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19998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器及其制作方法。该换热器包括:泡沫铝件和铝管,铝管安装于泡沫铝件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采用泡沫铝件与铝管的组合方式得到的,由于铝管的密度小于铜管的密度,泡沫铝件的整体重量小于铝翅片的重量,因此,采用泡沫铝件与铝管组成的换热器,有利于降低换热器的重量。另外,换热器整体自腐蚀电位接近,避免传统换热器因为铜管与铝翅片间存在较大电位差,而导致腐蚀严重;其次,泡沫铝结构增大了散热面积,使得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大大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器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空调、除湿机等的换热器多数为铜管配合铝翅片的管翅式结构,该结构换热器的制作流程为:翅片先由翅片冲床加工出来,然后把U形铜管穿入翅片,再用胀管机对U形铜管内径进行扩大、烘干后,插入弯头连接U形铜管进行焊接,得到初步成型的换热器。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发现:一方面使用铜管作为冷媒传输通道,换热器整体质量会相对较重,另一方面,制备该结构的换热器涉及到冲翅片和胀管等工艺,使得换热器的制作流程复杂。因此,现有的换热器的结构需要进一步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翅片式的换热器质量重,制作工艺复杂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泡沫铝件和铝管,所述铝管安装于所述泡沫铝件内。可选地,所述泡沫铝件包括:第一泡沫铝板和第二泡沫铝板;所述第一泡沫铝板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泡沫铝板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接触,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配合形成铝管收容腔;所述铝管收容于所述铝管收容腔。可选地,所述铝管收容腔为蛇形铝管收容腔。可选地,所述铝管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可选地,所述第一泡沫铝板和所述第二泡沫铝板形状相同。可选地,所述泡沫铝件开设有若干个通孔。可选地,所述若干个通孔相互连通。可选地,所述铝管包括: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所述冷媒入口和所述冷媒出口突出于所述泡沫铝件的端面。在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的制作方法,包括:制备泡沫铝件和铝管;将所述铝管安装于所述泡沫铝件内。可选地,所述制备泡沫铝件,具体包括:在原料泡沫铝上切割出第一泡沫铝块和第二泡沫铝块;在所述第一泡沫铝块的表面生成具有预定形状的第一凹槽,得到第一泡沫铝板;在所述第二泡沫铝块的表面生成与所述第一凹槽对称的第二凹槽,得到第二泡沫铝板,所述第一泡沫铝板和所述第二泡沫铝板构成所述泡沫铝件。可选地,所述制备铝管,具体包括:将原料铝管弯制为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形成的铝管收容腔相适配的形状,得到所述铝管。可选地,所述将所述铝管安装于所述泡沫铝件内,具体包括:将所述铝管放置在所述第一泡沫铝板上,所述铝管与所述第一凹槽配合;将所述第二泡沫铝板盖合于所述第一泡沫铝板,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铝管配合;夹紧所述第一泡沫铝板和所述第二泡沫铝板,使所述铝管压入所述铝管收容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采用泡沫铝件与铝管的组合方式得到的,由于铝管的密度小于铜管的密度,泡沫铝件的整体重量小于铝翅片的重量,因此,采用泡沫铝件与铝管组成的换热器,有利于降低换热器的重量。另外,换热器整体自腐蚀电位接近,避免传统换热器因为铜管与铝翅片间存在较大电位差,而导致腐蚀严重;其次,泡沫铝结构增大了散热面积,使得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大大提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现有管翅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泡沫铝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请参阅图1,传统的换热器100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长U管10和多个翅片20。翅片20呈薄片状,具有一定的表面积,可以为方形或者其他合适的异形形状(取决于实际得以应用环境)。多个翅片20按照一定的间隔设置在长U管10外,形成具有较大表面积的散热结构。换热器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多个以预定间隔设置的翅片,扩展长U管的表面积,使得长U管中流过的液体或者气体等能够具有极大的散热面积,将热量散发到外部空气中。惯常的翅片式换热器通常采用如下的装配方式:首先按照使用的需要,定制多个具有固定形状的铝翅片,并且在每个翅片20上,开设有与长U管配合的安装孔,多个长U管10依次穿过,从而使多个翅片20套设在长U管10外。在确定好翅片20与长U管20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后,对长U管10使用液压胀管机或者其他合适的涨管装置对长U管10进行胀管,使其管径膨胀。管径膨胀后的长U管10会与翅片20的安装孔之间相互挤压,使翅片20和长U管10之间保持紧密接触,确保翅片稳定的固定在长U管上。传统的换热器在制作过程中,长U管需要具有一定的胀管和焊接性能,而铜的焊接和胀管性能优于铝的性能,因此传统的长U管一般选用铜管作为长U管,而翅片材料则选用翅片铝。如
技术介绍
中所记载的,一方面,使用铜管作为冷媒传输通道,换热器整体质量会相对较重;另一方面,由于包括胀管、焊接等工艺,因此需要大量的人员及设备来完成该制作工艺;并且,在胀管过程中,铜形管和铝翅片会存在接触热阻,导致换热性能下降。基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的换热器,该换热器采用铝管与泡沫铝相组合的方式以替代传统的铜管与铝管配合得到的管翅式换热器结构,并且该新型换热器结构简单,制作工艺简单,不需要经过胀管即可得到,并且,由于采用铝管与泡沫铝的组合方式其可以相对减小接触热阻,且泡沫铝的表面积较大,增大了换热面积,因此该新型换热器具有良好的换热性能。以下详细介绍该换热器的具体结构及制作工艺,请参阅图2,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2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换热器200包括:泡沫铝件20和铝管22。铝管22作为供冷媒流过的通道,安装于泡沫铝件20内。泡沫铝件20与铝管22之间紧密接触,通过泡沫铝件的泡沫结构,扩展了铝管22的散热面积,从而实现换热器的换热功能。其中,铝管2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成相应的形状和尺寸,安装于泡沫铝件20内,形成供冷媒流过的管道。例如,铝管22可以制成蛇形或者U型,安装于泡沫铝件20内。泡沫铝件20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裁切为相应的形状和尺寸,形成散热结构。铝管22与泡沫铝件20之间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安装方式进行安装,形成该换热器20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采用泡沫铝件与铝管的组合方式得到的,由于铝管的密度小于铜管的密度,泡沫铝件的整体重量小于铝翅片的重量,因此,采用泡沫铝件与铝管组成的换热器,有利于降低换热器的重量。另外,换热器整体自腐蚀电位接近,避免传统换热器因为铜管与铝翅片间存在较大电位差,而导致腐蚀严重;其次,泡沫铝结构增大了散热面积,使得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大大提升。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泡沫铝件20包括:第一泡沫铝板24和第二泡沫铝板26。第一泡沫铝板24和第二泡沫铝板26对称设置、形状相同,为陈述简便,在本实施例中,只对第一泡沫铝板24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具体请参阅图3,图3是第一泡沫铝板24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泡沫铝板24包括第一表面242,第一表面242上开设有第一凹槽24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44呈如图2所示的蛇形,并且,第一凹槽244分布于整个第一泡沫铝板24。第二泡沫铝板26包括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换热器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泡沫铝件和铝管,所述铝管安装于所述泡沫铝件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泡沫铝件和铝管,所述铝管安装于所述泡沫铝件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铝件包括:第一泡沫铝板和第二泡沫铝板;所述第一泡沫铝板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泡沫铝板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接触,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配合形成铝管收容腔;所述铝管收容于所述铝管收容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管收容腔为蛇形铝管收容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管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泡沫铝板和所述第二泡沫铝板形状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铝件开设有若干个通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通孔相互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管包括: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所述冷媒入口和所述冷媒出口突出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勉彭楚堂王琳王红霞马颖江熊佳龙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