6)、显示屏(7)、控制面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挂件(6)设有两个以上且尺寸一致,所述的挂件(6)均采用焊接方式固定焊接于检测装置(4)四边,所述的控制面板(8)后端采用扣合方式固定设于检测装置(4)前端,所述的控制面板(8)前端固定设有活动装设显示屏(7)的凹槽,所述的显示屏(7)的截面为矩形结构,所述的显示屏(7)与控制面板(8)为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的显示屏(7)、控制面板(8)与检测装置(4)采用电连接,所述的型号标志(5)后端采用粘接方式固定粘帖于检测装置(4)前端底部,所述的电源接口(3)共设有两个且尺寸一致,所述的电源接口(3)上端均采用嵌入方式水平设于检测装置(4)底部,所述的电源接口(3)与检测装置(4)采用电连接,所述的防水天线管(1)采用电源线(2)与电源接口(3)电连接,所述的防水天线管(1)与电源线(2)、电源接口(3)采用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的防水天线管(1)与检测装置(4)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检测装置(4)由防尘板(401)、第一壳体(402)、第一电机(403)、升降装置(404)、支撑架(405)、固定杆(406)、警报发射器(407)、底板(408)、液体管(409)、连接管(410)、进水孔(411)、涡轮(412)、第二壳体(413)、固定支架(414)、第二电机(415)、固定拉杆(416)、连接头(417)、刻度(418)、滑杆(419)、感应环(420)、环形连接架(421)、感应器(422)、线路孔(423)组成;所述的防尘板(401)的截面为矩形结构且固定设于第一壳体(402)上方,所述的第一壳体(402)内固定设有线路孔(423)且与其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第一壳体(402)内固定设有感应器(422),所述的感应器(422)与第一壳体(402)内壁之间固定设有刻度(418),所述的环形连接架(421)固定设于感应器(422)与第一壳体(402)前端,所述的感应器(422)、第一壳体(402)与环形连接架(42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感应环(420)固定设于感应器(422)与第一壳体(402)前端,所述的感应器(422)、第一壳体(402)与感应环(420)采用相配合活动连接,所述的警报发射器(407)固定设于感应环(420)上端且与其采用电连接,所述的液体管(409)固定设于感应器(422)左侧且与其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连接管(410)固定设于第一壳体(402)内部,所述的进水孔(411)固定设于连接管(410)底部左侧,所述的连接头(417)固定设于第一壳体(402)底部且与其采用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的固定拉杆(416)共设有两个且一端分别设于连接头(417)两侧,所述的固定拉杆(416)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壳体(413)上方,所述的固定拉杆(416)与连接头(4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万春
申请(专利权)人:刘万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