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工程用减震支撑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9802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工程用减震支撑座,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第一铰支座、第二铰支座、第五铰支座和第六铰支座上分别铰接设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三铰支座铰接连接,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四铰支座铰接连接,第一固定板的右侧安装有支撑筒,第二固定板的左侧安装有伸缩杆,支撑筒和伸缩杆上还套设有支撑弹簧,上支撑板的下侧和下支撑板的上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减震效果好,适应性高,利于推广应用。

A damping support seat f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amping support seat f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cluding the upper support plate and the lower support plate. The first hinge support, the second hinge support, the fifth hinge support and the sixth hinge support are articulated with the first support bar, the second support bar, the third support bar and the fourth support rod respectively.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bracing plate and the lower supporting plat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fixed plate and a second fixed plate,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support bar and the second support rod is articulated hinged with the third hinge support, the other end of the third support bars and the fourth support rods is articulated with the fourth hinge support, and the right side of the first fixed plate is installed with a support cylinder, second A telescopic rod is install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fixed plate. A support spring is provided on the support tube and the telescopic rod. The upper side of the upper support plate and the upper side of the lower support plate are respectively installed with a first support block and a second support block. The invention has reasonable structural design, good shock absorption effect and high adaptability, and is favorabl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工程用减震支撑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工程
,具体是一种机械工程用减震支撑座。
技术介绍
工程技术的发展在提高人类物质文明和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对自然环境起了破坏作用。机械工程一向以增加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的经济性,即以提高人类的利益为目标来研制和发展新的机械产品。在未来的时代,新产品的研制将以降低资源消耗,发展洁净的再生能源,治理、减轻以至消除环境污染作为超经济的目标任务。工程机械中,减震装置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降低噪音,提升工作稳定性,延长装置的工作寿命。但是,现有的减震装置结构单一传统,稳定性差,减震效果不佳,场地适应差,需要进行设计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工程用减震支撑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工程用减震支撑座,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的下侧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铰支座和第五铰支座,下支撑板的上侧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二铰支座和第六铰支座,所述第一铰支座、第二铰支座、第五铰支座和第六铰支座上分别铰接设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左侧和第二固定板的右侧分别安装有第三铰支座和第四铰支座,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三铰支座铰接连接,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四铰支座铰接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右侧安装有支撑筒,第二固定板的左侧安装有伸缩杆,且支撑筒和伸缩杆配合滑动连接,所述支撑筒和伸缩杆上还套设有支撑弹簧,支撑弹簧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撑板的下侧和下支撑板的上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包括面层、底层、橡胶颗粒和减震球,所述面层和底层之间的间隙内设置有减震腔,减震腔的内部阵列排布有减震球,减震腔和减震球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橡胶颗粒,所述下支撑板的下侧外圈还设有多个脚杆,脚杆的下端安装有球头,球头上小间隙配合连接有触地盘。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铰支座和第二铰支座竖直对应,第五铰支座和第六铰支座竖直对应。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的结构尺寸相同。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5~30cm,其弹簧丝直径为1~2cm。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竖直对应,第一支撑块安装于第一铰支座和第五铰支座的中间位置,第二支撑块安装于第二铰支座和第六铰支座的中间位置。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球的球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相邻减震球之间球面相切。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脚杆和球头一体成型。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触地盘可绕球头的球心0~15°倾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机械工程用减震支撑座,对上支撑板进行压缩时,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的夹角变小,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之间的夹角变小,即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距离变小,通过支撑弹簧可进行减震支撑,通过支撑筒和伸缩杆可进行稳定导向;当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压缩到极限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会与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的左右两侧抵靠,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同样具有减震效果,对装置起到限位保护作用;通过下支撑板下侧设置的可倾斜转动的触地盘,可补偿地面倾角带来的装置倾斜度,适应性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压缩到极限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支撑板,2-下支撑板,3-第一铰支座,4-第一支撑杆,5-第二支撑杆,6-第一固定板,7-支撑筒,8-第一支撑块,9-伸缩杆,10-支撑弹簧,11-第二固定板,12-第三支撑杆,13-第四支撑杆,14-第二支撑块,15-脚杆,16-球头,17-触地盘,18-第二铰支座,19-第三铰支座,20-第四铰支座,21-第五铰支座,22-第六铰支座,23-面层,24-底层,25-减震腔,26-橡胶颗粒,27-减震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机械工程用减震支撑座,包括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所述上支撑板1的下侧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铰支座3和第五铰支座21,下支撑板2的上侧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二铰支座18和第六铰支座22,且第一铰支座3和第二铰支座18竖直对应,第五铰支座21和第六铰支座22竖直对应,所述第一铰支座3、第二铰支座18、第五铰支座21和第六铰支座22上分别铰接设有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第三支撑杆12和第四支撑杆13,且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第三支撑杆12和第四支撑杆13的结构尺寸相同,所述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之间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板6和第二固定板11,所述第一固定板6的左侧和第二固定板11的右侧分别安装有第三铰支座19和第四铰支座20,所述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的另一端与第三铰支座19铰接连接,第三支撑杆12和第四支撑杆13的另一端与第四铰支座20铰接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6的右侧安装有支撑筒7,第二固定板11的左侧安装有伸缩杆9,且支撑筒7和伸缩杆9配合滑动连接,所述支撑筒7和伸缩杆9上还套设有支撑弹簧10,支撑弹簧10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6和第二固定板1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弹簧10的自由长度为15~30cm,其弹簧丝直径为1~2cm。所述上支撑板1的下侧和下支撑板2的上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支撑块8和第二支撑块14,第一支撑块8和第二支撑块14竖直对应,第一支撑块8安装于第一铰支座3和第五铰支座21的中间位置,第二支撑块14安装于第二铰支座18和第六铰支座22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支撑块8和第二支撑块14包括面层23、底层24、橡胶颗粒26和减震球27,所述面层23和底层24之间的间隙内设置有减震腔25,减震腔25的内部阵列排布有减震球27,减震球27的球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相邻减震球27之间球面相切,减震腔25和减震球27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橡胶颗粒26,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块8和第二支撑块14可对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的压缩限位支撑,使得装置不受损坏。所述下支撑板2的下侧外圈还设有多个脚杆15,脚杆15的下端安装有球头16,脚杆15和球头16一体成型,球头16上小间隙配合连接有触地盘17,触地盘17可绕球头16的球心0~15°倾斜,通过设置可转动的触地盘17,可补偿地面倾角带来的装置倾斜度。该机械工程用减震支撑座,对上支撑板1进行压缩时,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之间的夹角变小,第三支撑杆12和第四支撑杆13之间的夹角变小,即第一固定板6和第二固定板11的距离变小,通过支撑弹簧10可进行减震支撑,通过支撑筒7和伸缩杆9可进行稳定导向;当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之间的距离压缩到极限后,第一固定板6和第二固定板11会与第一支撑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机械工程用减震支撑座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械工程用减震支撑座,包括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板(1)的下侧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铰支座(3)和第五铰支座(21),下支撑板(2)的上侧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二铰支座(18)和第六铰支座(22),所述第一铰支座(3)、第二铰支座(18)、第五铰支座(21)和第六铰支座(22)上分别铰接设有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第三支撑杆(12)和第四支撑杆(13),所述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之间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板(6)和第二固定板(11),所述第一固定板(6)的左侧和第二固定板(11)的右侧分别安装有第三铰支座(19)和第四铰支座(20),所述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的另一端与第三铰支座(19)铰接连接,第三支撑杆(12)和第四支撑杆(13)的另一端与第四铰支座(20)铰接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6)的右侧安装有支撑筒(7),第二固定板(11)的左侧安装有伸缩杆(9),且支撑筒(7)和伸缩杆(9)配合滑动连接,所述支撑筒(7)和伸缩杆(9)上还套设有支撑弹簧(10),支撑弹簧(10)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6)和第二固定板(11)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撑板(1)的下侧和下支撑板(2)的上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支撑块(8)和第二支撑块(14),所述第一支撑块(8)和第二支撑块(14)包括面层(23)、底层(24)、橡胶颗粒(26)和减震球(27),所述面层(23)和底层(24)之间的间隙内设置有减震腔(25),减震腔(25)的内部阵列排布有减震球(27),减震腔(25)和减震球(27)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橡胶颗粒(26),所述下支撑板(2)的下侧外圈还设有多个脚杆(15),脚杆(15)的下端安装有球头(16),球头(16)上小间隙配合连接有触地盘(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工程用减震支撑座,包括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板(1)的下侧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铰支座(3)和第五铰支座(21),下支撑板(2)的上侧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二铰支座(18)和第六铰支座(22),所述第一铰支座(3)、第二铰支座(18)、第五铰支座(21)和第六铰支座(22)上分别铰接设有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第三支撑杆(12)和第四支撑杆(13),所述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2)之间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板(6)和第二固定板(11),所述第一固定板(6)的左侧和第二固定板(11)的右侧分别安装有第三铰支座(19)和第四铰支座(20),所述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的另一端与第三铰支座(19)铰接连接,第三支撑杆(12)和第四支撑杆(13)的另一端与第四铰支座(20)铰接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6)的右侧安装有支撑筒(7),第二固定板(11)的左侧安装有伸缩杆(9),且支撑筒(7)和伸缩杆(9)配合滑动连接,所述支撑筒(7)和伸缩杆(9)上还套设有支撑弹簧(10),支撑弹簧(10)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6)和第二固定板(11)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撑板(1)的下侧和下支撑板(2)的上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支撑块(8)和第二支撑块(14),所述第一支撑块(8)和第二支撑块(14)包括面层(23)、底层(24)、橡胶颗粒(26)和减震球(27),所述面层(23)和底层(24)之间的间隙内设置有减震腔(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盼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高盛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